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骑砍速通乱世 第50节
抵近关城北门威远门后,李帅受到的欢迎更热烈,值守城门的千总甚至迎出半里远,然后一路护送到蓟辽经略府。
要不是他们骑马跑得快,围过来的百姓能把李帅堵在半道上。
经略府前,王之臣还没有现身,旁边山海关总兵府里的赵率教倒先跑出来迎接。
“这两月李帅的名字震的我耳朵都起茧子了,如今见了真人,果真是名不虚传。”
这是个浓眉大眼的五十岁老将,眼袋大的吓人,下颌处胡须约有两寸长,走起路来风风火火,比年轻人还有干劲。
双方作揖见礼后,李昊命家丁给他送了两鞑子首级。
“祝贺赵帅升迁,这两颗真鞑首级就当作贺礼了。”
这是崇祯二年战死的老将军,李昊对他挺有好感。
赵率教蹬圆眼睛,大眼袋瞬间变小,“这怎么好意思呢!”
他听人说过这李昊大方,没想到这么大方。
客气两句话收下后,他也回了份礼。
“一匹过骠大马,高五尺二寸,极为难得,还有一对儿鞭锏,仿照当年贺世贤大帅所使的那两柄打的,送给李帅用。”
九边军镇里,过骠大马的标准就是五尺,肩高约一米六,是最高一档的战马。
赵率教送给李昊的这匹黑马,肩高能有一米六五,马头偏小,皮毛油顺,一看就是好马。
笑着收下后,李昊和老将军一起走进经略府的议事大堂。
王之臣也是五十多岁的老头,出身陕西潼关卫军户,虽然他也蓄了胡须,但长度远不及武将们,一张老脸满是疲态,似乎这几天操劳了不少。
“李帅来的正是时候,昨天户部刚派了个郎中,和太仆寺少卿李春烨将宁远之战的赏银和今年的马价银解送到关城,他俩还准备往宁远跑一趟呢,我这就命人唤他俩过来。”
他一边吩咐仆役上茶水点心,一边与来访的两位武将闲聊。
“那确实巧。”
李昊也感觉赶上了时候,他转过头对跟着自己进来的吴三桂说道:“去把那些首级都搬进来,让王经略查验过后,看能不能这两天就拿到赏银。”
他们走的匆忙,没来得及在锦州将首级煮后上漆,因此首级已有尸臭。
听到还有斩获,王之臣笑呵呵道:“李帅此次北征又获大捷,却不知首级能有多少?我估算着,怎么也得上百了。”
对这种能打的武将,文官们态度都比较好,因为只要武将有斩获,他们就能分到调度、指挥之功。
赵率教大致见识过李昊这队人的驮马规模,摇摇头道:“王经略猜的少了,李帅那是捅到鞑子窝里去了,一两百还不够李帅杀一场呢。”
饶是王之臣知天命的年纪,听到这话都有点激动。
他坐直了身子,面向李昊试伸出右手五根手指头,探着问道:“该不会是这个数吧?”
大明对后金的数场大战里,野战毙敌最多的也就沈阳-浑河那一仗,可那一仗大明野战军尽墨,没抢到一颗首级。
除此之外,便是今年正月的宁远之战斩获最多,真鞑首级过了三百。
所以王之臣的想象极限便是五百颗首级,多了他都不敢想。
“还要略多一点。”李昊谦虚两句。
蓟辽经略又惊又喜,“当真是国之栋梁,社稷有幸、辽民有福,才碰到李帅这样的猛将。”
随着锦州总兵的家丁们将首级一袋袋抬进来倒在大堂外的院中,王之臣再也顾不上矜持,站起身子就往首级堆前走,也不在意血腥和尸臭味儿,点着手指头数起来。
其后镇守太监刘应坤、户部郎中程日华、太仆寺少卿李春烨等人相继赶到。
刘公公这次的表现就体面多了,先在两个京官面前显摆了一遍他已经见识过这样的市面,然后巴巴的跑到锦州总兵李昊身前,一屁股坐在旁边的椅子上,拉着李帅的手就开始拉家常。
当然,他的宦官亲随也将准备的贺礼送上。
“一套山文甲,胸前两个虎头,披膊用铁臂手代替,其实是个样子货,看着唬人。这还有一套大红绣金团龙甲,甲片是定做的,颇为实用,李帅可在杀敌时穿。”
他准备的贺礼都带有礼仪性质,但第二套绣蟒布面甲还是能穿着上战场的。
只是李昊看着那甲衣上的四爪团蟒,总觉得有点怪怪的。
“我这没有赐服,穿蟒是不是太招摇?”
他这会儿虽有反心,但不想让反状提前暴露,免得手上的军队还没有练起来,大明先断了粮饷跟补给。
“哎~”刘应坤丝毫不在意,“四爪龙而已,李帅随便穿。一品的武将不穿团龙甲,难道要我这四品的太监穿龙?”
作为御马监掌印太监,他的官阶是正四品。
明朝僭越之风兴起的很早,到万历、天启年间,武将别说穿龙纹甲胄,名字里带龙的都不少。
太仆寺少卿李春烨的只要职责不是查验首级,因此陪着王之臣略微点了点数后,就走进大堂,直接从袖口掏出一份红色礼单。
“这是魏厂公和我们太仆寺送给李帅的私礼,厂公早就想和李帅这样的大英雄亲近亲近,可惜宫里事务繁忙,抽不开身,因此让我转达慰问之意。”
文官的场面话就繁复多了。
李昊瞅了瞅礼单,好像有十匹过骠战马,这礼送的实诚,花了不少银子,于是也回了几句客套话。
点数清楚之后,经略和手下的属官、户部郎中程日华等人重新回到了大堂内。
“九百四十七头呐!”
王之臣和经略府的官员喜上眉梢,蓟辽经略甚至还高兴的哼起了小曲儿,户部郎中则苦着脸一言不发。
“怎么郎官有烦心事?说出来大伙为你解忧”
对给自己解送赏银的户部郎中,李昊还是比较客气的,问了下他的烦心事,好让堂内其他人乐呵乐呵。
程日华眉头的阴郁浓到化不开,“我这心事都是因李帅而起,这九百多首级的赏银太仓根本拿不出来,正月宁远之战的赏银都挪用了太仆寺的一些。这才两个月不到,李帅又砍了这么多,真让我不知道该怎么当差了。”
他早就听说这锦州总兵是个敢打敢冲的猛将,所以忧心不已。
再这样砍下去,户部得向宫里伸手要内帑才能发的起辽军的赏银了。
PS:第一更,求推荐票求月票。
第75章 会学狐狸叫吗
“这事好说,我先去广宁再砍砍,你们户部看着筹银子,等到五六月份解送过来也不迟。”
正月的赏银马上到手,李昊对北征所得的首级赏银期望就没那么大了,六部办事拖沓,一两个月才下来赏银是常有的事,不能要求他们为了自己一个人就特例特办。
程日华勉强挤出个笑容,从怀里掏出一份公文来。
“这是给李帅的赏银账单,我已命人去搬了,等下送到李帅住处。代善首级定了八百两,其余真鞑首级皆是三十五两,共计六千又五十,这银子是我从太仓一路押过来的,没让其他官经手分毫。”
早就传言这李帅搭上了魏公公的门路,魏公公也派人吩咐过不许在这次的赏银上做手脚,因此户部派了程日华这个清官专程护送。
“挺好。”
一颗首级五十两是朝廷手里有银子的给法,如今其余八边军镇欠饷几十万两,还能挪出给辽军的赏银,这态度其实很够意思。
处理完这赏银的事,李昊将锦州没有得力官员的困境和自己的诉求说了出来。
几个文官交头接耳一商量,推选了一个名为董应举的老头来。
“董应举?这人靠谱吗?当过什么官,主要干了哪些好事?”李昊连声发问。
一脸笑意的王之臣答复道:“董应举就是力主在关内安置辽地流民的言官,他在山海关到天津卫一带用官银买了十二万亩私田,又派人开垦了七八万亩闲田,安置了一万三千户辽民,官声相当不错。主理锦州屯田是足够了。”
李昊一听就感觉不对,“合着一户就分十来亩地,种出来的粮食够一家子吃吗?”
太仆寺少卿李春烨为前同僚董应举打了个圆场,“这流民能有地种就不错啦,十几亩精心伺候,给全家弄口吃的不难。”
“就是,董应举可是个大清官。”刘应坤也补充道:“我在山海关监军这么多年,愣是没见到他一个大子儿的孝敬。”
这话逗的众人哈哈大笑。
“那就是他了,先把人请过来去衙门管事。官职的事,我看广宁原先有个兵备道,具体怎么补官你们比我精通。”
李昊同意了让这老头来管锦州屯田。
“行,巧的是这人刚刚被罢,不然还不好给他一个从三品的官。”
议完屯田方面的事,锦州总兵又提起在关城附近招募家丁,并给自己派几位精通火炮的文官一事。
“关城就有不少营兵,永平城也归我管辖,那边的营兵若是有被李帅挑上的,就直接调去锦州。”
白得一个指挥大功,王之臣对李昊是有求必应。
万一在他手上完成了复辽大业,师傅保等一品官衔似乎都有希望拿下。
“我记得宁远城之前有个叫孙元化的官,信了西洋人的什么教,比较擅长火器,就让他到锦州布防火炮、车营等军务。”
孙元化是个人才,做官也比较清廉,李昊是一定要捏到手里的。
不然让他给大明练出可靠的火炮兵,自己拷饷大业又多了几分阻扰。
王之臣沉吟片刻后说道:“偏巧这人也被罢官了,他还和魏厂公有点龃龉。我修封信给魏公公,务必使孙元化起复。”
大致议定重要事项后,李昊先命家丁点清了朝廷给的首级赏银,而后派人去关城南门望洋门张贴招募家丁的告示。
他先带人去了划给锦州总兵的那营营兵的驻地。
原先的山海关总兵辖下有两个标营,前总兵杨麟被调走之后,新到的蓟辽经略王之臣干脆把其中一个车营补足了三千之数,然后拨给锦州充作锦州总兵的标营。
得知是主帅来了之后,标营的营兵们迅速被各级将校喊了出来,在营地里的校场排成松散的阵型,以便主帅检阅。
这标营里就有的千总、把总、百总等军官陪在年轻的总兵李昊身边,一个个姿态放的相当低。
“怎么还没满额?”
上一篇:大明:修仙求道的朱家老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