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455节
王文龙冷笑的看着郑养性,眼神中满是不屑,突然道:“郑世子,听到了吗,教你一个乖,以后有话好好说!”
“真以为老子不敢动手!”郑养性。本就觉得憋屈,此时被一刺激,瞬间脾气上头,伸手就夺过赵老五手中的铁鞭。
这个东西别看是打马的,却是由一根实心的铁条制成,放到一个成年人手里挥动起来,轻而易举,能敲碎人的头盖骨。
大铁锤这时不得不上前了,他直接一个叉步将王文龙拦在身后,右手唰的向内一甩,铁锤便飞出交于左手,做出格挡姿态。
郑养性又怕又怒,瞬间吼道:“这都是你们逼出来的!”
他直接挥动铁鞭。
噗噗的几声入肉之声。
大铁锤两脚踢开赵老五和另一个卫兵,冲上去铁链一绞,夺了郑养性的武器,接着一下把郑养性撞倒在地,整个身子压了上去,将人控制住。
郑养性到底是没敢冲王文龙招呼,但一边李国助右臂直接断了,正在劝架的一个福建商人也捂着肋骨倒地。
王文龙的脸色瞬间难看。
郑养性哈哈笑道:“王建阳,老子动手了,你拿老子怎么样?你能拿老子怎么样!”
王文龙蹲下身子看着郑养性的脸,点头道:“你还真是个无赖。”
他又看了看倒地呻吟的李国助以及另一个海商,回头对李旦说:“泰山大人,快派人去请医生来。”
郑养性看似暴躁,但他做事还真有急智,王文龙刚才就是在逼郑养性退后,如果郑养性退了以后,他别想再找福建商人的麻烦。即使不退,刚才郑养性的铁鞭如果是打在王文龙身上,王文龙拼着受皮肉伤,也能把郑养性给牵联进去。
但这家伙偏偏选择了李国助和另一个福建商人做目标,这就完全在郑家的保护范围之内。
郑养性行凶打伤两个福建商人,说出去并不算什么大事儿。王文龙的名声可以保护自己,但还不足以在郑养性面前保护住李国助,即使他把李国助打死了,郑家人也能轻易保他一命。
郑养性一脸无赖的笑道:“快些做决定,要不弄死我,要不就把老爷放了。”
王文龙看着郑养性,点头道:“我不敢弄死你。”
郑养性哈哈大笑:“你知道就好,你们知道就好!”
但这时就见王文龙的脸色一变:“但这事情总得有个交代,”王文龙回头看看李国助和那位商人,叹气说道:“就一报还一报吧。”
“你……你要做什么!你别疯啊!”郑养性终于害怕了,因为他发现王文龙捡起了地上的铁鞭。
王文龙拿着铁鞭在郑养性身上比划:“我舅子伤在右手,这位兄弟伤在左肋。”
郑养性惊恐叫道:“姓王的,你清醒些,我爹爹不会放过你!我姨娘不会放过你!你还要命不!”
“斗殴致伤,顶多罢了我的官,要不了命的。”王文龙摇头说。
“别,别,别!”王文龙边说边拿铁鞭在郑养性身上划拉着,这货怕的要死,这时才知道被敲断骨头会疼。
“啊!”不等郑养性下一句威胁求饶的话出口,王文龙直接拖出郑养性的左臂,二话不说一鞭砸下去,手臂被打断,郑养性发出一声惨痛惊呼。
李旦吓了一跳,连忙跑上前说:“建阳,意思意思得了,别把人得罪死了。”
郑养性痛的直抽抽,他的三个卫兵见此情形却都缩在一旁不敢上来。
王文龙连郑养性都敢打残,他们三人王文龙怕不是毫不犹豫就能打死?
他们就是跟郑养性一起欺负弱小混口饭吃,为那点钱不至于送命。
王文龙道:“我没想惹事,但事情找上来了,已经得罪到这样,君子当有始有终吧。”
王文龙的确不想跟郑养性起冲突,但是这家伙盯上了福建商人的生意,这就是王文龙不能忍的。
和这种货色做生意,日后福建商人不要想有机会开拓京城市场,而且还很可能会被郑养性敲诈勒索,要求他们把福建和江南的份额也分出去。
分钱不怕,关键是此事会极大影响海外开拓的进程。郑养性为了挣钱可是毫不讲道理的,就说檀香生意了,为了能够垄断货源,郑养性说不定能逼着李旦去将所有走私檀香全部抓完。
如此一来李家会得罪福建海商,夏威夷的开发甚至整个美洲航线的开拓都会受到威胁。
郑养性想要利益。而且要利益的方式一定会损害,海外开拓根本没得谈。而郑养性不对王文龙动手,王文龙就只好自己把事情闹大。
要不是权衡利弊还有转机,他这会儿就直接把郑养性打死了。
看着王文龙的眼神,郑养性是真害怕了,他终于发现这家伙和他以前欺负过的文官完全不同,比他还疯,是真能动手啊!
“建阳先生建阳先生,以后诸事好商量,不要再打了!”
挣钱哪有保命重要?郑养性这时也不在乎什么面子,终于开始求饶。
但他话还没说完,王文龙直接横过铁鞭,对着他的肋骨就敲了下去。
“啊!”一声痛呼伴随骨头碎裂之声,郑养性直接翻白眼晕了过去。
“让开让开!”
“快放下武器!”
顺天府的官差终于和医生同时到场,王平保也前后脚带着一大堆书信赶到。
王文龙打郑养性时虽然收着手,但也怕给他打的内出血死了,他将铁鞭一丢,对医生道:“请给郑世子号脉查体,看看脏器有无受损。”
第848章 王建阳入狱
官差其实是可以更早来的,但听说惹事人的名头之后,当案的宛平县根本不敢接手,只派了一个班头来伺候。
最先赶到场的是五城巡检司中的北城巡检司士兵,一群人带着短弓和铁尺,直接把火神庙给围了,接着顺天府的典簿也带着一群衙役匆匆赶到。
顺天府的典簿一进火神庙,见到地上被医生掀开衣服检查的郑养性,顿时咽了口唾沫。
他看向王文龙道:
“建阳先生,公事公办,免不得要请先生府衙中走一趟。”
王文龙点点头,指着赵老七三人道:“这三个是郑养性的护卫,”又指了指大铁椎道:“这是我的护卫,都是目睹全程的人,可以作为证人。在场有不少官员亲信,再找几个作证就是了。”
典簿忙说:“多谢先生帮忙。”
这年头判案为了防止证人逃跑或者改口,证人和犯人都要一起关押在牢中候审,证人往往不愿意配合,因此也会给办案造成困难。
郑养性手下三个士兵显然无权无势,趁着郑家还没反应过来,顺天府可以赶快把他们抓到牢中。
王文龙又让自己的护卫大铁锥去作证,这样双方的证人一下都齐了,对于典簿来说做事自然方便。
王文龙又叫过王平保,从他抱着的书箱中拿出一叠文件,对典簿道:“这是谕旨叫我翻阅的钦天监天官记录,此中都是天文秘录,不能过第三只眼,我只能带到牢中阅读,不知能否行个方便?”
“那是自然。”典簿听到这名头,连忙让衙役好好接过。
王文龙又从框里拿出一大叠账本:“这是为龙洋开海公司撰写下一年计划的文件,此事也在案头上,极为要紧,邹公公叫我在京中赶快办了,一百多位宗室亲王还等着分红呢,不得已也要带入牢中。”
典簿听到一百多个宗室时脸色已经极为精彩,连忙亲自捧过。
王文龙又指着第三个筐子道:“这是今年工部测试枪械的数据,龙洋开海公司种植人参的数据。工部新枪明年就要见仗,辽东兵马司派人与我说过,这些数据极为要紧,若因此上武器不良,坏了人命,新任的三边总督……”
“建阳先生别说了,我这就派人来专门给您抱文件。”典簿已经彻底屈服,总算明白自己惹上了什么烫手山芋,王文龙的这些纸张随便丢了一张,到时候他都说不清楚。
王文龙转头对李旦说:“请泰山大人将此事通知《管窥》社,再派人去收集一番郑养性的恶行,泰山放心,我没事。”
“放心,你进去后也要小心。”李旦点头,立马带人去办。
王文龙被关到厢房里等了一会儿,那典簿才通知王文龙可以走了,典簿压着他进大牢,后面还跟着一堆衙役抱着文件书本。
……
翊坤宫。
郑贵妃正在翻阅一本诗集。
她当年被选为太子妃时的确是因为年轻美貌,但如今也四十多岁了,她保养的再好也比不过年轻小姑娘。
后宫之中郑贵妃知风情秉月貌,文艺修养又好,和万历皇帝是真有点感情在的。
郑贵妃并不只把自己当做是万历的姬妾,文官们对于郑贵妃“媚主”的批评中,就写过她对腕力的态度。两人少年夫妻时,郑贵妃和腕力极为亲密,有时会抱着万历的脖子,揉他的头发。
这样的夫妻感情若是放在普通人家里,说不定是亦庄家化,但。郑贵妃和万历的无奈之处在于皇帝和贵妃并不只是亲属关系还是他们的工作。
用工作关系谈恋爱,任何行为都会被过分审视。
比如当年河南遭遇水灾,首辅王锡爵写了一篇《劝请赈济疏》请求万历发内帑之银赈灾。万历皇帝回复的上谕中表示:他在看折子的时候,皇贵妃正好在侧,郑贵妃询问水灾情况,听说了灾区的惨状之后,她自愿出钱五千两赈济灾民。之后宫中再有捐赠的也一并发出。
这事情若是放在普通人家,肯定获得一片赞誉,百姓会觉得老爷和小妾都有良心。
但放在万历身上,大臣们的第一反应是:为啥皇帝看折子的时候郑贵妃会在旁边?
郑贵妃其实修桥补路的事情没少干,河北安国的伍仁桥就是郑贵妃出钱修的,一直到王文龙的前世,依旧轻盈而坚固,方便了百姓几百年。
但郑贵妃总是得不到好名声,后世有些人评价“郑贵妃亦非有阴鸷之谋、干政夺嫡之事”只是因为“恃宠溺爱”,“遂滋诽谤”。
甚至万历皇帝也是其中的推动者
比如此时民间流传“大高玄殿盟誓”的故事,说万历皇帝在朱常洵出生之后带着郑贵妃去紫禁城的大高玄殿立誓,将来要立朱常洵为太子,还“写下手书放于玉盒”“贮郑贵妃处为信”。
此事绝对是谣言,但是在民间传的人尽皆知,还被许多文人写进野史之中。
万历皇帝就算辟谣也不会有太大效果,因为大高玄殿的谣言很可能就是东林党传播出来的,这段谣言让满朝文武都十分紧张,自然加强维护朱常洛的力量。
后来万历皇帝立朱常洛为太子,百姓也疑惑郑贵妃有“玉盒盟誓”为什么不能威胁万历?因此怀疑故事是当年文人造谣。
反对福王的力量不可能让郑贵妃的形象变好,于是民间很快又流传了这故事的第二部分:
郑贵妃听说皇帝立朱常洛为储君,气急败坏去找出当年的玉盒要和皇帝对峙,打开盒子之后却发现玉盒当年的蜡封没坏,但是里面的手书已经被书虫吞噬殆尽,只存“四腔素纸”根本不能作为证据
——原来不是郑贵妃人好,而是忠臣义士为了国本而奔走,感天动地,使得上天都在保佑嫡太子,才能让他免受奸妃所害。
胡扯能力令人佩服。
郑贵妃自己也不是没有小动作,只是她的小动作档次都太低,往往得不到什么好结果。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