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2节

  这几天的时间王文龙也到市面上看了一些这时流行的小说,对照自己记忆中的中国文学史,王文龙很快弄清了此时在文学史中的年代。

  这年代的小说发展阶段还相当早期,小说内容非常粗糙。

  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小说按大概的区分可以分为文言和通俗两种。

  两者的主要差别就是所用的语言。

  文言小说用文言文写成,取法《酉阳杂俎》、《世说新语》等古人的笔记体文学,读者是稍有古文功底的士人阶级,比较高级。

  而通俗小说则用此时的白话文写成,如《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等,格调低一些,但是贩夫走卒都能读懂,销量是文言小说的好几倍。

  王文龙思索一阵,先把文言小说《聊斋志异》给划掉了。

  文言小说当然可以抄,现成的就有《聊斋志异》和《子不语》、《阅微草堂笔记》三本书,这几本书的水平都非常高,写出来必然大火,可问题也正是三本书的文言功底太高了,王文龙怕贸然抄出来万一火了自己得了个名士的名声,以后跟别人对话说不定就要露馅。

  能够写出闻言小说的人,文才考个科举实在太正常不过,说不定哪个官员看中了他的文才就要提拔他入场科举,到时候面对卷子一问三不知,那可真要出大问题。

  想要抄文言小说也行,但起码要等到他立下了名士的人设,没有人再会拿文才来诘问他之后才可以抄出来。

  决定了要抄通俗小说,王文龙便把目光看向了另外几个书名,

  王文龙知道明清古典小说的四大类型是讲史演义、公案传奇、神魔小说和人情小说,思索一阵纸上又添了《隋唐演义》《说岳全传》《济公传》《东游记》等几个名字。

  王文龙记得明代的小说创作复兴就是从讲史演义开始的,到嘉靖、隆庆朝为止,明代小说家已经将中国历史上分裂的朝代全部写遍了,甚至连《戚南塘剿平倭寇志传》《皇明开国英烈传》这些本朝的故事都写出来凑数。

  明年征播州杨应龙之战结束之后马上就会有人跟上写作,不到两年《征播奏捷传通俗演义》也接着上市。

  这就表明此时讲史演义的市场实在太卷了。

  一番思索,他把讲史演义的《隋唐演义》和《说岳全传》给排除。

  此时同类型小说至少有几十本,哪怕他多写了一本流到市场上也不会有什么太大反应。

  至于公案小说——包公的故事此时人非常喜欢听,从嘉靖年间到现在已经编了几十本《包公案》了,写无可写,甚至有书坊主把本朝的判案卷宗整理之后直接勘印来凑数。

  王文龙知道哪怕自己再写《狄公案》《海公案》也只是给已经火热的公案小说市场再添一把柴火而已,多半还是无法造成轰动。

  再看到神魔小说一类,王文龙思索一番,也同样划掉。

  此时《封神演义》已经成书,之后的古典神魔小说水平普遍太差,《济公传》和《东游记》这些相比之下的佳作也根本达到不了《封神》和《西游》的高度,写出来或许能够刊印,但多半挣不到大名。

  一通删改,最终王文龙的稿纸上只剩下了人情小说这一个类目。

第3章 儒林外史

  王文龙看着留下的人情小说,感觉这也是自然。

  人情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有成就的流派,从鼻祖《金瓶梅》开始就佳作频出。

  清代人情小说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千古奇书《红楼梦》,并且从人情小说中衍生出了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官场现行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歧路灯》《孽海花》等等——每一本都堪称传世经典。

  王文龙把这些小说名字全部写在稿纸上,最终在《儒林外史》之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圈。

  《儒林外史》虽然没有达到《红楼梦》的高度,但这本小说的故事同样是广为流传,后世谁不知道范进中举?

  这么高的传播力,足以说明这本小说在民间的影响。

  而更重要的是王文龙考虑到这些小说背后的政治风险。

  写《红楼梦》轰动肯定是轰动了,但又是戎羌又是朱楼水国的,随着女真的一步步崛起,里头的许多暗喻肯定会被人看出来,现在写这玩意儿无疑于给自己找麻烦。

  至于《官场现形记》,讽刺力度未免太过辛辣,王文龙真怕被人查水表。

  唯独《儒林外史》这书嘲讽了此时世上儒学的许多荒谬之处同时讽刺的又都是那些见利忘义、装腔作势、沽名钓誉之辈。

  这些人的德行上有绝对的污点,哪怕是老学究也只会承认这些儒生的行为确实离谱并对书中人物大加挞伐。不可能出来维护他们。

  选定了书籍,王文龙就开始准备抄书。

  王金贵为了让王文龙安心的抄板给他弄了一大坨的油烟墨,正好拿来写书。

  磨了十几分钟墨才磨好,王文龙却已经是手腕生疼,心想自己有钱后哪怕不整出一个磨墨机来,起码也雇上几个人帮自己磨墨抄写,再不受这苦了。

  他一次性磨了一大海的墨,这种手磨墨可以多弄一些,即使墨汁干了,只要将毛笔蘸了清水到砚台中涂抹不一会儿也能化开使用。

  王文龙将狼毫蘸饱墨,就开始下笔。

  刚开始回想着小说内容,王文龙突然感觉自己眼前出现一个无比真实的场面,学校图书馆里他双手捧着一本纸页发黄的《儒林外史》正在仔细阅读。

  前世经历过的场景就仿佛画面回放一样在眼前展开。

  对于前世的东西印象这么牢?难道这是穿越带来的金手指!

  “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王文龙发现一页一页的小说都清晰的出现在眼前,连断句都给他分好了。

  王文龙直接动笔抄,只需要把简体字转化为繁体就行,作为古代文学专业的毕业生,这点技能自然是有的。

  王文龙下笔如飞,文不加点,等到晚上王金贵收工来叫王文龙时王文龙已经把《儒林外史》第一章的书稿给抄了出来。

  他把宣纸铺在案上等待晾干,直接铺了满满一桌子。

  王金贵是个厚道人,看见那一桌书稿虽然有些心疼笔墨但是最终也没说什么,只叫他来吃饭。

  王金贵的儿子也是刻书匠,半年前被人请到南京做刻板生意去了,儿媳也一起去照顾。

  此时王金贵家里只有他、他的老伴儿张氏以及一个小孙子。

  虽说古代人家里吃饭女人和小孩不能上桌,但是王金贵家中只有三口人,也不可能自己一个人坐在桌上吃饭让老伴儿和孙子到厨房的小桌板去吃,所以一向是坐在一起吃饭的,王文龙寄居到王金贵家里之后,自然更是拉张氏一起吃。

  这几天他一口一个伯母叫的五十多岁的张氏对这乖巧侄儿喜欢的不行。

  吃饭时王文龙问王金贵:“不知道伯父是否认识书房中的东家掌柜,能否帮我问问他们收不收小说话本?”

  王金贵问道:“怎么你想写小说?”

  王文龙点点头道:“我也有些写作的本事,想写本小说试试看能否卖出去。”

  王金贵颇为惊讶自己的这位侄儿还有这样的本领。

  几天的接触他也知道王文龙不是一个胡吹大气的人,对此十分重视。

  王金贵想了一会儿,建议说道:“这事情不要去找东家,我明天找一位老爷来,让他先看看你的书。”

  王文龙自然点头答应。

  第二天王文龙花钱买了酒肉,交给张氏让她帮自己整治。

  买菜时王文龙故意多买了三斤肉,张氏见了那许多酒肉就说道:“就是请一顿饭,何必买这么多东西?”

  王文龙笑道:“我也没做过饭,不知道该买多少,若是买的多了,便请婶子留在家里面慢慢吃。”

  张氏嘴上说着王文龙一个大男人哪里懂得这些事情,下次她跟着一起出去买,免得浪费钱,却是为自己家里接下来几天都能吃肉而感到开心。

  至于帮王文龙煮饭的劳累,张氏自然是不放在心上了。

  到晚上王金贵去送刻板回来时便带了一位四十多岁的白胖先生一起回家。

  王金贵和王文龙介绍道:“这位便是余家书坊里头有名的邓老爷,讳志谟的。”

  邓志谟这个名字王文龙听着十分耳熟,只是一时想不起来具体信息,但只要有记忆,就说明这人肯定是古代文学史上有一号的人物。

  王文龙知道这年头管有秀才功名的人都叫做老爷,地位可是比他们这些普通人要高不少。

  他连忙起身,一脸崇拜的拱手道:“学生王文龙见过邓朋友,久仰大名,如雷灌耳,只是无缘,不得拜识。”

  王金贵以前只道王文龙字写的漂亮,但毕竟成长在西洋多半不知道什么圣贤礼教,他此时突然听王文龙这四六八句的切口极为流畅,不禁愣了一下。

  而邓志谟则是眉开眼笑。

  读书人间往往自称是学生,管考上秀才的人叫做朋友,而没考上秀才的童生无论年纪多大都被叫做小友。

  邓志谟听王文龙如此说话,当下就把他当成了一个还没有得到秀才功名的童生,也算是儒门中人,又被这样捧上一番他瞬间与王文龙感觉亲近。

  他忙和王文龙互相拱手见礼,接着就被王文龙热情的拉着进屋去了。

第4章 写手鼻祖

  王金贵的老伴张氏做饭忙活了一下午,几人进屋后她捧上酒饭,颇为丰盛,鸡、鱼、鸭、肉堆满春台。

  邓志谟摆手笑说:

  “我不过是过来用一餐便饭,何必如此讲究?”

  王金贵说道:“邓老爷是双峰堂的大人物,余老爷都尊为上宾的,这小小的席面也不成个礼数,邓老爷愿意用就是给我们面子了。”

  王文龙闻言一愣,双峰堂,这不是明末大书贾余象斗的书坊吗?

  然后他就猛然想起了邓志谟是谁。

  邓志谟,字景南,号竹溪散人,明代重要通俗小说家,《铁树记》《咒枣记》《飞剑记》的作者。

  这人的作品王文龙前世还看过,不得不说,王文龙记忆之中邓志谟的小说品质极其粗糙,但是丝毫不减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因为这人的写作胜在量大。

  邓志谟除了写小说之外还编了大量的书,从小品文集锦到笑话集,从诗词集乐谱,从生活百科到写作指南,甚至他还编过一本后世旅行攻略的鼻祖——介绍天下道路的路程书《一握坤舆》。

  根据后世的研究,之所以这人会写这么多主题不一内容繁杂的书,其实反映的就是这时书籍出版的商业化程度已经很高。

  邓志谟长期和此时的建阳书坊合作,书坊需要啥书他就就写啥。

  简单说这位就是历史上第一批商业写手,后世所有接单码字的写手都得尊奉他一声老祖宗。

  王文龙想不到王金贵居然给他介绍了这么一位历史名人,也瞬间重视起来。

首节 上一节 2/2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