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370节
赵云有些疑惑。
“军师,现在占优势的不是安禄山吗?”
诸葛亮呵呵一笑。
“安禄山是番人异族,不可能得到民心。”
“没有民心,他的二十万大军就会缺少补给和兵源。”
“更何况,有那郭子仪与李光弼行围魏救赵之策,一旦老家范阳被包围的消息传到潼关前线,叛军将士们哪里还有士气继续作战下去?”
“如今唯一可虑的,无非便是李隆基和杨国忠。”
“此二人才是大唐真正的首脑,一旦做出什么昏庸的命令,那战局自然便会滑向不可预料的境地了。”
刘备闻言,也是半信半疑。
“从之前的盘点视频来看,这李隆基也是一个难得的明君了。”
“这般关键时刻,他应该不会做出什么昏庸决定吧?”
刘备话音刚刚落下,金幕之中的画面就切换到了御书房之中。
杨国忠站在李隆基的面前,沉声道:
“陛下,臣觉得高仙芝很有问题啊!”
李隆基闻言不由皱眉。
“有问题?高仙芝不是已经将安禄山阻挡在了潼关吗?”
杨国忠忙道:
“陛下有所不知,臣从那监军边令诚的禀报之中得知,安禄山的大军此刻还驻扎在洛阳城里呢。”
“潼关之外,其实就是一支由安庆绪等人率领的偏师罢了。”
“以高仙芝如今手中的数万兵马,只要出战,击溃安庆绪是绰绰有余的。”
“他偏偏不出战,或许是想要拥兵自重!”
李隆基听到这句话之后,不由脸色大变。
“他敢!”
杨国忠忙道:
“他哪里有什么不敢的?”
“安禄山节制东北多年,难道高仙芝不也是节制西域多年?”
“之前因为怛罗斯之战,高仙芝被召回长安,心中难免对陛下有所怨恨。”
“如今得掌兵权,对面又有安禄山这么一个例子在前,说不定那高仙芝就是打算等铲除军队之中忠于陛下的将领后,就要效仿安禄山作乱了!”
李隆基怒气勃发,一拍桌子。
“好个高仙芝,他也想要心怀不轨是吧?”
“派人去问问边令诚,究竟是怎么回事!”
【封常清虽然被废为庶人,但高仙芝依旧将其启用,这给杨国忠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杨国忠害怕高仙芝取胜之后,封常清得到李隆基的平反。】
【届时,杨国忠在开战之初各种让大唐损兵折将的骚操作就会大白于天下。】
【故而,杨国忠极力在李隆基面前诬陷高仙芝和封常清两人。】
又过两日,一封来自潼关监军边令诚的信,抵达长安。
李隆基看着信上的内容,表情变得无比凝重。
“呵呵,这个高仙芝,果然在大批提拔他的旧部!”
李隆基深吸一口气,终于下定决心。
“传旨给边令诚吧!”
画面一转,已经是潼关大营之中。
封常清站在潼关的关墙上,注视着东边。
叛军的营地遥遥在望。
“安禄山,尔等着。再过一段时日,我必夺回洛阳,将尔等大唐叛贼诛杀殆尽!”
就在此时,一个阴冷的声音传来。
“封常清,尔恐怕没有这个机会了。”
封常清吃惊转头,正好看到监军边令诚站在那里,身边还有一群士兵。
“来人,将封常清拿下!”
一群人冲上来,把封常清给按住。
边令诚拿出一份旨意,高声宣读。
“封常清丢失洛阳,又在潼关畏战不前,罪无可赦,即刻处死!”
封常清闻言,先是脸色一变,随后又很快镇定了下来。
他苦笑一声,道:
“自丢失洛阳之日起,封某便想到了今日。”
“封某有罪之身,今日受到圣意制裁,无话可说。”
“边大人,封某只求你最后一件事情。”
边令诚冷冷道:
“何事?”
封常清道:
“我怀中有一份奏章,乃是这段时间在中原和叛贼作战,得出的所有心得体会。”
“还请大人将这份奏章呈送陛下,封某也就死而无憾了。”
边令诚面无表情地听完,开口道:
“行刑,留个全尸即可。”
一把利剑从后方贯穿了封常清的胸膛,这位大唐名将的眼睛蓦然瞪大,随后双目中闪过一丝释然表情。
砰一声,封常清的尸体倒在地上,一份奏章随之从他袖中掉了出来。
边令诚拿起奏章,见上面写着《封常清谢死表闻》。
随意翻阅了一下,边令诚又哼了一声。
“死到临头,还在这里攀诬杨相公,指责陛下?”
“真是死有余辜!”
边令诚将奏章收起,对着身边部下道:
“走,去找高仙芝!”
画面一转,已经是潼关官署。
高仙芝刚刚结束了对军营的巡查,回到官署之中,就看到了边令诚。
“高大人,陛下有旨,随我到后院去接旨吧。”
高仙芝跟随边令诚来到后院,看到了封常清的尸体摆放在这里,不由脸色大变。
“边大人,这……”
边令诚一挥手,上百名部下涌上来,包围了高仙芝。
边令诚又拿出一份圣旨。
“高仙芝,年老畏战,和叛军私自勾结,贪污军饷粮秣,罪无可赦!”
高仙芝瞪圆了眼睛,怒声反驳。
“贼军势大,说老夫畏战,老夫也就认了。”
“这贪污粮秣,和叛军勾结,根本就是子虚乌有!”
边令诚怒视高仙芝。
“怎么,你是在质疑圣上?”
“来人,给我拿下!”
边令诚一声令下,高仙芝就被团团包围,直接按住。
就在此时,后院之中突然冲进了一大群士兵。
“尔等这是在做什么?”
“放开高大帅!”
高仙芝见状,不失时机大喊。
上一篇:帝国崛起:我为大明续命七百年!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