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

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 第73节

  顾晨理好衣裳,保证无褶皱,不失礼才拱手道。

  “族长、各位叔伯好,晚辈,多年未归乡祭祖,实在是不孝,全仰仗族长和各位叔伯了。”

  其实,原主考学,族中也有接济,只不过没有多少。

  毕竟,需要族中接济的,也不止只有顾晨一个人。

  可古人讲的是家族,自然不能以现代那种小家庭眼光看待。

  就像刺杀永乐皇帝的景清,不但自己的九族没了。

  整个村子也被屠了个干干净净,鸡犬也不留一只。

  换言之。

  顾晨如果犯错,这些人很有可能会陪他一起去死。

  或许,顾家将来再出个官,很有可能再拖累自己一家去死,这也是大家觉得朱标仁慈的原因。

  不用一人犯错,满族遭殃啊。

  而顾晨想要独善其身,好好活着,不但要保证自己不犯错,还需要要保证家族里的人不犯错。

  “应该的,二郎为官为民,没空归乡祖宗也自然也是理解的,孝心自在心中,不在香火之上。”

  “是啊,是啊,二郎从小读书就好,是咱们族里近五十年来,第一位进士,二郎是咱们家的骄傲。”

  “是啊,是啊。”

  “祖宗在天有灵,只怕是高兴都还来不及呢。”

  “……”

  顾晨被男人们簇拥着,争先恐后地同他说话。

  再看嫂子和苏婉盈那边,也是这般被村里的女眷围着,你一句、我一句地被大家捧着奉承着。

  他尽力笑着回复,做到有礼貌、有分寸。

  好不容易熬到祭祖的时间,顾晨这才觉得耳根子清静了一些,这时族长递来表文让他念。

  “惟洪武十四年,岁在辛酉,不肖子孙来拜。

  时惟辛酉、节序清明、长空澄澈、毓秀钟灵、惠风和畅、水绿山青、岁岁惶惶、曜日吉星。

  ……

  诚惶诚恐,谨呈祭章,报恩孝亲,伏惟尚飨。”

第 71 章 标儿就是给老朱累死的

  北宋时有位官员,叫顾临,是当时的翰林大学士。

  历刑、兵、吏三部侍郎兼侍读,也算是光宗耀祖。

  对,不错。

  原主他们这一支,和顾临就是出自同一宗的。

  只不过经过朝代更迭,还有战乱和多次移民。

  他们没落了,南宋到元朝,再到明朝整支族人,加上顾晨,总共,也才出了三进士而已。

  本来已经不抱希望的族长,这会儿又来了一身精神,拉着顾晨去参观他新建的学堂。

  “我亲去吉安府请的西席,已经教出了好几位秀才公,只盼着,咱们村也再多几个功名才好。”

  有功名,就可以免税,地位也高,族里也有面子。

  这么好的时候,废几个钱而已,何乐而不为呢?

  “考功名自然是要紧。”顾晨也觉得这样挺好,可还是道:“可道德品性,才是最要紧的事。”

  “光耀门楣事大,可全族人的身家性命也更大,若是道德品性不好,只怕是连累全族。”

  族长听得连连点头,这是自然,品性不好的孩子。

  他们也不愿意去扶持的,就怕扶持个祸端出来造孽。

  作为曾经被族里接济过的孩子,顾晨自然也不能空手回来,笔墨纸砚、宣纸书籍肯定要捐。

  大家都知道当官工资不高,所以顾晨钱也就只捐了二十贯。

  他昨日算了算,原主从小到大,族中共接济十贯钱。

  翻个倍,也算是还了小时候欠下的人情了。

  清明祭祖完毕,顾晨要回京赴任,临走时老丈人请他喝酒吃饭,席中说起洪武九年那场牢狱之灾。

  “贤婿虽受此无妄之灾,却也因祸得福躲过胡党之祸。”

  “这也是好事一件,只是将来还得更加小心才是。”

  没想到,陛下,下手那么狠,居然动不动就是万人行大砍头,苏县丞想想也很是后怕。

  “岳父大人说的是。”顾晨道:“这官场如战场,小婿心里有数,无论如何,绝不会拖累家里。”

  老朱很少诛九族,一般是夷三族,父族、母族、妻族,自己有事,岳父一家子都跑不了。

  “欸~一家人,不说拖累不拖累。”苏县丞看着女婿,认真道:“你只需记住,家里头不需要你挣钱。”

  “有困难,尽管和我说,都说一个女婿半个儿。”

  “你没有父亲,那你就说吾儿,别和我见外就是。”

  “莫要为了几个子,丢了性命,丢了自己骨气就是。”

  他能接受多个死因,诬陷,党争,却不能接受贪一字。

  不值得。

  丢人!

  顾晨自然满口答应,苏县丞又叫他把铺子的生意都停了。

  “你们夫妻,如今也赚了不少,地也买了不少,够吃喝嚼用就罢,可不能给人抓着把柄。”

  “御史从商之时,给人知道了,少不得要拿来做文章,就算陛下知道,闹出来也要掰扯一番。”

  打一开始,他就不支持女婿经商,京城的水很深。

  御史又是得罪人的活,只是顾及到女婿的自尊心、京城花销大,所以才没有说什么。

  如今既已够花销,那就没必要再经商了。

  顾晨也正有此意,便也爽快地答应了。

  人,年长些。

  到底比年轻人有智慧,也比年轻人要更加稳当些。

  回到应天,已经时值七月,顾晨送妻子回家以后,便先奉命,进宫去见老朱和标儿。

  “累死咱了,咱都批了两百封奏疏,怎么还有这么多?”

  老朱先是把胡惟庸这个右相砍了,又把左相刘伯温辞了,最后还直接把中书省给废了。

  大权在握,不受人掣肘的感觉,确实虽然是挺爽的。

  可也确实太累人了,这不连着几个月下来以后。

  老朱直接吃不消了,整个人都腰酸背疼浑身不自在。

  偏偏他还是个工作狂,就算是这样,也要拉着标儿亲力亲为,整得人家标儿日日熬油看奏疏。

  顾晨:“……”

  活该,累不死你。

  你命倒是硬,标儿哪里经得起你折腾啊?

  怪不得人家英年早逝呢。

  “哟,我们顾知县回来了?”

  老朱放下笔,伸了个懒腰,笑嘻嘻地看着来人。

  “臣,庄浪县,知县,顾晨,奉陛下之命回京,圣躬安。”

  尽管不情愿,可顾晨还是规规矩矩地行礼问安。

  你说,他咋不穿到老朱还是放牛娃那会儿呢?

  到时候,那点钱,给他爹娘埋了,再买他当自己的小厮,然后自己再夺了他的气运。

  让他天天给自己端茶倒水,哦不,倒夜香。

  那得多美。

  “嗯,朕安,不必多礼。”五年了,老朱早就不生气了:“云奇,给顾大人上茶,就上从涂节家抄的那茶。”

  顾晨:“……”

  你想说什么,要不然直接说?

  老朱笑嘻嘻地道:“干御史的,只要你自己想,那要什么东西都有,涂节那就有不少好东西。”

首节 上一节 73/4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我特么刚穿越,政哥就死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