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164节

  王文龙点点头道:“那就请伯多禄先生先到吕宋帮我订十二门炮,我会建议徐大人派一批船只来澳门港口做改装,时间很紧急,需要加班加点的干。如果成功的话,我相信后续福建会给先生更多订单的。”

  伯多禄闻言十分兴奋,就连一旁的耶稣会士也是脸露喜色。

  大明对于澳门的葡萄牙人是当做臣服的外藩洋人看待,找葡萄牙人买大炮在朝廷眼中类似于找蒙古人买马匹,只要不吃太多回扣,基本是不犯啥忌讳。

  葡萄牙人也乐得和大明朝廷保持长久的关系。

  王文龙思索一会儿还对伯多禄放出一个更大的诱惑:“先生,或许可以考虑一下和福建长久合作,承接福建水军船只的外包订单,如果事情办得好的话,徐大人或许愿意帮您弄到一个福建方面的官职。”

  闻言伯多禄眼睛一下亮起来。

  他到澳门之前只不过是一个葡萄牙的普通铸炮师而已,在澳门四十多年经营起一个卜加劳铸炮厂,已经是地位质一般的飞跃,伯多禄现在也有两个儿子陪在身边,他们都从小生长在澳门,对于大明的情况颇为了解,基本上不可能再回欧洲生活。

  伯多禄一家都知道在大明当官意味着什么,这个诱惑对他来说实在太大。

  伯多禄终于露出激动的模样,连连点头说道:“我会好好表现的。”

  王文龙看着伯多禄的样子心中也是一笑,大清可以给洋人封官,大明给洋人封两个官也不是啥难事儿。

  沈有容这个把月就要出海去打倭寇了,这场战只要胜了,直接给伯多禄或者他的哪个儿子报一个军功,弄个品级低微的武官还真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王文龙相信自己考察回去后一番分说,徐学聚多半会同意。

  正如伯多禄所说,卜加劳铸炮厂的所有铸造配方都是针对澳门的铸炮厂设计的,他没有办法把炮厂搬去福建,同样也没办法把炮厂搬出澳门。

  卜加劳炮厂在澳门生产大炮,最方便的销售市场肯定是大明,地缘位置决定了,只要有人牵线搭桥铸炮厂必然选择和大明合作。

  原历史之中,大明要到天启和崇祯年间才开始找卜加劳铸炮厂买炮,因为国势衰弱没买上几年就买不起了,再接着大明灭亡,满清闭关锁国,卜加劳炮厂和中原王朝的销售也就持续了十几年时间。

  而历史记载卜加劳炮厂的产品之后还被英军购买去参与过拿破仑战争,说明至少到二百年后的拿破仑时期这家炮厂的生产技术水平都还是世界一线的,放着这样一家铸炮厂的产品不用妥妥是暴殄天物。

  当天傍晚,招待王文龙一行人的宴会在澳门的一个大海商家中举行,受邀客人不但有澳门议事会的高层,还有许多各国的商人海主。

  万历年间大明官方的对外开关时断时续,船引也经常收紧,官方规定的福建月港通商口岸对于洋人极不友好,洋人又没有福建老乡的关系,想到福建走私都困难,和中国做生意的西洋商人大多选择到澳门停泊。

  所以今天的酒会之上,除了葡萄牙海商,还有西班牙、英国、荷兰人到来,一些在洋人之中如鱼得水的中国海主听闻王文龙到来也全都积极参会。

  王文龙是史记的作者,又是李旦的女婿,两个身份对于这些海主都极有吸引力。

  酒会开始,澳门耶稣会监会神父范礼安举杯说道:“今天我带着喜乐、感恩的心情代表澳门耶稣会以及澳门议事会欢迎从福建而来的王建阳先生。友情是神所设立的,美妙的友情是神所恩赐的,愿我们的神将天上所有的福,地里所藏的福都赐给到场的朋友和你们的家庭。”

  “为了友情!”在场众人都举杯附和。

  王文龙也举起葡萄酒杯,然后抿了一口。

  谁说洋人不会敬酒?这场面话说的不是挺好吗?

  范礼安敬酒之后主动端着酒杯来找王文龙交谈,他一开口就是很标准的南京官话:“建阳先生所提的利玛窦规矩对我们耶稣会帮助很大。”

  王文龙笑着说道:“我前两日同你们会中的龙精华交谈,他似乎对利玛窦规矩不甚支持。”

  范礼安笑着说道:“往东方传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具体要怎么做大家总还是要讨论着来。”

  王文龙问道:“范监会对龙华民和利马窦的选择怎么看?”

  范礼安说:“利玛窦兄弟是个儒雅的天才,龙华民兄弟的胸中像潜藏着火焰,两人都是耶稣会的精英,为着同样的目的在做不同的事情。”

  看着范礼安一脸慈祥的微笑,王文龙忍不住在心中说了一句:真是个老狐狸。

  范礼安出生意大利,年轻时就来到印度,是沙勿略之后耶稣会主导东方传教的能臣。

  他曾经担任罗马教廷印度教区大主教,中国和日本教区视察员。

  范礼安经历过日本的基督教兴起到庆长禁教全过程,目睹了耶稣会最初想要在大明武力传教,到后来被现实撞得头破血流的整个现状。

  如今这老头儿在澳门已经待了二十多年,对于整个东亚的情况都已经弄得门清。

  他支持利玛窦的传教方法,但却又派和利玛窦意见相左的龙华民往大明传教,现在正在欧洲翻译《四书》的罗明坚也曾是范礼安的手下,罗明坚正是受范礼安的请托才回欧洲传播中国书籍的,包括阳玛诺、庞迪我、熊三拨这些前文所说到的传教士基本也是范礼安培养出来的。

  这是个极其熟悉东亚情况的传教士,他不可能不知道利玛窦规矩的意义,但是对于龙华民等人明显会失败的做法又看破不说破。

  因为利马窦的传教方法在天主教内部很受批评,后来历史中耶稣会就因为采用利玛窦规矩所以被后续来华传教的多明我会告到了罗马教廷,范礼安大概率是为了少惹麻烦看破不说破。

  现场音乐响起,范礼安转而去和其他人交谈,而王文龙也被好奇的洋人给围住:

  “王建阳先生,您真的觉得荷兰能成为下一任海上霸主吗?”

  “我分析之后认为很有这样的可能。”

  “简直是天方夜谭,您对欧洲的了解太肤浅了!”

  “王建阳先生,您还有其他的作品吗?”

  “我最近正在写一本关于中国儒家典籍的作品。”

  “中国的哲学书籍太过深刻,我想我是看不懂了。”

  “王建阳先生……”

第270章 写个英文诗

  应付完一堆人的询问之后,王文龙借故离开正准备去旁边的餐桌上吃点东西,这时一个英国佬突然跑到王文龙面前。

  这英国人长得颇为瘦削,皮肤黝黑,一看就是经常跑船的。

  他拦住王文龙就说:“王建阳先生,我叫托马斯·亚当斯,是一艘五百吨的帆船希望号的船长。”

  “希望号?王文龙想了想问道,“您是否参加过鹿特丹公司前往远东的团队?

  鹿特丹公司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前身的十四家公司之一,名声并不算太显,托马斯闻言颇为惊讶:“您知道那一次远航?只可惜那次前往香料群岛的贸易并不成功,我们牺牲了很多人,还亏了一大笔钱,我的哥哥也在这次远航中丧命了……”

  果然是这支船队,王文龙心中点点头,对托马斯说道:“我听我岳父说日本的德川家康将军在前两年发现了一支搁浅于日本沿岸的商船,船上大多数都是英国人,也许你的哥哥就在船上。”

  托马斯闻言颇为惊讶,连忙询问:“您可知道那船的名字?”

  王文龙摇头说:“根据日本人描述的拼写,我猜大概是荷兰语的慈悲号商船。”

  托马斯·亚当斯一下叫了起来:“那正是我哥哥的船,不知道他是否还活着?”

  王文龙心中知道托马斯的哥哥当然还活着,李旦从没有和他说过平户洋船搁浅的事,但托马斯·亚当斯的哥哥威廉·亚当斯王文龙还是听说过的:此君在探索香料群岛的远航中遇到风暴,船只飘到日本搁浅,之后被德川家康控制,为德川家康造船。

  后来威廉·亚当斯成了德川家康的外交顾问,娶了德川家康的小女儿,改了个日本名“三浦按针”,甚至拥有二百五十石的领地,还成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领事,是日本所谓“第一个西方武士”,一直到王文龙前世所看的德川家康时代的影视剧中,此君还是经常出现的配角。

  托马斯闻言大喜,他记下王文龙所说日本港口,打算过几天就去寻找自己哥哥的下落,接着又掏出一本牛皮封装的《葡萄牙国史》对王文龙说道:“王建阳先生,您这书里的冒险家们实在是太伟大了,您真是记录了许多值得被流传下来的好故事。”

  托马斯·亚当斯和哥哥威廉·亚当斯都是航海家出身,两人年轻时曾效力于英国皇家海军,参与过与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战斗,退役之后又一同加入了荷兰人的鹿特丹公司。

  两兄弟都是冒险家性格,最开始他们加入荷兰人的公司做的事情甚至不是贸易,而是前往北极探险。

  荷兰人希望依靠帆船沿着西伯利亚海岸找到前往亚洲的东北航线,在没有破冰船只有木质大帆船的情况下,又赶上人类历史上数得着的万历年间小冰河期,这样的冒险显然不可能成功,死了不少人之后,两兄弟无功而返,但他们很快又加入了前往东印度群岛开辟新航线的船队。

  接着就是团队再次遭遇风暴,威廉·亚当斯被吹到了日本,托马斯·亚当斯侥幸逃生。

  而这样的冒险,居然还没有打消托马斯探险的念头,他看到《葡萄牙国史》最大感受就是对葡萄牙人开辟航线的记载感到热血沸腾,连带着对王文龙也十分敬佩。

  他道:“您可知道您的《葡萄牙国史》现在正在英国风靡?上至精英群体,下至普通百姓,全都为您这本书如痴如醉。”

  王文龙笑道:“我也不知道这本书是怎么流传到英国去的,听闻此消息也很惊讶。”

  托马斯道:“我在路上一直在看您的这本书,您在书中引用了很多欧洲人的诗词,你显然是一位博学的人,并且对欧洲的文学艺术都很了解,不知您最喜欢的欧洲作家是哪位?”

  王文龙直接回答:“威廉·莎士比亚。”

  托马斯再次惊喜:“您居然知道我们英国的莎士比亚?”

  王文龙点头说:“我看过他写的戏剧,英国人在宗教之中沉迷太久了,需要莎士比亚这样面对现实的笔触,描写普通人的生活的戏剧,对于欧洲文学来说也是一种创举。”

  托马斯万分赞同,点头说道:“莎士比亚的戏剧是开创艺术史新一页的伟大作品。”

  王文龙笑道:“这倒也说不上,写普通人生活的戏剧在中国有非常多,中国的许多戏剧都非常精采,只不过欧洲人没有机会了解罢了。”

  穿越到这时代王文龙才能明显感觉到前世的世界受欧洲中心主义的影响有多深。

  比如前世关汉卿被叫做“东方莎士比亚”,苏州被叫做“东方威尼斯”,当时王文龙没感觉有什么问题,但是到这时代一看:关汉卿是元朝人,莎士比亚是明万历年间的人;而威尼斯东汉年间才有人定居,苏州早在先秦的时候就已经成为春申君封地的都城。

  把早于威尼斯至少四百年建城的苏州叫做“东方威尼斯”,把早莎士比亚三百年的关汉卿叫“东方莎士比亚”,就相当于把秦始皇叫“做东方拿破仑”——这不扯淡吗?

  莎士比亚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崇高,主要是因为他改变了古版的欧洲戏剧写作方式:改变戏剧格律,和程式使之灵活多变;改变题材,将原本写神圣故事的笔触对向普通百姓;改变语言,笔法风趣幽默,在作品之中使用了各种英国的俚语等等……

  这对于古板僵化的欧洲文学来说固然是创新,但是这对于世界文坛来说真没啥好新奇的:改编格律,写市井文学,使用俚语——这在中国至少是从元代开始剧作家就在做的事。

  而前世世界的文学艺术方面一直受欧洲人所主导,所以莎士比亚直接被誉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但如果就论他所做的贡献,奥林匹斯山上得站不少宙斯,元曲四大家、明代一票剧作家都能挤上去。

  王文龙干脆开始给托马斯科普,讲起《窦娥冤》《赵氏孤儿》《邯郸记》《关羽单刀赴会》等故事,他直接用英文讲解,很快吸引来在场一众人的目光。

  足足讲了小半个时辰,王文龙终于将故事讲完,旁边围着的一票人或是通过翻译或是直接听得懂英文,此时全都嘴巴大张。

  范里安惊讶说道:“中国的戏剧真是太有意思了,原来那些广东人所唱的大戏就是这些东西?”——范里安进入广东传教的时候也看过舞台上演的戏剧,但是完全看不懂,这时才知道中国戏剧如此有趣。

  王文龙对范里安建议:“普通中国人的审美和士大夫阶层有一定的差别,如果西方人想要了解中国光是看儒家的四书五经是不够的,耶稣会可以翻译一些中国人的小说和剧本过去。”

  罗明坚翻译《四书》费时费力,但在欧洲留下的影响力却不大,这玩意儿中国人自己都难得看懂,更别说想要吸引欧洲人了。

  王文龙知道后来欧洲确实流行过一阵中国文学,主要是明清的小说话本,其中一些质量一般的明代才子佳人小说却在欧洲引起追捧。

  可见文化交流无论在东西方,靠阳春白雪的效用都不太大,还是通俗文学最能引起民间共鸣。

  范里安听到王文龙的话点点头,想着自己是否应该让罗明坚转而翻译些中国的小说和剧本。

  而这时托马斯说道:“中国人的戏剧之精美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只可惜这些曲折情节的剧本外国人还读不懂,想来中国人的诗词一定更加有水平。”

  王文龙笑着说:“诗词的翻译太过于困难,如果直接将中国的诗词翻译成欧洲文字,只怕多半韵味都要丧失。”

  当即便有人感叹说道:“这太可惜了,如果能看到先生所写的诗词就好。”

  王文龙想了想道:“不如我写一首英文诗吧。”

首节 上一节 164/5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