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113节

  王文龙问道:“人都说胡氏是烈女,幼玄却似乎不以为然?”他颇为惊讶,记忆之中黄道周在儒家思想上还是挺保守的,坚定反对陆王心学,他还以为像黄道周这种人物多半支持殉夫守节。

  黄道周闻言摇头:“我读圣贤书只看羲、文、周、孔的学问,而外之书无非附作,孔孟都不说人殉了,千百年后之人如何反拿着圣人的学问要女子给男子陪葬?”

  王文龙想想也是,黄道周虽然在儒家理解上有偏向程朱理学的倾向,但是终究还是自成一派,也是反对古板的理学教条的。

  历史上黄道周抗清牺牲之时写给家人的血书也是“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劝慰家人不要为他的牺牲而悲伤,也没叫老婆给他陪葬或者做什么更多举动。

  他牺牲后遗孀蔡玉卿活到八十多岁,把几个孩子都教育的很好,蔡玉卿是著名书法家,在后世还留下许多书画作品以及诗词。

  黄道周问道:“王大哥,你问此事做什么,可是与许君有旧?”

  王文龙摇头道:“我有庄事情需得求人引荐他的遗孀胡氏,只是不知找什么门路。”听黄道周对于胡氏的叙述王文龙就知道黄道周这条线是走不通了。

  黄道周闻言却笑着说道:“这不就巧了吗?王大哥我有几个朋友想要认识你,他们都在三吴游历,其中不定就有人与许君有旧。”

  ……

  后世的福州市鼓楼区冶山路一带传说就是上古之时欧冶子为闽越王铸剑处,此时还留有唐代修建的剑池院遗存。

  这地方到了正德年间又被福州的官员杨子器开辟成“藏春洞府”,还花钱修了亭台楼阁,想要在此寻幽访胜,但杨子器死了几十年,子弟分家,昔日藏春洞府已经成为普通街巷,居住着许多冶铁户。

  最近随着《旬报》大量连载武侠小说这地方因为跟上古神兵有联系,于是再次被文人发掘起来。

  前两日福州市面上传出消息,说此地铁户发现一柄上古宝剑,立马就被福州有钱人追捧,一柄所谓古剑炒到三百两银子,这新闻还上了《旬报》的时事板块。

  王文龙看破不说破,历史记载中唐代高僧惟鉴的确曾在冶山寻到一柄上古剑环,王文龙看过后世的兵器博物馆知道那历史描写的“剑环”就是古代环首刀剑的尾部,那已经是汉代的刀剑形制,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欧冶子没啥关系。

  至于那柄被福州百姓追捧的“古剑”就更是无稽之谈,王文龙听过采访回来的描述,一柄铁剑保存上千年——如果能有那样的品相就出鬼了。

  不过这并不妨碍冶山一带成为此时福州新兴的文人聚集地,此地距离福州城区也近,王文龙和黄道周坐着滑竿到来之时,众人都出来迎接。

  黄道周笑着为两边介绍:“这位便是你们说要见的王建阳王大哥了,”他又指指对面的几位人物:“这位是吴县葛一龙,字震甫,莆田曾鲸,字波臣,还有这一位侠客乃是东阳豪客赵纯卿。”

  王文龙看着三人:

  葛一龙留着一捧大胡须,望之如同仙人,曾鲸留两撇小胡子,举手投足都有书卷气,赵纯卿就最夸张,都已经入冬的天气这厮却敞着怀露出一捧护胸毛,肌肉虬结,腰间还挂着一柄铁锤。

  这三人王文龙倒是都有印象,葛一龙是此时吴中著名诗人,和冯梦龙等人都有交往,赵纯卿则是一个武夫,没有正式职业,走南闯北给人演出、站班、平事。

  其中仅有曾鲸让王文龙最感兴趣,因为这位是后世都有名的大画家,人物画“波城派”的创始人。

  就看黄道周交往的这些人物就知道黄道周的性格——在场众人凑在一起都没有一个考中举人的,除了黄道周之外全都是各家卿客。王文龙在其中甚至都算是和官场最接近的了。

第182章 冶山群谈

  王文龙到来之后,大家便叫上酒饭开始高谈阔论。

  这样的场面显然是为了增进这群客卿之间的友谊,毕竟都是在同一个圈子混的,大家多走动走动也有利于彼此生计。

  三旬酒过,大家高弹阔饮,赵纯卿甚至脱了衣服走了两路铁锤,众人鼓掌大笑。

  这时赵纯卿放下兵器疑问道:“建阳先生今日不开心吗?”

  王文龙笑着摇摇头:“不是,只不过有些不胜酒力。”

  在坐五人:一个放浪形骸的大胡子,一个咋咋呼呼的肌肉大壮,还有黄道周这一个谈玄论易的小孩,一群人喝酒聊天高兴了还又吟诗又唱歌的,场面十分抽象,已经引得其他客人侧目——王文龙不是不胜酒力,而是觉得羞耻,他都有点后悔来参加宴会了。

  这时黄道周却主动帮他解释道:“王大哥有心事,他正愁着如何找人去联络到鄞州的胡氏呢。”

  葛一龙皱眉问:“可是许元忱家的胡氏?”然后他就大摇其头,“此辈愚昧,好好的去折割自己身体,实实不该宣传。”

  葛一龙是吴中大诗家,好古、嗜吟咏、喜交游,是此时有名的“秦淮诗社”的创办者。

  秦淮诗社资金不足时,葛一龙每每倾囊投憎,甚至把钱捐给诗社之后自己还要去借贷,因为他的豪爽性格以及留着一捧大胡子的独特造型,时人称之为“葛髯”。

  听到葛一龙这样的洒脱评价,王文龙倒是对他的印象大大改观。

  要知道即使是黄道周不赞同胡氏的行为也不敢这样直接批判,而葛一龙却是有话直说,此人确实有几分名士之气。

  王文龙点头说道:“我也觉得此风不对,但想要改变还需提高女子地位。”

  一旁的赵纯卿却是一个武夫,这次是陪伴葛曾两人南下游玩顺便路中保护的。

  他思想朴实,擦了擦汗就皱眉说道:“我却不觉如此,殉夫毁容之事虽然不好,但地方上拦了也就是了,提高女子地位这话说的也太过,我虽不读书,但也知道做事不能乱了纲常。”

  曾鲸刚才和王文龙一样也没说话,他在众人之中年纪最大,从小学了一手画画的本事然后就北上三吴四处给人作画为生,早就养成了不乱开口的习惯,反正谈话和他没关系,没必要和人争吵惹麻烦。

  见王文龙和赵纯卿两人观念冲突,黄道周又出来转移话题:“赵大哥有所不知,你常说喜欢看《旬报》上的《连城诀》,若是见到作者一定要表达欣赏之意,那书的作者便在眼前如何你还去呛他?”

  闻言赵纯卿颇为吃惊,看向王文龙问道:“莫非《连城诀》的作者藏剑楼主人便是建阳公?”

  王文龙对于赵纯卿刚才的话也不以为意,知道这是此时人的普遍思维而已,此时见到赵纯卿惊讶的表情却忍不住笑了,点点头说道:“我换了个名字写武侠小说罢了。”

  “哎呀呀,赵纯卿有眼不识泰山,在此赔礼了。”赵纯卿十分激动,闻言连忙站起,给王文龙大大的行了一个礼。

  在座几人全都是《连城诀》的读者,大家得知王文龙就是《连城诀》的作者也颇为惊讶,连曾鲸也好奇询问:“建阳公书中所说四川有许多知名门派可是真实?”

  王文龙笑着摇头:“小说家言,其中内容也都是编的,每期报纸我都写过:此事纯属杜撰,全本发行之时我会再在序言之中写明。”

  此时百姓特别朴实,《连城诀》的主要故事分别发生在荆州和四川,许多人都以为真有其事。

  对于在座几人来说荆州情况他们还熟悉,自然知道什么荆州万家“五云手”万震山是不存在的,但是许多人还对那南四奇以及四川血刀门有所幻想以为真有其事。

  如果王文龙不把情况先说清楚,最后结局出现时写大宝藏藏在常州天宁寺,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人真的跑到天宁寺寻宝。

  《连城诀》现在已经连载到后半段,主角狄云进入大雪山,学会了血刀刀法,开始大杀四方。

  这本小说也终于流传到三吴。

  作为金庸先生的晚期作品《连城诀》虽然前期压抑,但是后期娱乐性极强。

  此书杂揉了爱情、寻宝、复仇、练功、扮猪吃虎等等后世套路以及爽文情节,不光让赵纯卿这些武林人士看的废寝忘食,大多数人都抵抗不了其魅力。

  从福建传出来的只言片语已经满足不了吴中读者的胃口,现在王文龙已经把《连城诀》小说原稿寄给余象斗印刷简本,另外还有精装的木刻本袁无涯的书植堂也派人来求稿。

  这年头只要握有书籍原稿,想要一稿多发根本不是问题,反正王文龙即使不把版权到处卖,市面上的翻版《连城诀》过不了几天也就出来了。

  在座众人都是隐士,也对这小说十分喜爱。

  赵纯卿自小家庭富裕,读不进书,醉心武艺,曾经走南闯北去访问名师高士,练得一身好功夫,刀枪剑戟都能来得,对于《连城诀》之中的故事万分喜欢。

  他由小说说到剑法,分析此时各家剑术,连王文龙也听了进去。

  然后众人就抱怨起来。

  葛一龙皱眉说道:“光说不练有何趣味?如何不去寻一把宝剑来?”

  赵纯卿身边就带了一柄护身的铁锤,并没有宝剑,不过这事情也不难,冶山出铁矿,周围就有铁匠铺子。

  赵纯卿闻言点头道:“我去寻一把好剑来与众位演练。”

  黄道周小孩子爱凑热闹,高兴道:“我与先生同去。”

  葛一龙半老不小却也爱看这种事情,同样起身,拎着瓶酒跟上去。

  座中就留下王文龙和曾鲸两人聊天,曾鲸问王文龙道:

  “建阳公要找胡氏不知所为何事?”

  王文龙道:“我有一桩事情需得找一个有名的烈女出面,免得惹人闲话。”

  曾鲸道:“许家名声不显,今年出那大事之时我们也不在鄞州,除非到当地去,不然难得寻到与他有关系的人物。”

  他思索一阵对王文龙说:“建阳公若是要找有名烈女,我莆田倒有一位欧夫人是颇有名气的,不知找她行不行?”

  “欧夫人?”

  曾鲸点点头:“她丈夫名叫欧茂仁,是我们莆田奉谷欧家的大族……”

  曾鲸一番介绍王文龙终于听明白,别说,这欧家的胡氏也是上《明史·列女传》的“烈女”。

  但是她的情况比许家的胡氏好多了。

第183章 莆田胡寡妇

  欧茂仁是奉谷的大地主,幼年丧父,为了谋生放弃科举经商,几年时间挣下一份家业,娶妻胡氏。

  却没想到胡氏刚刚过门几年,年纪才二十出头的欧茂仁就病死了,留下还不满二十的胡氏和两个还在襁褓之中的儿子。

  欧家亲戚欺负胡氏孤儿寡母都来夺家产,胡氏的父母也想让胡氏改嫁。

  眼看欧家的产业就要封崩离析,这时胡氏却对外表示自己要严守妇道,绝不改嫁。

  当时整个莆田没人觉得胡氏能够守得住,可是年仅十几岁的胡氏却表现的极为坚强,她作为欧家主母开始主理家业,几十年时间不光将两个孩子养大,同时抓住海贸时机,将欧家的家产也做得比欧茂仁生前还要壮大几倍。

  此时奉谷欧家已经成为当地豪富,手中握有米面粮油店铺以及田产无数,还有不少海船,甚至胡氏的政治才能在莆田都广为人知。

  《明史》记载:胡氏善断,“郡有狱久不断,人曰:‘太守可问胡寡妇。’守乃过问之,一言而决。”

  王文龙读到《明史》的这段记载不禁吃惊。

  连知府都管不了的事情,胡氏出面一句话,两边却马上和好,稍有点社会经验的人就知道这胡氏哪里是什么善断,她明显就是在莆田一地有极大的财力,若非是一方豪强哪里有这种一言而决的实力?

  然后王文龙马上就决定跟着黄道周以及曾鲸一起去莆田。

  胡氏又是烈女又有产业,两边合作不光解决了女子纺织厂的名声问题,纺织厂在地方上还能有强力奥援——欧家是有海船的,想必出口上的关系也很容易跑通,如果能够拉拢到莆田胡氏为自己站台可比去鄞州找许元忱的遗孀要好得多。

  ……

  福州去往莆田的道路是自古就有的福莆古道,沿着海岸线一路走就行,也没什么山,平坦方便,没过几天王文龙就跟着几人来到了莆田,借住在曾鲸家中。

  次日一早起来,王文龙刚走出门曾鲸家的仆妇就来对他说已经烧好了饭菜,请王文龙去厨房用。

  王文龙叫王平保一起吃饭,又问曾家仆人道:“你们老爷呢?”

首节 上一节 113/5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