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第571节

  一群孩子瞪圆了眼睛,死死的盯着朱雄英。

  数道目光陡然锁定朱雄英,让朱雄英好不尴尬。

  朱栋挤眉弄眼的对朱雄英道,“大侄子?来我这边坐呀。”

  朱雄英无语的走到朱栋后面。

  小不点都在学堂的前面,稍微大一点的都坐在后面。

  唐玉朱桎和沈王朱模,瞬间将脑袋围过来。

  “…啊,你这也不大啊?”

  朱雄英抽了抽面颊,笑的有些难看,道“恩。”

  朱模搓了搓手,小脸兴奋的道,“你真是朱雄英?我就说你和朱雄英好像!你应该叫我叔叔!”

  “还有我,还有我,叫我二十一叔!”

  两个小家伙,都无比的激动。

  朱雄英笑呵呵的道:“《西游记》后面还有好多都没说,成吧,我叫你们一句叔,你们敢应我吗?”

  几个小家伙,瞬间瞪大了眼睛,“姐夫!”

  “姐夫!你快说西游记后面,还有哪些?”

  “对啊姐夫,快些说!”

  朱雄英微微笑了笑,“下课再说,一会儿要上课呢。”

  几个小家伙忙不迭点点脑袋,眼睛中放出精光。

  不多时。

  齐泰和朱允炆走来,朱允炆向齐泰行礼,然后走在最前排坐下。

  房间内的皇子皇孙并不多,但朱允炆能坐在最前排,也可看出齐泰对其重视。

  等人到齐之后,齐泰便环顾众人,威严道,“翻开书本,今日讲解《礼记:大学》。”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更为师读来。”

  下面的皇子皇孙们,则跟着摇头晃脑,机械性的复读道,“太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

  朱雄英本以为齐泰,会做出一些解释性的白话文。

  但没有。

  学生和夫子们,都仿佛机器,一直在读。

  读完了,还需要背。

  齐泰也不会去。管这些小家伙们懂或者不懂,反正就那句话,读上一百遍,自然就懂了。

  朱雄英对这种教育模式,不敢苟同。

  大抵过一炷香时间,齐泰背着手出去,这是课余时间,让孩子们自己消化,顺带出去小解。

  一个上午,几乎都在读《大学》,下午时分,则由刘三吾和方孝孺等人教授三字经、百家姓等简单的东西。

  这一日学习的东西,不可谓不多,直到日落西斜,才彻底放学。

  放学之后,朱雄英也不愿在国子监继续待着,更做不到朱允炆那样,坐在教室内摇头晃脑的埋头苦背。

  他背着手,抬步离去。

  刚走出学堂,

  后面的几个小藩主,便吵吵闹闹的跟着朱雄英,走了出去。

  “姐夫,姐夫?你干啥去?”

  朱雄英道,“废话,我自然回东宫?”

  郢玉朱栋拉着朱雄英,大眼睛期盼的道:“姐夫,你是不是忘记啥啦?”

  朱雄英不解的看着朱栋:“忘记什么?”

  “西游记!”

  朱雄英闻言,有些无语。

  没想到这小鬼头还记得这事,他当时也就随便说说。

  可总也不能失信于这群孩子,于是无奈的道:“成吧,去东宫。”

  “喔喔,太好啦!”

  一群小家伙激动的跟在朱雄英身后,一蹦一跳的,朝东宫走去。

  该来的,始终还是来了。

  他就知道,迟早会被这群熊孩子给缠住。

  院落内。

  朱雄英泡了壶茶,放在石桌上。

  一群小家伙,早就搬着小凳子围在朱雄英身旁。

  朱雄英则自己躺在摇椅上,几个小家伙负责给朱雄英捏肩、捶腿,端茶倒水。

  朱雄英则继续开始进述《西遊记》的片段。

  上次给这群孩子,才讲到孙悟空大闹天空,下面就是孙悟空被镇压在五指山。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

  不知何时。

  清宁宫端敬殿的大门前,有两个小女孩躲在门口,也在聚精会神的听着。

  朱雄英起身,端着茶壶喝茶,余光偶尔瞥到了门外的缝隙,就感觉四个漆黑的眸子,正在聚精会神的,注释着端敬殿的大院。

  两个小郡主,似乎看到了朱雄英的目光,瞬间像是受到惊吓的兔子,赶紧从门缝散开。

  朱雄英看的有些心疼。

  想了想,对外轻声道:“不要躲着了,进来听。”

  外面有些安静,

  不知过了多久,

  宜伦郡主才拉着小点的南平郡主,小心翼翼走进来。

  两个小丫头水灵水现的,显得十分可爱,走到朱雄英身旁,两人垂下脑袋。

  “大….大哥。”

  宜伦郡主有些害羞,南平郡主则偷偷躲在宜伦郡主身后,小眼睛打量着朱雄英和一群小皇子。

  两人自幼就失去母妃,又因为是女儿身,宫里里外也没人关注他们,都是一些宫女和老嬤嬤在管教着。

  两个小郡主,在清懿宫彻底被遗忘了。

  朱雄英看着郢王朱栋,道:“去给她们也搬个椅子来。”

  朱栋赶紧迈着短腿,呼哧呼哧的跑到屋内,不一会儿就搬来两个凳子。

  两个小丫头壮着胆子,围在几个小皇子身后。

  朱雄英则又开始懒散的躺在摇椅上,继续开始,口若莲花的,讲着西游记的故事。

  他时不时会说一些晦涩难懂的古文,然后再用白话文解释一遍,几个小皇子听的连连点头,眸子中熠熠生辉。

  两个小郡主也拖着下巴,大眼睛扑闪扑闪的。

  西边的太阳,已经落下。

  端敬殿内,已经燃起了灯。

  朱雄英没有继续讲下去,而是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这两个‘明’是什么意思,谁知道?”

  几个小皇子,一脸迷茫。

  虽然今天齐泰教他们读了一天,可他们,根本不懂什么意思。

  朱雄英道,“上第二个明,解释为使。使人明白什么是德行。”

  趁闲着无事,朱雄英决定先将《太学》的意思,都和这群小皇子解释解释。

  注意力高度集中之下,几名小皇子听的格外认真。

  甚至沈王朱模,还会询问朱雄英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是一件一件做的吗?”

  朱雄英点头:“对,而且还是递进关系,更是《大学》的核心思想。”

  “先要学会自己修习身心,将自己德行正了。才能齐家等自己的小家,被自己治好了,那么接下来,才有资格去想怎么治国。”

  “国也是一个家,只不过这个家比较大一点,治国的道理,就是从治家的道理,一点点揣摩出来的。”

  几个小皇子似懂非懂的点头,觉得朱雄英说的很有道理,而且也比齐泰说的有趣多了。

  最为主要的,朱雄英解释完《大学》的含义之后,他们才不会枯燥的机械性的去读。

首节 上一节 571/7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让你当太子,你去挖地道?

下一篇:鹿台都着火了,你说大商还有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