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64节

  “建阳可要好生把握。”

  王文龙一笑,有沈璟帮忙,这事倒还简单,至于沈宜修,现在才十二岁,就算是要结婚也得等上三四年,不就是骗小女生吗,用三四年软磨硬泡,他招数还是有的。

  ……

  酒宴结束之后王文龙回到家中,连《声律启蒙》的底稿都没来得及写先就摊开稿纸抄了一首词,接着又从自己书柜上拿来一册《葡萄牙国史》,将那首词夹在书中。

  之后他才开始默写《声律启蒙》,并让邓志谟放出消息,等人上门求稿。

  《声律启蒙》全书不过八千多字,一晚上就写完了。

  接下来几天时间,王文龙都没干其他事就是陪着沈璟唱和,乖巧的不行,沈璟也知道他的心思,不过因为王文龙很讨他欢心,沈璟也乐得促成王文龙的婚事。

  五天之后,福州码头。

  沈璟马上要回苏州,王文龙让王平保背过来一个小小书箱交给沈璟的仆人。

  他把自己所有作品印刷版《葡萄牙国史》、《儒林外史》、《欧体楷书九十二法》、《天演论》,以及《声律启蒙》的一份底稿装在一起,拿锦缎包了,请沈璟送给沈宜修。

  沈璟笑道:“她也不是我的女儿,此事终究是她一家人决定,你可要想好,只拿这几本书若是讨不得她家喜欢,我也不能强迫人家。”

  这一次沈璟回苏州已经带上了王文龙的生辰八字,还带去王文龙一封信,如果事成可以直接找袁无涯柜上支稿费,五六百两银子足够做彩礼钱了。

  王文龙笑着说:“几本书聊表心意。”

  沈璟点点头,带着仆人上船。

  沈璟根本不是耐得住性子的人,要不然也不会从苏州一下跑来福州。

  等徐学聚王文龙等人的身影完全看不见之后,他就让仆人把王文龙的书箱搬来,为老不尊的直接打开。

  翻着翻着,突然从《葡萄牙国史》的一册之中掉出一张纸来,沈璟连忙捡起。

第106章 绮怀五首

  沈璟打开那张信纸,边看边念:“《绮怀五首》,这是……”

  沈璟瞬间反应过来这是王文龙给沈宜修写的情诗,但是他却丝毫没有撞破年轻人爱情的羞耻,反而是眼前一亮,迫不及待的继续往下念:

  “其一,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王文龙没想到沈璟会不要脸的偷看他的信,以为这诗的阅读对象是沈宜修,所以直接抄了乾隆年间黄景仁的作品。

  黄景仁的诗被称为“诗人之诗”,与“才人学人之诗”相区别,越是会写诗的人越能看出其中淡淡的愁绪。

  他之后的诗人许多都喜欢这个调调,最有名的就是郁达夫,作为同样情感细腻的诗人郁达夫对黄景仁的作品就推崇之至。

  而看着王文龙的信,沈璟脸上原本八卦的神情渐渐就变得郑重,最后带上欣赏的笑容,连原本对王文龙如此鲁莽的追求自己侄女的那一丝不满都荡然无存。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清醒之中夹杂苦涩,和李义山‘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极为相似,但是感情更加真挚。”

  “这第一联也是从李义山来的……”

  “化用义山先生之诗的后人中这几首也排得上号了,不想这小子还有这般细腻心思。”

  黄景仁的《绮怀十六首》中许多都是对李商隐诗句的因袭和改造,也是人所公认改的绝好的范例。十六首诗是黄景仁怀念自己恋人的诗作,有许多并不符合王文龙和沈宜修此时的情况,所以王文龙只斟酌着用了其中的五首,但就是这五首也够了。

  沈璟也是风雅之士,对于黄景仁的诗同样越看越是爱看,看着还能从中品出李商隐的韵味。

  黄景仁对于李商隐的模仿绝对是另出一奇峰,在清代能引起一股热潮,甚至绵延上百年都有追随者,沈璟在回苏州的路上一直念叨着这五首诗,甚至拆出这五首诗的韵脚试图通过步韵方式仿写。

  等回到苏州,这五首诗都快被他给翻烂了。

  小船轻巧的在苏州的水巷之中穿行,站在后梢的船夫吱呀的摇着橹。

  沈璟坐在船头,脑海中还回想着王文龙的那几首诗。

  船靠岸,早有自家的管事带着仆人在小码头上等待。

  进入宅子沈璟先是去问候自己的弟弟沈瑄。

  沈家是一个大家族,沈璟这一代他的年纪最长,弟弟沈瑄次之,而沈宜修的父亲沈铳小了两人十几岁。

  五年前沈珫考上进士,现在已经转为南京国子监学正,不久恐怕又要升官。

  而因为母亲早亡,父亲早年外出求官,沈宜修和弟弟沈自徵从小就寄居在伯父沈瑄家里。

  沈璟回家和兄弟打过招呼,稍稍说了,王文龙想要求娶沈宜修之事,沈瑄思索一番:“珫哥儿年下来信之时倒也嘱托过咱们替宜修寻个好人家,但我们毕竟是做伯父的,不是她亲生父母,这事情还得她看得好才行。”

  沈璟点点头。

  沈宜修的父亲沈珫读书到中年才当上官,历经许多苦楚,一度生出辞官归隐的念头,沈璟知道自己这个弟弟并不追求女婿当上高官。

  只要沈宜修接受,自己再写一封信去,他多半也不会反对把沈宜修嫁给王文龙。

  年下沈珫写信谈及沈宜修婚姻之事,让他们伯父做主,但沈宜修毕竟是沈珫的掌上明珠,父亲还在他们也不可能盲婚哑嫁就把沈宜修给嫁了,其实沈珫此话就是给了沈宜修极大的选择权利,多半还是考虑到了沈宜修的性格。

  沈宜修早年就失了母亲,五岁时父亲也考中进士外出当官,沈宜修之下还有一个弟弟,虽然住在伯父家,但到底是寄居他人屋檐,小小年纪就要担起姐姐的责任,养成沈宜修外柔内刚的性格。

  沈璟知道沈宜修自己的主意比一般女子要正得多,笑道:“那便把宜修叫来问问吧。”

  沈瑄点头答应。

  沈宜修如今虽然才十一二岁,看模样却已经是个美人模子,她来到花厅,先给沈璟见礼问安。

  沈璟点头,扯了两句闲天才转入正题。

  “我这趟去福建碰见一位名叫王文龙的才子,不知你可知道?”

  沈宜修好奇:“可是《葡萄牙国史》的作者王建阳?”

  沈璟笑道:“正是他,以前我只到他少说三四十岁年纪,如今一见却是正当青年的,他如今正在福建左布政府上应幕,颇得重用,真算个年轻有为。”

  “年下你父亲来信要我们为你择婿,我看中他人品才干,于是便说了你俩婚姻之事。”

  沈宜修瞬间脸红,低头不能说话。

  沈璟道:“我对建阳说起此事,他十分上心,他在福建有事无法到府见面,但托我给你带了一箱书来,都是他自己的佳作,你且回去看看,这事不急。”

  回到闺房,沈宜修接过丫鬟手中的书箱打开,一本一本翻看。

  最开始沈宜修十分满意,特别是看到王文龙给她的《绮怀五首》,更是幻想王文龙是个才气斐然的书生,可是看着看着就发现不对。

  傍晚家宴沈宜修就悄悄问沈璟:

  “伯父,这王先生制艺如何?”

  沈璟脸色一怔,之前他一直瞒着沈宜修此事,王文龙最大的痛脚就是不可能参加科考,这年头许多名士虽然都没有多高功名,不想当官也不用太在乎,但是说出去毕竟不是多值得吹嘘的事情。

  沈璟原来以为沈宜修会被王文龙的才学所折服,到时候再慢慢说出也能应付过去,却没想到沈宜修才过半饭下午就直接把问题关键问了出来。

  他只能道:“建阳是西洋归客,从小学了许多杂学,但是于八股一道并不精通,我问他却是似乎没有入场的打算……”

  沈宜修闻言眨眨眼睛,默默的就不说话了。

  瞬间沈璟就心道不妙。

  他居家几十年,对于家中孩子的性格都算了解。

  特别沈宜修是家中后辈翘楚,沈璟却是和她挺投缘,他从小就关注沈宜修,当然知道沈宜修这样就已是不满意的表现。

第107章 印妖书

  沈璟忙找补道:“建阳佳作频出,无论如何也可称一方名士了,他日著作等身,也是有一番大作为的。”

  沈宜修点头称是,没有多说话,只是眼睛看着地面。

  沈璟拿她也没办法。

  沈家虽然许多家族子弟也不仕科考,但是偏偏沈宜修却不是这样的想法。

  像沈宜修这样年纪的姑娘最崇拜的就是父亲,而沈宜修的父亲在她从小就是一个努力上进求官的形象,所以虽然沈宜修不说,但她心中却总觉得男子要考上功名才算本事。

  沈宜修回到闺房让丫鬟关上门,他拿起王文龙的那五首诗又看了一眼,点头赞叹,然后却纠结着把它又塞回书中。

  她小手拖着香腮,脸蛋鼓鼓的,模样十分可爱。

  此时小姑娘看着王文龙的作品又生气又惋惜。

  “还以为是个好男子,却没想到是个绣花大枕头。”

  “天天吟风颂月,这样的名士于国于家又有什么作用?”

  沈璟和王文龙都没想到沈宜修这个十二岁的姑娘有这样正的主意。

  王文龙还觉得骗这么一个小姑娘的感情很容易,却不知道他费尽巴力抄来的五首诗,反而成了小姑娘眼中他是个浮夸文人的最佳证据。

  “更何况这样人家又哪里来的衣食呢?”

  沈宜修幻想了一会儿王文龙风流才子的模样,自然把他带入自己那些兄长的形象,成天到晚的吟诗作对,流连于秦楼楚馆,说起来是名士风流,但实际上个个都算败家子。

  “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哥哥们有钱,但我家又不能去贴补他。父亲做官已经够辛苦了,宦囊也并不丰厚,父亲要养我们姐弟俩已经不容易了,还指望我成亲之后能够过上好生活,哪里还能再贴钱养得起你个王建阳呀……”

  彻底把王文龙误解成败家子形象之后,沈宜修就觉得王文龙不合适了。

  刚才表面上虽然还和伯父应付着,但是沈宜修却把王文龙的那几本书还有稿纸全部收起来,往墙角一丢,打算先应付伯父一阵,等他兴头下去就把这事情给推掉。

首节 上一节 64/5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