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1054节

  “父皇,难道就不存在朱翊钧看破张居正苦心和忠心,最终张居正得以善终的结局吗?”

  李世民呵呵一笑,点头道:

  “这个确实是不存在的,无忌,你和为善说说吧。”

  长孙无忌点了点头,道:

  “殿下,张居正的问题其实并不在于对皇帝的严厉管教,而是在于从万历元年到万历十年,天下臣子只知道张居正,不知道万历皇帝。”

  李治悚然一惊,后背突然沁出冷汗。

  长孙无忌的表情变得严肃了起来。

  “无论是考成法还是一条鞭法,这种涉及到国家根本制度的改革,都应该是由皇帝来进行推动的。”

  “而张居正却借助自己当时的权力,等于绕过了皇帝,擅自改变了大明的国家根本制度。”

  “对臣子来说,这是越权了。无论是万历皇帝,还是其他任何一个皇帝,都不会容得下张居正的。”

  在场的其他大唐臣子同时点头。

  房玄龄正色道:

  “张居正的初衷是好的,他的改革也是卓有成效的,但他也确实越权了,逾越了作为臣子应该有的本分。”

  李治听得颇为无语, 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按照这种说法,难道作为臣子,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整个国家被昏君带着衰落甚至灭亡,但却什么也不做?”

  “这就是臣子的本分?”

  这一次,回答李治问题的是坐在皇位上的李世民。

  “你说的没错,为善。这就是臣子的本分。”

  大明世界。

  朱棣皱眉,颇为不满地开口。

  “这个朱翊钧,也太不像话了。”

  “才刚刚亲政,就打算对自己的恩师下手了吗?”

  朱高炽颇为认同地点头。

  “朱翊钧这小子,连最基本的尊师重道都不会,实在是太过分了。”

  面对着儿孙的吐槽,朱元璋哼了一声。

  “你们懂什么?翊钧不是不懂尊师重道,而是因为张居正越权了。”

  “考成法、一条鞭法,固然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无论如何也不应该由一名臣子来主导,来推动。”

  朱棣深吸一口气,正色道:

  “父皇,儿臣是真的不认可您这些话。”

  “臣子也是可以为大明做出贡献的呀。”

  朱元璋笑了笑,缓缓开口:

  “老四,朕只问你一句。”

  “考成法考出来的官吏,还有那些一条鞭法受益的老百姓,是更愿意听张居正的话,还是听朱翊钧的话?”

  朱棣如遭雷击,说不出话。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和尚未成年的小皇帝相比,一直在执政做事的内阁首辅张居正,显然才是更得人心的那个。

  朱高炽胖脸也是一抖,没来由地想到一句话。

  得人心者,得天下!

  朱元璋叹了一口气。

  “张居正之能,朕难道看不出来吗?”

  “朕又没瞎!”

  “但张居正啊,确实是做过了。”

  “不是朱翊钧容不得他,是任何一个脑子正常的人坐在皇位上,都容不得他。”

  停了一会,朱元璋又缓缓开口。

  “他确实堪称伊尹、周公,也是朕看了三部大明盘点视频中,唯一一个朕发自内心认可,觉得拥有丞相之才的能臣。”

  “只可惜,大明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伊尹和周公的容身之处了。”

  朱棣张了张嘴,本想说些什么,但最后却只能叹息一声。

  朱高炽安静地坐在椅子上,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个莫名其妙的想法。

  皇权决定一切,真的是最好的办法吗?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在养病四个月之后,操劳国事多年的张居正终究还是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画面中,已经油尽灯枯的张居正,看着床榻前的诸多子女,突然伸手,握住了长子张敬修的手。

  “孩子,老夫……对不住你。”

  张敬修有些愣神,忙恭敬道:

  “父亲,您会好的,会没事的。”

  张居正艰难地笑了笑,抬起头,摸了摸张敬修的脑袋。

  “记住我的话,老夫走后,你……要好好活下去。”

  说完这句话之后,画面渐渐暗淡了下去。

  【万历十年六月十日,张居正被万历授予太师之位,他也由此成为整个大明王朝唯一一个生前获封太师、太傅职位的臣子。】

  【十天后,大明太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去世。】

  御书房。

  “张先生去世了……”

  朱翊钧听着这个早就预料到的消息,心情却颇为复杂。

  沉默许久之后,朱翊钧对着面前几位司礼监大太监和内阁大学士们道:

  “明日辍朝。”

  无人反对,所有人都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大学士申时行小心翼翼地开口道:

  “陛下,关于张阁老的谥号,还请圣裁。”

  到了张居正这种级别的重臣,死后都会由皇帝亲自议定一个谥号,作为这名臣子人生的总结。

  这个习惯其实是来源于皇帝,皇帝死后都会有一个谥号,对整个王朝做出特别巨大贡献的皇帝死后还能拥有庙号。

  臣子能获得谥号,其意义就相当于皇帝获得庙号,是代表整个王朝对这名臣子一生功绩的认同。

  朱翊钧表情平静地点头。

  “确实是该给先生一个谥号。”

  “内阁有什么提议吗?”

  申时行忙道:

  “臣等商议过后,认为‘文正’当是最合理的。”

  谥号也有很多种,到大明时期,主要分“美谥”(上等),平谥(中等),恶谥(下等)三种。

  谥号既然是总结一声,那里面的规矩就很多了。

  南北朝之前,臣子的谥号大多就一个字。

  文官的最高级谥号就是“文”,武将的最高级谥号就是“武”。

  从大唐开始,两个字的谥号逐渐成为主流。

  武将的最高谥号,被公认为是“忠武”。

  “忠武”这个谥号第一次出现,在西汉时期被授予匈奴人莎车王延。

  能被西汉朝廷特地发明出来授予一个匈奴人,说明这个谥号最开始其实不算特别好,至少不可能是武将第一的谥号。

  直到后来,有一个人在死后被追谥为“忠武”。

  后世武将从此只认“忠武”二字最高,不认其他谥号。

  这个人,就是蜀汉丞相诸葛亮。

  文官这边的谥号,并非来自众人发自内心的认可,而是来自朝廷册封。

  宋朝宰相司马光经皇帝许可,宣布“文正”为文官所能获得的最高级谥号。

  “文正”这个谥号原本其实叫“文贞”,但因为“贞”字和宋仁宗赵祯的名字同音,为避讳便从“文贞”改成“文正”。

首节 上一节 1054/12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帝国崛起:我为大明续命七百年!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