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本王的封地大了亿点怎么了

大唐:本王的封地大了亿点怎么了 第101节

  宫内禁军如今已不如当初,当初圣人起兵,宫内禁军尽皆是起兵心腹,但这数年时间疏于管理,禁卫军早已经是只有其名,且宫中禁军统领与圣人也不再如同当初,只是圣人一直未曾察觉。

  秦王这个变数,必须要消灭,若是让秦王前去迎战突厥,若是秦王得胜,声势更大,届时就更加难以压制,最怕的就是,秦王不灭突厥主力,养突厥以让圣人对秦王更加重用,届时太子该如何自处?

  秦王在军中威望本就极高,再得大胜,到时军中之人,恐不是唐将唐军,而是秦王将,秦王兵了!

  而一旦对秦王动手,宫内同样必须要动手,届时没有任何退路,因为即便秦王身死,岭南还有一个齐王可让圣人选择!”

  魏征一脸的杀意,他劝李建成杀李世民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早就这样劝过了,奈何李建成就是不听,总抱有一丝幻想,想着通过大势压迫李世民,李建成也没有做错。

  在大势之下,李世民确实几次被压得喘过不气来,但是,最后都是李渊出面,硬生生的让李世民挺了过来,反而势力在不断加强。

  魏征早已经看透了这些,在他眼中通过大势压迫,就是无法达成目的的,李渊不会让这种局势出现,李世民也不是一个束手就擒的人,如今他们之间,已经是没有了任何退路,只能你死我亡,只有最终存活的那人,才可以坐上那个位置。

  李建成心中还在犹豫,他确实想要压迫李世民,但是直接下杀手,又是他先动手,李建成一时间真有些犹豫,然而李世民率先对李元吉下杀手,又让他对魏征说的话极为心动。

  至于皇宫里面的李渊?他没有任何负担了,反正又不是杀李渊,只不过是逼迫李渊让位罢了,就像魏征说的,这事只要开始,就没有回头路可以走,也不能心慈手软。

  这时李纲的声音也是传来。

  “太子,玄成所言不错,可以按叔玠所言,太子牵头上书圣人,让秦王领兵出击,不过臣建议可不急于一时,若是那颉利在代州大胜,届时再上书,若是颉利被败,那便等待下次。

  突厥觊觎我大唐富饶之地已不是一日两日,劫掠必然不会停止,只要有一次颉利胜出,那时便是上书让秦王领军之时,唯有如此,圣人才会让秦王领兵。

  届时再按玄成之言,秦王如今势力已无比庞大,虽弱于太子,但有限,唯有将秦王斩杀,秦王府之人便是无头的苍蝇,太子上位之后,再逐一消灭便是。

  至于匈奴之患,届时可以李艺,亦或者李靖等人带兵迎战都可,太子只要上位,治理民生数年,届时便可派遣数十万军灭突厥,以永久消除此患,还北地安宁。

  如今大唐千疮百孔,唯有太子继位,治理天下,可让大唐变得强盛,还请太子以大唐江山社稷为重,莫要心慈手软!”

  李纲虽是文士,但说出的话,却是杀气凌然,虽然是文士,但从隋到唐,经历了太多,并不代表李纲就真的像表面那样随和。

  李纲劝李建成,是因为李纲在李建成身上看得到希望,如今大唐天下,急需治理,在治理能力这块,满朝文武,公认的李建成要强于李世民,因为自李渊起兵,李建成的文治武功,都有展现,所有人都看得出来。

  加上李建成是嫡长子,李纲身为儒家子弟,一直坚持的就是立嫡立长,唯有立嫡立长,才是王朝之基。

  李渊的那一番操作,他们这些儒学之人不是没有反对过,但人卑言轻,李渊不听,局势越来越恶化,李世民的势力越来越庞大,李纲也已经感觉到了巨大的危机。

  在李纲眼中,不立嫡立长,就是在毁坏王朝的根基,一旦被后人效仿,那么王朝历代更迭,都将伴随着血雨腥风,消耗王朝内部,随后甚至会轰然倒塌。

  李建成听着几人的话语,内心越发的挣扎,过了许久,李建成才缓缓开口。

  “此事可以看代州局势,若是颉利胜,便上书圣人派秦王领兵前往,至于是否毒杀,过后再谈,切不可心急。”

  王珪等人闻言,一时满是着急,欲要再劝,冯立匆匆走了进来。

  “太子,宫中来人,圣人让太子尽快进宫,秦王也同样被圣人传唤。”

  李建成一愣,随即就笑了,这时候他已经能够猜到了,韦挺的书信都到了,给李渊的书信必然是到了,这次入宫,必然是因为岭南的事情。

  李建成随即往宫内而去,丝毫不知道,他与王珪等人的密谋,被王晊所知,而王晊,正是李世民在东宫收买的眼线。

  秦王府内,李世民同样也是收到了长孙无忌与程咬金的书信,当看到长孙无忌被截杀,最终玄甲军损失惨重才得以脱险,李世民牙都快压碎了,他是真没有想到,李元吉竟然敢这样动手。

  他更是没有想到,李元吉竟然没有被他送去的书信迷惑,这么果断,他在书信中说的那两人,因为他知道有这两人了,其他人都被李元吉留在了长安。

  他很难相信,李元吉竟然没有半点忌惮,李世民的本意就是要通过这封书信让李元吉起疑心,从而产生在岭南还有他别的暗线的心理,迷惑李元吉,让李元吉因为这个,而不敢出手。

  偏偏这个李元吉不按常理出牌,依然这样出手,不过一个简陋的幌子,谁都能看得出就是李元吉的授意,他就不怕自己安插在岭南的眼线吗?

  李世民继续往下看,当看到长孙无忌说岑文本与韦挺都已经有所猜测后,李世民整个人都阴沉了下来,之前李渊对他和李建成各打五十大板他看得出来,是李渊也不确定究竟是谁,竟然开先河准备下死手,李渊才那样做的。

  如今若是让李渊知道是他下的手,李世民都不敢想李渊会怎么做,这一刻,李世民整个人都麻了。

  随即李世民叫来房玄龄与杜如晦,将书信与两人看后,又将长孙无忌的事情说来,两人先前就已经有了猜测,如今听到,反而已经不震惊了。

  现在他们在思考,这件事该怎么做。

  过了一会,房玄龄率先开口。

  “大王,如今最要紧的是,先让知节他们回来,齐王既然敢对副使下手,这次没有成功,必然还有后招,知节他们危险。

  而且如今齐王已经出手,相当于之前被截杀之事就此了断,齐王若是在这件事上不放手,那么截杀副使之罪,齐王也不是那么好担的。

  圣人那里大王不必担忧,此事已经过去,圣人知道后也不会再做什么,只要大王一口咬定这件事全然不知情就是。

  如今最为紧要的是东宫,东宫的人知道这件事后,必然会在这件事情做文章,因为这件事牵涉的是齐王,到时用齐王将大王打压下去,东宫的人想必是非常乐于见到的。

  现在我们需要对东宫做出应对,而非圣人。”

  房玄龄的话语,让李世民豁然开朗,这件事在李渊这里,之前就已经代表着结束,而在李元吉那里,已经派人截杀了长孙无忌,也报复了,也代表着结束了。

  现在他反而要联系李元吉,共同应对东宫才行,牺牲李元吉对付他,李建成是真的下得去这个手的。

  而在这时,一旁的杜如晦紧皱眉头开口。

  “大王,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件事虽然是长孙无忌所为,大王当时并不知情,但如今东宫知晓,必然认为这是大王让长孙无忌做的。

  在太子心中,会不会这样认为,大王既然能够对齐王下手,将来也会不会对太子下死手呢?若是圣人也这般想,将来大王会不会对圣人下死手,这又该如何?”

  李世民的脑海轰然炸开,房玄龄也是瞳孔一缩,杜如晦说的这个问题,李世民此刻看来才是最为致命的。

  当初他确实不知情,但长孙无忌是秦王府的人啊,是他绝对的心腹,这件事若是说和他没有关联,谁会信?

  一旦李建成这样想,后面与他的争斗,必然会下杀手,他统军多年,深知一个道理,那就是先下手为强,先下手占据先机最为重要。

  而李渊若是这样想,他在长安的势力,必然会遭到打压,他秦王府的人,或许都要被清理,这是李渊不可容忍的,甚至是他,都会被驱逐出长安。

  而杜如晦的声音继续传来。

  “如今突厥可汗颉利正在劫掠朔州,代州都督正在与其交战,突厥外患,困扰朝廷已久,一度让圣人有过迁都之念,如今又正好遇到这些事,恐怕不仅是东宫,包括圣人,都会让大王领军前往。

  一旦出去,想要再回长安,将会极难,且东宫必然会对秦王府所有人展开打击,届时秦王府众人,恐怕被抓被贬被流放不在少数。

  大王,如今事已至此,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是时候该准备开始谋划了,先前已经准备不少,东宫入宫的必经之地玄武门,其守将常和也效忠大王,虽然如今准备依旧不完全,但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了。”

  杜如晦也是一个果断的人,如今事事对他们不利,然而只要李世民出了长安,秦王府就会遭到灭顶之灾,也只有发动兵变这一条路了,虽不知是否成功,但总比坐以待毙要强。

第168章 都给朕好好听话,朕可以选择的人不

  止你们两个!

  李世民皱眉沉思着,兵变这条路,他虽然一直在准备,但不到那最后一步,他是真的不想去做,成功率是一个大问题,而且大义他也不沾边,尤其是如今李元吉在岭南,有声有色。

  李世民很清楚,长安这里一旦有什么异动,李元吉知道消息后,若是也有这个心思,只要站出来为李建成报仇雪恨,李建成的余党必须会全部倒向李元吉,到时这天下,就真的难救了。

  尤其是如今突厥虎视眈眈之下,到时将兵力投入到对李元吉的大战中,必然会让突厥有机可乘,若是防范突厥,李元吉这里声势如虹的大军,又该怎么处理?

  如今李元吉在岭南的势力不小,再加上李建成在外的势力,到时整个大唐,烽烟四起了。

  但如今他若是不走这条路,就像杜如晦所说的,他没路可走了,即便他放弃争夺,秦王府的所有人也都不会同意,因为一旦李建成上位,他以及秦王府的所有人,必然遭到清算,没有一个人想要面对这种结局。

  如今他必须要争,这条兵变的路,李世民尽管心中不愿,但他很清楚,恐怕他真的要走了,即便他不走,秦王府的一众人也会裹挟着他走,根本没得选。

  就在李世民痛苦沉思一会后,尉迟恭走了进来。

  “大王,宫里来人,圣人让大王尽快入宫,太子也被传唤入宫。”

  李世民片刻之间,就明白了李渊这是要做什么了,肯定也是因为这件事,长孙无忌当初做的那事,如今被捅穿了。

  李世民此刻都有些后悔,早知道那封信不能让李元吉有丝毫忌惮,不能让李元吉起疑心,他说什么都不会让长孙无忌去,如今即便李元吉放下了那件事,即便缓和关系,却是已经没有任何作用了。

  李世民随即看向房玄龄与杜如晦。

  “你们先在这里等我回来,这次圣人叫我与太子入宫,必然是为这件事情,待我回来,再做决定!”

  这次李渊的态度,将直接决定他的想法,若是李渊真的追究,那他也只能兵行险招了。

  李渊正在太极宫内闭目沉思,下方没有一人服侍,即便是太监与宫女,包括侍卫,全都被李渊叫到了靠外的地方。

  李渊此刻心中万分平静,李元吉的事情,他从岑文本的信中就已经能够知晓了,他有过失望,也有过一丝愤怒,但那又如何?

  如今这件事已经过去了,现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争斗也越发难以控制,他也不想再去火上浇油了,至于长孙无忌,损失一个长孙无忌换取局势的平衡,在李渊看来,这很好。

  至于李元吉那里,他已经付出了不少,给人给钱给粮给物资,虽然是因为其他目的给的,但就说给没给吧,既然给了,李元吉也收到好处了,这件事也就这样了。

  过了许久,李建成与李世民先后到来。

  “儿臣参见父皇。”

  李渊看向两人,片刻后才缓缓开口。

  “起来吧,你们应该也知道齐王在岭南做的事情了吧?

  三郎有本事啊,发展岭南,又发明出不少神物,能够从低处取水,并且完全不需要人力的水车,还有更利于耕地的曲辕犁,还有稻斗,还有很多,包括白糖、盐等等。

  这次三郎将曲辕犁、水车的制作图纸送了过来,有了这些,大唐的民生,必然得以改善,并且越来越好,三郎的功绩,必须要载入史册,且今后三郎还会定期送来盐、白糖、以及新酿制的好酒醉仙酿。

  想来你们还不知道,稍后给伱们一些,接下来太子、秦王你们一同给朕拟招,将这些通传天下,三郎之名,必须要让天下人知晓!

  当初三郎言去岭南为大唐做出贡献,如今贡献已然极大,必须大力宣传。

  太子,秦王,你们以为如何?”

  李建成与李世民心中都满是惊讶,不是说那件事吗?怎么说起了这些?全都是表扬李元吉的就算了,还让他们两个来拟招,这是要做什么?

  但不过片刻,两人的感触顿时不一样了,李建成满心沉重,李世民心头一松,如今李渊说这些,这个信号无疑说明,李渊已经不准备再继续说那件事了,那件事就彻底过去了。

  两人调整好思绪,当即开口。

  “元吉在岭南为大唐做出如此贡献,儿臣以为,应当通传天下,表彰元吉为大唐做出的功绩。”

  李世民率先开口,李建成当即也是跟上。

  “禀父皇,应当如此。”

  两人都没有提封赏的事情,除了如今没什么可以封的,那就是他们都不希望李元吉的权势过大,就如今通传天下,都足够李元吉狠狠的涨一波声望了,再给实权,他们两个该怎么自处?

首节 上一节 101/1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秦时:出身名家,龙族言灵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