首页 > 军事历史> 带着骑砍速通乱世

带着骑砍速通乱世 第79节

  海州城外的那股后金军象征性地派了几百骑兵过来骚扰一圈,没敢出力死战。

  攻城之前,李昊特地命几个降兵给城内的努尔哈赤送去了阿巴亥与多铎的首级。

  那两颗首级只经过简单腌制,没有被明军系统处理过,送出时已经散发了尸臭。

  一万三千余名明军营兵、四千七百余名整编降兵在辽阳城北门附近陆续展开。

  各路营兵聚成一大团,担任中军,降兵分列两翼,但又被后方的骑马家丁、营兵监督。

  近七八百辆偏厢战车依次排开,调试手中火铳的营兵比比皆是,管炮手正在搬着沉重的铅弹,各队火兵正在战车后给火器兵分发备用火药。

  降兵中多使刀枪,枪阵由被调过来的左良玉指挥,在阳光下,上千杆枪尖反射出令人胆战心惊的寒芒。

  刀阵则归曹文诏统帅,鉴于后金如今的守城主力全是正身旗丁,在弓箭上比较厉害,他的刀阵只是充个场面,后续攻下辽阳城后才会进城清扫战局。

  除了常规武器军械后,尚有攻城车、云梯数台。大明在攻城战上是东亚的绝对权威,造出来的云梯比后金的勾梯高大繁复多了。

  即使是冲惯了大型军阵的李昊,也不得不承认上万野战军阵给人的压迫感,一眼望去全是盔缨盔旗和各色甲胄,身负小旗的传令兵来回驰骋,将主帅的军令传达到千总一级,再由千总往下传。

  与阿敏一战后,这支各处拼凑出来的明军战意大增,整训十来天后,已经能拉出来堂堂正正摆开了打。

  等到那架经过改造的投石机和保护投石机的五辆战车到位后,李昊便策马上前,准备攻城。

  城上后金军不惜火药,对着这片突出部猛烈集火,各种弓箭也一轮轮齐射。

  一辆明军战车甚至被轰掉了一半的挡板,但营兵躲在战车边缘予以还击,双方打的难分难解。

  中军里,射程较远的小型火炮也开始装填发射,虽然杀伤力一般,但也压的鞑子躲在了垛口后,不敢明着探出身子射箭。

  只耽误了很短的时间,李昊就在上万双眼睛的注视下被抛到了城头。

  经过负责发射的营兵大致测算,这次的落地点在城门楼附近。

  城外明军喝彩之声不断,城上的八旗兵却面如死灰。

  努尔哈赤已经下令堵死了四道城门,这意味着明军一时之间攻不进来,但八旗兵也不能快速逃出去。

  锦州总兵这次手持武器为一柄重刀,他卸下背上的简易布伞后,先砍死离自己最近的鞑子,扛起半截身子护住头脸,而后冲向城门楼附近负责指挥的后金国主。

  老汗亲自督战,两黄旗旗丁作战尤为英勇,他们虽然没有扑上来堵死明将的冲锋之路,但快速射出了一支又一支破甲箭。

  短短几十步路,李昊已经身前身后插满了重箭,和刺猬也没啥两样了。

  一直觉得自己还有斗志的努尔哈赤瞧见被投上城的明将李昊,心气儿已经泄了七成,如今又亲眼见到刺猬一般冲过来的凶恶身影,剩下的三成也跑的无影无踪。

  他召集了最为忠心的两黄旗巴牙喇护军,直直朝着下城的阶梯口而去。

  跑动大幅强化的李昊速度自然要比一个步履蹒跚的老头快多了,他将重刀舞出刀花,如碎肉机一般杀进了这群巴牙喇里面。

  每一刀,都能带走一头鞑子。

  当然,更适合他的词汇则是盾构机,一路钻穿了护军,杀到老奴眼前。

  李昊唯一给这位征战一生的贼首之优待,便是将他的头颅保持了完整。

  因为是沿肩胛骨一路砍下去的,后金国主对锦州总兵掏心掏肺,还飙了一点血以示欢迎。

  根据其睁圆的眼睛和扭曲的五官来看,努尔哈赤死前一定不甘心就这么死了,他或许想过率军退回到抚顺关内,但始终放不下辽沈开铁这一带的“家产”。

  干死后金国主后,李昊身边的压力顿时一轻,显然有不少旗丁开始逃亡。

  锦州总兵开始正经干活,他搜寻到一柄大弓,给城头上的鞑子挨个点名。

  城下明军也逐步前进,辽阳攻城战全面打响。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第109章 大明有此良将,辽东永固

  “稳住阵脚,各队依次前进。”

  面色红润的左良玉指挥枪兵逼近到了城下,营兵的战车构成了近战兵前进的屏障。

  大股长枪兵登上城头后,八旗兵的抵抗逐渐熄灭,明军快速占据北城墙,各队长枪兵结成一排排的枪阵,硬顶着还在负隅顽抗的鞑子兵前进。

  老汗战死的消息很快传开,城内剩余八旗兵顿时没了战意,即使有部分两黄旗老将试图组织旗丁继续战斗,可八旗兵也不想和干死后金各路猛将的李昊硬桥硬马的打上一场。

  因此其余三道城墙上,有不少八旗兵互帮互助,抓着绳子往下爬。

  攻城战消耗时间挺长,真正的战斗部分却非常短,激烈战斗只发生在锦州总兵砍死老奴前,余下时间凭着明军营兵,都能缓慢占据全城。

  逃出去的八旗兵终究只是少数,余下后金兵卒逐渐投降。

  在明军运走城门洞堆实的砂石夯土后,城外大量的明军得以入城,这次建州女真兵的家属都变老实了,没有半大小子胆敢骑在房脊上射杀在大街上行进的明军士卒。

  城内受降之事随后展开,鉴于投降的建州兵有点多,李昊下令只杀各级额真、拔什库、代子等后金官吏。

  当然,还是他亲自操着铡刀,一个一个将建州女真官吏送进地府。

  ……

  六月底,辽东前线大胜的消息才层层传递,进入京师兵部、内阁、通政使司等衙门。

  兵部大堂内,尚书王永光召集了在京侍郎、四司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吏,商讨即将进行的封赏。

  “按正德皇帝之后的惯例,总兵官临近致仕前,是不得加封爵位的。”

  王永光只是依附阉党的官员,他和魏厂公的关系其实算不上亲密。

  这位尚书其实支持给辽军将士大加封赏,但五月初五刚刚发生了王龚厂大爆炸,皇太子朱慈炅受惊而薨,圣上也受惊不小,据传木匠活都停了好久,兵部议出几个爵位来其实不太合眼下朝局。

  “也有例外,李成梁大帅就加了宁远伯。”

  兵部武库司郎中田吉也用惯例说话,“如今李昊大帅率军连克义州、广宁、盖海二卫、辽阳等重镇,既符合一大功,又符合累小功,再不封伯,恐民怨四起,九边将士寒心呐!”

  他这话说的冠冕堂皇,可这人先前就有殿试作弊的恶名,后又以老乡缘故,接连攀附阉党官员,甚至爬到了魏厂公眼前,这才两三年就升到了兵部一司的主官郎中上。

  大堂内其余众人都有点瞧不起他,虽然他这话说的在理,可被这阉党干臣援引李成梁旧例,其余兵部诸官都沉默寡言,没有附和。

  “那就先议赵率教、朱梅两位镇帅的身后事。赵帅亲领家丁深入辽东,又几次三番出海州城恶战,又是死在鞑子箭下,追封流爵不过分吧,本部堂先提一个海州伯,靖虏伯也行。毕竟赵帅是陕西靖虏卫人。”

  老态龙钟的王永光先用战死的赵率教破局,他六十五岁了,本就想上了辞呈回家乡养病,给辽镇将士加封完毕,他这仕途也算是圆满结束。

  起码民间对大帅李昊和辽镇将士赞誉有加,给辽镇大封,也能给自己捞点好名声。

  官员都对阵亡将士较为宽容,开始讨论是否可行,田吉也知道自己惹人嫌,闭上了嘴巴,免得其他人嫌恶心不说话。

  “赵率教是在军营里伤重而亡,带着出战家丁全须全尾回来的,不算辱没天朝威严,但又亡故在收复辽土的前线,追封个流爵不算太苛刻,咱先定一个伯爵,若是圣上有意,再往侯爵升升。”

  “还是只定伯爵为妙,他追封了侯爵,李昊大帅也得是个侯爵,不然满朝文武、两京官绅都要连番上奏弹劾我等。”

  如今辽土只剩千山里的凤凰城那一带、以及北面开原铁岭,沈阳城周遭都被鞑子放弃了,给兵部有几个官员认为暂时不能给李昊太高的封赏,免得封无可封。

  “追封流爵就够了,我跟干爹说,让朝廷给定个伯爵名号,至于那朱梅,加个左右都督、追封总兵官,荫一子为本卫指挥同知。”

  又有一根搅屎棍出来捣乱,众人一瞧,居然是吴淳夫。

  这也是个阉党官员,认了魏忠贤做干爹,和田吉名声差不多。

  兵部众官员里,不依附阉党的那一群当即掩住口鼻,用空闲的手在面前快速煽动,似乎是在扇走吴淳夫的口臭味儿。

  田吉瞪了吴淳夫一眼,他也出来炫耀自己与魏厂公的关系。

  “咱大明有李昊此等良将,辽东永固,加封个伯爵着实亏了李昊大帅,依我看,就得给个侯爵,还得是世爵,再加个太子太傅,太保什么的也加上。”

  即使是阉党官员内部,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

  田吉的学问做的一般,也不读书,对武将封赏惯例也一知半解,逮着自己知道的就往上加。

  吴淳夫做官时间比田吉长十多年,对官场规矩多少懂点,见他在兵部堂官、各司郎官主事前抢了自己风头,当即大怒。

  “你懂个屁,殿试作弊的蠢货,哪有给武将封世爵的?还太保,你现在加了太保,以后辽土全复,再加什么?”

  吴淳夫站起来断喝,又扬言要去干爹面前告状。

  田吉也不甘示弱,撸起圆领袍服的袖子,一边骂吴淳夫,一边走过去直接动手。

  “如今外面人人都知道李帅是魏厂公的人,得如此大功不上侯爵上什么,你个做干儿子的反倒不如外人了,今天我就好好替魏厂公教训教训伱。”

  两个阉党官员当场撕打起来。

  王永光也不命仆役进来劝阻,他悄悄绕开战场,径直离开。

  其余官员嫌晦气,带着袖子在鼻前扑扇着出了议事大堂。

  “王部堂意下如何?”

  出了大堂,有位侍郎再次询问尚书王永光的意见。

  “赵率教追伯爵,朱梅追封左都督,荫朱梅一子为世职指挥同知。至于李帅,先定锦州伯,等辽土全复,再加侯爵。至于太子太傅就先别提了,等风头过去,免得圣上伤心。”

  王永光的思路非常清晰,他可不像里面打架那俩现眼货。

  众多兵部官员纷纷点头认同,王尚书记下支持自己观点的官员名字后,便出门乘轿往宫门而去。

  兵部奏议的封赏只是个开头,这事得靠内阁才能推行下去。

  辽土逐步收回来后,如今要议的事更多了,山陕二省民变不断,这两年指定是征收辽饷的最后两年,依王永光的意,明年还得再征收一年的辽饷,好把九边军镇的欠饷全给补齐了。

  只要九边稳住,再多的民变都翻不起大浪。

  文华殿对面的内阁暖阁里,大明主要的主事官员基本都到齐了,首辅、三辅臣加七卿聚在一开间的狭小房间,继续讨论着辽东光复后的辽镇饷银、辽饷、各省援辽本色税物,以及西南造反之事。

  户部尚书坚决主张明年就不再征收每亩九厘银的辽饷。

  “山陕二省连年干旱,民变不断,再征收一年辽饷,连河南都起民变的苗子了。”

首节 上一节 79/1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修仙求道的朱家老六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