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开局打造谋士排行榜 第3节
建安五年,因计策不被袁绍采纳,加上家中有人犯事被审配等人抓捕,一怒之下背叛袁绍投靠曹操,便向曹操献上火烧乌巢之计,让曹操得以反败为胜。”
在楚风介绍之时,画面也一直在跟随他的声音而变化。
包括双方兵力的调动,所有人都看得一清二楚。
此时画面中,许攸截获曹军使者书信,连忙赶往主营帐中向袁绍献计。
“主公,我军兵多,曹操兵少,必定会集中所有兵力来抵抗我军。
此时许都的兵力必定薄弱,若能派一支精锐突袭,或可一举攻陷许都。
而曹操军粮即将耗尽,不可久战,若两路击之,曹操将无路可逃。”
听完许攸的计策,观看画面的许多谋士都忍不住点了点头。
若用此计,不说灭了曹操,必定能让他元气大伤。
看到这一幕的曹操,更是心里一惊。
袁绍若用此计,自己岂不是必死无疑?
和郭图比起来,这许攸的谋略可要高出不少啊.
第4章 谋士榜十九名,许攸
好在袁绍并未采纳此计,只见他摆手说道:“攻陷许都不难,难的是捉住曹操,此战我一定要捉住曹操。”
“主公,若不趁机贡献许都,日后定会被曹操所败也。”
许攸力劝。
袁绍还要再说,忽有侍卫进来,呈上审配书信。
袁绍看完书信大怒道:“许子远,你纵容子侄辈贪墨钱财,尽收入你的口袋,若非被审配抓获,吾还被你蒙在鼓里。
如此品行不佳之人,有何脸面在吾面前献计?
汝与那曹操有私交,莫非受了其贿赂,故意出此计来诱吾中计?
私通敌人,本该斩首,念及昔日有功,暂且饶你一命,速速离去,今后永不相见。”
许攸拂袖而去,出了主营帐,仰天长叹:“忠言逆耳,竖子不足与谋。吾之子侄皆下狱,吾又有何颜面回冀州?”
说罢,他拔剑欲自刎。
左右护卫抢过长剑,劝道:“先生何故轻生?袁绍不听忠言,早晚会被曹操所灭,先生何不弃暗投明,前往投奔曹操?”
一语惊醒梦中人,既然袁绍容不下自己,何不去投曹操?
于是,许攸扔掉长剑,往投曹操。
观看榜单的曹操见状,脸上露出了笑容。
“许攸来投,才是此战取胜的关键所在啊。”
其他诸侯见状,也都纷纷摇头。
这袁绍灭亡,看样子也不全是郭图的错。
看到这一幕,袁绍却脸色铁青:“该死的许攸,说你几句而已,竟敢背叛我。”
他到现在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而府中的许攸,却紧皱眉头。
“他竟刚愎自用至此?”
许攸已经在犹豫,要不要现在就去投奔曹操了。
“算了,先看完再说吧。”
他抬起头,继续观看榜单。
榜单中,画面一转,许攸已然到了曹操营地,受到了曹操的热烈迎接。
许攸对曹操说了自己给袁绍的计策,曹操听后大惊道:“若袁绍用子远之计,吾败亡也。”
于是对许攸更加热情。
两人畅聊片刻,许攸道:“明公以孤军抵抗强敌,若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束战斗,必将灭亡。
吾有一计,不出三天便可覆灭袁绍,明公可听否?”
“子远有何妙计?”
曹操连忙问道。
许攸道:“袁绍军粮辎重,全都集中在乌巢,由大将淳于琼看守,此人嗜酒成性,难堪大用。
明公可选精兵伪装成袁军将士,领兵前往乌巢守护粮草,灌醉淳于琼,趁机烧其粮草辎重。
如此,袁绍军不出三日,必定大乱,可不攻自破。”
曹操闻言大喜,依计而行,一举烧掉乌巢粮草,大破袁军。
看到这一幕,袁绍怒吼连连。
“许子远,安敢如此待我?”
郭图坑主,许攸叛主,袁绍怎么也没想到自己麾下竟然尽是些这种人。
许攸看到这里,叹息道:“看来只能去投奔曹操了,留下来,袁绍怕是会杀了自己。”
画面还在继续播放。
建安九年,曹操攻破冀州,许攸功不可没,却居功自傲,多次轻慢曹操,更是不分场合直呼曹操小名。
“阿瞒,没有我,你得不到冀州。”
曹操表面上笑着点头,心里却颇为不满。
画面一转,许攸从邺城东门走出,指着城门对左右到:“若没有我,曹操进不得此门。”
左右报给曹操,曹操终于大怒,将许攸收押,并最终斩首。
画面,也至此定格。
楚风的声音也随之响起。
“纵观许攸一生,确有谋略,但执行能力不行。
政治,统兵也几乎不会,更兼背叛主公,品行不佳,拉低了其他方面的评分。
谋士排行榜十九名,许攸。
战略能力1星
战术能力0星
其他方面-1星
影响力1星
综合评分1星。”
看到这里,其他诸侯,甚至曹操本人,对于斩杀许攸这个“功臣”,却并没有太大的意外。
许攸居功自傲,不分场合直呼主公小名,换谁都受不了。
不过,许攸却脸色难看至极。
自己给曹操立下那么多功,最后居然落得如此下场?
他立即打消了去投靠曹操的心思,想着该如何让袁绍重新信任自己。
而看到这一幕的袁绍,眉头微皱,对许攸的杀心反而降低了许多。
许攸的确有才,而且看到他自己的结局,想必也不敢去投靠曹操吧?
只要自己采纳许攸的计策,结局或许会不一样?.
第5章 三个谋士全是袁绍麾下的?
在天下众人议论纷纷之际,楚风的声音再次响了起来。
谋士排行榜十八名,董昭。
画面中,一道人影浮现。
他身材肥胖,一脸富态,仿佛营养过剩一般。
此人正是名士董昭。
刚投奔袁绍,被任命为参军的董昭,看到这一幕,顿时就愣住了。
没想到自己竟然也能上榜,而且比袁绍目前倚重的郭图和许攸排名都要高。
董昭?好像有点印象啊,在哪里听过?
渤海郡府,袁绍低声呢喃。
其他诸侯和天下文人全都一脸迷茫,显然都没听说过此人。
这时,楚风开始了介绍:董昭,字公仁,济阴定陶人。
少年时推举为孝廉,担任瘿陶长,柏人县县令,后来投奔袁绍,被任命为参军。
看到这,天下诸侯皆无语。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