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修仙求道的朱家老六

大明:修仙求道的朱家老六 第114节

  而朝廷或者说皇帝给出的商部,便是一次选择的分岔路口。

  对于商人来说,他们有两条路。

  一条道路便是与以前一样,继续为勋贵大家当牛做马。

  赚取着大部分的钱都要孝敬给主家,以此来得到主家的庇护。

  真正的做生意并不是像是地主算计佃户那样简单。

  低价买高价买,信息差赚取差价....

  种种方法都代表着商人的行为方式。

  这条路没有什么尊严,还有可能随时被主家抛弃。

  但是稳定,能够看得见未来。

  而另一条道路便是接受朝廷的招揽,成为朝廷运盐的一份子。

  这条路充满崎岖与坎坷,充满着不确定性。

  但成功了,就有机会成为商部的一员!那可是成为一名真正的官员啊!

  作为商人,作为勇于做事的商人,他们最好的选择,当然就是冒险博得最大的利润了!

  当然要赌盐运那条路!

  而且,盐运虽然单纯的从账面上计算,好像大概率是要做亏本买卖。

  可是如果算得再细致一点,其实并不会出现亏本这种情况。

  盐运由朝廷出动一些兵力沿途护送。

  虽说要给朝廷不少钱,可是至少沿途的过路费可以省下来。

  商人的地位比较低,并不是只体现在朝堂,还体现在乡野!

  路过每一条县、府甚至村庄,他们运送物资都要额外花销一笔不菲的金银。

  而加入盐运之中,他们还可以将自家的车队跟在运盐的车队后面。

  甚至就两者一起来进行。

  单单计算盐运的收入,加上这冠名费用,确实会有所亏损。

  但是如果算上其他货物省下来的过路费,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在场的商人相互之间左右互相看着。

  就连之前商量好一起合资购买一处区域的几个商贾,也害怕别人去偷家。

  之前商量好一起压价的大商贾,也不敢提出压价的事情了。

  你在这边压下价格,另一边别的商人可能就直接偷家了!

  因此大部分人都不敢随意出一个乱七八糟的价格。

  只能尽最大的可能性,出一个价格,避免自己留下缺漏。

  最后经过一夜的购买权拍卖后,最后的结果被呈递给了皇帝与户部!

  而户部尚书夏原吉在看到纸张上记载的数字之后,呼吸瞬间急促起来!

  “九....九千万两白银?”

  按照户部的计算,一年的盐政收入大概利润在四千万两到五千万两不等。

  除去成本与消耗,估计一共才区区三四千万两利润而已。

  虽说商人承包走了三年的运盐权。

  可三年,总利润估摸也就一亿多两白银啊!

  而且这利润,朝廷才是大头。

  这一个运盐权,便把一年的利润弄进来了?

  “这...这....嘎~”

  “不好了!快传御医啊!夏大人晕倒了!”

  户部一阵鸡飞狗跳。

  御书房里面的朱棣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入他阿姆的,他打了一辈子仗,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钱啊!

第122章 南方乱象传京师

  朱瞻基汇报道:“九千余万两白银已经入账,其中三千六百万两为保证金,另外五千五百余万两乃是购买三年运盐权的收益。”

  按照最先商量好的事情,保证金最后要退还给三年之后的商贾。

  可是这件事情,大概率不会发生。

  三年的时间太久远了,这些商贾难道一点错误的不会犯?

  商部方兴未艾,与朝臣的斗争绝对不会少。

  而这些行走天下的商贾,大概率要成为被朝臣针对的角色。

  一旦被针对,他们大概率要被拉下马。

  这年头的商人,真正赚干干净净钱财的才有几个人啊?

  朱棣兴奋的点了点头,这些钱他就毫不客气的收下来了!

  这些钱还仅仅是商贾们购买的运盐权而已,事后运盐还有一部分买盐钱。

  如此算下来,每年的收入应该都是千万两级别。

  大明的国库终于可以丰硕一点了,他也可以拿着更多的钱财前去修仙了!

  “太孙,钱运到哪里?”

  朱瞻基道:“户部的库房,由锦衣卫与户部的人手共同看压着。”

  “户部?”朱棣的眉头微皱,其实他还想留一部分进内帘,可夏原吉那家伙估计不会让他拿走多少钱财吧。

  罢了,日后有机会再偷偷的调用钱财吧。

  钱只要是到账了,比什么都强。

  朝廷有钱了,朱棣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后续各方争取钱财的事情,那都是后话。

  不过,真的缺钱了,刊印宝钞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就在朱棣冒出刊印宝钞的想法之后,他的心脏忽然剧烈的抖动一下。

  浑身感觉不太得劲,他一下子从龙椅上站起身来。

  刊印宝钞对于大明是一种威胁?

  待有机会,再向那孙子问一问有关宝钞的事宜吧。

  ......

  锅的咣~锅的咣~

  京城主道上,忽然传来一阵骏马奔腾的声音。

  几个士兵,满脸沧桑与疲惫。

  飞快的驾驶着快马,嘴中大喊道:“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

  在人群比较拥挤的大道上,依旧策马奔腾。

  街道上的骑兵,忽略了很多问题。

  大概率他压根就没有传递消息的经验。

  大街上大喊八百里加急的消息,一般来说是属于大胜大捷才会干的事情。

  遇到灾难很少会如此张扬。

  朱瞻基在路上发现了大喊着八百里加急的士兵,急忙叫人把对方拦下下来。

  看士兵的打扮,应该是江南附近的士兵。

  面色苍白,看起来十分疲惫。

  可江南最近没有发生战事才对,为何会有八百里加急?

  对于八百里加急,朝廷没有明确的处理规定。

  准确的说,大明很多事情压根就没有将职权彻底分开。

  一般遇到加急的问题,谁看见了便由谁优先处理。

  很多在地方看起来是天大的大事,在朝廷看来却只是一件小事而已。

  类似的加急乌龙,朱瞻基还见到过几次呢。

  既然遇到了,他便将近乎昏迷的士兵先带到文华殿,交给胖爹处理吧。

  士兵将一封信交给宫人之后,便陷入了昏迷。

首节 上一节 114/1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召唤无敌:老婆为我打江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