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修仙求道的朱家老六

大明:修仙求道的朱家老六 第22节

  朱老六默默感知朱瞻基体内留存的灵气,眉头不禁皱了起来。

  难道老大哥没有修仙的资质?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吧!”

  犹如天籁之音传来,朱瞻基一下子就坐到了地上,他保持深呼吸,尽可能保住面子。

  不过看样子,还是形象尽失了。

  “六弟啊,这...这动作实在太累人了。”

  朱瞻基环绕四周扫视一眼。

  “老五呢?他还没起来?”朱瞻基略带幽怨的声音,传到朱老六耳边。

  朱老六翻了个白眼,理直气壮道:“瞻墡才多大,你还好意思叫他早起?他还是个孩子啊,你怎么忍心呢?”

  “我年纪也不大啊。”朱瞻基叹了口气,小声喃喃。

  随后他振奋起来精神,问道:“瞻堪,咱们山门是如何出世的?你怎么接触到静心宗的仙法了?”

  朱瞻堪清了清喉咙,正色道:“那可就说来话长了。”

  “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

  朱瞻基的注意力完全被朱瞻堪夸张的形体动作与语气吸引了过去。

  “我...做了一个梦,梦中一个白胡子清瘦老头告诉我,拯救世界的重任就交给我了。”

  “然后他就把仙法传给我了!”

  “切”

  ╮(╯_╰)╭

  朱瞻基还以为他的小老弟要说实话呢,结果嘴里一点真东西都没有!

  此时天色才刚蒙蒙亮。

  朱胖胖突然颠颠的来到朱瞻堪的小院子。

  “儿啊,哎?正好,瞻基也在,快,漱洗一番,待会随爹上早朝!”

  “早朝?今天怎么忽然上早朝了?”

  朱瞻基已经上过几次朝了,对于早朝的规矩有所了解,并不是每一天都上朝。

  虽说按照祖制每一天早上都需要上早朝。

  但不是所有人都有太祖皇帝那种毅力与健康的身体。

  哪怕是永乐大帝,偶尔也会让太子来监早朝。

  “谁知道你爷爷又想做什么?”朱高炽兴致不高的回答道。

  ......

  皇宫,奉天殿外。

  百官午夜时分便要起床,穿过半个应天府,前往午门。

  当午门楼上的鼓声响起,大臣就要排好队伍准备进宫。

  “大哥,今天这阵仗不小啊。”朱瞻堪望向排队的文武百官。

  “今天举办乃是大朝会,因此在奉天殿举行,也不知道皇爷爷要宣布商讨何事,居然要集齐文武百官来进行大朝会。”朱瞻基熟练的带着六弟前往殿内。

  朱瞻基身为皇太孙,朱瞻堪身为锦衣卫镇抚使,自然需要参加这一次的朝会。

  大臣们聚在奉天殿的大殿门口。

  心中止不住有些狐疑。

  今天不是大朝会的日子,居然举行大朝会的规格。

  陛下要搞大事件啊!

  想到永乐皇帝的之前整出来的幺蛾子。

  不少大臣都感觉身体有些不适应,特别是心中有些膈应。

  鼓声响起,百官矗立。

  朱瞻堪站在群臣的位置。

  太子爷后面站着太孙朱瞻基与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

  朱瞻堪观察着殿内文武百官的情况。

  在鼓声响起后,文武百官分列两边。

  这时,站队情况大体就表现出来了。

  太子爷与皇太孙站在文臣之前,汉王与赵王站在武将之前。

  文臣之中,几乎所有文臣都对朱高炽很看好,特别是受过太子爷照顾的文臣。

  更别提还有掺杂着搏一搏从龙之功的文臣了。

  而武将之中,站队就更加简单了。

  一起扛过枪,这个理由就足够他们去支持汉王了。

  然而汉王的势力早就衰弱的不行了。

  一方面,近些年永乐帝亲征,不少将领直接受皇恩。

  另一方面,支持汉王的老将,死的死,贬的贬,离开的离开了。

  特别是淇国公丘福的战死,薛禄调离应天府,还有锦衣卫的权柄被分给朱老六。

  被削弱后的汉王府势力,已经无法兴风作浪了。

  没一会儿,朱棣出现在龙椅之上。

  朱瞻堪则在殿前四处张望,仔细观察文武百官的气运。

  他发现,真正形成的貌似只有王朝气运,代表个人的气运并没有出现。

  而在王朝气运的延展下,才会将朱棣、朱胖胖、朱瞻基给包含进去。

  今天是大朝会,朱瞻堪总算见到了大明王朝气运的完整形状。

  在奉天殿的梁柱之上,赫然停驻着一只金龙!

  只不过......

  那只金龙看起来有些狼狈。

  祂只有两个爪子,两只小爪子死死的捂住自己的脸。

  好似祂做出什么丢龙的事情了似的。

  而在金龙旁边还有一条极其微弱的金色小蛇,眼看就要不活了。

  朱棣的目光扫过皇子皇孙、文武百官。

  所有被朱棣扫视的大臣,都会被气运金龙从爪子缝隙中露出的一丝目光关照一番。

  群臣顿时感觉心中被什么东西压了一下,无比的难受,好在难受的感觉很快就过去了。

  朱棣浑厚的嗓音传来:“上月,瓦剌军屡次劫掠边疆,今年,瓦剌军屡屡侵扰我大明疆域,意图沾染中原。”

  “朕以为,年后当亲征瓦剌,犁其庭、绝其种、灭其根!”

第22章 北征?没钱

  朱棣坐回龙椅上,接下来估计群臣就要开始反对了,真是麻烦啊。

  朱棣头痛的扶住头,稳坐在龙椅上。

  果不其然,在群臣议论纷纷后,户部侍郎率先走了出来。

  “陛下,去岁,合计钱、粮、绢布等收入,共计折合约三千一百万两,除去各地留存使用与供给俸禄支出,折合余八百一十五万两白银,开封府、河南府旱灾支出七十八万两,武昌府支出......无结余,尚欠数十万两,今年,户部收入折合约三千零七十万两...”

  这位记忆力颇强的户部侍郎,将去岁与今朝的钱粮收入揉碎了,讲解给朱棣听。

  朱棣冷眼旁观,却感到一阵头痛。

  不知道这个户部侍郎跟谁学的损招!

  他不怕文臣的劝谏,不怕文臣诉苦。

  就怕对方直接给他摆数。

  摆出年岁收入,就是表达一个核心意思。

  没钱!

  而且连详细数字都摆出来了,你还打算怎么说?

  总不能让户部去印钱吧?

  去印宝钞倒是可以,可是现在市面上对于宝钞的认可度已经不高了。

  再印下去,恐怕会激起民乱了。

首节 上一节 22/1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召唤无敌:老婆为我打江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