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帝国崛起:我为大明续命七百年!

帝国崛起:我为大明续命七百年! 第98节

  朱铭轩沉思道,一个恐怖的念头出现在他的脑海中。

  似乎有一个阴谋埋藏在冰山之下,除了四皇子、八皇子夺皇权,是不是还可能除了他本人之外,还有有第四者密谋?

  “靖难、土木堡、夺门之变这些历史事件都是文武争斗造成的产物,不知道这次有了我这个变数,会怎么发展?”

  朱铭轩看着张少轩离开的背影,喃喃自语道。

  上一次文武之争造成的重大事件就是江南叛乱,武勋支持他老爹朱元铮拿下江南后,清洗了一批人,不过40年过后,这些文官又如同春笋一样冒了出来。

  想要在这次权力交替的环节拿下一局,常易石口中的人才回国也是让他十分警惕。

  这些人才他当然知道,不过宋渔夫在自己手里,单单一个学社应该在大明翻不起大浪。

  可偏偏这江南文官们在收拢一些搞三权分立的人才,大有完全效仿日不落和美丽国的倾向。

  回到书房的朱铭轩想要拿出纸张写下一个个名字,理清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个时代的大明历史早已经面目全非,自己的记忆完全没有多大用处。

  现在他能做的就是积蓄力量应对一切危机,他相信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任何的阴谋诡计都是纸老虎。

  “王爷,您这愁眉苦脸的样子不多见啊!没有往日的运筹帷幄。”

  坐在书房整理章程的杨皙子看到了眉头紧锁,手中笔不断写着什么的朱铭轩,开口说道。

  朱铭轩听到后放下了手中的钢笔,看着杨皙子有些无奈的说道:

  “人性最难以捉摸,单单是江南的这些人就能分数十个派系,能管住他们可真不容易。”

  “即使坐在了皇帝的位置上,也要考虑各方的利益,把平衡玩到极致。”

  “我感觉我们接下来的行动不会很顺利,因为我总觉得有一个看不见的势力在深水之下。”

  少有听见朱铭轩吐槽的杨皙子笑着说道:

  “王爷不要杞人忧天,我们国防军还没有走到那一步,安稳发展个几年,谁不听话我们杀谁。”

  “实际上不管有多少个势力,我们只要做好自己就行,把咱们的西南围成个铁桶,以不变应对万变。”

  “如果您实在不放心,就把这些事情交给鹰犬他们去做,让他们用些手段深挖情报,哪怕血腥一些也无关紧要。”

  “这是我写的章程,您可以看看,中心思想可以让我们一个团队一条心,减少内耗。”

  朱铭轩摇了摇头,决定不再想那些糟糕的事情,伸手翻看着杨皙子编写的总章程。

  翻看了几页后,朱铭轩很震惊的看着杨皙子,他写的东西很符合朱铭轩的需要。

  杨皙子根据朱铭轩平日里跟他强调的内容,编写出几条大的纲领和几十条细纲,并将加入汉王利益集团的人编排成一个组织,名字叫国家d

  第一条就是国家利益至上,由于朱铭轩经常把国家利益挂在嘴边,又是推崇国家利益,于是这条纲领要求所有人要以国家为重。

  第二条就是追求华夏民族在世界的利益,主张华夏民族是世界最优秀的民族,华夏民族的利益至上。

  第三条是要求所有参与加入组织的人,需要对汉王宣誓效忠,维持朱铭轩的超然的领导地位。

  “很好,把这份章程印刷下来,让人印成红色小册子,让任何加入到组织的人,全都研习这个小册子。”

  “特别是对我们战士的思想教育绝对不能马虎,告诉他们日后打安南是为了啥,是为了日后子孙后代的幸福生活。”

  朱明轩对杨皙子的才华赞不绝口,十分满意,要求全面推行这个小册子。

第165章 刘老汉!

  5月对于江夏省不少百姓来说是个收获的季节,住在襄阳府汉河县的刘老汉一早就起来带着自己的家人赶到自己家的麦田里面,收割已经成熟的冬小麦。

  不顾炎热的他一刀一刀的收割着自己地里的小麦,此时的他干劲十足。

  因为他从一个佃户变成了自耕农,去年的他还在给李财主家当佃户,妻子在其家里当长工,一家人的日子十分紧巴。

  可他们的日子从2月份后全都改变了,村里又来了工作队进驻分田。

  他们村的那个李财主因为涉嫌谋反罪和通敌罪被官兵抓走枪毙。

  作为一家之主的刘老汉膝下有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凭借着家里人多的原因,他家分到了16亩土地。

  虽然这些土地依然让一家人的生活有些拮据,但是没有繁重的赋税后,他们总算可以吃饱饭。

  由于土地是自己的(所有权属于官府),刘老汉一家干活的积极性很高,麦子没有成熟的时候,他就一天三四次去村子东头的小河里面挑水,浇灌他的麦子。

  他们一家人加班加点的顶着太阳拼命的收割,因为五月份江夏省进入了夏季,降水偏多,要是没有在雨水来临前把麦子收割了,就会烂在地里。

  与此同时,村里的各家各户都在像刘老汉一家一样忙活在田地里,这里发生的场景完全对应着白居易在《观刈麦》中的诗句描写。

  不过此时的百姓是幸福的,这是他们第一次收获属于自己的粮食。

  自土改小组到来后,这些官员在村里建设了农业合作社和互助队,谁家人手不够的话,可以让队里的人帮忙。

  互帮互助,是华夏民族的优良传统,村里的女人们会搭一个大的灶台,挨家挨户出些粮食做成一口大锅饭,再由孩童们挑着碗筷送到麦田里面,让地里干活的大人们就地吃饭。

  “爹,我想去城里闯闯,不想在家里面待了。”

  刘老汉的大儿子刘根儿挥动着手中的镰刀,嘴里嘟囔着说道。

  “什么?你要去城里发展?现在咱们家的日子还可以,你去了城里还娶媳妇吗?”

  “等爹把这批麦子卖到县城的王老板米铺里面,就攒够了钱让你娶媳妇。”

  “官人们都给咱们说了,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甜,去城里竞争太大了吧!你给俺先多整几个孙子再说。”

  “你都20了,爹干了这么多年就是不想让你跟爹一样到了30岁才娶上老婆,被说光棍不好听。”

  刘老汉听到了自己儿子的话忍不住摇摇头,在他看来儿子这么大还没有成家,日后要是去了城里发展几年没赚到钱,再结婚可就难了。

  在农村特别是这个年代重男轻女的思想很严重,儿子就是自家的顶梁柱,作为父亲的刘老汉自然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延续子嗣,让家里多些劳动力。

  “爹,之前我没去国防军已经是个遗憾了,看看那王二虎,去当了兵今年给家里寄回来三十多块,我不想一辈子守在村里,我想去外面闯荡。”

  “那刘程、刘能他们两人说江城大量招工,需要工人,每月待遇还可以,能够赚钱。”

  “我就想跟他们搭个伴闯一闯,让我弟弟先娶媳妇盖房子吧!”

  刘根儿停下手中的镰刀,看着自己的父亲有些哀求的说道。

  听到自己儿子这么一说,刘老汉默不作声,只是低头的继续割着麦子。

  去年10月份的时候,有官府的人来自己村招收良家子去当汉王的兵,但是因为害怕自己儿子学坏,到军队里面受欺负克扣军饷,他便没同意自己儿子去当兵。

  可谁知道这汉王的兵完全跟其他地方的兵不一样,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不说,各种福利待遇那是一个好,完全没有克扣军饷,长官大骂士兵的现象,而且战死有补贴。

  这些士兵有时候还会帮助农民开垦土地挖沟开渠,他们的优良作风让这些百姓刮目相看,国防军的地位和名声也随着宣传而被这些百姓所知。

  特别是给他们分了土地之后,这些百姓更是觉得这国防军是百姓的兵,对他们十分感激。

  现在各种报纸、戏剧、说书先生都在宣传国防军的好,当兵一家光荣之类的话。

  他现在就十分后悔没有让自己的儿子去当兵,现在想去国防军也没有兵额。

  刘老汉与三个儿子割完了一半的麦子,并把这些麦子捆扎送到自家的房子前面。

  回到家中的刘老汉跟自己的老婆萧氏说起来这件事情。

  萧氏也是想让自己的儿子早日成婚,再给家里添些劳动力,作为贫苦人家,没有钱也没有关系,儿子出去闯荡的是错成本太高。

  不仅是坐火车的钱,而且到哪里消费高,吃穿用都需要花钱,他们家底子薄,要把钱都拿出来支持大儿子属实困难。

  刘老汉坐在门前的地上,靠着自己家破烂的木门,看着明亮的月亮,他的内心十分挣扎,一口一口的抽着自己种的旱烟。

  “当家的,这件事都看你,根儿这孩子善良懂事,他会知道我们的良苦用心。”

  “等来年看看军队还招人吗?让根儿去试试,咱们可以找找关系,那二虎不就在那当兵的吗?让他讲讲情。”

  萧氏看着自己的丈夫开口说道。

  “让我想想!”

  刘老汉用满是泥土的手托起自己满是风霜的脸,凹陷的眼窝看着自家破烂的房屋。

  他似乎下定了什么决心一样,猛然站起来说道:

  “根儿想去闯荡也行,我这一辈子没什么本事,我爸爸,我爷爷一辈子也都是个农民,因为家境的原因,让孩子们都上不了学。”

  “作为爹,很是愧对孩子们,孩子他娘,你去把咱们床下的钱都拿出来吧!给根儿,让他去闯闯。”

  “他想要改变咱家的命运,便让他去吧!”

  刘老汉猛抽一口旱烟后,迈着双腿向村里面走去。

  萧氏在后面大声的喊道:

  “孩子他爹,你去干啥?”

  刘老汉手里拿着旱烟摆摆手说道:

  “城里需要用钱的地方多了,我去借些钱和干粮,让根儿拿着。”

  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的刘根儿抬头看着家里露着洞的屋顶,身旁的弟弟妹妹睡的倒是香甜,而作为年轻人的他十分想要挣钱改变家庭现状。

  不过当他看到自己家的环境和自己父母的贫困后,他想去闯荡的心就被压制下来,他也知道要去江城得花很多钱,而这些钱是自己父母一辈子攒下来的,就是为了翻修房屋,娶妻生子的。

  那江城招工的消息也是他听别人说的,如果去了没有工作,那就是白费钱。

  “江城可是大都市,对于我这种穷人家的孩子来说遥不可及,我们家没有钱没有人,去了也是白费。”

  刘根儿深深的叹了一口气,似乎在劝说着他自己放弃去外地打工。

  这一夜刘根儿一直睡不着,内心挣扎不已,但是他最后还是选择留在家里,因为他们的家穷。

  第二天他早早起床,来到村口准备和临行的小伙伴告别,说他不去了。

首节 上一节 98/3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红楼肝属性

下一篇: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