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修仙求道的朱家老六

大明:修仙求道的朱家老六 第86节

  赵王拿着情报,算是明白了为什么瓦剌今年如此大胆的侵犯大明边境。

  “瓦剌今年,准确的说这两年的收成都不怎么好。”

  “去年的夏天与前年的夏天,草原很大一部分部落降雨不足,雨水不充足,蓄养的牛马就少了许多。”

  “今年的冬天还格外的寒冷,在这种寒冷的环境下,本就不多的牛、羊、马死亡数量却格外多。”

  “各个部落因为饥饿、伤病、寒冷而死去的人,最多的高达上千人,少一些的也死了几百人,而且这个数字还不算完整,奴隶的死亡数量可能更多。”

  瓦剌与鞑靼所有部落加起来,大约有四十四万户左右。

  算起来,有没有三百万人还存疑呢。

  大小至少十几个部落,加起来死伤了几万人,相当于两个国家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的人口啊!

  再这么死下去,恐怕度过这个冬天,瓦剌要灭亡一半了。

  “如此算起来,恐怕这场战争另有变故啊!”朱瞻基露出一丝迟疑。

  “大侄子,哪里还有纰漏?”赵王这一段时间与几个侄子相处的还算不错。

  再怎么说,也是赵王有求于人啊。

  “草原贼人困苦,打起仗了只怕会更加搏命啊!”

  战场就是一个讲究有死无生,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地方。

  灾难或许会让瓦剌陷入一阵困难,可他们只要将这份困难放在心中,以破釜沉舟之势,战力势必要翻倍。

  这场战争恐怕又要徒生变数了!

  “六弟,你怎么看?”

  朱瞻基忽然问了朱瞻堪一句话。

  “我在想,这一次会不会有机会封狼居胥!”

  听到封狼居胥四个字,不论是赵王还是朱瞻基,心中全都涌起来一股豪气。

  封狼居胥啊!那是中原武将北征的至高荣耀!

  谁不想能够封狼居胥呢?

  “三叔,你能掌控的军队有多少?”就算要先行驱逐这些犯边的军队,总要计较好双方的兵力对照才能放心的打仗啊。

  “从辽东都司到陕地都司,大概有百万戍边士兵,但大部分压根没有办法调用。”

  就算调用了,大部分也是没有多少战斗力的农户了。

  卫所制度的后遗症,半兵半农,怎么可能保持十分强大的战斗力?

  “如此算来,我能掌控调动的士兵,顶多一万五千人左右。”

  “算上亲兵与随从锦衣卫,估摸能够凑够两万人,后勤补给可以得到支持。”

  朱瞻堪沉吟片刻:“不用额外注意后勤,这两万士兵全都负责后勤就行了。”

  他的英灵白马义从,可以现世再征北了!

第92章 白马义从

  为了准备即将到来的北征,朱棣已经动身来到顺天府。

  而太子自然留在应天府监国。

  顺天府内,囤积着足足十五万的大军,以及十数万的后勤队伍。

  其他各地卫所还在调配士兵,准备迎战。

  朱棣收到朱高燧的奏折,双眼一瞪。

  将奏折随手扔给汉王:“这几个小子,刚到战场上便狂的没边了!居然想调兵去扫清瓦剌犯边的骑兵!”

  哼!修炼他肯定不如朱瞻堪那孙子。

  可是打起仗来,他绝对比那孙子专业。

  也许,修炼者有什么神奇的手段可以以一敌百。

  可是根据朱瞻堪的讲述,修为达到炼气化神之前,并不能刀枪不入、万般武器不加身。

  灵气的数量也是比较有限的,也就是说存在被人数耗干净灵气,然后修炼者被打败的可能性。

  汉王豪迈的哈哈一笑:“几位侄儿毕竟还是孩子,征战沙场的事情,他们搞不懂也是在所难免的!”

  朱棣再次拿起信函琢磨了一番,叹了口气:“罢了,我朱家的儿郎,终究还是要见识见识疆场的残酷,有老三在,他们出不了什么事情。”

  “汉王!”朱棣的面容变得十分严肃。

  “儿臣在。”朱高煦行礼,他知道老爷子要下军令了。

  “你即刻率领麾下八千骑兵,开拔到宣府镇,行军途中,不得扰民!”

  汉王拱手道:“遵旨,父皇,儿臣先行离去了!”

  汉王雷厉风行,话音刚落,便带着亲卫前往骑兵营,调拨了八千精锐骑兵。

  汉王离开后,朱棣驻扎的营地陷入了一片寂静。

  朱棣雄心壮志的将一片巨大的舆图展开,放在模拟台上面。

  “不知道,你们会藏在哪里呢?是这里吗....”朱棣将目光放在了一个地点。

  那里赫然写着忽兰忽失温。

  ......

  赵王接到朱棣的旨意之后,便带着朱瞻基与朱瞻堪以及诸位将领走出陕地都司,指挥大军屯军边境。

  在这一处营地驻扎的乃是刘江,刘江乃是辽东总兵,也是这一次北征,朱棣钦点的先锋官之一。

  驻扎的地点位于河套地区,这一片区域是瓦剌侵扰大明的主要地点。

  明长城外围,大约只有几个卫所建设在这个地方。

  主要作用正是防止瓦剌的侵袭,可惜瓦剌的策略就是打两杆子就跑,根本没有被抓到。

  辽东总兵刘江,看到朱家的二代、三代,不自觉的感到一阵头大。

  若是来的人是汉王还好一些,汉王能征善战是知兵的人。

  可是来的人,居然是赵王!

  据他所知,赵王一直以来都是在顺天府帮助皇帝处理一些事情。

  基本没有亲自领过兵,负责的主要内容是管理锦衣卫。

  这一看就是个情报人员啊!

  再看两位皇孙,大的十几岁,小的不知道有没有十岁啊!

  刘江叹了口气道:“希望几位皇子皇孙不要乱来吧,这征北不是件小事啊!”

  他对他的副将嘱咐道:“几位皇子皇孙有何要求,向我禀报!若是打算出兵,务必要拦住他们!”

  “属下遵命!”副将也觉得几个没有打过大仗的皇子皇孙来前线,简直是开玩笑。

  .......

  叮铃哐啷!!!

  检验军队的校场,不怎么整齐的军队缓缓聚集在台下。

  要不是有长官提前通知他们,这一次的鼓声还不一定能够将他们聚集起来。

  他们虽然知道出征的日子已经快到了,可是他们还是没有完全做好准备。

  特别是当地的军屯士兵,他们对于战争有不小的抗拒。

  战争看样子,三月份才会打得起来。

  探听附近的士兵规模,就知道这仗至少要打几个月。

  几个月过去了,家里面的春耕也过去了。

  虽然名义上,军屯的士兵并不用自己干活,可以带着一位或多位馀丁或军馀。

  按照卫所制度的规定,馀丁或军馀才是真正耕田的人。

  士兵被称作正军,只是负责战斗与训练。

  问题是,啥家庭啊!一个个啥家庭自己都有数啊!

  初期还有将校为了表示对卫所制度的支持,派出家中子弟来卫所军屯。

  可到了现在,富裕家庭、权贵家庭自然不会愿意自家的孩子来当个大头兵。

  最后,只能用自家的妻室来代替馀丁或军馀的位置。

  所以大部分士兵,还是需要亲自耕田种地。

  否则,活不起,根本活不起。

  “两位侄子,你看看我大明的军队是如何的雄壮!”赵王还在吹嘘的大明的军队。

  准备带着两位侄子长一长见识。

首节 上一节 86/1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召唤无敌:老婆为我打江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