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本王的封地大了亿点怎么了

大唐:本王的封地大了亿点怎么了 第134节

  不就是一个人干了四个人的活吗?现在他帐下这些人,哪个不是身兼多活,一个人手里面有着不少活要做,反而是下面那些平庸一些的官吏,干着本职的活。

  在李元吉这里,一人身兼多份活,那是李元吉对他的信任,对他的看重,一般人想要这个待遇都没有。

  岑文本听后也是笑了,至于韦云起的事,他没有发表任何意见,他对韦云起本来就不熟,完全没有接触过,等这人回来,他可是要好好看看。

  能够被李元吉委以重任的,都是有本事在身的,这点岑文本非常的自信。

  岑文本正要开口,李元吉的声音再次传来。

  “另外你还要做好,再增加五千甲种军名额的准备,到时韦云起管理四州,又紧邻骠国,我们对骠国的布置,几乎都将会由韦云起去完成,所以他手中必须要有一支甲种军,名额就五千人。”

  五千人听着不多,但已经不少了,这种为战而存在的甲种军,像骠国的大军,五千人起码可以干五万人,而且韦云起四个州,还会有乙种军,足够了。

  只是想要让韦云起进取,大军有些不够而已,只是用来应对那边的局势,完全够用。

  岑文本听后却是心中一疼,一眨眼,又是八千甲种军的名额,这八千军的钱粮供给,又得支出不少,岑文本不心疼才是怪事。

  “大王,臣知晓了,只是大王,甲种军真得缓一缓了,太过消耗钱粮,再这样增加,发展都没有多少钱粮支持了。”

  李元吉也是没有丝毫犹豫,直接答应岑文本,毕竟他也没有再扩充甲种军的打算了,但想到什么,最终只得无奈开口。

  “景仁,还有一个地方也需要,就是李响那里,给他三千人的名额吧,搭配上乙种军,我也能放心。”

  岑文本听闻,直接就不干了。

  “不行,说什么也不行,大王,这可是您才答应的,您是不当家不知财米贵,虞明和那里不是有带去的五千甲种军吗?大王伱分三千人过去不就行了。

  如今这里三十万甲种军,若不是如今是秦王上位,臣都要建议大王削减大军了。”

  李元吉嘴角一抽,只得按岑文本说的进行,反正让他削减大军,那是不可能的,哪怕他勒紧裤腰带,大军都不能削减,没有这个大军,怎么震慑李二?

  李二要是知道他没有多少大军,不来找他才怪,没有这么一支大军,他睡觉都不踏实。

  事情定下,岑文本当即下去开始传信,随后的时间里,宁纯与冯智戣返回,同时十部一监一局的机构,正式颁布,宁纯与冯智戣刚回来,就被岑文本拉去忙事情了,忙得脚不沾地的,李元吉看了都心疼这两人。

  然而李元吉心疼没有多久,他自己也被岑文本给拉上一起了,各部的人手安排,都需要他来敲定,这个事情,顿时让李元吉也变得繁忙起来。

  “再往上一点,媚儿和顺儿真乖,就这样,保持住。”

  忙碌了整整许久才处理好的李元吉,当即叫来武媚与武顺给他按摩,杨清婉与韦珪两人则是在一旁看着。

  “你们两个坐在这里做什么?还不赶紧去给我准备好吃的,这段时间都没有好好吃过一顿饭,可馋死我了。”

  杨清婉与韦珪都没有能够逃过,两女笑吟吟起身。

  “是,大王~”

  两人酥麻的声音让李元吉一阵浮躁,瞪了两女一眼,杨清婉与韦珪捂着嘴去给李元吉准备吃的了。

  这时武媚的声音在李元吉轻轻传来:“大王,再等几年,等我和姐姐长大了,就可以服侍大王了。”

  武媚说完,满是脸红,李元吉瞪大眼睛看向武媚,他很想知道,现在的孩子,早熟得有点太快了吧?

  随后反应过来,肯定是杨清婉与韦珪搞的鬼,不然这两人是从哪里知道这些的?

  李元吉满是头大,等武媚与武顺长大,他算是老牛吃嫩草了?

  很快来到傍晚,岑文本找了过来。

  “大王,叔方他们明日就能到,还有一个消息,朝廷派来天使,有诏书下达,天使还有三日便可到达。”

  李元吉顿时瞳孔一缩。

  “你说朝廷有天使到来,有诏书?是李二派来的?”

  李元吉对谢叔方几人到来的事情完全没有了任何在意,他完全被第二个消息惊住了,前面他和岑文本才商议,李二必然不会在这个时候对他动手,他自己同样无比笃定。

  但现在天使带着诏书到来,李元吉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李世民蠢得要对他先下手了。

  岑文本同样凝重的点头。

  “大王,是真的,反复确认过了,如今诏书到来,必定是秦王派来的,到时我们无论是接还是不接,都极为被动了。

  大王,我们要不一不做二不休,让人直接将天使截杀,过后秦王若是追究,大王一口咬死我们没有见到天子,至于被截杀的事情,找人出来顶一下就可以。

  大王,要不要现在开始行动?”

  岑文本一脸狠辣的,完全没有顾忌天使的身份,在岑文本眼中,这次的诏书,必然会对李元吉非常不利,届时李元吉究竟是接诏还是不接诏?

  不接诏,即便可以用李世民弑兄囚父,篡夺大位来反击,但到时,他们就必须要对大唐出兵了,他们的许多布置,都会被搁置,关键是他们那个时候,打不过大唐。

  最佳的出兵机会已经错过,由于他们的甲种军不在这里,绝大部分都在真腊,如今的西州、真州、泰州、吴州,哪怕是到这一刻,大军都仍旧没有回来,还要明日才能到,都还只是到一部分。

  所有大军,还需要至少数日的时间,才会全部到来。

  再加上中间准备的时间,那个时候他们怎么和大唐打?

  一旦接诏,就更难了,哪怕还不知道诏书的内容,岑文本都不会信会是好事,若是安抚李元吉的,必然还有一些其他物件一起带来,但他都探查清楚了,除了诏书,就没有了。

  岑文本能够想到的办法,就是截杀天使,李元吉不知情下,不仅不用担责,也能不用做这个选择。

  李元吉同样很是沉重,这个诏书的内容他还不知道,但他脑海中已经自动往坏处去想了,至于利好的方向,李元吉从来没有去考虑。

  按照天使如今到这里的时间,李元吉敢保证,这是李二刚篡位,就派过来的,不然不会这么快就要到了。

  思虑许久,李元吉忽然笑了。

  “景仁,随他来就是了,截杀天使这些作甚,难道还能一直截杀下去不成?这种阴招,我不屑使用。

  既然李二派天使来了,那就让天使来,我倒是想要看看,李二究竟准备要做什么。

  即便下诏了,接诏不接诏,还得看我答应不答应,他李二要是敢派兵来,我还真不介意与他好好战上一场!

  现在这里,我三十万甲种军在手,随时能够再拉起一支百万大军,我又何惧他李二!”

  李元吉也是想通了,如今他底下有钱有粮有大军,他怕李二做什么?

  相反,该怕的是他李二才对,现在这个时间,那颉利想必应该是快要打到长安了,要是李二真的那么蠢,他不介意先帮颉利一把,然后自己再去灭颉利。

  到时三十万甲种军尽出之下,该怕的是他李二,惹急了,直接拉起百万军,哪怕他这里不发展了,他也要让李二来求着他退兵。

  李元吉此刻更是无比的庆幸,还好当初自己没有在意岑文本等人的意见,直接扩军十五万,不然现在,他想硬气都硬气不起来,这就是大军带来的安全感。

  岑文本感受着李元吉的气势,也是逐渐恢复自信,恢复往日风采。

  “臣遵命!”

  岑文本心中满是炙热,有如此大王,他又有何惧,大不了打烂了重头发展就是了,当初最为困难的日子都过来了,现在还能困难到哪里去?大不了重头再来,打烂了再建!

  时间过去,谢叔方几人回来之后,李元吉当即让几人整军备战,谢叔方与苏定方、席君买听闻,尽皆积极备战。

  三日时间过去,李世民派来的天使,也是抵达海康。

第204章 本王将率领精兵三十万,回长安!

  这一日,李元吉身穿王袍,齐王府一众属官尽皆准备就绪,岑文本已经来到码头,迎接着李世民派来的天使。

  李元吉静静的坐在上方,双目紧闭,左手紧握成拳支撑着倾斜的大脑,右手在椅子旁边的扶手上轻轻敲动着。

  不一会岑文本回到殿内,随后殿外军士进入殿中,来到李元吉下方。

  “禀齐王,大唐朝廷天使在外,请求觐见。”

  李元吉睁开双眼,目光威严。

  “宣。”

  这军士随即起身走到殿门前:“大唐齐王令,宣大唐朝廷天使入殿!”

  军士洪亮的声音传出,不断向外传递,这些,都是李元吉精心设计的,原本是没有这么多幺蛾子的。

  但是这样的大场面,面子必须要支棱起来,朝廷又怎么样,他和李二都已经这样了,他也不怕了。

  殿外等候的朝廷天使,一脸怪异,又很是愤怒,他手握皇帝诏书,身为天使,代表的就是大唐皇帝,本应该是李元吉要恭敬迎接他,如今却是成了他去拜见李元吉,怎能不怒。

  这天使努力克制着自己的情绪,他很清楚如今自己身在岭南,不能冲动,至于李元吉的猖狂,他记在了心中,回朝后必然会说出李元吉的狂傲。

  随即在旁边军士的提醒下,右手拿出诏书,急步往前走去,很快进入到殿中。

  进入殿中,当即目视李元吉开口。

  “诏书到,齐王接诏!”

  李元吉没有丝毫动作,下方谢叔方站了出来。

  “大胆!齐王当面,不行尊卑之礼,冒犯王威,当斩!”

  谢叔方话音落下,两旁站着的文臣武将尽皆出声。

  “来人大不敬,请大王将此人,斩首示众!”

  这个天使看着所有人都想弄死他的场景,顿时有些惊恐,但很快也冷静下来,能够被李二派来宣读诏书,心性这块,还是可以的。

  这人也没有去赌李元吉敢不敢杀他,李世民的态度在从长安出发之时,他就已经知晓,他这次,并不是来激化矛盾的。

  随即缓缓收起目光,向着李元吉弯身。

  “见过齐王,今圣人诏书已至,请齐王接诏。”

  柔和了许多之后,谢叔方等人也没有再出声,上方的李元吉面色淡然,毫无波澜的看着这个天使。

  “宣诏吧,哪怕是父皇当面,孤都是这般,更何况一诏书。”

  天使闻言顿时沉默,片刻后径直打开诏书,反正他的任务就是将诏书宣读出来,李元吉乐意坐在上面随他意了。

  “大唐皇帝诏,曰:齐王去往岭南就封已有两年六个月,今思念齐王,又遇太子建成身死,吾心甚为悲痛,吾儿当速归,以慰朕心。”

首节 上一节 134/1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秦时:出身名家,龙族言灵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