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本王的封地大了亿点怎么了

大唐:本王的封地大了亿点怎么了 第119节

  有了岑文本的保证,李元吉更是放心下来,大军的战力他是一点也不担忧,毕竟全方位领先,唯一担忧的,就是这个后勤。

  因为如今他们这里本就缺粮,尽管有着贸易的存在,在疯狂对外购粮,以及商品的兑换都在以粮食为货款交付,但这次出征,通过贸易得来,以及通过购买的粮食,大部分都会用在这次征战上面。

  李元吉很是心疼的,尽管心疼,但这一战,却是不得不打,因为扶南与堂明,他决不能失去,尤其是他的威望,绝不容有失。

  但凡这次真腊听话,他都不会这么快发起对真腊的进攻,都会等今年粮食收成之后,才会考虑征伐真腊的事情,但没有办法,他的贸易之路,决不能让任何人威胁。

  待到所有人下去,战争机器当即运转起来,而真腊侵扰越州府,阻碍贸易之事,也开始逐渐传开,除此之外,大军集结开拔,物资的调动,让所有人都知道,他们的王,即将要开始对真腊进行用兵了。

  所有人对于这次征战,尽皆抱着祝福的心态,出征的大军,更是无比的兴奋,仿佛已经在幻想着自己在战场上来回冲杀时的威风了。

  而有一人,却是直接坐不住了,来到李元吉这里。

  “大王,这么大的战事,您让我也去啊,如今他们都去打仗了,就剩下我一个人,上次打林邑,我也是出力的啊。”

  这个人就是薛万彻,看着所有人都出去开疆扩土了,他自己也着急了,虽然他是东宫的人,并不是齐王府的,但在他看来,自己如今都在做事了,他在岭南,可不就是基本啥事都在做吗?李元吉也没有对他忌讳什么。

  李元吉看着眼前的薛万彻,他是真的无语了,他自己都快搞不懂,这个薛万彻究竟是怎么想的了,明明是李建成的人,结果在这里完全就把自己当做他齐王府的人了一般。

  李元吉都很是感慨,他不过是做给这人看的,就是为了让薛万彻知道他大军的悍勇,知道他的实力,从而将来一旦是李建成上位,不敢轻易动他,哪知道薛万彻反而是丝毫不见外,自我感动起来了。

  李元吉随即也不再去想,对于韦挺他有那样的想法,对于薛万彻,他又何尝没有?

  若是李建成上位,正好达成目的,若是李世民上位,那正好,薛万彻正好直接接班,原地从东宫变成他齐王府的人,反正长安不管怎么斗,不管谁胜,反正他都可以受益。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这也是他一直让两人留在这里的原因,因为他很清楚,就这几个月,长安的那件事,就该爆发了。

  看着薛万彻,李元吉缓缓开口。

  “万彻,你得留在这里啊,你也知道我手里没有人,如今都派出去了,这里是不是得留下一个人以备不时之需?

  而你正好,你的能力我非常清楚,现在我可是将重任交给你了,这海康的防务事宜,你可都得给我挑起来才是啊。”

  李元吉一番安抚,总算是打消了薛万彻想要出去干仗的心,同时又让薛万彻有些感动,正是因为他是李建成的人,李元吉还对他不设防,让他掌军,薛万彻才格外感动。

  只是薛万彻不知道的是,李元吉之所以这么放心,是因为薛万彻真想要调兵做事,几乎都喊不动一个人,尤其是要对付他,一旦薛万彻做了,下面的大军还会反过来将薛万彻压到他面前。

  这是李元吉的自信,在岭南,尤其是在海康,别说薛万彻了,李渊了都不好使,他李元吉的话,在这里才是唯一。

  薛万彻下去之后,李元吉也总算松了一口气,然而刚重新躺下,岑文本风风火火的走了进来,看着岑文本那严肃的样子,李元吉的第一反应就是哪里又出事了。

  “景仁,究竟出什么事了,怎么这么急?”

  岑文本先行一礼:“大王,这次是好事,最近这段时间,来海康做生意的人,突然多了起来,臣下去看了看,大唐之内前来的商人比较多,其次就是其他国家的。

  周边的各国都有商人前来,另外天竺、大羊同、小羊同、吐蕃等国都有商人出现,城内的店铺,已经有不少商铺被人买了下来,租的也有不少,更是有人高价开始在街道周边,开始买房。

  尤其是内城,一间店铺更是达到了三千贯的成交价,买房买店铺的,基本都是从大唐过来的商人。

  臣去查实了,那些家族,都逐渐开始派人来了,如今有的,就有河东的卫氏、柳氏,以及荥阳郑氏,博陵崔氏等等,对了,还有京兆韦氏、弘农杨氏都有派人前来。

  这些人都没有联系过臣,不知他们是否有联系大王?”

  李元吉听着一愣,他是真没有想到,如今来这里做生意的人已经这么多了?

  其实之前就已经有人开始来岭南了,主要来的目的地,都是在雷州与广州两地,广州主要集中在番禺,雷州则是主要集中在海康,但都是一些来打小工挣钱的人。

  至于商人,也有人开始过来做生意,但很少,几乎都是沿海那些地方,以及靠近岭南的商人前来,如今他是怎么也没有想到,竟然那些家族,这就已经派人来了。

  尤其是除了大唐的那些家族与商人,还有其他国家的商人,都开始有了往来。

  李元吉可是万般高兴,如今他这里,就是缺少与外界的交流,只要有商人来了,等这些商人带着货物回去,一传十,十传百之下,世界各地的商人,都将来到他这里经商,这种场景,才是他一直所期盼的啊。

  至于来的人回去之后想要瞒,想要自己赚大钱,根本就没有可能,只能拖延一定的时间而已,这个天下,经商这块哪有什么不透风的墙,只会传播的越来越广。

  李元吉的嘴角逐渐上翘,看向岑文本,缓缓开口。

  “景仁,这些我可是真不知道,我都惊讶呢,来这里经商的人怎么会突然之间多了起来。

  这看来是远林与宣俨外出贸易,所带来的影响,商品的传出,让这些人发现这里的商机了,才会这么蜂拥而至。”

第188章 极端的物价差距,上涨与钱币的贬值

  虽然不知道具体原因,但丝毫不影响李元吉的高兴,如今在这里所做的一切,总算是开始逐渐好转起来了。

  岑文本听着这话,随即再次开口。

  “大王,还有一件事,这些人进来这里做生意后,他们的商品,比如粮食、布匹、铁器等的价格都卖得比较贵,比我们这里原本所卖的,要高出十钱到三十钱之间。

  比如粮食,我们这里原本都是卖十钱,而且都是新粮,但那些人用陈粮来卖,最开始卖出了三十钱的价格,现在降到了二十钱。

  不过好的是,这些店铺都没有我们的人去购买,反而是其他从大唐来的人在进行购买,他们估计是从这里买低价粮,然后拿到大唐之内去高价售卖。

  我们原本的粮食都有限量,虽然价格低,但都需要凭借户口购买,导致不少人都在用十五到二十钱的价格在百姓之中买粮,有少部分人选择卖了,但大部分都还是拎得清,并没有卖。”

  李元吉听着这些,顿时皱起了眉头,因为这里处理发展的原因,加上物资大部分都是由他在进行供给,所以价格都是岑文本与他报备过之后定下的,可以说这里的价格,是如今整个大唐,物价最为便宜的地方。

  而李元吉也正是因为考虑到了外面的人来到这里低价购买,拿到大唐高价售卖,所以他就定下了只有凭借户口牌,才能享受这里的物价,至于外面的人,也能买,但限量更为严格。

  另外每日所提供的商品数额,都不会多,像粮食,每日提供的量都是一定的,卖完了就得等到明日,包括其他商品也是这样。

  李元吉思考一会,才缓缓开口。

  “这件事你要注意一下,限量政策一定落实好,同时可以让人告知百姓,若是有外面的人在他们手中购买,给那些人高价,就比如粮食,我们这里十钱,但在大唐,哪怕是长安,如今的粮价却不会低于三十钱,有可能已经达到五十钱。

  但也让他们不要太狠,能够从他们手中购买的,差不多也是小户,不会是大户、世家这些,趁着这个机会,让这里的百姓都发一笔财吧,再留一点汤给那些小户就行。

  至于那些卖高价的人,也不用去太过管他们,只要我们这里的物价保持正常就行,也没有人会去买他们的,而且他们的商品,除了粮食,其他方面在这里也不占优。

  不过你也要注意,不许有超过两倍价格的商户存在,一经发现,直接强制关闭商铺,并且处以罚款,具体的数额,你整理一下,然后告知给所有人店铺。

  现如今我们这里的物价低,离开这里之后,其他地方,尤其是大唐之内的物价高,那么必定会有人趁着这个时期进行囤货,这样可以前往大唐进行售卖圈钱,所以必须要把控好限量政策,不能让别人钻空子。”

  李元吉也是没有办法,之前这里穷,物价根本不能高,一旦物价高了,这里的经济就会直接崩盘,他必须要维持低的物价。

  如今就完全不同了,他可不想自己挣辛苦钱,然后让这些人赚大钱,大唐的物价,比起这里可是高了数倍,至少都是翻了一番的,将这里的低价商品拿到大唐,即便中途有运输费用、港口码头费用、人工费用,但赚的钱依旧多。

  他李元吉可不想给这些人打工,只能他赚大钱,这些人想要赚大钱,可不能让他们这么容易。

  至于去百姓手里收,他是不管的,岑文本宣传下去,百姓就开始有钱了,加上限量,不会影响到大局,还能让百姓富裕起来,他又何乐而不不为?

  一旁的岑文本皱眉应了下来,对于商业这块,对他而言有点考验,但到底是顶尖人才,理解起来非常快,突然,岑文本想到什么,凝重的看向李元吉。

  “大王,若是这些人在这里低价购买物品,然后囤积起来,在将来售卖又该如何?臣观看过不少从秦以来的物价之事,到了后面,物价总会进行上升。

  到时若是物价上升,那这些人一旦囤积货物,将来他们再拿出来售卖,其中的利润恐怕不小啊。

  大王,这点我们是不是要防备一番?”

  李元吉看向岑文本,却是笑了。

  “景仁,伱能想到这个问题,我很高兴,但这事,并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我可以直接告诉你,物价过后必然会上涨,如今这里物价低,是受到这里之前贫穷的限制。

  所以物价必须要低,不然百姓无法承担消费,但随着发展进行,物价上涨是必然的趋势,现在十钱能买粮食,将来二十钱能买等量的粮食,你真的觉得赚了吗?

  物价上涨,必然会有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钱币的贬值,那时候的二十钱,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十钱。

  就拿粮食而言,粮食的物价绝对不会和其他商品一样涨得那么快,粮食乃根本,价格必须要由我们来进行掌控,如今这里随着开荒,耕地越来越多,加上刘仁轨那里即将也要拿下一片粮仓之地。

  而现在他们能囤积的又能是什么呢?民以食为天,粮食只要不乱,其他的就乱不了,因为哪怕是其他商品,我们自己产出的就占据了绝对优势,价格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

  我们后面粮食增多,那些世家与粮商,无法抬高粮食的价格,加上物价上涨,到时他们可不一定会赚呢。

  现在若是有人喜欢囤货,那就让他们囤就是了,囤得越多,将来出手都难,我倒要看看有多少人能够承受得住。

  景仁,你最为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做好限量的政策,有这个政策在,这些掀不起什么大风浪,唯有小户可以借机小赚一笔,而这里的物价关系,只会让这些人将财富都转移到这里来。

  那些世家同样也是这样,只要我们彻底强大起来,那些人都会逐渐将财富向这里转移,因为在这里,他们的财富不会贬值。

  若是有人想要赚大钱,就只能找我们进行合作,而和我们进行合作,那这个价格可就完全不一样,虽然他们也能赚,但我们赚的同样并不少。

  景仁,生意不是那么简单的,有什么拿不准的事,随时来找我,现在你就先去将这件事落实下去。”

  在现在这个时候,两边物价的差距,就显得这里如同天堂一般,这里的货物拿出去,都是能够赚到钱的,货多就赚得多,货少就赚得少。

  现在经过岑文本的这番话,李元吉已经能够知晓这里会有这么多来自各地的商人了,如今来到这里,只要带货物出去,就是出去收钱的,以他这里的货物,丝毫不愁销路,利润更是可以不用愁。

  可以说拿到了货,就相当于拿到了钱,大把大把的钱,谁能够忍受得了这个诱惑?

  李元吉都已经能够想到,那些小户在民间收那些散货,那些大户以及世家,以及其他国家的商人,必然会与他直接达成合作,毕竟想要大量的货,唯有他手里才有。

  一些小财对于这样的人其实是并不缺的,因为哪怕他们不来这里,赚取那样的小财都非常容易,现在千里迢迢来这么远,必然是贪图大财的。

  一旁原本有些不理解的岑文本,听着李元吉顿时豁然开朗,正准备下去,李元吉的声音再次传来。

  “景仁,你要随时注意那些人来谈合作的问题,这件事你自己拿主意就成,遇到拿不定主意的,再来问我,既然一个原则,那就是给他们的价格,让他们有赚的,但是我们必须要能够赚大钱。

  至于货款,暂时同样以钱粮两种方式一起进行,对于那种用粮食货款耍小聪明的,那我们的商品给他们的价格,也要再次拔高。

  你不要去担心没有人会要了该怎么办,我们有自己的贸易渠道,哪怕这些人都不要,也没有关系。

  而且那些人也绝对做不到这么决绝,这么一个赚钱的机会,没有人会拒绝,我们才是主动的一方,尽管去要求他们,而不是要求着他们来进货。”

  李元吉是真的担忧岑文本会掌握不好其中的分寸,如今他这里,囤积的各种货确实不少,加上本身要发展,以及如今几处作战,钱粮的缺口确实不小。

  现在他这里的缺点,就是粮食,钱财都还是其次,粮食一旦出问题,这里的一切都会出事。

  但这个粮食问题,也就是这两年,尤其是今年,只要能过去,明年面临粮食的压力就会非常小,到后年开始,粮食就很难对岭南的发展产生压力了。

  他是真怕岑文本因为这些压力,反而丧失了主动,如今是这些人想要赚钱,那就必须得站在他这里,不然想要带谁赚钱,那就得看他的心情了。

  岑文本听后当即应了下来。

  “大王,臣之前虽了解不多,但臣自认还算是理解较快的,大王放心,臣知晓该怎么做。”

  即便没有李元吉的提醒,岑文本也知道该怎么做,在岑文本眼中,现在开始的贸易往来,又何尝不是李元吉与那些人的利益交换呢,在他眼中,以后李元吉若是返回长安,如今的这些关系,都是能够用上的。

首节 上一节 119/1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秦时:出身名家,龙族言灵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