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430节

  这些官员最知道海贸中什么东西值钱,而且这象拔蚌体型完整,连蚌壳都还保留着,根本不可能作假。

  他一脸惊喜的问杨天生:“此物是何处得来?”

  杨天生笑道:“这样的阳蚌罐头我有几十个,干货更是有几百斤。我要与你们琉球国做这生意,请把今年的仓位留给我吧。”

  那官员不假思索,转身就对几个日本商人说:“几位抱歉,今年贡品船的仓位已经满了。”

  日本商人的脸都黑了,他们好不容易从北海道弄来关东参,想要大赚一笔,却没想到根本拿不到配额。

  这些关东红参从走私渠道送进大明自然也能发卖,但路程上要经历各家海主的剥削,利润连走琉球渠道的两成都没有。

  等琉球王国的官员说完话,这些日本商人立刻闹起来,琉球三法司的官员直接赶人。

  杨天生等他们把日本商人驱赶出去,开口道:“这生意颇大,我想与你们官长商谈。”

  那官员礼貌的问杨天生:“敢问海主叫何名字,宝号哪家?”

  一直坐在杨天生身后不显山不露水的王文龙开口了,笑道:“我叫王文龙,字建阳,乃前大明太常寺寺丞。”

  那官员一愣,接着瞬间脸露惊讶神色,万分惊喜的道:“您就是建阳先生?”

第803章 琉球华裔第一人

  王文龙在福建海主之间名气颇大,琉球王国受福建文化影响极深,所以王文龙在琉球王国之中也是声名赫赫。

  虽然王文龙是前官员的身份,但听说王文龙到达,三法司的琉球官员们还是立刻将他奉为上宾。

  法司官员对他说话都不自觉的躬着身子,让王文龙感受到一种上国使节的感觉。

  王文龙和杨天生直接被请到内屋就坐,有关人去通知三法司的领导前来商谈,行人官则连忙跑来询问王文龙要用些什么酒饭。

  两人坐下,杨天生派人到院子里看护,很快就见杨天生手下的亲信跑了回来:

  “大哥,王老爷,一个叫郑迥的大官来了!”

  杨天生闻言脸露惊讶。

  王文龙问道:“这是什么人物?”

  杨天生直接回答:“琉球王国的三司官,在琉球王国中的名字叫‘谢名亲方利山’。”

  百多年前福建海主郑肇祚带领家小移民到琉球王国,建立移民村落,郑迥就是郑家的第三代嫡长子。

  琉球王国将全国的土地分成六十多个“间切”,行政区划上相当于中国的郡或者府,当然琉球国的土地太小了,每一个间切的面积还不如中国一个县大,一个间切只统领几个村而已。

  琉球国王会送一些间切给自己的重要大臣作为封地,而“亲方”是琉球国贵族体系中和“王子”同等级的最高等贵族,拥有一整个“间切”的封地。

  琉球王国的人对大明交往时一般以汉名称呼,而在琉球国内则使用所谓“和名”,琉球国的华人本身没有日本名,于是就将自己的封地爵位和表字合在一起。

  郑迥的封地是“谢明间切”,爵位是“亲方”,加上他字“利山”,全连在一块便以“谢明间切利山”做他的和名。

  杨天生道:“琉球国最高官职为三司官,此国中一向有亲华和亲日两派官员,前两年,琉球国的三司官职位被亲日派占据,国主还被裹挟的去参加侵朝之战,直到前年,郑迥通过手段将亲日派首领翁寄松赶出朝堂,继任三司官,一改琉球国的亲日风气,琉球国对我等大明商人的态度也全部好转。这郑迥算是我们福建子弟中一等一的人物了。”

  杨天生话里话外完全把郑迥当成福建人,这年代的商人走南闯北,福建商人并不以出生地,而是以其归属感而互为认同。

  就好像李旦的结拜兄弟翁翊皇跑到日本,入赘日本贵族田川家,改姓田川,继承了田川家业,按说国籍就变成了日本人。

  他家女儿田川松原历史上嫁给了郑芝龙,生下了长子郑成功,次子则继续绵延田川姓氏,取名田川七左卫门。

  但田川七左卫门虽然有个日本名字,却一直担任郑家集团驻日本的代表,帮助郑家集团做中日贸易。

  而且田川七左卫门的孩子除了留一支继承田川姓氏以及田川家的家业之外,剩下的子孙也都改回了郑姓。

  福建海主身犯险境,为谋取大利往往不择手段,这样的入赘改姓、合纵连横实在太正常不过。

  哪怕福建海主表面上尊重王文龙所推崇的民族主义思想,但就算是杨天生也很难说忠于哪一个朝廷,同一民族的关系在他看起来远不及福建老乡的关系可靠。

  杨天生与长乐郑家极为相熟,虽然彼此已隔了好几代,但绪论族谱,他自然把郑迥当成自己人。

  对于攀不上郑迥关系的福建海商,郑迥则是妥妥的大人物。

  杨天生的随从此时便小声议论:“还是建阳先生利害,一说出自己身份,连琉球国的三司官也要来见先生。”

  “听说这个郑迥就是琉球国的丞相,还在莆田南少林学过武艺,非同一般。”

  “如此厉害吗?”

  “咱们杨大哥也有面子,这样的人物他一说就认得。”

  “那是,咱们杨大哥是什么人,圣上也亲口称赞的义民。”

  “……”

  在众人的议论之中,就见一个穿着类似大明官服的老头走进院子。

  王文龙等人忙迎了出去。

  这群人里就只有王文龙一个人是文人打扮,那老者直接来到王文龙面前,颇为激动的上下打量,开口问道:“可是王建阳当面?”

  出乎王文龙意料,郑迥说的居然是标准南京官话,这口音哪怕是土生土长的福建商人都少有能学的精通的。

  王文龙一脸惊讶的道:“郑法司官话说得如此之好?”

  “建阳叫我的表字利山即可,”郑迥笑道:“我知道先生曾任南京国子监教习,如此说来,我与先生也算有缘,我也是国子监生。”

  郑迥的谢名间切领地是琉球国王赐予他的,而郑家本身在那霸岛就拥有领地,是琉球王国中的大土豪,且世代都在琉球朝廷中为官。

  郑迥更是十六岁时就作为官生前往明朝,入学南京国子监读了六年书,后来又长期负责对大明朝贡事宜。

  此君虽是读书出身,却不是个柔弱文人,他年少时便常走福建,据说还到南少林学过武艺。

  历史上萨摩入侵琉球之战中,郑迥作为亲华派不愿投降,带领家人殊死抵抗,日本人记载郑迥被包围之时,因他精通“唐手拳”,萨摩藩欲在交战中将他杀死,却因他武力高强未能成功,最后还是几个武士合力上前方才将他擒住。

  当然,王文龙觉得日本武士打不过郑迥的主要原因倒不一定是郑迥的武艺多高,也有可能是日本人的身材太矮小了。

  眼前的郑迥肤色黝黑,身高接近一米九,虽然已六十岁,但看起来仍旧一座黑铁塔也似,放在福建人中也算是高个子。

  郑迥拿着棍棒对付这年代平均身高一米五上下的日本武士,场面和大人打小孩差不多。

  郑迥笑着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建阳先生,杨朋友,听说你们有生意要同我谈,我已让家人排下小宴,还请到我家中边吃边说。”

  “多谢利山大人。”王文龙拱手道。

  郑迥在琉球王国中的地位相当于丞相,仅次于琉球国王尚宁王。琉球王国虽然穷困,但是政治地位高。几年前尚宁王接受册封时大明派出的领队使臣是太常寺卿夏子阳,夏子阳和郑迥同辈论交,也就是说此君至少和太常寺卿是同一级别,王文龙这个前太常寺丞比人家低了好几级。

  郑迥对王文龙客气,王文龙可不能蹬鼻子上脸,该有的礼数都得做到。

第804章 亲华派和亲日派

  整个首里城的面积都不算大,郑家的宅子距离三法司衙门也不远,根本不需要坐轿子,一行人直接走着去。

  琉球国的建筑几乎就是中国式样,但是装饰却又有日本的影响。

  郑家大宅的门头横挂着琉球国王赐与的“世延王幸”中式牌匾,而旁边墙上又竖挂着日式的名牌“郑氏湖城殿。”

  这是郑家的家族名。琉球王国中的习俗,占有一整个“间切”土地的领主家族可以称“按头”,并将自己家族的住宅称作“殿”。

  琉球国王对于各“按头”的控制方式和日本人差不多,要求按头们全都搬到首里城居住,于是首里城中各家按头的“殿”比邻而居。

  题外话,郑家所占有的“间切”就是琉球王国主岛上的“浦天间切”,琉球国在原历史上被日本占据,所有汉字地名都被书写成日本片假名,后来又通过日本假名的发音重新找寻对应汉字。“浦天间切”原历史上被分割,留下了一个汉字同音的普天间村,美军进驻琉球时看中此地地形险要,于是在此设立“普天间基地”。

  郑肇祚当年带着族人移民琉球时所占的地方,就包括了王文龙前世的美军普天间基地以及周围的山川,从地形上来说他选择的领地直接把琉球主岛的南北交通都控厄了,还可以轻易威胁琉球主岛的对外运输,可见郑肇祚的确是个有军事眼光的大海主。

  郑迥请王文龙等人入席,桌上已经摆了十几道菜,有鱼有肉十分丰盛。

  郑迥解释说:“这是我请本国七宴的厨师所做之菜品。”

  王文龙闻言,连忙赞叹道:“的确美轮美奂。”

  杨天生对于琉球的汉人比王文龙更熟,但对琉球国的宴席风俗就不了解了,他低声问道:“建阳,何为七宴?”

  王文龙倒是在前世的旅行手册上看过这方面资料,解释说:“每当我大明册封琉球国王之时,首里城的北殿、天使馆本地要举行接连七天的宴席,宴请大明使臣,这七品王家宴会的菜肴便叫做七宴。且因为册封使携带国王的王冠乘船而来,琉球王国中叫此船为‘御冠船’,于是七宴又叫做‘御冠船料理’,乃是琉球国烹饪之精粹。”

  郑迥点头笑道:“建阳先生果然见多识广,对于我国中风土也如此了解。”

  其实别说杨天生看不出来,要不是郑迥介绍,王文龙也完全看不出这一餐饭有啥特别。

  前世资料中介绍琉球国的“七宴”为了招待大明使臣,让明朝官员合胃口,琉球王专门派遣厨师到中国学习厨艺,所做的本就是琉球版的中餐。

  王文龙前世去琉球旅游时所吃到的版本还是经过日本殖民魔改之后的,本时空的琉球文化还没被糟蹋,看看桌上的“七宴”原版菜品:熏鸭、红烧鱼、扣肉、煎豆腐、酒糟烧肉……

  这毕竟是请国王御厨所做的菜,王文龙的夸奖自然是要的。

  其实琉球“七宴”真正出名是在这年代的日本商人之中。

  大明不允许日本商人登陆,日本人没有机会吃到真正的中国菜,而这年头的日本人崇信佛教,此时日本四岛黄豆又产量少,所以这年代的日本烹饪技术极为落后。

  哪怕是武士阶层,也就是吃个白米饭配腌鱼而已,平民以素食为主,且既不会养猪也不做豆腐。

  琉球国宴中学自中餐的扣肉、煎豆腐等菜品自然让日本上岛的商人眼界大开,吃的舌头都要掉了,日本国中对琉球七宴的赞赏自不会少。

  此餐除了请国王厨师做的大菜之外,郑迥自己的家厨也展示了颇多“琉球料理”,包括:豆腐乳、炒苦瓜、泡盛(老酒)、桔饼(橘子蜜饯)——这些也是后世日本自豪宣称的“琉球饮食”,后世日本还把这些作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拿去申遗。

  此时还没有这些糟心事,王文龙和杨天生表示吃的很合口味,特别是“琉球泡盛”,和杨天生在老家买的福建烧酒几乎没区别,都给吃想家了……

  几人正在吃饭聊天,就见郑迥的家臣急急忙忙跑进,在郑迥耳边说了句话。郑迥脸色巨变。

  杨天生问道:“郑大人,何事?”

  郑迥整理了一下表情,道:“圆觉寺主持菊隐听说建阳先生到达首里城,专来相见。”

  王文龙若有所思,杨天生问道:“这人是何来头?”

  郑迥勉强一笑,介绍说:“菊隐为本国名僧,深受国王信赖。”

首节 上一节 430/5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