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482节
王文龙的鸟粪石在台湾一地销售都不够,此时福建各家又来求购,一时间鸟粪肥价格都被炒的上涨。
为了让老百姓都能用得上鸟粪肥,王文龙连忙又招更多水手,增加前往瑙鲁岛的船队频率。
有了陈子贞的背书,鸟粪贸易也成为许多人想要参与的买卖。
先是李旦进场,紧接着福建沿海各路势力也纷纷前来配股,几个月的时间,鸟粪肥贸易的股本就从二万两扩增到接近二十万两的规模。
原本的开发团队晋级成为“瑙鲁开发公司”,连龙洋开海公司都来参股。
新公司有人有钱,直接在福建沿海便开始浩浩荡荡的组织船队,还有海主介绍擅长开矿的技术人员前往瑙鲁。
瑙鲁岛不再需要保密,不仅开发公司的火力足以阻挡外人对鸟粪肥贸易的觊觎,就算欧洲人挖了鸟粪,他们的主要贸易对象也是大明。沿海这么多势力入股,足能让欧洲人一斤鸟粪肥也卖不进关。
第894章 被神话的王文龙
金秋九月。
王文龙来到田边,看着已经饱满的稻谷。
这些稻子在王文龙眼中绝算不得良种,和他记忆中后世的水稻相比,这些稻子的茎杆太粗壮,茂盛的枝叶消耗了大量养分,而且看倒伏性能不强,动辄得病。
但在鸟粪肥的催促下,这些稻子的产量显然比本时空,其他地方的亩产要多得多,布满平原的金黄稻穗已经能引得这年代绝大多数农民眼睛发直。
在田地中收割的佃农满面笑容,今年他们不光吃喝不愁,还能因为大灾粮价提升而得到一份不菲收入。
王文龙却是颇为担忧,因为他刚刚收到熊廷弼的信。
熊廷弼也不知从哪打听到王文龙在台湾岛上开荒,而且台湾岛今年的粮食产量非常高,信中他以辽东御史的身份,请求王文龙往辽东筹措些粮食赈灾。
据熊廷弼所说,辽东的局势已经因为缺粮而接近不可控制。
万历三十八年这一场旱灾的灾情比他想象之中还要严重。
王文龙救不了全天下的灾民,但辽东之地太过紧要,而且辽东的人口也不过几百万,他在台湾岛上能够筹措出来的余粮,对于缓解辽东灾情能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自己是不是该动身去一趟辽东了?
王文龙拿着稻穗发呆之时,王阿难蹦蹦跳跳的跑过来。
平时小美对这个儿子要求十分严厉,相比之下王文龙则是慈父的角色。
王文龙抱起儿子,王阿难看着王文龙手中的麦穗,好奇问道:
“爹爹,别人家做老爷的都是整日读书,为什么爹爹整天都在田地中忙碌?”
王文龙抱起儿子,问道:“你听谁说的别人家做老爷的整天读书?”
“阿娘说的,他说我以后要当老爷,就要好好读书,要不然就得下地受苦。”王阿难老实回答。
王文龙问儿子道:“阿娘可曾告诉你读书是为了什么?”
“为了学做人、学明理。”
王文龙点点头:“王阿难可曾见到福州城里那些没饭吃的流民?”
“见过的,”王阿难说,“我在街角见过他们,他们家的哥哥姐姐,比我大了几岁,却比我还矮,看着可怜。阿娘叫我不要看,拉着我就走了。但我还是觉得他们可怜,悄悄请平保伯伯给他们送了东西吃。”
王文龙道:“这就是了,读书明理,为的就是要有这样仁爱之心,周急救穷。阿难看到那些流民可怜,阿爹也是一样想法,阿爹之所以天天在田地中,就是想要种出更多粮食,把他们都救回来。”
王阿难若有所思,接着便是一脸敬佩的看向王文龙。
“阿爹真厉害,那些可怜人阿爹都能救得活?”
王文龙摇摇头,道:“阿爹这一辈子也不一定救得过来。”
“那怎么办?”
王文龙看向王阿难:“只能等你们长大,你们这一辈人会继续研究种地的知识、做工的知识,种出更多粮食,建出更多工厂,让那些吃不饱饭的人可以吃饱,那那些没地种的人可以坐大海船到别的地方去种地。”
阿难眨眨眼睛,尽力理解:“就如我们从福建来到打狗一样?福建的土地好生窄小,打狗港的土地却是跑也跑不尽。”
王文龙点头道:“就是这样,不过世界远不止一个打狗,天下的土地还多着呢。”
王阿难突然说:“我长大也要造大海船,带着吃不上饭的人,到好远好远的地方,让大家都有地可以种!”
王文龙闻言哈哈大笑,捏了捏儿子的脸蛋。王阿难眼睛望着远方葱郁的田地,幼小的心灵中却仿佛许下了什么愿望。
……
九月中旬,王文龙终于决定去辽东。
第一步是去福建筹措粮食。
王文龙和郑士表所乘坐的船只在泉州靠港,就在码头上人山人海,不少人手中都持着香烛,特别是当王文龙下船之时,人声顿时鼎沸。
“不要闹,不要闹!”负责现场秩序的衙役一脸紧张。
许多人就要往码头边冲来,还有人激动的跪下。
“建阳先生!你法力无边,救救我孩儿的病吧!”
“建阳公,我家就要断炊了,求你赐我些粮食吧!”
一些灾民跪在地上就开始磕头。
“这怎么回事……”郑士表看着这场面都吓傻了,一脸疑问的看向王文龙。
“建阳先生,快上马车!”现场欢迎的官员则是立刻察觉出不对,绝不能让王文龙在码头上停留,要不然说不定激起什么乱子。
王文龙也反应过来,走下甲板后一言不发忙上了马车。
驾马车的车夫也知道情况紧急,对车中说了一声:“建阳公坐稳些!”便立刻甩起鞭子。
三匹马拉着的大马车飞奔起来,跑出了推背感。
王文龙在车中颠的七荤八素,掀开窗帘往外看,旧建泉州府的街面上多了许多流民,男子多是跪在路边磕头行乞,家中的老人孩子以及女人则衣衫褴褛,神情委顿的坐在庐棚草席之下,等待家中男人讨回食物。
远远还能看见路边多了几个烧婴塔,化人的烟气熏的人眼睛疼。
街面上偶尔见到几家粮店,无不是封了一半门板,有人守在门口,只许买主一个一个进入,这是为了防止有人结伙进店抢粮。
灾荒之年的景象处处皆是。
不过好歹没有出现满地路倒的情况,更没有见到被啃食的残缺不全的尸体,说明虽然粮食不够,但是饿死的人还不算多,还不至于到人相食的地步。
一路来到泉州府衙,王文龙总算下车,连忙询问泉州府:“刚才码头之上,究竟是怎么回事?那许多人叫我做什么?”
泉州知府叹了口气:“荒灾之年,百姓困苦,无处发泄,故而烧香求告,是本府治理无方,连累百姓也。”
万历三十八年这一场大灾,原本福建也是重灾区之一,原历史上泉州府的情况要比现在惨的多。
变化起于几个月前的鸟粪石推广,漳泉等信息较为通畅的地区、特别是泉州府周边,很多农田都开始使用鸟粪肥,这种肥料的肥力只用了几个月就已震惊福建。
台湾增加的粮食产量以及鸟粪肥的使用大大缓解了福建灾情。
而之所以会出现码头上的场面,是因为在大灾之年人心浮动的情况下,王文龙和鸟粪肥的故事也被添油加醋,讲的画风突变。
第895章 建阳公神仙传说
“这王建阳的鸟粪石真是利害!”
泉州城的一个茶摊上,两个打行泼皮一边喝茶一边聊的热火朝天。
“今年的雨水不好,原先咱们泉州城里要来好多流民,我们打行都混不下去,用了他的鸟粪肥,硬是让这荒年也长出了平年的收成,这肥料要是用在雨水正常的年月,还不得让地里的粮食长得飞起?”
另一个年纪较大的泼皮却是相当迷信,闻言用黑纸扇敲了他一下:“王建阳也是你叫的?要建阳公,人家是有仙法的?你莫要冲撞了!”
“是是,”那年轻泼皮捂着被敲了个小包的脑袋笑道:“三爷,你去码头上可见着建阳公了?”
“自然是见到了?”老泼皮三爷得意洋洋的说:“建阳公那可真不是一般人,当时码头上好多人烧香,围得是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船只靠岸,船上的人都东张西望,不知如何能够出码头。这时就见建阳公掐了个剑诀,那烧香的香气当时汇聚成一朵仙云,我眼睛才眨了两下,建阳公已经飞出码头去,这就是不受香火的意思!”
“嚯!这么高的道行?”两人的高谈阔论也引得围观众人议论纷纷。
“这怕不就是剑仙了吧?”
“何止是剑仙?你看过《北海屠龙记》没有,剑仙腾空要靠法器,叫做御剑飞行,建阳公能够借香烟飘然而去,我看他一定有了地仙的法力!”
“了不得,了不得!”有个商人好奇道:“建阳公这么大的本领,如何不让老天爷下雨呢?”
“你这就不懂了,行云布雨,那是天上金仙负责,建阳公虽有了地仙的法力,但还没有经过天劫,未得到果位,天上神如何会听他话?建阳公只能用自己办法赈灾,于是便取搬运之术,从南海搬来鸟粪石,用以赈济灾民。”
“你这话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三爷捻着胡须道:“我也走了许多地方,知道建阳公用的不是搬运之术,乃是造化凝聚之术。”
“这是何物?”
“听说过万年牢水泥么?”
“那如何不知道?建宁府的特产,如今在泉州也有门市部的,有钱人家要盖楼,如今都要去订那水泥呢。”
三爷老神在在的说:“我听人说这水泥乃是建阳公想要为建宁府百姓造大堤,又苦于当地没有巨石,于是专门找了个段道长,化来补天石精,搬运至建宁府烧炼而成。这便是造化凝聚之术了!”
有个商人却是疑惑:“不对呀,我听说那水泥也只是普通之物炼制而成,不需要去南京,一切原料只在建宁就有。”
三爷冷哼道:“建宁就有,如何以前烧不出来?”
“这一切只在那名字里了,段道长是哪里人?南京人。南京又叫什么?金陵石头城!整座大城都是建在巨石之上,那地方乃是我大明王朝的南都所在,龙气发祥之地!为何揭阳先生一定要同南京的段道长一起研究这水泥?为的就是采南京一地最纯最精之石气,有了这石精,搬运到建宁,水泥才做成了。”
“原来如此!”一番话说的众人都是连连点头。
“若如此说来,鸟粪石又是采什么气而炼成?总不成是粪气吧?”
三爷笑道:“粪气怎么了?那是五谷之精华,五脏庙之余祭,种地人家谁不将粪当做宝?就我们泉州城里的粪行,哪个不是日进斗金的?”
众人又是点头,粪行就是负责在城中收马桶的地方,收来的粪便处理之后会卖给城外农家做肥料,这种生意虽然脏污,但利润丰厚,一般由地方豪强所把持。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