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

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 第201节

  现在把人处理了是最妥当的做法,纸是永远也包不住火的,如果是在很久以后再被发现。

  那自己能择干净吗?

  最少最少,也会像薛祥一样,因为治家不严被打个六十、一百大板,万一那行刑的人下手没轻没重的。

  还焉有命在?

  人家詹徽可还盯着自己,他又不傻,明摆着的罪名不扣白不扣,谁会嫌加在政敌身上的罪名少?

  苏婉盈张张嘴,想说些什么,可最终也化为了一声叹息:“你这官儿当得,当真是问心无愧。”

  这要是换了别人大人们,想包庇自己族人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那知县大人还能不听话?

  只是这人确实也不能包庇,否则以后就算是当上了官儿,也是个麻烦不断,得丈夫不停地擦屁股。

  亲兄弟都能下得去手的人,那就是一头冷血的狼。

  对狼来说,你帮了第一次,若是不帮第二次。

  那第一次的恩情就不作数了,而且还会反咬一口。

  只不过夫君读书,当年族里出了力,这又是头一次开口。

  丈夫若是不肯帮忙,只怕有人该说他狠心了。

  顾晨苦笑,他倒是想问心有愧,可你看看他敢吗?

  连一贯钱都不敢贪的人,又怎么敢包庇杀人犯呢?

  他直接给知县去信,让他不必看着自己情面,按律处罚,又让族里的族老以后再有类似的事不必问自己。

  一切的一切,都要按大明律来,不可有丝毫逾矩。

  这只是发生在顾晨身上的小插曲,可在数万个不同阶级的家里,此时都在因为各自的利益发生矛盾。

  朝廷开海,就开那么一个港口,而且对出海的时间有限制,两年之内他们必须要回港。

  所以他们不能走得太远,这就证明他们在海上的生意,是有竞争性的,很可能对手就会让自己少赚一笔。

  人家亲兄弟之间尚且都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

  何况商人与商人之间,为了利益,他们针对对手的各种手段更是层出不穷、丑态百出。

  恨不得把对手全部干掉,自己一家子把钱都赚进兜里。

  还有官员、皇权、商贾之间的那些暗自较量。

  官员身后有没有商贾阶层的亲戚?

  如果有的话,这些商贾有了钱,会不会孝敬当官儿的亲戚?

  肯定会吧!

  他们挣得越多,是不是就代表官老爷挣得多?

  所以如今就有商贾阶层,觉得皇帝定的税也太高、太复杂了,让自家当官儿的亲戚上奏疏让皇帝降税。

  当然了,话肯定不能直说,你猜他们怎么劝的?

  只见一位江浙籍的官儿,满脸正气地上前奏报道。

  “陛下,士农工商,对商人重税,这会抬高商人的地位,微臣以为,商税不该比农税重才是。”

  老朱听了心思微动,讲老实话,他确实是有这个担忧。

  这也是为什么,他从前把商税定这么低的缘故。

  “呵~”顾晨这时直接冷笑道:“真是好大的笑话,百姓过的苦巴巴的,连顿顿大白米饭还没实现呢。”

  “可他们却要比那些,肥头大耳顿顿小酒小肉商人承担得多,咱们去问问百姓,他们愿意吗?”

  “他们心里头平衡吗?”

  “宋朝商税重得很,请问商人比百姓地位更高了吗?”

  “这种话,分明就是有些人,知道陛下爱民如子的心意,所以才故意这般说,好叫自己得利罢了。”

  不管怎么粉饰士农工商,不管你如何说商人的地位低下。

  那有钱人,就是比普通百姓过得好,他们就是能用银子和官老爷联系,办事就是比你们普通人方便。

  别的就不说了,咱们就说一点,人家官员能和商人在桌子上吃酒赏乐,普通百姓能吗?

  多交那几个粮食抬起的地位,在金钱面前根本不堪一击。

第 192 章 对对对,你说得对。

  老朱当然知道,对于百姓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那么一碗白米饭,别的什么都得往后再靠靠。

  “市舶税既早已经定下,那便不可再随意改动,从今以后,类似的话也不必再说了。”

  这些江浙官员打的是什么算盘,老朱心里门儿清,他淡淡地看了那人一眼后便甩袖道。

  “行了,都退回去吧。”

  若不是如今朝中缺人,眼前这个人就该回去种田了。

  罢了,忍一忍吧。

  若是都走光了,谁给自己这个皇帝办事不是。

  那江浙官员虽然没敢抬头,可也感受到了皇帝的眼神,当即冷汗就浸透了整个脊背。

  再也不敢多说一个字的废话,匆匆忙忙地退下了。

  只是心里对顾晨有了些埋怨,千里来做官都是为了发财,大家都一样,谁家还没个产业?

  行个方便又有什么不好的,何苦要咄咄相逼?

  偏要假清高!

  待一切准备就绪后,老朱便让太子携百官们前往月泉港主持开海、祭天、拜妈祖的仪式、为第一批出海的商队们祈福。

  虽然这事出动太子有些大材小用,可老朱还是觉得很有必要,毕竟如今不像是从前了。

  市舶税还得过好几道手,等到了户部手里还不知剩多少,可如今这税是能直接到国库的。

  那……地位可就大不相同了!

  “咱倒是很想去瞧瞧,只是朝廷的事情太多了,离不开人,老大啊,你替爹去看看吧。”

  等这一批商队外出归来,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知道。

  他大明已经开始重启海上互市,然后来大明买东西了。

  他们买东西自己就能收税,收到的税就能施恩百姓、建造火器,还能让将士们北伐。

  想到这里,老朱又忍不住感慨道:“等你以后当上了皇帝,只怕也没什么机会出去了。”

  皇帝这个词除了权利和荣耀,还有对他们行动的束缚。

  他们得在皇宫里待着,处理政事,根本不能到处跑。

  朱棣:“啊,对对对,爹说得对。”

  朱厚照:“对对对,老祖宗说的非常对。”

  乾隆:“对对对,明太祖你说得都对……”

  朱标见老爹都这么说了,自然也只能拱手答应了。

  “爹,开海是顾晨提出来的,儿子想带顾晨一起去。”

  从宁波港出发月泉港,来回加上办事的时间,最多连十天也用不到,耽搁不了多少事。

  “当然成。”老朱没有意见,他拍了拍标儿的肩膀:“像这种小事,你自己安排就可以了。

  “不必和爹商量,咱们父子之间,也不必讲这些,只要是你想做的,你老子我也没有不应的。”

  他又不是唐太宗,连自己培养的继承人都要防备。

  老朱也看得很开,自己终究会老的,这天下总归是要给自己儿子的,何必要怕自己亲自培养的儿子,会盖过自己的光芒呢?

  太子有出息。

  不管是作为父亲、还是作为皇帝他都应该高兴。

  高兴儿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高兴江山后继有人才对。

  李世民什么都好,可有一点,他对自己崽的心眼子太小。

  不如自己啊!

  能和标儿去福建,顾晨还是高兴的,想着此次还能见到廖永忠,也不知他身子怎么样。

  话说他今年都六十三了,也到了该退休的年纪了吧?

  “怕是不成。”在去往福建的船上,标儿站在甲板上对顾晨道:“父皇封了廖永忠为庆国公,他长子廖权四年前送到廖永忠身边历练。”

  “这些年,已经很有些本事,父皇其实很看好他们父子,对他们的将来也抱了很大希望。”

  说直白点就是,他爹把拿下日本国的大部分希望,都放在了廖叔身上,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大明最强大的水师,就是廖永忠,可不得指着他么?

  历史上的廖权,本该在洪武十七年的时候不知何故没了,如今不但活着,还受到老朱的重用,也算是意外。

首节 上一节 201/4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我特么刚穿越,政哥就死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