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第61节
傅友文赶紧道:“微臣聆听圣言。”
朱元璋不慌不忙喝了口茶,与刚才怒气冲冲形成对比。
这也让傅友文明白过来,原来老爷子是早有主意。
是先给自己一个下马威,好说服自己同意他的办法呢。
朱元璋喝早茶,一字一句道:“很简单,抬高商税。”
朱元璋最终还是服软了,前面一系列的铺垫,都是为了引出这句话。
傅友文刚要下意识反驳,可突然意识到,这不就是老爷子铺垫那么久的目的?
他一开始也准备着,不管老爷子说什么都同意。
不过….
这商人….
傅友文眼眸闪烁,还是硬着头皮道:“陛下,这….朝廷的一举一动下面都盯着。”
“此举无异于给外界透露信息,朝廷要抬高商贾地位,臣恐怕….”
朱元璋拂袖打断道:“咱不要你提醒这些,咱要你做的,是合理的给咱想法子如何抬高商税,不是让你来给咱说后果说困难的!”
傅友文沉默了。
他也明白过来了。
老爷子这是对抬高商税势在必行了,可若是找不出个合理合法的借口,这商税一定是不能随意抬高。
毕竟,天下人都看着呢。
踟躇良久,傅友文忽然道:“启奏陛下,朝廷于外征大元残党大胜,解酒云南,或可以利用此事来推行政策,以丰盈国库。”
朱元璋闻言,想了想,当机立断:“准,就给你去办!”
都不要傅友文提醒什么,朱元璋就知道他要表达的意思。
朝廷征元庭残党大胜,解救云南,乃举国欢庆之事,皇帝法外开恩,给商贾抬高商税与国同庆。
这并不是有意重视商贾,而是皇帝赏赐给他们的恩德,当然,前提是商税一定是不能抬高太多。
两人确定主意,而就在傅友文准备离去的时候。
黄子澄和齐泰二人,带着朱允炆过来了。
“陛下!”
黄子澄站在坤宁宫,义正言辞,表情愠怒。
即便面对皇帝,这些士大夫也不会服软。
不过他也知道马皇后还在昏迷着,声音不敢太大,这点分寸还是懂的。
朱元璋盯着黄子澄和齐泰,又看着垂头站在大殿的朱允炆,冷冷的道:“说!”
第56章 马皇后苏醒,拧巴的朱元璋!
黄子澄厉声高呼:“启奏陛下,臣敢问,陛下为何摧毁允炆殿下之心血!”
“国库少银,云南暴雨,元庭叛乱,允炆殿下思忧天下大事,为国抡策,为何在陛下眼中一文不值。”
“此举….不仅寒了允炆殿下报效家国之心,更让我等百思不得其解,请陛下言明!”
朱元璋冷笑道:“报效个屁的家国!朕问问你,你所谓的报效家国之策,就是增加宝钞刊印量?”
黄子澄挺直腰板。
没有回答,但又似乎回答了朱元璋的问题。
朱元璋依旧冷笑:“好,朕再问问你黄子澄,倘使国家现在发行一千文宝钞,你黄子澄有一百文储蓄。”
“你一百文储蓄,现在的价值可购十本书。”
“若是国家加大刊印发行一万文宝钞,你的一百文钱,还能买几本书?”
黄子澄愣住了。
他是状元出身,所以在朱元璋刚开口那会,就算出加印后,他的一百文能买几本。
回过神后,黄子澄不复方才掷地有声。
正想回答,但朱元璋却直接到:“一本!你只能买一本了,你愿意吗?天下富贾士绅….他们又愿意吗?”
“你储蓄的这些钱财贬值,天下富贾士绅的钱财贬值,劳动成果无故丢失,天下能不乱吗?”
“韩昌黎说过,术业有专攻,这些事,你国子监就不要操心了,好生负责教授允炆学问,家国大事不是你能操心的,给咱下去!”
朱元璋挥挥手,直接下了逐客令。
此刻。
话音落下。
傅友文吃惊的看了一眼朱元璋。
当初他也和朱元璋讨论过这事,只不过两人都有些模糊不清,可是现在老爷子,思维如此缜密,言语也如此切中要害。
是老爷子突然开窍了,还是有高人在背后指点?
傅友文有些拿捏不准。
朱元璋这一连串的反问,直接让黄子澄呆滞当场,微微张开嘴巴,甚至连辩驳的勇气都没有。
“这.…”
黄子澄有心想说些什么,朱元璋不厌其烦:“给咱下去!”
“臣….臣领命,微臣告退。”
黄子澄和齐泰来的时候气势汹涌,这都没有盏茶功夫,像个被斗败蔫了的公鸡,垂头离开坤宁宫。
朱允炆都无语了。
本来那篇《增加刊印宝钞》奏疏,就惹得皇爷爷不痛快,现在又带着两个坑货一起来惹皇爷爷不痛快。
出了坤宁宫,黄子澄和齐泰看着朱允炆,有些不好意思。
但还是理直气壮道:“允炆殿下无需担忧,我等初衷是好的,想必陛下,一定能够理解。”
朱允炆深吸口气。
其心里,已经把黄子澄和齐泰骂了几百遍。
要不是这两个是他恩师,要不是还指望他们支持自己,他真想将这两个猪头狠狠揍一顿!
皇爷爷能理解个啥啊!
你们是不知道,皇爷爷开始除我的亲戚和关系网了,我现在的地位已经在危险边缘徘徊,每一步都该小心翼翼。
现在还去开罪皇爷爷,这不是更让皇爷爷讨厌吗?
可他又不好说指责自己的老师,只能憋着一腔怒气,露出一个难看的笑容道:“好的。”
.….…….….….….
三个时辰后。
朱元璋自交代给傅友文商税事情后,也不处理政务,就发呆了快要两个时辰。
此刻。
他背手站在坤宁宫外,如今天儿还下着雨,戚戚沥沥,朱元璋感受着雨落的声音,闻着雨腥味道。
他很喜欢下雨,因为小时候家穷,下雨就意味着不要干活。
“哎。”
朱元璋幽幽一叹:“咱把大孙骂了一遍,又采用了他的法子,这….这叫什么事啊?”
这两个时辰,朱元璋都愁着这事。
他脾气倔,打小就倔。
认为自己不会做错的事。
而也正是这份自信,让他拥有独特的人格魅力,从乞丐不断攀升,越来越多人投靠他,直至成为一代君王。
他的脾气都犟的像牛一样,就这件事已经认识到自己错误,可始终不肯去主动认错。
但,又想着和大孙认错。
就这样,两个时辰一直焦灼这个想法。
对于家人,他也是个很拧巴的人。
“不知道雄英在干嘛呢,还生咱的气?”
“不,应该不会,按雄英性子,可能是认为自己哪里做错了。”
这样想着,朱元璋又开始自责起来,自己一把年纪了,和小孩子认个错咋啦?
咋就….迈不动这个腿呢。
或许是对朱雄英期望太高了,朱元璋希望朱雄英,万事都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规则来。
上一篇:大秦:让你当太子,你去挖地道?
下一篇:鹿台都着火了,你说大商还有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