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97节
徐学聚对过百龄颇为好奇,将过百龄叫到面前笑着问道:“叶公显贵,你同他对弈为何一点情面不留?”
叶向高在过百龄面前可不是输了一盘,而是连输好几盘,下围棋极费脑力,若叶向高不是下出火气不可能执着的下上这么多盘。
而过百龄全程是一点面子都不给叶向高留,每盘都是大胜。
听到徐学聚的问题,过百龄虽才十几岁却十分认真的说道:“下棋虽然只是游戏,但是也不能歪曲道理来讨好人,况且叶公是贤士,怎会因此而归罪于一童子?”
闻言徐学聚不禁哈哈大笑,称赞说道:“虽是童子,却颇有名士风范哩!”
众人也都是点头,王文龙心中也是赞赏,过百龄小小年纪就有这般聪慧,怪不得能成为明末大国手。
就和后世一样,明代的围棋国手往往也需要少年成名,毕竟少年人的计算力和经历都不是年长者可比的,二十岁不成国手终生无望。
此时一些年老的国手也往往是被少年人打败,无论当年多么风光,都会成为后人的扬名背景。
但过百龄在明末棋坛的统治力却是顶级的。
前世历史上过百龄称雄棋坛四十多年,一直到晚年依旧是一流水平,一辈子都靠围棋吃饭。
此时酒席已经散去,听说了过百龄的传奇故事之后,众人也都跃跃欲试,李旦便让拿上棋盘。
福州的一个学道官员颇好手谈,挽起袖子就同过百龄对弈。
这时的国手往往四处游历,收入非常不错,还能因此得到各种机会。
比如十几年前的围棋名家扬州人方子振,同样是十三岁开始,一步一步打遍江南无敌手,二十多岁就顶着国手之名进京,直接被大太监冯宝请入宫中陪万历下棋,因此还得了一个锦衣卫的编制。
后来方子振又找关系入太学院深造,太学生不经考试也可以委派到外地做官,日子十分好过。
不过这货品德不太好,四十多岁时棋力下降明显却依旧游于公卿之间,后来新晋的国手林符卿入京做门客,主人是个大官,邀请方子振和林符卿对局。
两人下到中盘就发现局势不对,方子振生怕自己输棋,于是大叫一声:“此真妙手也!”旁边看热闹的官员们纷纷围上前来,方子振就不顾林符卿,拿起棋子和官员们讲解林符卿的棋路之妙。
此君洋洋洒洒开讲,就在棋盘上给众人布置棋子解释林符卿所走的棋路后续演变,却是直接把原本的棋盘打乱
他讲了一下午,直到原本两人下的残局已经不成样子方子振才面有惭色的说道:“棋盘已乱,难以复原,改日再战。”
然后这厮就讨了个官职跑到南方当官去了,再没和林符卿对决,用此歪招保住了不败名声。
方子振在京城下棋二十年,捞到的钱财也足够他一辈子花销了。
王文龙在前世对围棋也稍有研究,这时站在过百龄身旁看两人对局,很快就发现那福州学道官员完全不是过百龄的对手,但是过百龄的水平也也没有王文龙想象之中的强。
这实在不是王文龙自夸,王文龙大学里学的围棋,对于这种充满古趣的游戏一度十分痴迷,加上脑筋不错,几年时间也练到不错水平。他没考过段,但在几个围棋软件上和人下棋,自测基本能到业三的水平。
王文龙也了解过古代围棋文化,知道万历中后期开始的一百多年是中国古围棋水平高速发展的一段时期。
比如过几年过百龄北上挑战林符卿,留下的“林过十局”是后世中国古棋谱中最早的成系列两人多盘对战,可以反映万历时代国手的顶级水平。
但是从后世的角度来看这十局棋却不算多么高明。
后世人通过林过十局能够明显发现万历年间古代围棋观念的局限。
最大问题就是此时的棋手还没有任何全局观念。
林符卿和过百龄的对局基本上是十分激烈的战斗棋,从头到尾都在拼杀,完全是各个局部没什么关系的独立战斗,几乎没有全局意识,脱先、转换等情形都很少出现。
这些围棋思维还要等待时间发展才能形成。
导致万历年间的棋谱看起来格局都不太大。
王文龙思索之时眼前的围棋很快就杀至中盘,那福州的学道官员已经左支右绌,结局再无悬念。
又下了几手他干脆投子认负,两边水平相差太大,复盘都没有什么意义,完全不知道是怎么输的。
而在场众人中也有喜爱围棋的,只看一局棋就明白过百龄的水平。
李旦笑道:“过小友果然是江南名手,这样水平便是叶司业也抵挡不住。”
他这一番话既夸了过百龄,同时也是替那学道官解围,变相提醒众人过百龄可是赢过叶向高的,下不赢他也很正常。
那学道官员原本因为输于这么一个小童而脸色有些挂不住,此时闻言点头笑起来,他还连连夸奖:“过小友的棋艺果然高明,佩服佩服。”
看他模样,临走之时肯定要给过百龄包一封大大的程仪。
接下来却是有人笑着说道:“不知哪位方家还去与过百龄走上一局?”
如果有人看过过百龄的高手对局图,知道过百龄的水平有多高,多半会放弃和他对弈的想法,但是刚才与过百龄对局的只是一个中平之人,过百龄的水平也没办法完全施展开,在场颇有人觉得有一试的可能。
徐学聚举手跃跃欲试,王文龙正要劝,这时就见离过百龄更近的徐兴公也被勾动棋瘾,他也是此道好手,笑道:“我来向小友讨教。”
徐学聚便不去争抢,笑着看两人下棋。
第158章 王文龙定势战国手
徐兴公棋风也极其凌厉,水平更比刚才那位学道官员要高不少,很快就和过百龄进入绞杀。
众人看的激情澎湃仿佛徐兴公真有取胜机会,但王文龙看了两眼却是已经在心中为徐兴公默哀。
如果徐兴公老老实实跟过百龄铺地板或许还能坚持的久一点,但这货头铁硬上,王文龙知道他很快就要见识大明国手的实力了。
果然,虽然徐兴公的棋力比刚才那学道官员更高,但这回还不到中盘他就直接被过百龄杀的局势大败,全盘几乎没有一片地方是占上风的。两人的算力相差太大,徐兴公完全不是过百龄的对手。
徐兴公根本下不下去,于是再次投子认负。
和高手下棋才能看出过百龄水平,除王文龙之外在场众人全都看呆了,刚才那学道官员的水平不高,但徐兴公的棋力已经可称高手,但却是输得更惨,这时大家才知道过百龄的能力有多强。
原本有点和过百龄对抗想法的人物这时也收了声。
徐学聚脸色顿时不太好看:
刚才他举手要和过百龄比试,虽然被徐兴公抢了先,但是那情形不少人都看见了,这时徐学聚若退缩肯定会为人所笑。
眼看藩台大人被架在火上,王文龙连忙大声道:“之前徐大人想提议我同过小友对弈,若是没人排在前面,不若便由我向过小友请教?”
徐学聚是在场级别最高官员,输给一个小朋友,实在有点丢面子,心中对王文龙临危相救大为称赞。
他连忙顺坡下驴,对王文龙笑道:“哈哈,建阳可不要勉强。”
“勉力而为。”王文龙点头说。
王文龙上前同过百龄见礼之后两人落座,过百龄倒是无所谓,他对自己的棋力水平很有自信,完全不觉得在福建会碰到对手。
过百龄道:“请先生执黑子。”
王文龙好奇的打量眼前这个未来必定成为大国手的小孩,拱手笑道:“多谢。”
和后世围棋黑先白后不同,这时的围棋是白先黑后,因白棋自比白丁,所以地位高者往往执黑棋,同时位高者会让执白棋的人先下。
过百龄和王文龙各自在星位落棋。
此时围棋用座子制:就是规定双方开局两手必须先在棋盘上放四个棋子,两白两黑,且必须放在对角星的位置上,这是为了限制先手优势。
两人缓缓的行棋,王文龙自己摆自己的,最开始过百龄没发现什么问题,但很快他就“咦”了一声。
见他惊讶的模样王文龙心中想笑,心想过百龄到底是个小孩子,虽然城府比同龄人要深,但是面对前所未见的情况,终究还是憋不住震惊神色。
王文龙的算力当然没办法和过百龄比,但是他也有对付过百龄的方法——定势。
定势就是历代棋手积累出来的最佳套路下法,就像是象棋的残局一样,只有那几种破解方法,前辈已经帮忙算过无数遍,哪怕对手的算力再强也逃不出前人窠臼。
这也是为什么围棋水平随着时代增长会不断加强的原因,因为随着时代进步越来越多的定势会被发现和证明。
所以在真正棋友眼中,哪怕是中国古围棋最高水平的黄龙士、徐星友、过百龄也不可能下过后世的职业高手,因为后世高手掌握了之后几百年间围棋发展研究出来的更先进工具。
让古代棋手和现代围棋高手下棋,就好像让古代的大数学家和现代的数学教授一起比拼做数学题一样,祖冲之多半比后者更聪慧,但是再聪明也无法弥平几百年技术积累带来的差距。
而到后来的AI时代, AI推翻不少旧的定势又创造了许多新定势,帮助训练行棋思维,更是使得全世界的棋手一起长棋,AI时代前后,同样是世界一流棋手,AI时代后的国手甚至能胜之前的国手三目以上。
而在万历二十八年这个时间,国手们连定势思维都还没有明确。
王文龙的水平已经有大局观念,也背了不少定势,其实在后世下棋软件上越是高手越是喜欢简化布局,反而是王文龙这种业三业四总用些偏偏的定式来欺负人,对没见过的人还真能造成麻烦。
中国古代围棋就是在过百龄之后才对定势开始了精深研究。
过百龄自己所留下的《三子谱》《四子谱》就是中国古围棋之中最早的星位定势大全。
在他研究基础上再发展几十多年,到清代才会发展出最早的全局意识,之后中国古围棋就登上另一台阶。
百年之后黄龙士和徐星友的徐黄十局的水平直接就比万历年间最精彩的林过十局水平高了一个档次。
可以说让徐星友或黄龙士来战过百龄,过百龄几乎没有获胜可能。
而王文龙此时下出的定势“倒垂莲”就是十几年后过百龄在自己的《三子谱》中总结出来的。
王文龙拿成年期过百龄自己总结出来的东西对打萌芽期的过小朋友,瞬间将过百龄的棋路搅得大乱。
在场众人都来看着两人观战。
最开始大家都不对王文龙抱什么希望,但是下着下着众人都惊讶起来。
过百龄对王文龙的绞杀众人看得清楚,完全是迅猛的战斗棋,一步百算,不管放谁到王文龙的位置只怕都会惨输在过百龄手下。
而王文龙的围棋水平不算多高,但他有自知之明。
知道自己算不过对方,于是他就专心的和过小朋友铺地板,下的很不好看,但是严防死守居然并没有吃多少亏。
快到中场之时,众人不禁议论。
有进屋观战的外地棋友悄悄询问:“这位先生是谁?”
福州的官绅回答:“这便是大名鼎鼎的王建阳了。”
“原来是静观先生,难怪如此厉害。”
“静观先生果然精通诸般学问。”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