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 第371节
“爹爹不答应便算了吧。”顾修见说不通老子,干脆站了起来:“儿子自己想法子,总之儿子定然要去高丽。”
说罢,便捏着拳头跑了出去,瞧着倒是很有几分脾气,这般认定便要做的性子也不知是随了谁。
顾晨也没有拦着这小家伙,甚至还有闲心修理自己的指甲。
“只要老子不点头,你就是把脑袋想破了也没用。”
哪怕是尊贵如皇帝,也断然没有让不满十六岁的娃子去参军的道理,所以顾晨很是放心。
洪武二十七年二月,朝廷开会试,顾晨被定为主考官,携礼部与诸翰林院的才子共同监考。
他在其中见到了个熟悉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景清。
对,就是那个刺杀朱棣,被处以瓜蔓抄的那位名人。
景清长得风流倜傥,坐在小格子里面色肃然,坐姿端正,下笔迅速,看着就是很有才华之人。
“顾兄也觉得他不同吧?”陈宝船给顾晨将茶水满上,低声道:“一笔的好字,文章写的也好。”
“他年少时便才名远播,我觉得一甲里肯定有他的名字。”
在监考的过程中需要不停巡视,陈宝船早看遍了考生的试卷,自然对他们的成绩也有了些数。
“才华是有。”顾晨朝陈宝船招手,用只有两个人的声音道:“他入京以后住在何处?”
还是得好好打听打听,可不能和这家伙当邻居。
虽然这辈子朱棣不可能登基,但是谁知道这家伙还会干出什么来,到时候别被这家伙牵连了才好。
可有一说一,他为了自己旧主,敢于刺杀马上皇帝也是忠君体国,不管是不是愚孝精神还是好的。
可以提拔提拔,让他当个御史,天天气老朱就挺好。
陈宝船:“……啥意思啊?”
顾兄说得话他咋听不明白,顾晨表示听不明白也就算了。
有些事,太明白了也不好。
景清觉得一直有双眼睛看着自己,他抬头便看到了眼带欣赏的顾晨,于是立刻放下笔低头行礼。
顾晨只当自己是打搅了他,便捋着自己的胡须离开,心里却已经在琢磨,这人该怎么用了。
九日过去以后,考官们开始阅这些考生的试卷。
同样欣赏景清的还有练子宁,练子宁和顾晨同为江西人,平日里同顾晨的关系还不错。
如今被他提到吏部任吏部侍郎,也是个以举荐贤能为己任的好官儿,此时他正拿着景清的卷子一个劲儿地夸,夸完了又将卷子递给顾晨。
“顾大人,我以为景清应是此次会试第一名,您以为如何?”
顾晨看了练子宁一眼,这家伙也不比景清下场好多人,舌头被朱棣割了,然后被处死分尸。
练氏被诛杀一百五十多人,戍边的亲属三百多人,家乡四百多户人家被杀绝,只有最小的孙子被婢女送出,这才没有被杀绝户。
怪不得两人一见如故,感情命运都是一样的。
“可我觉得,这个张信的卷子更好。”
翰林院编修黄子澄这时候说话了,他拿着张信的卷子走了过来,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虽才不过二十岁,可字里行间却尽显稳重正直,这个景清虽然也好,可他被陛下禁考过十年。”
“若让他拔得头筹,是不是有些不好?”
这个张信可不是靖难功臣张信,而是死于南北榜案中的张信,也是历史上洪武二十七年的状元公。
第 392 章 南北榜案已有端倪
明朝时其实有健全的科举制度,就是交卷之后会糊名,然后再让誊录官统一抄下来再给考官们阅卷。
这种方法一是避免考官根据考生的名字给成绩,二是可以避免考官,根据考生的字迹认出考生的名字。
可他们是怎么知道,这些试卷都是谁的写的呢?
因为这文人写的文章啊,就跟饮食不同一样各有各的风格,会试之前不管他们是太学生也好,或者是地方举子也好。
最出名拔尖的那几个,肯定对他们的文章风格很是熟悉,所以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来是谁的卷子。
不然的话也不会有南北榜案,北方那么多士子一个进士也找不出来,学问再差也不能差成这样吧?
“其实这也不影响吧?”
陈宝船却对此事根本不以为然,觉得这也没什么。
“景清是因为两次中了解元,却不参加会试这才被陛下禁考十年,可已查清是因为家贫之故。”
“而且陛下已经表示谅解,若是单单因此不让他为会试第一,理由是否太过牵强?”
宝船是北方人,景清也是北方的,他心里更希望景清拔得头筹,这也不是因为他有私心。
因为他刚看了能进榜的进士里,约莫六七成都是南人。
他们北方士子就占三成不到,就是为了南北矛盾缓和些,这个景清也得放到前三名里才是应该吧?
“无论到底是何原因,总之惹陛下发怒便是过错,我觉得让景清第四,头三名分别是张信、戴德彝、胡嗣宗这三人最好,胡嗣宗学问也很好。”
黄子澄则依旧更加看好张信,他直接看向顾晨道。
“顾大人以为呢?”
他和顾大人都是江西的,所以他认为顾大人应该会支持他。
毕竟南人看不起北人,又不是这一天两天的事了。
顾晨也很头疼,其实单看文章水平,景清和张信两个差别并不大,实在难以分出个高低来。
老朱是个心眼子小的家伙,让被他罚过的人为第一确实不太好,可黄子澄提出的前三名又都是江浙人。
顾晨思虑良久,最终还是决定按历史上的来最为稳妥。
“张信为会试第一名,景清第二,戴德彝第三。”
在黄子澄有疑问之前,顾晨便对大家强调了句。
“北方士子只占三成便罢了,若一甲没名实在说不过去。”
没能力的话也就罢了,人家有能力你不让人上去合适吗?
闻言,黄子澄也没再说什么,毕竟景清的文章确实是好,何况他也不敢这时候和顾晨对着干。
身份不如人,自然要缩着头做人。
殿试之时,老朱对头三名也很满意,直接按会试的名次赐了状元、榜眼、探花全都编入翰林院。
大家都知道,历来最受少女青睐的,并不是状元榜眼而是探花郎,而戴德彝自然成了少女争相爱慕的对象。
被那么多美少女簇拥着,成功引起了几位中年尚书的酸言酸语,不好意思酸未来同僚就酸这些女子。
“瞅瞅这些女子,哪里有一点羞涩,可惜咱们探花郎早已成婚,她们就是把荷包绣成真花儿也没用。”
顾晨微微一笑,戴德彝的老婆项氏可是个奇女子。
因为她在朱棣的屠刀之下,居然救下戴氏数百名族人。
她先是烧掉了记载奉化戴氏各分支情况的族谱等文字资料,然后又将自己两个孩子送到山中的亲戚家躲藏。
最后再遣散所有丫环、佣人等,让当时偌大的戴府,就只剩下项氏和一位老仆人留守。
等锦衣卫来到她家以后,搜遍了全府邸都不见族谱,更不见戴氏族人,便对她进行严刑逼供。
可她都被折磨得体无完肤,也不肯说出族人的下落。
锦衣卫佩服这个女人的骨气,回京向朱棣复命。
朱棣听了之后也是感动,于是不再继续追究戴氏族人。
可见在古代娶个好老婆有多么重要,旁的那几个可没戴家这么好命,哪个不是被杀得血染十里?
“顾兄。”陈宝船冲顾晨眨眨眼,语气多少带点儿调侃:“你家那位老三,不就想当探花郎么?”
这么受人欢迎谁不想当,他也很想感受感受啊!
“他还小,你家儿子呢?”陈海存早就考中了举子,可接着两年都没考会试:“莫不是还没有准备好?”
“他还小。”陈宝船用同样的话,回答了顾晨的疑问:“我想着等他再大些,再稳重些再考最为妥当。”
最好等陛下驾崩或者退位再说,不然他怕有个什么意外……
“晚几年也好。”顾晨理解地笑了笑,接着又道:“你不是让我给你儿子做媒,夏原吉有个小妹妹,今年十八,我觉得和你儿子很配。”
问为什么十八岁还没有订亲,当然是因为家贫没有嫁妆。
好的人家瞧不上他家,可差的他家也瞧不上啊。
“夏原吉的小妹妹?”
陈宝船在心里琢磨了一下,立刻便答应了下来?
“合适,果然最是合适,顾兄的眼光肯定是好的,那便请顾兄帮忙保媒,我们好上门提亲。”
虽然小夏还是个小六品官儿,可他却瞧着前途无量。
主要以后升官儿什么的,也是太子殿下登基以后的事情。
安全啊!
上一篇:大秦:我特么刚穿越,政哥就死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