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秦时:出身名家,龙族言灵

秦时:出身名家,龙族言灵 第72节

  惊鲵不自觉皱起眉头,这是在房间里磨剑吗?

  下一秒,惊鲵瞪大双眼,因为她听到了公孙策和绯烟的声音,她顿时明白发生了什么,逃也似的带着公孙言离开。

  但是惊鲵也没有走远,毕竟公孙策房门没有关好,她觉得应该帮忙看门,不让其他人接近。

  可是惊鲵毕竟是个宗师,听力非凡,纵使来到小院外,她仍然可以听到声音。

  通感是一种神奇的修辞手法,也叫做移觉,换句话说就是用视觉描述听觉。

  此刻的惊鲵深有同感,明明只是声音,她却仿佛看到了画面,进而将自己带入其中。

  原本的听觉逐步转换为视觉、触觉,甚至是嗅觉。

  惊鲵鼻子微微耸动,这才发现嗅觉不是通感,而是她对绯烟深有同感。

  这是荷尔蒙的气息,少了石楠花的香气,莫名有些孤寂。

  此时看戏良久的公孙言感到饿了,于是开始搜寻她的餐具,她的下午茶。

  惊鲵于是再度遭殃,与绯烟通感的触感化作现实。

  没有吃饱的公孙言哪怕再挑剔餐具,此时也只能换餐具。

  不过,公孙言似乎懂了什么,使用餐具时,不像之前那么肆意。

  换句话说,公孙言这一次没有出现咬吸管的恶习。

  但是,惊鲵却没有觉得公孙言懂事了,她知道爱护餐具了。

  反而觉得公孙言似乎是又学坏了。

  隔靴搔痒,抓不到痒处的痛苦想必不少人深有体会。

  惊鲵此时也有这种感觉,她更希望,公孙言对待餐具时可以不用这么爱护。

  做人嘛,开心最重要。

  惊鲵不希望公孙言小小年纪就因为餐具而不开心。

第92章 百里奚举于市?不,大排场!

  一个月后,咸阳,咸阳宫,章台宫内。

  嬴政正在处理公务,吕不韦权侵朝野不假,可是嬴政还是秦王,因此公文还是要在他这里过一下。

  嬴政放下手上的竹简,看向身边的盖聂,“盖先生,公孙先生在稷下学宫的一场论据,确实精彩。

  此刻,公孙先生已然是名扬天下,盖先生认为孤应该如何征召公孙先生入秦?”

  盖聂思考片刻后,说出他的想法,“王上还记得百里奚吗?”

  嬴政微微颔首,秦穆公五张黑羊皮换取百里奚这位名相的事迹流传甚广。

  嬴政明白盖聂的意思,无非是担忧一旦秦国大张旗鼓迎公孙策入秦,那么魏国和齐国难免有所动作。

  “盖先生多虑。”

  嬴政看向身后悬挂的七国地图,开始规划路线,“由秦入齐最佳路线是先入韩随后途径魏国,由魏国与齐国边境入齐。”

  不直接走魏国进入齐国是因为魏景湣王积极抗秦。

  而韩国是怂包,不敢阻拦秦国的车马。

  走韩国,绕路进入魏国,再进入齐国,途径魏国的路途较少,风险也小。

  至于为什么不走楚国入齐,齐国为了加强自我防护能力,修了长城,齐长城正好位于齐楚边境线。

  目的地的齐国,此时奸相后胜当权,给点钱就能打发了,嬴政根本不在乎齐国。

  根据嬴政规划的路线,盖聂不难看出嬴政迎来公孙策的决心,而且这条路线确实完善。

  盖聂不再劝谏,而是询问前往齐国的人选与队伍配置,“王上,不知何人作为主使。”

  嬴政既然想要迎回公孙策,这排场一定不会小,何况随行队伍很有可能会面对魏军的冲击。

  魏军不会光明正大冲击秦国的使者队伍,难道魏景湣王还不会让魏军装作土匪?

  遮羞布这东西,对于七国王公贵族来说才是必需品。

  嬴政沉思片刻,“以蒙恬为主使,李斯为副使,命一百铁鹰锐士随行。”

  魏武卒诞生以来,七国都看到了一支“王牌特种兵”的作用,因此在司马错的手中诞生了铁鹰锐士。

  二十万秦军之中层层筛选最终只挑出一千六百人成为铁鹰锐士。

  铁鹰锐士剑法、枪法、骑战、步战、阵战……可以说只要是这个时代所拥有的士兵应该会的东西,铁鹰锐士无一不精。

  第二天,秦国早朝。

  群臣分列嬴政下手左右两旁,为首的正是吕不韦。

  按照往常惯例,此时群臣完成汇报,也到了下朝的时间。

  吕不韦此时也准备好了下朝离去。

  然而,今天的早朝出现了微妙的变化,“众卿,今日寡人欲征辟齐国小圣贤庄公孙先生为我大秦太尉。”

  吕不韦表面平静,内心开始腹诽:那个公孙策?成为太尉?阿政这是准备开始掌权了……

  吕不韦转眼间心中已经生出百转千回的想法,不过外界只是一瞬,这一瞬之中,群臣一片寂静。

  吕不韦反应过来,竭力反对,“王上,那公孙策不过是近有才名,而且他年纪轻轻,不应……”

  吕不韦觉得即使嬴政想要掌权,现在也应该给他一点面子,他没有想到,嬴政直接打断了吕不韦的发话。

  “相邦为相时未过而立之年,莫非相邦觉得年高胜于才情?那么相邦理应此时才为相邦才是。”

  吕不韦一时之间有些难以适应嬴政的硬气。

  但是吕不韦显然不希望公孙策入秦,于是吕不韦高声呼喊,“请王上三思!”

  吕不韦不是反驳不了嬴政,只是他有更简单的方法——群臣进谏。

  果不其然,吕不韦话语一落,绝大多数文臣开始应和,“请王上三思。”*n

  吕不韦或许是常年掌权惯了,没有发现朝堂之上多了几个人。

  吕不韦即是相邦,又是文信侯,站的太前,反而有些忽略身后。

  “征辟为王上特权,文信侯未免管的有些宽。”

  声音苍老,却中气十足。

  吕不韦心里不由得一惊,这是王翦发话了?平日里,王翦一向不怎么发话,连带其他武将的存在感也不高。

  此刻却是给了吕不韦当头棒喝。

  吕不韦认为今天最多是一场君臣之间的试探。

  就像买卖,买卖双方都想要争取最大利益,自然是讨价还价,而不是一锤定音。

  所以这群武将在吕不韦的想法之中,他们最多是继续观望,选择下场时间,而不是直接下场。

  吕不韦语气平静,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泰山崩于眼前而面不改色是上位者的基础。

  “武成侯此言差矣,老夫也是为了我大秦考虑。公孙通明此人在名家可谓恶名累累。

  贸然征辟此人,恐怕有损我大秦王上的英名。”

  蒙骜此时开口反驳吕不韦,“识人不明,自然是吕相邦拨乱反正。可是征辟是王上的特权,吕相邦不应该阻止。”

  蒙骜他们一家多少带点儒将的风范,只是此时蒙骜的身体已经出现问题,有些苍白的脸色破坏了儒将的风采。

  吕不韦下意识捋了捋胡须,“防患于未然才是正理,既然不清楚对方是否有成为太尉的能力,不如先征辟为九卿之一。”

  一直在默默观察朝堂局势的嬴政倏然开口,一锤定音,“昔年先王吾父亦是不清楚相邦是否有能力成为相邦。

  相邦此刻依旧是我大秦的相邦,足以证明大秦之王都是知人善用,因此相邦为何要执意孤的眼光?”

  吕不韦听到这话,哪里不清楚嬴政此时已经坚定征辟公孙策为太尉的决定。

  如果他吕不韦再反驳,恐怕就是居心不良。

  说到底,拳就是权,军权不在手中,无论朝堂之上如何策动风云,仍然是一场空。

  吕不韦躬身行礼,“遵王令。”

  其余支持吕不韦的文官纷纷应和,“遵王令!”

  此时的小圣贤庄内,公孙策看着手上的小巧玉制品陷入沉思。

  这枚玉制品看上去有些类似于小型方形印章,上面刻着三个字——言无忌。

  这是惊鲵交给公孙策的物件,据说是魏无忌交给她的东西,似乎与苍龙七宿有所关联。

第93章 青铜御座还是

  ……

  当然也有可能只是魏无忌的爱物,或者有什么特殊意义,毕竟是长辈赠送给魏无忌的东西。

  暂时按下苍龙七宿的破事,公孙策将目光投向系统。

  此时言灵·炽的熟练度已经刷满,是时候开始抽取新的言灵。

首节 上一节 72/1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从东北军开始全面战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