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带着骑砍速通乱世

带着骑砍速通乱世 第109节

  这个数额是李昊与俊李矩、投降的乐平县长孙彬等人商议后敲定的。

  魏晋屯田的地租是官五民五,若是官府出牛,则变为官六民四。

  义军要招揽到各地贫民百姓,自然要降下地租,因此设定了四成五分的上限。

  当然,地租其实是靠佃农、地主双方来决定的,李大将军敢定四成五分是因为义军没收了大量的大族田产,除去分给四五千名义军将士的近十四万亩地外,尚有七八万亩以官田的形式租给佃户们耕种。

  义军将士里又分为守兵和战兵,守兵不参与跨县调动,能抽空做到耕地,战兵则由将军府统一给粮、盐、布等用度,其田产大多也佃出去了。

  这两大部分田地自然按四成五分收田租,由此让义军地盘上的田租降到了五成以下。

  李楷继续摸着胡子,“若我儿应将军府的征辟,或带私兵助战,可有田赋减免?”

  他当官时官府免赋四十顷,虽然他没这么多地,但享受惯了晋廷对士族的优待。

  “有,带私兵助战可免劳役,当义军的官按品级授田。”

  李大将军先申明了自己对大户的优待,然后又抛给李楷这家一根橄榄枝,“义军暂缺监督工匠修缮、营造铁甲、军械的虞衡司郎中一名,催督各地劳役、修建城池河道等的营缮司郎中一名,就由李辑、李晃二人充任。”

  这些高门士族都有门客、帮闲之类的随从,士族子弟主要由随从、幕僚们帮着拿主意,丢到哪里当官都行。

  上限可能不高,但总比目前义军自己挑出来的管事之人强。

  如李廉这种军户出身之人,就不能放在煤矿监督上,李大将军准备让他分领骑兵,去南边赵国劫掠当地士族人口、存粮。

  就像宇宙大将军之前做的那样。

  “大将军厚恩,我父子结草以报。”

  李楷眼神还如之前那样冷淡无求,但他对两个儿子迁移进乐平郡这事已经放心了。

  招揽李楷父子只是开始,大将军准备拉一批田产荫户都在中下的士族过来。

  “听说老兄尚有三个儿子不准备搬过来,既如此,老兄可在赵国士族里宣扬宣扬义军的政策。赵国多铁矿,我迟早要打过来。提前投奔于我的士族,还能按大户对待。如若被义军攻下来,则没收田地坞堡,元氏县的那帮士族就是先例。”

  晋昌郡原先辖七县,在司马炎司马衷父子手上只剩下三县之地,别的全被拓跋鲜卑占了。

  义军已经打下了这三县,李昊准备掉头往常山郡、赵国打。

  北面实在没有油水,常山、赵国两地地势平坦人口稠密,赵国又有铁矿,打下来后可以快速爆兵。

  李楷恭敬答应下来,赵国士族早就见识到了李大将军的手段,为数不少的高门士族已经在准备搬家到更南边的邺城等地去。

  赵王、成都王等人都想让对方处理义军,并州无力镇压、幽州军已经败了一场,暂时也腾不出更多的兵马来对付明显准备长久盘踞在并冀之间的李氏义军。

  在这种形势之下,冀州各郡各国士族开始兴起远离义军地盘的心思,免得自家坞堡、坞壁被凶名在外的李大将军给盯上了。

  双方商定了李辑李晃两兄弟迁移过来这事,而后李昊提议,义军三首领按同辈与李楷连了宗。

  李楷满口答应,虽然他名义上是太行山诸李的宗主,但这支李氏先后繁衍了五百余年,分支遍布附近各县,能听他号令的也只有近亲。

  商定了各种细节后,李楷父子三人就在义军官吏的陪同下,带着随从去乐平郡、井陉县上挑田产。

  义军的头头脑脑则围在大将军身前,开始规划下一步的大动向。

  俊李矩率先提议,“大哥,我已派人在平阳郡招募了不少闲汉,不如先派人在平阳起事,如此便能堵死太原郡与南边司州的联络。”

  平阳郡在汾水河畔,算是正儿八经的大郡。

  他这个提议相当激进,在平阳郡一带起事,太原盆地将会落入四面皆敌的态势,西面是羌胡,北面是拓跋鲜卑,东面南面全是义军地盘。

  好处是可以南北夹击,尝试吞下太原郡,坏处则是让义军暴露在司州方向的晋军、西北两部胡人的包围之下。

  “不妥不妥。”孙彬连连摇头,他出身琅琊孙氏,见识眼界都有,且没有与平阳太守宋胄的私仇,“原先占城据地如此顺利,全赖大将军一人之神勇,义军兵卒较少,且无外战之心。不如掉头南下,去赵国抓捕壮丁快速建军。等兵卒过万再图谋太原、平阳几郡。”

  他投降之后办事还算实心,在义军的地位上升的很快。

  另一名五百主卢嵘支持了向东向南打的策略,“大将军,我曾听闻常山王司马乂效仿幽州戟骑、段氏鲜卑等重骑,组建了一支戟骑兵,不如先去常山郡击溃收拢这部分骑兵,再图常山、赵国二地。”

  此议甚合李大将军的设想。

  “二弟之仇,为兄必替你报了,最迟在入秋时分。如今还是经营冀州之地。就由我率领两百骑兵去常山郡袭扰士族坞堡,同时引诱常山国骑兵出战。李廉带着剩下的骑兵去赵国诸县,与元氏县一样,劫掠坞堡丁口存粮,先把乡野的秩序打乱。”

  义军兵力相当匮乏,只能在晋廷统治区域先打出隔离带,然后稳扎稳打慢慢推进。

  头头脑脑们纷纷答应下来,最危险的活大将军干了,他们的职责都很轻松。

  李矩无奈,只得将自己复仇之事推迟数月。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第146章 司马小贼受死

  五月初二,赵国高邑县。

  大队的牛车、被捆住双手的华服之人往北行进,褐布民众没有被束缚,五百余名义军兵卒分布在这支队伍的两侧。

  “脚下都给我放麻利点,天黑之前赶不到元氏县,人人都赏一顿鞭子。”

  马上的李廉抡着鞭子驱赶抢到的大族丁口,他其实一个相当有善心之人,只对士族男丁下狠手。

  对细皮嫩肉的士族女,他爱惜都来不及,怎么会抽鞭子呢?

  高邑县就在元氏县南边,北面的士族坞堡已经被抢的差不多了,李廉因此常常带人到更南的高邑县抢丁口。

  义军已经在准备攻占元氏县县城,但常山兵一直守在城池里,大将军的打算是先击溃一支常山兵后再南下攻占赵国诸县,于是李廉便继续往南劫掠,充实义军丁口、存粮。

  队伍行至一处小河边,忽然自东边冲过来一队晋军骑兵,李廉当即下令义军将士抛下今日劫掠所得,渡河北逃。

  只要将士们逃回去,再多的士族丁口都能抢回来。

  可惜晋军埋伏了很久,河对面居然陆续冒出晋军持戟步兵,总数很快上千。

  “弟兄们先投降,等着大将军来救你们。”

  李廉见事不可为,于是下了投降的命令后,带着有马的义军骑兵先逃。

  小河南边相当混乱,晋军的合围虽然来的迅速,但没有困住比马贼还滑溜的义军骑兵。

  三百名骑兵中,逃出来将近二百三四十人。

  ……

  望着连接战都不敢的李氏反贼,司马虔冷笑一声,“这就是你们邺城军吹嘘贼兵?我看纯粹是司马颖、司马乂为保存兵力,没有派兵围剿,以至反贼做大。”

  他是赵王第三子,先前赵国告急,但他父亲忙着对付皇后贾氏,没有功夫管,如今总算是腾出手,赵王一系就派了他统领三军北上,平叛并冀之间的民变。

  当然,司马伦也不会单单损耗自己的兵卒,相国府连下数道令,终于让邺城的司马颖也派了三军一起平叛。

  三军便是四千五百兵卒,双方兵卒加民夫堪堪过万,这才敢伏击南下抢劫的贼兵,没想到李氏贼兵一触即溃。

  统领邺城兵的晋军官吏为司马颖的左长史卢志,其人身材矮小、五官中庸,以才智和度量出名,是成都王司马颖的心腹。

  当然,卢志更出名的身份则是大儒卢植的重孙。

  “明公这可就冤枉成都王、常山王了。先前李贼声势不大,且盘踞在并州的乐平郡,因此由刘宝大都督派兵镇压,没想到幽州军不堪一击。二王被幽州军所误,以为冀州兵不堪用,等着洛阳中军北上平叛。今日依仗中军猛卒,自然杀得贼兵乱窜。”

  卢志嘴上圆承了几句,实际上心里暗暗鄙视司马虔和他老父亲司马伦。

  如今各地士族都知道,司马伦效仿当年司马懿辅佐曹魏时的做法,开府设官,广封子孙到紧要官职上。

  可偏巧据卢志所知,洛阳城内尚有一位淮南王司马允,阴养死士、串联在外的司马颖、司马乂、司马冏等封王,准备也效仿他曾祖司马懿,来场轰轰烈烈的兵变。

  从成都王口中得知这些消息后,卢志差点出口称赞这些封王不愧是高祖皇帝的好子孙,手段都学到心里了。

  司马虔没有听出身边这位左长史的敷衍语气,只一味指责邺城兵畏战才导致贼兵做大。

  “此贼平后,成都王就等着被贬吧。”

  司马虔官职只有个黄门郎,他早就看上了邺城镇守,如今兵权比什么都重要,要是他老父亲能登大位,那他也能争一争皇太子的身份。

  卢志唯唯诺诺,全将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并建议司马虔领军驻扎在这条小河以北,邺城兵驻守在小河以南,等明日再进军元氏县。

  “由此等懦夫领军,怪不得邺城兵连反贼都不敢打了。”

  司马虔没有拒绝,他需要平叛的军功,好让老父亲给自己加封,大胜带来的威望也是他急缺的。

  两股互不统属的晋军清扫了战场后,便迅速隔河安营扎寨,生伙造饭。

  ……

  “不给邺城兵一下狠的,他们还以为义军好欺负呢。”

  得知上万敌军进入高邑县后,在元氏县境内的李大将军便决定连夜南下袭营。

  “那些弟兄就等着兄长去救呢,我手下这些人还有一战之力,今夜便随兄长杀个痛快。”

  赶了一路的李廉虽然浑身疲惫,但仍旧想跟着大将军南下。

  “不妥,弟兄们人困马乏,还是退到我方坞堡里休整。我就带着这两百骑兵南下,明日三弟记得带人来抓俘虏。你派三四个精力足的弟兄,给我带路就行。”

  李大将军命随李廉北逃的这些骑兵好生歇息,明天睡醒后再南下打扫战场。

  李廉还想说几句,就被大将军止住了。

  两股义军骑兵就此分别,跟着义军大将军的这二百骑兵都是精锐,连夜行军对他们来说不算难事。

  求战心切的李昊率队疾驰四十里地后,终于摸到了晋军军营。

  义军骑兵经常要对付士族坞堡,因此携带了铁镐、铁锤等器具,弓箭手压制了晋军值夜兵卒后,下马骑兵很快破开一条让能大将军通行的缺口。

  “司马小贼受死!”

  手持十字戟的李昊悍然冲锋,其余义军骑兵跟上,嘴中呼喊不止,仅听声势,似乎有上千骑兵劫营。

  黑夜极大的增强了晋军兵卒心中的恐惧,很多人惊醒之后,简单穿戴后就拿起武器往僻静处逃。

首节 上一节 109/1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修仙求道的朱家老六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