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第574节

  “不过大哥,应当知晓的,昨晚二十一叔他们,好似在太哥那儿听故事。”

  朱允炆补充了一句。

  朱雄英抬眸看了朱允炆背影一眼,也没辩解。

  “皇孙殿下,教不严,师之惰。”

  “老夫自认兢兢业业。不敢稍有怠惰,他们都还小,是明是非正德行的最好年纪。”

  “汝这是在毁坏老夫的名誉,此事,体要怪老夫刚正不阿了!”

  说完,他又看着朱允炆,道,“皇孙殿下,逃课之事,实乃大事,这些皇子本都是老实本分之辈,此事却集体逃课,恐给皇室蒙羞,汝速去皇宫,请皇上来明是非!”

  额。

  朱雄英起身,抱拳道,“齐夫子,这不算什么大事吧?不必惊扰皇爷爷,想来只是几个孩子睡过了,会儿便来了,责罚一番就是了,何须惊扰皇爷爷他老人家。”

  本就不是什么大事,齐泰却非要小题大做。

  那几个孩子都还小,被老爷子那暴脾气知道了,少不得一顿暴打。

  齐泰压根没理会朱雄英,对朱允炆道,“皇孙殿下,速去速回。”

  朱允炆起身点头,“是,老师!”

  说着,

  朱允炆便急促离开学堂。

  齐泰看着学堂内,稀稀落落的皇子皇孙们,哼道:“继续读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清晨,

  鸟语花香。

  朗朗的读书声,充斥在国子监皇室学堂。

  朱雄英漫不经心的,望着外面依旧见不到几个小屁孩的身影。

  等会儿老爷子来了,这些小家伙恐怕真要被毒扛了!

  朱元璋虽起于乡野之间,却不是见识短驳的君王,对子孙后代的教育,朱元璋尤为看重。

  而且还十分严格。

  当时他聘请了大儒宋濂,教习朱标的学问,朱元璋对朱标的疼爱自不必说。

  可即便如此,朱标都挨打了。

  朱标尚且如此,郢王那几个小屁孩呢?

  这屁股,还不被抽开花了呀!

  朱雄英微微有些同情。正胡思乱想之际,就见学堂外,朱元璋面色冷淡的,背着手朝这边走来。

  朱允炆小心翼翼的,陪在朱元璋身后。

  没多时。

  两人便抵达学堂。

  见到朱元璋。一众皇子皇孙顿时吓尿了,无不垂头耷目,没人敢直视朱元璋!

  看的出来,这位老人在后代们的眼中,是多么的可怕。

  朱允炆回到座位坐下。

  朱元璋背着手,冷冷的瞥着学堂内的皇子皇孙,然后问齐泰道:“还没来?”

  齐泰忙是给朱元璋行礼,抱拳道:“回皇上,自上课开始,到现在恰有半个时辰之久,三名皇子依旧集体逃课!”

  ………………

  “好,好好好!”

  朱元璋声音不大,目光盯着朱雄英:“过。”

  这和我有啥关系啊!

  可转念一想,刚才去唤朱元璋的是朱允炆,想来这臭小子,添油加醋的和老爷子说了些什么。

  朱雄英很难理解朱允炆的心思。

  这点小伎俩,又能起了什么作用?

  为什么,他总乐此不彼的于这些事?

  君子怀德。

  小人怀士,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古人诚不我欺啊!

  朱雄英起身。慢吞吞的走到朱元璋身旁:“孙儿,见过爷爷。”

  朱元璋板着脸,质问道:“昨晚你和你几个叔叔说了些啥?你这做大哥的,德行不正胡搞瞎搞,教坏你叔叔们,你知错吗?”

  朱雄英挠挠头,“啊这,他们是我叔叔。不是他们才是打的么?孙儿辈分小啊。”

  朱元璋瞪着眼,哭笑不得的板着脸道:“你!”

  齐泰见皇帝有些松动的迹象,忙道:“皇上,兹事体太,关乎教育,不可懈怠啊。”

  朱雄英微微看了一眼齐泰。

  朱元璋冷哼道,“咱问你,知错吗?”

  朱雄英摇头,“皇爷爷,凡事都有两面性,说不得他们昨夜努力刻苦,所以才缺课了,这也算是什么大事啊。”

  “况且孩子们都还小,沉重的课业负担,会将其培养成读书机器,孙儿觉得,要课业和私德兴趣一起培养,时不时放个假。也没啥不好的呀。”

  课堂内的小皇子们,闻言后忽的瞪大眼睛,激动的看着朱雄英!

  听到“‘放假”两个字,小皇子们眼睛都绿了。

  齐泰怒发冲冠,大喝道:“皇长孙殿下,你够了,不可如此妖言惑众。”

  朱允炆也大声道,“大哥,慎言!我们年纪稍长,更要做表率作用,怎可说出如此浮夸孟浪之言?”

第292章 朱允炆不是能成大事的人!

  “皇爷爷,大哥少接触教学国本之事,请爷爷饶恕大哥失言。”

  朱允炆对朱元璋求情。

  他不傻,看似替朱雄英求情,言下之意就是笃定出朱雄英的错误。

  朱雄英接触过许多这些事,老爷子也不是傻子,这点小计谋小心思,除了彰显你格局之小,还能有什么用?

  男子汉大丈夫,像个女人一样动这点小心思,如何能成大事?

  朱允炆确实,不是个能成大事的人。

  他的特点很鲜明,纵观整个洪武、建文两朝的史料。

  会发现朱允炆性子柔弱、善良、宽厚仁爱。

  看似他似乎,具备一个君主所有的美德。

  如果在太平年间,这样的皇帝即便无所作为,也会被后世史学家大书特书。

  可现在,并不是太平年间。

  北疆有个枭雄,正在虎视耽耽的窥视着江南的繁华!

  同时,揭开朱允炆的一切美德之后,会发现他惊疑、懦弱。

  踌蹰,目光短浅。

  在建文消藩,他屡次听从齐泰之流的妖言惑众,他的建议是从消藩如朱棣开始消亡。

  可齐泰等人,却建议从弱到强,温水煮青蛙,朱允炆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听从文人的建议。

  可如此一来,

  除了给朱棣这些强藩,更多的准备时间,没有一丝丝好处!

  他执政期间。

  对文人们的信任,到了极点,对武人们的防备,也到了另一个极端。

  从而导致建文时期,如徐辉祖这些虎将他不敢用,如李景隆这些纸上谈兵的人,大用特用!

  盛庸铁铉之流,屡次战胜朱棣,却一次次被文人弹劾,最终建文不予信任,导致君臣离心。

  平安、耿炳文之流,更是被建文亲手推给了朱棣,让建文朝廷的武将日渐衰败。

  不过眼下,对朱雄英来说却是个机会。

  朱雄英顺着朱允炆的话,开口道:“二弟说的不错,大哥见识却是短浅。”

  “我决定在东宫好好读书自学,作为年长者,却不能给诸位起表率,皇爷爷,孙儿惭愧,待修习完毕,才重入国子监,请皇爷爷恩准。”

  朱元璋微微看了一眼朱雄英,见这小子眼中神色闪烁,倏地明白了什么。

  这个臭小子。

首节 上一节 574/7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让你当太子,你去挖地道?

下一篇:鹿台都着火了,你说大商还有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