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本王的封地大了亿点怎么了

大唐:本王的封地大了亿点怎么了 第50节

  三人随即应下,房玄龄与杜如晦虽凝重,但还算淡然,依旧能喝得下茶水,而长孙无忌的异状,两人都是一阵诧异,在他们看来,今日的长孙无忌似乎是转性了一般。

  李世民来到偏殿,看见王玄策后当即热情的走了进去。

  “玄策来了,快坐,本王有事处理,来晚了些,玄策莫要拘谨。”

  听着这话,王玄策顿时知晓,这就是秦王李世民了。

  “在下王玄策,齐王府长史,参见秦王。”

第89章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李世民来到主位上坐定,看向王玄策。

  “玄策请坐,元吉在岭南之事,本王已知晓,本王听后很是愤怒,想不到这长安城里,就连元吉去了岭南都还不打算放过。

  玄策可有证据?若是有证据,本王必定为元吉报仇,无论他是谁,决不轻饶!”

  王玄策看着李世民怒气冲冲,满是担忧李元吉的样子,心头一阵感慨,前有圣人,后有太子,现在有秦王,演技是真的炉火纯青,明明就是秦王府的人干的,看看现在李世民的样子,谁能够猜到这会是李世民让人干的?

  在王玄策眼中,那个人能够做那样的事情,没有李世民的允许,根本就不可能,这么大的事情,怎么都不会背着李世民。

  就是因为知道,王玄策才越发的感叹,他事先要是没有李元吉的提醒,肯定要被这三个人给骗了,被人卖了都还在帮人数钱的那种,三言两语恐怕就要对人掏心掏肺了。

  然而哪怕有着李元吉的提醒,他都差点信了李渊,李建成那里表现也很是差劲。

  王玄策这一刻忽然能够明白李元吉为什么要去岭南了,和这几人待在一起,每天得消耗多少脑细胞?以李元吉那个性格,能跟这些人以这样的方式相处得来?

  王玄策没有说话,一脸笑意的拿出几封书信,交到李世民手中。

  李世民满是疑惑,看着王玄策神秘的样子,也没有去问,在他看来,这几封书信就是李元吉写给他的,但看着被拆开的书信,李世民更加疑惑了。

  随即打开开始看了起来,随着观看,李世民整张脸都变得无比的阴沉,拿着书信的手都紧了紧,似乎要将这些书信撕碎了一般。

  “秦王,在下来之前,齐王言此信交给秦王,不可给其他人观看,圣人与太子皆不知此信存在,不过在下带来的冯喧,已经被圣人派人拿去,此书信齐王说了,便留在秦王这里。”

  李世民听后双手一顿,将差些就撕碎的书信缓缓松开。

  此刻的李世民双眼通红,缓缓看向王玄策。

  “齐王可有说,具体是谁?”

  王玄策摇摇头。

  “秦王,齐王并不知,也没有人知,但齐王不肯相信这信中会是真的,在下知晓,秦王必然也知晓。

  在下为齐王府长史,齐王不愿相信这个事实,依旧对秦王抱有希望,但在下为齐王之臣,理应为齐王分忧,在下在这里,还请秦王能够严肃处理。”

  李世民听后,却是突然笑了,阴沉之色不复存在,似乎就像是没有发生这件事一般。

  “玄策当真大才,如此满腹才华,玄策可有想过为朝廷效力?若是玄策愿意,本王必将亲自向圣人举荐,以玄策之能,必然将得以重用。”

  王玄策听到这里,心中更加无语了,在李建成那里,李建成关心证据,关心冯喧,在李世民这里,李世民想要销毁书信,也是问他证据,现在好了,还开始挖起他来了。

  王玄策面容肃然,当即开口。

  “秦王好意,在下心领,在下本为融州一小吏,是齐王慧眼识珠,如此看重在下,在下也读过几本书,深知人行于世,非忠义不可行。

  且如今齐王在岭南过得艰难啊,路途遭遇十数次截杀便算了,到了雷州,齐王不忍百姓受苦,便是将带去物资尽数发放于百姓。

  岭南那地方,秦王也知,穷啊,穿的是粗布,即便是粗布,都不能包裹全身,有的人甚至包裹着几片树叶子,更别说吃的了,加上带去的人又易生病,齐王为他们修建新房,发放衣物,派医者诊治,打造农具,开垦荒地以耕种。

  如今齐王在岭南,过得苦啊,在下从来没有想过,从长安过去的齐王,能够忍受那种苦楚,王宫不过就是一间小屋子,夜深时,在下偶然听见齐王还在哭泣。

  即便是做饭的铁锅,都是小心翼翼的用着,一旦坏了,打造铁锅的镔铁都没有了。

  如今齐王如此艰难,在下受齐王大恩,岂能在齐王困难之时,离开齐王,还请秦王见谅。”

  王玄策说得悲壮又凄凉,本是述说着自己的忠义之心,李元吉对他的恩情,但中间掺杂的困难,似乎更是主角一般。

  李世民听着王玄策的话语,心中总觉得这一幕好生熟悉,多么像李元吉要出去时,来秦王府找他要物资的样子,也是一样的哭穷,只是如今换了一个人,说得更穷了。

  李元吉不忍心百姓受苦?他李世民要是信,他就是一个傻子,还将带去的物资尽数分给百姓,他真要信了,那才是没脑子。

  但是王玄策的弦外之音他也听出来,如今李元吉困难,缺各种物资,粮食、药材、衣物、镔铁等等,这些都是王玄策提的,他不仅要给,还得多给,不然他手中的书信,可能就会去到李渊和李建成的案头上。

  李世民心中是真的气,但他知道,这次他要被李元吉吃得死死的了,尤其是还有冯喧这么一个人证,还被李渊派人带入宫了,李世民这会是越发的想砍人了。

  然而尽管心里万般愤怒,脸上却满是动容,一副悲天悯人之样。

  “元吉实在是太心系百姓了啊,有这份心,能这样做,当之无愧为大唐的齐王。

  岭南贫穷,当地又有撩人反复作乱,本王深知元吉的艰难,也深感忧虑,玄策何日启程返回?”

  王玄策依旧满脸悲切。

  “禀秦王,三日之后,在下便要启程返回岭南了,其实这次来,还有一事,齐王在岭南,为秦王准备一些小物件,齐王对在下说,虽然最初与秦王有些恩怨,但后面都解开了,秦王是一个伟大的好哥哥,特让在下带来。”

  随即王玄策让人将摇椅以及雪盐拿了上来,李世民了解之后,对这个黄花梨木,尤其是这个雪盐来了兴趣,然而听完王玄策所说的,李世民也只得暂时放下那些心思。

  “元吉当真是有心了啊,我这个做哥哥的,也帮不了什么,唯有多准备些物资,你回去之时带回去吧,过两日,将会送到你那里,你务必带回岭南。”

第90章 长孙无忌的目的,李世民的心动与狠辣

  王玄策听着李世民的话语,心中完全是乐开了花,别的他不清楚,他只知道,这次来长安他赚麻了,得到了比预想中更为充足的物资,岭南的开发,也将更为顺利了。

  王玄策满是感动,这一刻的王玄策,完全是把李世民当做李元吉的良家好哥哥一般。

  “在下谢过秦王,想必齐王知道后,必然感激秦王关心、爱护弟弟的心情,在下一定将秦王对齐王的关爱,向齐王传达到位。”

  李世民尽管心中想骂人,但也只得满是感慨与担忧的与王玄策说着话,过了一会,王玄策心满意足的离去。

  退出秦王府,王玄策笑着摇摇头,随即便是回到官驿之中。

  秦王府,在王玄策下去之后,李世民整张脸彻底阴沉了下来,双手紧紧攥着,胸膛起伏不定,李元吉说着不知道是秦王府的谁做的,但他还没有傻到真的相信。

  尽管王玄策没有说是谁干的,但就凭着书信上的内容,李世民的心中就已经知道是谁做的了。

  李世民是真的没有想到啊,他竟然会去做这样的事情,做就做吧,但是自己竟然一点都不知情,这就很让他生气了,在李渊那里,但凡他知情,但凡他们商议过,他也不至于那么被动,更不至于跟李渊吵起来。

  难怪觉得今天他极为不对劲,他本没有多想,还以为是他劳累所致,此刻想想,李世民就觉得自己是头猪,这么大的事情,自己没有收到一点风声。

  过了半响,李世民长舒一口气,紧握的双拳缓缓松开,脸色逐渐恢复,心绪逐渐稳定下来。

  “敬德,去正殿将辅机叫来。”

  李世民的声音很是平静,此刻他已经没有再去愤怒,因为他知道,事已至此,愤怒已然无用,如今最为迫切的,就是如何处理这件事情。

  给李元吉送去的物资,他也没有那么心疼了,这事李元吉本可以让他伤筋动骨,如今只是损失些钱粮罢了,秦王府还承受得住。

  不一会,长孙无忌到来,李世民让尉迟恭守在门外,不许任何人靠近。

  李世民看着长孙无忌,自己的大舅哥兼好友,也是下属,他们之间的情谊,远比其他任何人都要重,如今见其还不主动承认,李世民感觉内心的怒火,又在开始跳动了。

  “辅机,事到如今,你还不愿意与本王说来吗!”

  李世民很生气,这是他第一次在长孙无忌面前自称本王。

  长孙无忌感受得到李世民的愤怒,当即跪倒在地。

  “大王,这件事,是臣做的,臣派人去联系冯喧做的此事,但臣已经处理干净,没有人能够查到是臣所为,冯喧府上的人,已经被臣买通,负责传递与销毁证据。

  臣之所以做,皆是为了大王啊,以齐王的王号去往岭南,看得出圣人是有准备让齐王回京,而齐王此番去岭南,必然会壮大自己,到时回到长安,太子的势力将会更为庞大。

  臣派人截杀齐王,便是要将此事推至太子身上,岭南偏远,那里的人几乎将自己视为土皇帝,除了圣人和太子,谁还能说得动他们,且如玄龄所言,齐王若是死在岭南,圣人必然发怒。

  天下人皆知大王与齐王之间的矛盾,如此明显与迫不及待,加上圣人本就多疑,哪怕太子有证据,圣人必然会想这是否是太子所为,只为嫁祸于大王。

  大王与太子之间的争斗,圣人看得清楚,这本就是圣人一手促成,朝堂上下,尽皆知晓,且大王智慧过人,这种一眼就能看出来的事情,才最让人生疑,太子将直接会成为所有人心中的嫌疑人。

  届时秦王府再发力,圣人必定会以为是太子所为,加上齐王在圣人在位之时被杀,圣人必然震怒,从而废除太子之位,而到那时,齐王已死,太子被废,唯有秦王,可以肩负大任。

  到时圣人心寒,无心处理朝中事务,但朝中事务也不得不处理,太子已然被废,圣人只有让大王监国,只要接过监国大权,哪怕后面圣人察觉,到时也为时已晚。

  只要木已成舟,大王就将会是大唐的太子,圣人已然年老,已是到了需要静养的年纪,届时朝政只能交由大王,然名不正言不顺,既然大王代为处理国事,那必然要加封太子,如此方可名正言顺。

  但臣没有想到,那冯喧如此没用,半途伏杀竟然还失败了,臣若是早知道如此,都不会这么做了。

  大王,臣真的是为大王而着想啊!”

  李世民听着长孙无忌的话语,已经没有了刚才的愤怒,现在听完,李世民脑海中不断思考着,他突然发现,长孙无忌说的,一旦成功,他还真有很大的可能,会直接上位。

  李渊的性子他很清楚,他们三人皆为嫡子,虽然李渊更加看重他与李建成,但是对李元吉,也是疼爱的,尤其是李渊最为忌讳对亲人下手,因为李渊最相信的,就亲人。

  如今大唐权力最大的,都是出身李氏,即便是外姓,最终李渊都会赐予李姓,比如李艺(罗艺)、李世勣(徐世勣、李勣),只要是外姓人掌握军权,就会被李渊赐姓李。

  而一旦李元吉身死,李渊必然暴怒,届时只要有人透露出是长安的人做的,李渊必定如同现在一般,直接将目光放在他与李建成身上,然后事情又回到了现在,恰恰因为李渊多疑,最有可能做这事的他,反而是最不容易做的。

  只要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伪造的证据,让气头上的李渊无法分辨,李建成绝对要被废,因为李元吉死了。

  一旦李建成被废,李渊为大唐的安稳,只有也必须立他李世民为太子,只要他成为太子,纵然后面李渊反应过来又如何?

  到时他大权在握,李渊只得退位让贤。

  想到这些,李世民心中突然也是心动,然而如今的现实却是,李元吉没有死。

  李世民看向长孙无忌的目光,更加幽怨了,若是他早知道,能用李元吉的命,成功让他上位,他也是会去做的啊!

第91章 人不狠,站不稳,长安惊

  李世民看着长孙无忌的眼神,都满是恨铁不成钢,长孙无忌不说最终的目的还好,这一说了之后,李世民心中更气了。

  他虽然对李元吉的态度有所转变,不再如同之前,但是死一个李元吉,就能让李建成被废,让他成为太子,从而迫使李渊退位,他与李建成直接不用刀剑就能解决事情。

首节 上一节 50/1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秦时:出身名家,龙族言灵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