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100节

  此时海坛水寨的营兵发射两发炮弹之间的时间间隔不超过一分钟,在这年代堪称神速,绝对是训练有素的精锐。

  炮声隆隆,不光是王文龙看的兴致勃勃,就连跟着王文龙前来的王平保和小吏们也是满脸惊奇神色。

  海坛水寨是金学曾亲自关怀之下建立起来的,其士兵的训练素质比福州城里头的军兵可是要强太多,别说王文龙,就是福州城里头的这些老吏也没有见过这么强盛的军队。

  福州城里的士兵除了金学曾的抚台亲兵之外都是卫所军,这群人怎么说呢?王文龙没练过武,但若让他拿条棍子和福州卫所兵对打,一挑三不是问题。

  此时大明的军兵制度相当奇葩,其实已经产生大量问题,后世顾炎武在书中就直白的说:“判兵与农而二之者,三代以下通弊,判军的兵而又二之者,则自国朝始。”

  理论上被称为“军”的卫所军主屯守,被称为“兵”的营兵主攻战,各司其职,但实际之中卫所军已经几乎全然无用。

  大明没有进行军改主要是因为卫所军便宜。

  卫所军生下来就是军籍,分有军田耕种,打仗之时需要自己带兵甲马匹,月薪也比较便宜,平均是月薪给粮一石,换算成银两仅仅五钱四分,年薪六两。

  但这只是理论上,有时还不足饷。

  而此时八闽壮劳力的平均年薪十两,即使足饷的情况下,卫所军的付出和收获依旧不成比例。

  相比之下募兵而来的营军待遇就好上太多,他们完全由朝廷提供马匹武器,月薪一两三钱到三两。

  这种情况下换成谁愿意当军户?

  自己拿一年六两银子,别人一年至少十几两,却同样要上战场拼命。军户即使想当兵也不如先逃了军籍再去当营兵,收入直接翻倍。

  可对于朝廷来说,卫所军就是实实在在的廉价兵员。

  六两银子填线好兄弟,不坑到死当然不会放弃。

  结果就是明中叶以后卫所军就开始大规模的逃兵。

  正统年间统计天下都司卫所军逃亡达一百二十万人,相当于全国额定兵员的一半,到正德年间,兵部统计逃亡数额已经占员额数的十分之八。

  除了在边塞苦寒之地还有卫所存在,大明其他地方的卫所军已经渐渐变得毫无战斗力。而边塞卫所不逃兵的原因是因为地方太穷,一年能拿六两银子都算不错待遇,但凡经济能好一点,肯定也得逃。

  就拿此时海坛水寨来说:此地军兵额定是两千五百人,但王文龙打眼一看能有个一千五百人就算不错,除了将领要吃空饷之外,更大的原因就是供应海坛水寨的卫所之中恐怕真的招不来一千多人——手脚灵便的都跑了。

  而营兵和卫所军的区别也是一眼就能看出来。

  水寨演武时前面的一千多士兵看起来颇有战斗力,而且很多人都是青壮,打火铳的速度比起后面人快了一截,明显是花钱雇来的营兵。

  而他们后面跟着的一小队老弱病残气势就弱了许多,一群苍头老者拿些破武器在那儿装样子,自是卫所军无疑。

  王文龙仔细打量那群卫所军,见其中年纪最小的估计也得四十多岁,年纪大的虽然剃了胡须,但看他们颤颤巍巍的样子恐怕都六七十了。

  这群卫所军也不会被主动解散,因为军户是有军田的,青壮的军户逃跑之后剩下的军户人均田亩数量相当多,这些军田产出当然不能归军户自己所有,大多数都要上交“养军”,但实际上又没有那么多军,于是自然被上级军官瓜分掉。

  一套链条下来,实际上此时的军户已经成为了上级军官手下的佃农,主要任务从屯田作战变成了为军官挣外快。

  不过不管此时的军制有多奇葩也有名将,比如沈有容能被金学曾从辽东调回来,到底还是有本事的。

  海坛水寨整个操演进行了一天,军兵素质都不错,甚至还有夜间的行动,士兵演练夜里的突袭小阵,狼铣开路,团牌跟上,掩护后面的小炮和火枪兵一起突进。

  戚家军是四十年前的事情了,那时的鸳鸯阵里只有铜火铳,而今啥年代,大明精锐早就是火绳枪、弗朗机招呼了。

  枪火连天,炮声隆隆,颇为骇人。

第163章 大明的问题在哪里?

  大明官兵的主战精锐也是火枪兵,用的是前膛火绳枪。

  此时全世界火器部队主力使用的都是前膛枪,欧洲人虽然已经开始小规模装备燧发枪,但是水平也才一般,中国所产的燧石质量不好,一直到清代火绳枪都还是主流。

  遂发枪的真正优势在于它上面有弹簧装置,等到火帽发明之后,将燧石换成击锤可以很容易的将遂发枪改造成火帽枪,但那也是至少百十年后才要操心的事情。

  除此之外,大明的火器在这时放到全世界去比较就算是一流水准。

  明朝中业还没有大规模对外交往的时候那原始的发火铳水平或许还不能和火枪相比,但是如今早就已经追上。

  葡萄牙人传入的鸟枪四十年前大明就开始仿制了,各种的子母铳、弗朗机、迅雷炮也都紧跟着世界潮流,甚至还有自己的小发明。

  实际战场之中:这时日本生产的种子岛火炮也是世界一流水准,欧洲传教士亲手认证过的,但是在朝鲜战场上碰过就知道,在大明的军队面前一点风浪都掀不起来。

  光用数量就足够碾压了,就拿王文龙眼前这支海岸守备队来说,火器和冷兵器的装备比已经达到一比三。

  大明的火器制造能力不是此时别的国家可比的,看看万历朝鲜之战时大明官方每年上报的火器生产数量就知道。

  动不动就是:“弗朗机一千具”,“鸟枪五千支”,这生产力水平横向对比其他国家简直吓死人,哪怕大明官方生产的武器质量再差,毕竟有那么多斤铁在那里不是?

  明军有这样的火力,朝鲜战场上日本人装备火枪的小股精锐碰到大明这边拿枪扛炮的大军自然只有被打的满地乱跑的份。

  归根结底,大明的问题不在军队火力不足。

  忙碌了一天时间,到第二天中午海坛水寨的大演习终于在一发岸防臼炮命中目标之后圆满完结。

  王文龙作为藩台大人的代表和沈有容一起检阅了参训军队,接着沈有容大手一挥,“放赏!”

  白花花的银钱抬出来。

  徐学聚是按两千五百人,每人二钱银子的数额给的赏,而沈有容也是按每人二钱银子的数额发的。

  唯一小缺陷是沈有容手下只有一千五百人,沈有容昧了二百多两。

  对此王文龙评价:“沈将军真是大公无私也!”

  的确大公无私,这个克扣额度已经很节制了。

  顾炎武在明亡之后对明朝军兵体制的评价真是不错:把农民和军户的户籍分开已经是极大制度弊病,而明朝又把军户和营兵分开,就更是一种奇葩制度。

  按照大明此时的情况:卫所军手下占着大量的田亩,壮劳力都跑了,就靠一些老弱病残去耕种,田地的利用价值肯定大量损失,这些军田本质上都是国家的公有财产,却养不出有战斗力的军队来。

  同时打仗要依靠将领所招募的营兵,营兵给开多少钱,在战场上立了多少功劳都在上级嘴巴里,自然听上级的话,结果就是将领把营兵变成自己的亲兵。

  ——明庭投入大量田亩养出来的卫所军不能打仗,又花另一笔钱去养营兵,却给一群将领养了亲兵。就说这钱花的有多冤枉吧?

  大明的军兵制度如此奇葩,以至于满清入关后居然觉得自己的八旗制会有制度优势,说来都好笑。

  放完赏银沈有容便在水寨之中招待王文龙等人吃喝。

  沈有容昨天就已经看了金学曾和徐学聚的书信,对于王文龙说的荷兰人情况颇为好奇。

  他这里是八闽面对海外威胁的第一道屏障,虽然此时正在准备对倭寇在闽海的巢穴进行最后进缴,还没有精力对荷兰人多费什么心思,但还是急切想要了解荷兰人的虚实。

  王文龙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又描述了一遍。

  沈有容同样是对荷兰人的东印度公司模式大为惊奇。

  思索良久,他询问王文龙:“建阳以为大明是否应该也学着欧洲诸国向海外殖民?”

  王文龙这几天的思索也全在此事上,特别是看到海坛水寨的实力后感受就更深。

  不拿后世现代军队的评价标准去要求此时的军队,客观来说,哪怕明朝的军兵制度再多漏洞,海坛水寨的一千多陆军也绝对堪称此时海上不可小觑的力量,想要驾船去打欧洲殖民者不太可能,但是守卫海疆却已经差不离了。

  有这样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前世的大明居然都没有参与大航海时代,那么他到这个时空又能改变什么?

  入宝山而空手而归,王文龙不服啊!

  面对沈有容的询问,王文龙边思考边回答:

  “海外土地广阔,光是一个美洲探明的土地面积便与整个大明相当,而且其地方之南北距离也与我大明的江南中原相差仿佛,想必日照雨水都十分丰沛,若是能够好好开垦多半能够成为良田,其上之土人容貌也更似我大明人士,如此大好地方为何不去占据?”

  沈有容却皱眉说道:“地方广阔固然是好,但是想要占据所需投入必然也极为庞大。”

  沈有容作为大明的高级武官眼界也是有的,自然知道如若大明能够占据广阔国土能带来多少好处?

  可是他更明白殖民拓土是需要投资的,光是看大明经营西南东北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就能明白。

  大明周边也不缺土地,要想开疆拓土带上兵力打过去就行,但是打过去之后就是无尽的投入,想要将一块地方化为熟地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有时候还会打亏了。

  不然当年交趾是怎么放弃的?

  哪怕王文龙说的那美洲之上的土人人数稀少,但想要开拓的投资也肯定不会低。

  以如今大明的财政,哪怕是沈有容这么一个武官都不觉得可能负担起这项事业。

  王文龙闻言也是继续思索,然后缓缓道:“让朝廷去负责海外开拓,多半力有未逮,只有依靠民间力量,就像那荷兰人所为搞商业扩张才有可能进行海外殖民。”

  “对,商业扩张!我之前怎么没想通?”

  沈有容听着王文龙语气陡变,颇为惊讶的看向王文龙,就见王文龙目光灼灼看向前方海面,好像是发现了什么闪光的东西。

  他总算想通了!

第164章 王文龙的使命感

  的确正如沈有容所说,在这个时间点想要靠大明的国家机器去做海外殖民是不可能的,而且这也不应该是大明的重点。

  作为中华文明的核心,中原王朝有自己的历史任务,对于这时的大明乃至于以后的满清:先经营好西南、东北、西北,弄出一个有利于中华文明存在的版图才是中原王朝此时段最重要的事情。

  至于海外殖民,只能依靠民间的力量。

  而民间有这样的力量吗?还真有!

  此时的大明占据全世界生产力的30%以上,吸引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白银,江南那群士商阶级有钱的不得了,赞助几个海外殖民公司有什么难的?

  而且海外殖民的利益也足够大。

  几十年后荷兰东印度公司售卖私掠证,得到证书的海主在规定的航线上可以掠夺所有不挂荷兰东印度公司旗帜的船只。

  郑芝龙找荷兰人借了一条商船第一批获得私掠证,只用一年时间就靠抢劫其他势力的船只建成二十只战船的舰队,再过十年郑芝龙控制的海船就超过三千艘,手下兵力二十多万——而此时他和荷兰人的合作一直都没有结束。

  还只是吃到了从荷兰人在东亚贸易航线之中漏出的油水而已,就能养活二十多万水军,这利益比做什么生意都要大。

  王文龙越想越明白:“如果能把江南士商的钱弄去成立殖民地公司,大明想不进入大航海时代都难,甚至朝廷在其中也能得到很多利润,足够反哺经营东北和西南的亏空。”

首节 上一节 100/5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