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本王的封地大了亿点怎么了

大唐:本王的封地大了亿点怎么了 第323节

  如今没有在私下,李二很懂事的称呼李元吉为陛下,丝毫没有其他想法,紧紧的看着眼前的沥青道路。

  李元吉看着李二有些震撼,顿时笑了。

  “这是新修的道路,不过不是哪里都有,如今才修建了几年时间,只有从长安开始贯穿南北以及东西有四条这样的道路。

  其余道路还在修建,再过十余年,差不多各地都有通往外地的道路了,而且各地的道路,最终都会联接这四条主干线道。

  等到那时候,大唐天下各地的往来,也会更加密切,不仅方便大唐出征时的集结大军,更是方便大唐百姓来往各地。

  除了你看见的道路,水运道路也在有扩大,水运道路主要是用于商业,许多商品,以及许多地方,走水运会比走这样的道路还要快,也节约成本一些。”

  李元吉说着这些,整个人都充满了自豪,都是因为他才有的啊,这几年的时间,道路建设这块虽然只打通了四条干道,但就是这四条干道,都消耗了不少资源去做。

  要是没有技术的支撑,有着机械参与工程,按照以前那么修路,恐怕天下都已经民怨沸腾了。

  修建这些道路需要的人力,是极为庞大的,即便是有着各种机械加入,动员的人力依旧不少,也就是大唐富裕了,对这些动员的人力,都能给到一定的待遇。

  吃的饭是完全不用担心的,甚至还有衣物、钱财等补贴,才让其他人不仅没有想法,反而踊跃参与,修建的进度都是非常快速的。

  李二听着李元吉说的这些,只觉得有些震撼,大道他不是没有见过,长安连通周边出去的道路,原本就是大道。

  但是像现在这样看着光滑宽阔沥青路,李二是真的没有见过,踩在上面,那感觉,都比泥地要好,而且看起来就非常好走。

  至于运送货物,李二都能想到在这样的道路上得有多轻松。

  “陛下英明,这样的道路,确实利国利民,应该在大唐全面铺开。”

  李二由衷的夸赞着李元吉,水运他没有见到,但是李元吉的船,确实是非常好的,这个他之前就已经见到过了,只是他那时见到的船,和现在用的船已经完全不同了,只不过是李二还不知道。

  李元吉听后只是笑了笑,随即继续开始行进。

  “二哥,这次回到大唐,你可得好好走走,大唐之内,改变的很多,如今你回去,恐怕都不一定能够认识了。”

  李二听着这些,心中也更加的好奇,大唐这些年的变化,他可是尤为期待得很,就到现在他见过的种种不同,李二心中就已经开始向往了。

  又前进半月时间,当来一座城池之外,看着眼前的一条条铁轨之时,李二只是好奇,并没有觉得有什么。

  李二看着又是没有见过的,他知道肯定会有其他作用,但他也没有问,直到一辆火车缓缓行驶而来,李二彻底惊住了。

  只因为这个火车全部一身铁皮,上方冒着烟雾,伴随着巨大的声响,走在他看见的铁轨上,就这样缓缓出现在他眼前,李二一时被惊得有些说不出话来。

  待仔细看清后,更加震撼了,这样庞大的铁皮,没有任何牵引,然而却是可以行驶在路上,李二看得双眼发愣。

  李元吉看着李二震惊的神情,笑道:“这是火车,需要在特定的道路上行驶。

  因为全身是铁,很重,一般道路无法承受起这个重量,只能在你看见的这种铁轨上行驶。

  如今在大唐,长安已经有这样的火车了,连接着周边,只是因为铁的产量有限,以及铺设铁轨需要大量人力,如今大部分地方都没有火车,同样只有长安周边,以及四条主干道有。

  待会我们就乘坐火车回长安,这里可以直达长安的,只是哪怕乘坐火车,都需要不少时间,你要做好准备。”

  李元吉看着眼前已经改良成型的火车,同样自豪,这些都是他给科研院提方向,科研院弄出来的。

  当初修建道路时,铁路也是同步的,也是幸好铁器局的产铁量比之前又提升了很多,不然这四条主干道铁路,都修不出来,因为用到的铁,实在是海量,太多了。

  当初为了扩大产铁的规模,可以说李元吉在大唐大力推行钢铁厂的建立,尤其是铁矿资源丰厚的地方,钢铁厂更是密集,几乎重工业产业扎堆。

  当时除了扩大增加钢铁厂的规模,在其余用铁方面,都进行了压缩,让各个钢铁厂全力生产铁轨,动用了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最终耗时近六年才打通。

  这些铁路能够修建成功,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李元吉提供的铁轨修建技术,以及桥梁技术,不然都不能这么快修建出来。

  而且还是在绕过一些特别无法处理的地方之下完成的,虽然有些地方有绕路,还不是完美的铁路线,但对于如今的大唐而言,已经是完全足够。

  这次出征,这个火车就立了大功,不仅是大军的运输,包括武器,以及大军的补给,都是这条铁路承担起了相应的作用。

  李二听着李元吉说的,虽然还是不懂火车是什么意思,但就眼前看见的,火车具体是怎么做的,好像已经不重要了。

  尤其是听着如今大唐竟然在东、西、南、北修建了细条主干道,火车都已经开始在运行,李二是真的有被震撼到。

  当看见大军集体在登上火车,他突然发现,如今大唐大军的调动能力,实在强得离谱了,这么远的距离,可以不用双腿走,直接乘坐火车,这个速度,肯定比他乘坐的汽车还要快,不然怎么可能用火车。

  不仅大军的调动集结能力非常快,后勤物资的调配以及运输,也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以往征战,粮草等物资的运输,一旦战场距离较远,运输将会是一个极大的难题,有时对外征战,难的并不是战,而是后勤物资的运输,这个才是关键。

  可以说在以前的情况下,远征基本是不现实的,哪怕运输路线都是朝廷再三商议后确认的,但只要偏远,始终有着巨大的困难,因为运输凉菜等辎重的队伍,每日的消耗就是不少,筹集的粮食与物资,往往要比大军所需要的准备更多。

  尤其是需要庞大的人力,必须要抽调足够的青壮才能进行运输,然而青壮抽调过多,就会影响到民生的发展,因为百姓家中的青壮一旦被抽调过多,就会影响到百姓家中的耕种以及生活,这是必然的。

  如今有了火车,这些几乎都节省了,时间更快,还不用征调那么多的民夫来做,可能就是卸下物资的时候会需要一点人手,但这样的模式下,直接派军来都可以解决了。

  剩下哪怕还有些路程,他这一路所看见的那些大的汽车,就可以完美的解决,物资的运输甚至都可以做到与大军同步了,几乎不用担心粮草不足的问题。

  李二逐渐回过神来,心头无比感叹,要是当初的大唐能够做到这样,他都不敢想,有着他、李建成、李元吉的大唐,得强盛成什么样子,或许比如今的大唐,还要强盛?

  李二跟随李元吉进入到火车之内,不敢再去想,每每想到这些,想到李建成,李二心头就会出现些许悔意,若是他早知是如今这个结果,他虽然还是会发动玄武门之变,但不会选择杀李建成。

  玄武门之变,是他的唯一希望,李二无论如何,都是要去试一试,无论成与不成,这点他从来不后悔。

  唯独就是杀李建成,曾经哪怕他还是大唐皇帝时,想到都有些难过,如今更是无比的难受。

  其实在小时候,他与李建成的关系是非常好的,要远在李元吉之上。

  哪怕是李渊骑兵,最开始时,他与李建成通力合作,那时李二与李建成的关系依旧好,但后面,逐渐就开始变了,变成了敌人,变成了死敌,因为他们他想要皇帝那个位置啊。

  李二走入火车之内,看着里面横着的两排长凳,军士都坐在上面,而在中间,依旧还站着更多的人。

  李元吉的声音也在此时传来。

  “为了保持空间,容纳更多的人,坐的地方只有这些,他们会进行轮换,而且每两节车厢内,有一节车厢内都是安放了床铺的,他们也会进行轮换,可以保持一定的睡眠,保持精力的一定充沛。

  如今还有许多没有完善,等完善之后,情况就会更好了。

  而到了夜间时,这些过道,都会铺上棉被,留下一条小的过道,然后人就可以躺在上面睡觉了,即便是在火车上,依旧会有轮换值守的人,这是为了防止有意外发生,大军可以第一时间投入战斗之中。

  我们乘坐的车厢,在前面,跟我来吧。”

  如今的车厢,暂时都是这样安排的,虽然现在李元吉在北地以及西府、藏府等地都在大力推行棉花的种植,如今的棉依旧不够用。

  现在的棉不仅是军中,民用也是十分广泛,可以说即便是现在,大唐依旧缺棉,起码还需要两三年时间才能彻底缓解棉花不足的问题。

  军用火车的内置安排,才会这样尽量保持空间,就是为了方便一次性运送足够的兵力抵达战场,床位设置得少,也是棉织品不足,只能暂时这样先安排着。

  需要人睡的,依旧还是稻草或者粟草,有这些总比没有要强,尤其是天冷的时候。

  李元吉带着李二来到他们休息的车厢,就空旷了许多,犹如来到一间房内,放置的各种东西都很齐全。

  唯一与其他人一样的,就是一样得承受火车的颠簸,以及时间都是一样的。

第366章 报纸带来的大作用

  李二来到李元吉乘坐的车箱,打量着车内一丝熟悉,基本无比陌生的装饰。

  李元吉看着李二的目光四处张望,随即一笑。

  “二哥若是喜欢,尽管去看便是,不必在意我。”

  李元吉说完,拿出一份报纸看了起来,如今的报纸,内容可以说非常丰富,除了朝廷的大报,也称大唐报,也有地方的报道,除了政事,也会刊登一些趣事,以及文人墨客的诗文。

  李二在看了一会后,见李元吉拿着一张满是文字的大张纸看着,随即坐了下来,拿着桌上另外一份报纸看了起来。

  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大唐实行的最新政策,朝廷鼓励民间开设工厂,大唐成立大唐银行,可以对大唐做出贡献的人进行相应的贷款服务,以让民间百姓能够建设工厂。

  李二看着无比惊奇,尽管有不少字眼他无法理解,但结合前后文,他还是能够猜得到一部分。

  这个大唐银行,其中一部分任务相当于之前的钱监,也就是铸造钱币的地方,现在被李元吉独立成为大唐银行,还兼顾了放款的职责。

  李二看见的这篇文章,就是大唐银行为民间百姓提供的贷款服务,首先必须要有大唐户籍,其次还需要对大唐做出过贡献,最后再审查申请贷款人的背景后,大唐银行会根据审查的情况,以及申请贷款人所做的事情,来进行额度判定。

  至于还款方式,也是多元化,最高可以贷十年,哪怕是贷最长的十年,十万两白银的利息也不过才五千两。

  若是按照最短期限半年还款,利息只需要二百两。

  而这个贷款的审查,也是非常严格的,若是被查出有恶意借贷的行为,原本的家产,哪怕藏匿起来的,也将会按照贷款额度的三倍进行充公,并且还会被削除一部分待遇,尤其是户籍,也会被标出不良借贷行为的标签,今后无论做什么,都将会无比艰难。

  至于入仕,这条路则是直接断绝,而且三代以内的子嗣,也只能为基层小吏,若是为官,同样需要进行审查,一个没有对大唐做过任何贡献,甚至还有不良借贷行为的标签,为官这条路是不用想了。

  这个政策,是李元吉用来给真正需要的人而准备的,因为利息很低,李元吉是为了防止有人借着这个机会,借贷来满足自己生意的扩张。

  这是李元吉推进工业化的一个方法,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建厂,李元吉很清楚,随着知识的逐渐普及,民间之中恐怕也会隐藏着许多不平凡的人,随着民用的推动,更能加快各种工业化的布局。

  李二一直将这篇报道看完,心中一时震撼,他是真没有想到,还能像李元吉这样玩,他是真的没有想过。

  其实他哪怕想到了,也没有什么作用,这需要国库之中强大的财力来支撑,当国库连各种发展开销都做不到,或者很是艰难,这个事根本没法实施。

  这是货真价实的将钱拿出去,给到百姓手中,而且即便是十年过去,十万两也不过才五千两的收入,中间若是借贷人无力偿还,甚至十万两都得打水漂,没有点财力,是真的支撑不起来。

  在这些文字之中,李二也看得出来,李元吉是真正做到了一心为民,给百姓以贷款的名义发钱,起码李二是没有见过的,历朝历代以来,从未出现过,如今就这样出现在他眼前。

  至于贷款需要的那些资格,李二看来更是没有问题,给这些人这样的待遇,只会让天下百姓更加倾向为大唐做出贡献,同时对于户籍的看重,而已经有资格的,会对朝廷更加感激涕零。

  李二甚至都能想到,贷款下去的肯定不会多,因为这还涉及到一个还不上的协议,一个决定,就会家毁人亡。

  而且现在也没有什么资产外移的说法,周边都是大唐的疆域,资产能转移到哪里去?无论去了哪里,都是在大唐的。

  哪怕真就有人出了大唐,李二都不知道谁敢收这笔钱,真要有人拿出去了,外面的那些小国得知后,恐怕会连人带钱一起给大唐毕恭毕敬的送来,规规矩矩的认错。

  现在大唐灭掉的小国,没有一百个也有大几十个了,尤其是庞大的疆域,强横的实力,外面的那些小国只会希望大唐不要注意到他们,不然指不定哪天就被灭了,哪里会敢收大唐流出来的这种钱。

  这个政策,在李二眼中,就是收获到的,比起付出的,得到的回报无疑是惊人的,让天下百姓更加忠于大唐,忠于李元吉,实惠得到了,名声也得到了。

  李二继续往下看,下面的就是地方上的一些报道,比如哪里的河道疏通了,什么时间开工的,什么时候完工的,动用了多少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最终修建成了什么样子,用料如何等等,可以说直接让一些有问题的工程无处遁形。

  至于为什么无处遁形,是因为这个报纸,李元吉每天都会看,包括朝中的大臣,以及地方官吏,都会看。

  现在的大唐,贪污虽然依旧有,但概率已经非常低了,因为每个官吏的待遇都非常好,而且只要是正常退休的,依旧还有退休补贴,可以说与历朝历代,以及之前的大唐都不一样。

首节 上一节 323/3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秦时:出身名家,龙族言灵

下一篇:听劝后,我造反成千古一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