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第55节
周德兴咽了咽口水道:“他在剪除允炆一脉能量,我被赶回凤阳老家,不是老爷子看我不顺眼,是老爷子要给朱雄英铺路,我是向着允炆的,不符合他心意,才被赶了回去。”
“什么?这….”
周骥瞪大眼睛,呆呆的看着周德兴。
周德兴认真看着他:“他把我赶走,你估计也不远了。”
“老爷子不会容忍,有威胁朱雄英的人存在朝廷,尽管你是虚职,他也不会允许,他眼里容不得沙。”
周骥闻言,咬牙切齿:“爹!我不想回凤阳那个小地方,应天府这里应有尽有,我待习惯了!”
“要不….我派人去弄了朱雄英?让他死第二次!”
啪!
周德兴一巴掌扇了过去:“你他娘的能不能再蠢一点?且不说事发之后能不能避开锦衣卫的调查,就老大那身份,蓝玉、常茂、傅友德、冯胜、何荣….嘶!”
“老子不说了,就说这些勋贵武人,你掂量掂量,你能干得过谁?他们能让咱死无葬身之地,懂?”
周骥急了。
“爹,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究竟要咋样嘛?难倒眼睁睁看着老爷子把咱们都赶走?”
周德兴哼道:“不能来硬的,还不能来软的?”
“你堂姐聪慧,给咱们指了条路,先弄天云观,让老爷子分身乏术,朱雄英没点倚仗先。”
“去,将金印拿来!”
周骥倏地一颤:“爹,你要造反?”
周家有一块金印,是蒙元皇室的传国金印,当初他和朱棣攻破大都的时候,收刮到并私藏的。
之后朱元璋也派人找过,无果后,此事便也就不了了之。
周德兴面颊抽了抽,幽幽的盯着眼前的儿子,说实话,要不是这是他亲儿子,他真想一脚踹死他。
长了一百个头,也不够看的,还造反?
老爷子在世,谁也翻不了天!
“你是傻子吧?”周德兴怒道,“去将这金印想法子,送到天云观里面。”
“这金印,能认识的人不多,一旦被老爷子发现,不死也得脱层皮!”
“就算天云观在老爷子心中印象再好,看到这金印,怕也会查起天云观。”
“老爷子查事,讲究宁错杀不放过,这些年因一句【你是胡淮庸同党】,死了不少无辜之人,把金印放天云观,咱们在造势天云观和大元有过关系。”
“以老爷子那性子,哪怕忌惮仙人没除了天云观,也得禁止朱雄英与天云观来往。”
“如此,也达到你堂姐说的,让朱雄英与天云观绝了关系。”
第50章 国家缺财!
这叫杀人于无形。
他周德兴可不仅仅只是会打仗,他的心眼多的很,如若不然,大明每年都有地方灾荒,而每年的赈灾款他都贪了不少,为什么没人揭发?
周骥有些心疼的道:“爹,这可是咱传家宝啊!您不是时常念道,当初那么多人攻破大都,都在找这金印?”
“这金印咱收藏着,祖祖辈辈传下去,多好。”
“要么,咱换个东西?”
周德兴脸上露出一抹狠色:“这点小打小闹不算什么,只要朱允炆登基,咱们能得到的,比这多,不要贪图眼前蝇头小利,这不是干大事的人该有的样子。”
“成了,你去吧,找机会去将金印合理的交给天云观。”
周德兴眯着眼:“老爷子一旦发现了,天云观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周骥依旧有些心疼,不过老爹都这么说了,他也不好反驳,点头道:“好!孩儿这就去办!”
.….….…….….….
翌日。
一大早,朱元璋朝会后,便喜忧参半的回到奉天殿。
前段时间。
为了剿灭大元残党,所以朱元璋任命傅友德为兵马大元帅,率领大军进攻云南,剿灭大元残党。
傅友德在云南打了胜仗,明廷彻底夺取了云南的控制权。
这让朱元璋很高兴。
可取而代之的问题,悉数到来。
云南被大元掠夺无数,到处都是妻离子散,这些都需要朝廷来给擦屁股。
而且云南最近还有暴雨,淹没农田数以万计,暴雨还没有停止的意思,这些都需要朝廷大量拨款赈灾。
总结来说,朱元璋现在实在太缺钱!
朱元璋是个好皇帝,打心底体恤百姓,所以农税他收的很少。
同时他又看不起商人,所以朝廷的商税少的可怜。
这样下来,朝廷每年征收的税款更是捉襟见肘。
纵然朱元璋能掌控所有人的生杀大权,可面对国家少银的局面,他也犯了愁。
这个消息,
被手底下太监陈洪知道后,便寻着机会去了东宫。
陈洪一直有收朱允炆母子的恩惠,现在老爷子有困难,那他的价值一定要体现出来。
……
东宫。
吕氏正在陪儿子伴读,这时陈洪走了过来,远远地站着。
吕氏急忙起身走过去,等陈洪说完后,吕氏又给陈洪塞了些钱财,打发走了陈洪之后,便快步回来。
她面带喜色道:“儿,机会来了。”
朱允炆表情有些呆滞,不解的道:“娘,怎么了?”
吕氏喜道:“你皇爷爷现在为钱发愁,你今日去学堂,和夫子们商议商议怎么替你皇爷爷聚财,这叫为君排忧解难。”
“你皇爷爷要是知道你心系家国,一定会开心的。”
朱允炆木讷的道:“可是….我不知道怎么聚财。”
吕氏温柔的揉了揉他脑袋,浅笑道:“所以你要和夫子商议,不管如何,和昨晚做面一样,只要让你皇爷爷知道你有这份心就成!”
“你说,你皇爷爷昨晚吃你的面,开心吗?”
朱允炆想了想,不假思索点头:“皇爷爷很开心,而且一直夸我懂事!”
“那面事后我吃了,虽然我努力在做,但还是有点难吃,可皇爷爷全吃了。”
吕氏笑道:“所以说,你有这份忧国忧民的心,你皇爷爷会高兴的。”
“儿啊,记着,除了孝顺的事,其他你别说,还不是时候。”
“等你皇爷爷对你印象改观,再踏出孝顺做其他事情。”
朱允炆重重点头:“孩儿懂了!谢谢娘!”
吕氏捏了捏朱允炆的脸颊:“傻孩子,你是娘的儿,是娘的一切,我们母子还说啥谢不谢的?娘不为你着想还为谁着想?不要让娘失望,去吧。”
“好!”朱允炆起身,给吕氏行了礼,便朝学堂走去。
而在朱允炆走后,东宫府上有一名下人徐徐离开。
在来到无人处后,他换上了一身锦衣卫服饰,朝朱元璋宫殿走起。
….….…..….….….
国子监的学堂,充斥朗朗读书声。
朱允炆背着手踱步而来。
远远地,黄子澄和齐泰就来迎接。
“臣,参见殿下!”
这两个翰林学士,对朱允炆的喜爱溢于言表,和见到其他皇子时板着脸不一样,他们的脸上此刻如沐春风。
“允炆,见过两位老师!”
礼仪完毕,朱允炆便虚扶起两位行礼的学士,开口道:“二位老师折煞我了,在这只有学生朱允炆,没有殿下!”
朱允炆不受两个翰林学士的礼,
这举动,更让两个读书人心生暖意。
朱允炆也不是傻子。
他知道,无论是皇子皇孙,想要有所成就,都必须得到臣子们的认可和支持。
尤其现在,大明对北元在军事上有着压倒性的优势,特别注重内政和民生建设时期。
上一篇:大秦:让你当太子,你去挖地道?
下一篇:鹿台都着火了,你说大商还有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