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本王的封地大了亿点怎么了

大唐:本王的封地大了亿点怎么了 第94节

  这也是韦挺与薛万彻两人在稻田时定下的,因为这里的变化,实在太大了,两人都想要弄清楚,最为重要的就是李元吉的大军,如今实力如何,这些都是必须要弄清楚的,也是李建成所关心的。

  这才有了薛万彻与谢叔方喝酒为赌的那一幕,薛万彻就可以直接进入到军中,了解李元吉的大军情况了。

  对薛万彻而言,他确实要弄清李元吉的大军情况,好报给李建成,但同时,他自己也想知道,若是不怎么好,他也确实存在要帮李元吉好好操练大军的想法。

  谢叔方虽然有能力,但实战这些,对比起薛万彻还是略微少了一点。

  听着韦挺的话语,薛万彻一阵尴尬,但依旧嘴硬。

  “正平,这些你就别管了,你就说目的有没有达到吧?只要达到目的,这不就行了。”

  韦挺也是无奈,随即也不再说这个。

  “行了,既然如今可以名正言顺的留下来,那我们就得好好做事,现在我们先来,那长孙无忌还在后面,虽然不知道他能不能活着来,但我们还是要提前做好准备。

  齐王对长孙无忌的恨是什么原因,我们知道就好,这事千万别说出来,如今秦王让这人过来,想必就是为何缓和与齐王的关系,我们不能让秦王得逞。

  而且还派程咬金也一起来,表面上是护卫,但我所料不错,实际上也是为了查清齐王的实力,必然会打听军中的情况。

  到时你注意一些,反正要让程咬金觉得齐王的实力很强,大军不仅多,而且战力强大,让秦王有忌惮之心。

  如今秦王势弱,加上齐王这里对他更加不利,行事必然着急,一旦着急,就容易出现破绽,只要露出致命的破绽,太子的位置,才能彻底无忧!”

  也是李元吉不知道李建成与李世民之间的争斗竟然延续到了这里,不然他肯定得向两人要补偿。

  韦挺话音落下,薛万彻也是点头应下,随即又问向韦挺。

  “那我们什么时候回去?总不能一直待在这里吧?”

  韦挺思考片刻,才开口。

  “回去的时间,现在还没办法确定,不过肯定要在长孙无忌与程咬金后面,要回去的时候我提前跟你说。

  这次来岭南,我们可都是开了眼界,想不到这世上竟然还有这么些神物,齐王当真是深藏不露啊,当初在长安,谁能够想到这些呢?

  还有圣人派来的岑文本,这个人也要注意一番,若我所料不差,这岑文本必然会跟随齐王,待岑文本回到长安,必须要和太子说明这个情况。

  还有武士彟,身为圣人的心腹,如今来这里,就是代表着圣人,这次回去,圣人必定会对齐王更加看重。

  我们也必须要抓紧弥补太子与齐王之间的关系了,决不能让齐王与秦王走在一起,更不能让齐王回长安,如今的齐王,已经不是当初的齐王了。

  现在的齐王回到长安,那个位置,也是有实力争一争的人了。”

  韦挺是真的感叹,本以为当初李元吉是在自请流放,不想参与长安的争斗,没想到却是让李元吉在这里另辟蹊径,闯出了一条路。

  一旦李元吉回到长安,带着这里的功绩与属下,以及一众发明,到时李元吉要声望有声望,要人有人,实力大增,完全又是一个李世民的翻版了,他可是忧心得很。

  韦挺这就是典型的,既怕李元吉太弱,帮不上李建成,又怕李元吉太强,成为下一个李世民。

  两人商议了许久,才各自回去休息,实在是太累了。

  第二天清晨,宁纯带着岑文本继续开始熟悉这里,韦挺也是加入其中,薛万彻直接去找谢叔方,要开始履行自己的赌注了。

  李元吉在醒来完成每日任务之后,就被杨清婉拉住了。

  “夫君,圣人派天使来,可是有什么事啊?”

  杨清婉满是担忧,如今这里好不容易好转起来,她也不希望被李渊来摘了桃子。

  李元吉看出了杨清婉的担忧,当即安抚起来。

  “别多想,老头子派岑文本来,是因为我们在杭州、苏州那里行商被老头子知道了,他很不舒服呢,觉得我让王玄策带去的东西太少了,来打劫我的。

  另外就是将岑文本与武士彟都留了下来,说是亏欠我,毕竟让我来岭南了,算是对我补偿。

  其余就没什么事了,你也不要想太多,就跟平日里一样就行了。”

  李元吉没有说太多,大致说了一下不让杨清婉担心,毕竟跟杨清婉说那些,也没有意义,反而只会让杨清婉更加担心。

  杨清婉哪里不知道李元吉这是为了安慰她,压根没有说全,但只要没事就好,其他的她也不想去了解。

  两人腻歪了一会,杨清婉就出去了,如今这里的人口每天都在增多,杨清婉还要为下一次贸易准备好衣物,加上养蚕,事虽然还不太多,但杨清婉已经养成了每天都要去看看的习惯。

  李元吉在椅子上躺了一会,赫然发现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了,现在贡献点直接来到了两千两百七十。

  李元吉高兴的看向新任务:海康人口达到三十万,奖励两千贡献点。

  看着这个任务,李元吉顿时瞪大了眼睛,这是他第一次,遇到一千五百点以上的任务,以往最多的一次都才只有一千五百点,这给他一种错觉,还以为任务给的贡献点,一千五百点是最高的了。

  结果现在出现两千点的任务,李元吉怎么能不高兴,思考片刻,他就明白了,应该是任务越难,贡献点越高,到后面肯定有更难,贡献点达到大几千的那种任务。

  李元吉万分期待,他不怕任务难,就怕贡献点少。

第159章 顶级文士的重要性,李元吉心悸的不

  足之处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当岑文本将海康以及岭南的情况全部了解清楚之后,心中震撼之余,随即就来到李元吉身前。

  “大王,臣想直接开始做事了,大王你就开始安排吧。”

  李元吉看着满是干劲的岑文本,整个人都是乐了。

  “好,既然景仁有这个想法,那就开始吧,达和应该都与交接了吧?如今这里发展的重点,首先是开垦荒地,这是不能停下的,必须要保证耕地,才能有更多的粮食,才能容纳更多的人口。

  其次就是城池的扩大,前面你也说了要快速增多人口,我们都已经确定了下来,但人来了,必须要有住的地方,城池的扩建也是刻不容缓,然后就是人口,如今海康有十五万八千六百余人,必须尽快扩展到三十万。

  这个数字,只是眼前的第一个目标,后面要想办法让人口突破到五十万,一百万,两百万,五百万,上千万,不过后面有点远了,先一步一步来。

  然后最为重要的,就是商业贸易,如今在这里,已经形成了很多商业商品,除了军事上的,也就是武器、甲具这些,其他的统统可以卖,而且等候我们的军械换新,能够打造更好的军械之后,如今的军械都可以卖。

  当然,军械这些也是后面的事情,现在还不能确定,但是商业贸易,是发展的核心,杨铖与裴宣俨他们两人负责贸易,这次过后,应该会有大唐之内的商人以及周边各国的商人前来了,到时贸易必然能够发展起来。

  如今唯一可惜的是,岭南的道路不好走,走海路要通畅一些,但是拥有大船的人,还是太少了,而且如今的船不能远航,速度也比较慢,都是限制了岭南与外界的交流。

  不过这些都已经在着手改变,你如今要做的,暂时就是这些,对了,还有一件事,那就是修路,如今海康之内水泥路已经全部打通,接下来要打通前往徐闻、湛江,以及椹川的道路。

  道路修建也非常重要,刚才也说到了,阻碍岭南发展最大的困难就是道路,想致富,先修路,伱要记着这一点,尽快将路修建起来,只要路通了,自然就能带动发展起来。

  现在主要做的就这些,就全部交给你了,每件事都很重要,都必须要做好。”

  李元吉如今说的这些,都还只是大问题,如今最为紧要的问题,其他的事情还多着呢,而且就这些事情想要落实下去,难度也都不小,之前这些事都是宁纯在处理,如今总算是换了一个人来体验这种忙碌了。

  岑文本皱着眉头将李元吉所说的全部记在心里,此刻的岑文本都有些麻了,宁纯这里就对他说了不少,如今李元吉说的这些,就没有哪件事是容易的,难怪这两天宁纯一直在跟他抱怨,现在岑文本也是明白了。

  就这些活,谁看了谁都头大,但偏偏没有任何办法,如今谁让李元吉手下没有其他能够挑大梁的人了?这些事都只能他们来亲自把关,可以说非常的累,现在还只是听,还没有开始做,他都头疼。

  这一刻,岑文本是真的佩服宁纯这个岭南土著了,难怪成长得这么快,岑文本都以为宁纯都是李元吉从长安带来的人了,现在他知道了,一天做着这么多事,想不进步都不行。

  过了一会,岑文本看向李元吉。

  “臣都记下了,开荒的事情臣准备保持不变,如今最为重要的臣认为是人口以及城池的扩建,至于道路,会先开工,但人手的投入必然不会太多。

  臣准备从周边开始向海康汇聚人口,徐闻、湛江,以及椹川这几城暂时达到五万到十万人就可以了,其余的人都先往这里汇聚,臣准备利用大船,以及派出军士,从陆地以及海路运送百姓过来。

  同时在各州,都会安排专人对撩人进行安抚,让撩人尽快走出深山,让他们尽快入籍,争取尽快将海康的人口补充上来。

  然后还有一件事,臣这几日走访发现,如今大王底下之人,几乎都是来自长安,臣认为这个情况很危险,臣建议大王可在此地修建学堂,招收学子进行教导。

  学堂学生无需多成才,只要有了一定的基础,到时就可以安排至各地,如今大王在这里的威望,无人能及,从这些人里面教出来的人,一旦成为各地官吏,必然是大王最忠诚臣子。

  届时在岭南,大王的根基将彻底无人可以撼动,与此同时,最下面的各地官吏不足的情况也能得到解决。

  这个问题是昨日臣听达和说的,如今我们的官吏,几乎都是从矮个子里挑高个,有的甚至识字都不会,只是略微有些经验,或者是在当地有些声望,直接就开始任用,这对岭南未来的发展,很不好。

  尤其是这里撩人的数量远在汉人之上,可以说这里的人几乎没有开智,学堂的设立,还可以让帮这些撩人开智,如此一来,撩人必然会更加融入。

  学堂的设立虽然艰难,然而一旦成功,大王将受益极大,臣建议当开设学堂。”

  李元吉听着岑文本的话语,心中是震惊又懊恼,他怎么就没有想到学堂这事呢?亏他还经常抱怨自己底下没人,明明自己就可以培养人才。

  他也不需要培养多大的人才,如今他最需要的就是底层的官吏,现在各州的官吏只要不是太过火,他都没有去动,就是因为动了之后,他没有人可以安排,是不得不继续用着。

  创办学院的事他知道很重要,但是之前是真没有想起来啊,而身边的王玄策、宁纯等人也没有人向他提过这个问题,还好如今岑文本提出来了,要不然他自己得啥时候才能反应过来?

  李元吉顿时非常的兴奋,不过就是人才罢了,他是没有,但还不能自己培养了?

  “哈哈,景仁,你提醒得是啊,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你说我怎么就一直没有想起来呢?

  这事也交给你了,先将学院建立起来,不能建得太小了,前期主要是培养地方官吏为主,等后面,发展起来了,到时候我们要着重培养一些突出的人才才行。

  至于书籍的问题,这事我来搞定,定然让每个学子都能有书看,至于老师,景仁你先辛苦一番,学院建立起来之后就立即开始招生,你先教着。

  我现在就向圣人去书信,将孔颖达那个老头子调来,干学问这事,还是他们那些人最合适。”

  如今建立学院,难点就在于老师和书籍,现在依旧是世家的时代,知识依旧还被世家掌控着,哪怕是后面李世民上位再次启用科举,但能够参加科举的,几乎都是家族中的人,没有什么真正的老百姓。

  而教师是对于他这里的难点,在长安不算难题,至于书籍,他齐王府本来就有,虽然不齐全,但可以问李渊要啊,李渊不是增强他的实力来平衡李建成与李世民吗?

  现在是时候让李渊开始付出了,他都已经甘愿成为李渊的棋子了,这么要求要是都满足不了,那他可是要掀桌子的。

  岑文本听着李元吉的话,嘴角顿时一抽,他是真的无语了,直接原地再次喜提一件要干的大事,本来就觉得自己会无比繁忙了,现在好了,更忙了,事又多了。

  但岑文本也没有后悔,这件事在他看来早晚都要做,还不如早做,越早开始,也能越早得利。

  随即岑文本又满是担忧。

  “大王,臣兼着教导这些都没有问题,从长安来的人也可以安排一些进入学院先教导着,但是大王,最重要的是书籍,现在开始必须要让人开始抄录,不然到时书籍定然不够。

  而且王宫之内的书籍或许不全,这也要想办法将书籍补全,现在都还好,但后面肯定是不行的了。

  至于给圣人去信,臣建议将书籍的事情也一起呈上去,让圣人运送一些书籍过来,另外大王若是在长安还有人手,尽量再调一些过来吧,学院一旦建立,更需要人手了。”

  岑文本满是忧愁,李元吉也是一阵头大,他在长安,哪里还有什么人手啊,能带的都带来了,如今他还能指望的,也就是杨氏和韦氏了。

  李元吉心中一叹,想了一会,随即缓缓开口。

首节 上一节 94/1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秦时:出身名家,龙族言灵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