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修仙求道的朱家老六

大明:修仙求道的朱家老六 第130节

  回到太子府的朱瞻堪感觉很满意。

  这样宣传出去一些简单的小故事,应该也算是改变大明了吧?

  朱瞻堪看着已经发生变化的熟练度。

  很快,他乐呵的在府内的小路上,散步。

  不多时,他就遇到了神色匆匆的朱胖胖与老大哥。

  “父亲,大哥,你们这是要做什么去?”

  “哦,老六啊。”朱胖胖擦了擦额头的汗水。

  他还真的好久没有如此出汗了,不过这几天实在是有些忙碌,才弄得满头大汗。

  “这不是马上要进行科举的会试了吗?我这正忙着跟你皇爷爷商量考试章程呢。”

  朱瞻堪好奇的随口问道:“考试的章程还需要商议?不是已经考过好几年了吗?”

  朱高炽有点幽怨的小眼神看向朱瞻堪:“确实是考了好几年了,但是你的一番话,改变了你皇爷爷的主意,现在科举会试,你皇爷爷有了点新的想法。”

  “???会试还有什么新想法啊?”

  虽然朱瞻堪对于明代科举的了解并不多。

  但是基本的知识还是知道不少。

  比方说,科举分为乡试、会试与殿试。

  乡试分别在各个行省的当地布政司进行考试。

  而会试则是在礼部贡院中进行科考。

  殿试自然就是在皇宫进行考试了。

  朱高炽露出一丝愁容:“不知道陛下如何打算啊,我们现在要进宫。”

  “六弟,你也跟着我们一起去吧!”朱瞻基急忙拉住老六的手就不撒开了。

  ......

  武英殿。

  六部尚书还有硬凑起来的商部侍郎以及内阁等顾问大学士,齐聚一堂,等候皇帝的旨意。

  在皇帝的操纵下,勋贵与文臣的拉扯之下,商部的雏形算是勉强凑起来。

  朱棣当然不至于亲自下场与大臣们较真。

  他不是还有三个傻儿子吗?

  有他们三个在前面冲锋陷阵已经足够了。

  吏部尚书蹇义、礼部尚书吕振自然十分的不满意商部的成立。

  任何一个读书人都对于商部的成立感觉到不满意,他们十年寒窗,凭什么让一介商贾追赶上来?

  不过吏部尚书蹇义很清楚,这商部的成立后面有皇帝的支持,不是他们能反对的。

  要是敢明面的反对,恐怕这吏部尚书就不用当了。

  失去吏部尚书的身份,对于文官来说,麻烦就更大了。

  商部的成立已经木已成舟了。

  可是在派遣官员的时候,大家还是有点想法的。

  商部再怎么样也需要官员进行调度吧?

  现在整个大明的朝堂之上,全是我儒家的子弟。

  你再这么搞都没有办法脱离儒家的管理吧?

  只要程朱子弟掺和进去,这商部不过就是将户部的部分权力分割出来罢了。

  不过,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朱棣直接将在他手下,为他打理皇庄多年的老掌柜提拔起来,担任侍郎。

  老伙计经过多少年的历练了,打理皇庄的难度也不算是低下。

  这提拔自然不成问题。

  至于剩余的商部官员,则是在商学的学生开始毕业之后,再行安排!

  蹇义的小心思虽然没有完全奏效,但还是奏效了一部分。

  商部确实不能缺少办事的官员。

  朱棣提拔多年的老伙计还算有道理。

  可是你总不能再随便提拔别的民间掌柜来直接充当官员吧?

  他们一没有通过商学的学习,二没有为大明作出贡献。

  说破天,也不能随便提拔啊!

  这大明不可能让皇帝彻底的专权啊!

  我们士大夫还要吃香的喝辣的呢!

  这次小朝会的开始还是比较和谐的。

  只要不涉及到自身利益的大问题,大家有事好商量。

  而且还有皇帝在此坐镇,不会出岔子。

  一团和气的商量过后,接下来就到了紧张刺激的时刻了。

  礼部尚书吕振缓缓开口道:“陛下,今年的会试考题已经出来了。”

  听到这,朱棣将目光投向吕振。

  会试的考题吗?不知道这群家伙到底长没长眼色,应该会按照朕的意思出题吧?

  朱棣拿起考题扫视一眼,满脸晦气的将题目放下。

  果然是老生常谈的四书五经。

  看着这一届的官员领悟能力确实一般般啊。

  不过,倒也没有排除是装傻能力太强的可能性。

  真是朕看过的最差的一届!

  朱棣用眼神示意汉王出来背锅了!

  汉王朱高煦看到老爷子这一幕,不情愿的出来喊道:“怎么又是这几道题啊,来来回回总是这几道,烦不烦啊?”

  其实到了大明朝的科举考试已经有些僵化了。

  这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八股文的问题。

  八股文考试的格式十分固定,可这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固定的格式,这样评阅起来也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标准。

  否则东边来一首诗歌、北边来一篇汉赋、南边再来一首宋词。

  这种情况让考官如何评分?

  八股文最大的问题其实在于,它选取的内容仅仅是来自于四书五经!而且还是标注需要程朱的四书五经!

  这就很难受了。

  四书五经的考题又不能重复,而这些书一共就那些内容。

  科考后期的考试甚至已经开始考一些抠字眼的题目了,这显然不怎么合适。

  户部尚书夏原吉作为朱棣的老账房。

  倒是有些理解朱棣的心思。

  与蹇义那种纯粹的程朱理学卫道者不一样。

  夏原吉更现实。

  只要能够带来好处与未来,他就愿意做一做。

  程朱理学在大明一家独大的局面,让夏原吉感觉并不是很好。

  因此朱棣的开出更多的流派,他其实还算是比较同意。

  只是将商部引入大明朝堂,他却有点接受不了。

  不过其他的学派学说还是可以拿出来说一说的。

  比方说陆氏心学、公羊大复仇、董仲舒天人感应、扬雄的法言学说之类。

  于是,夏原吉便将自己初设的题目递给了朱棣。

  【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朱棣看了一眼,这是推崇大一统的题目啊。

  削弱诸侯的力量,加强中央的力量,这个题目其实也还不错...

首节 上一节 130/1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召唤无敌:老婆为我打江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