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第262节
朱元璋则许多话中都带着深厚的人生哲理,朱雄英也在认真学习着。
彼此从没有觉得对方啰嗦,更不会不耐烦。
时间一点点流失,朱雄英长长打个哈气。
朱元璋这才反应过来,拍了拍朱雄英的肩甲道:“咱们出去吧,这里也不能长待着。”
朱雄英一惊:“对啊!该睡觉了,走走走。”
航海的事大抵敲定完毕,等朱雄英回到东宫,已经是后半夜。
夜深了,朱雄英脑子里想着这些杂七杂八的事,不久之后便沉沉睡了过去。
昨夜下了一场雨,到凌晨依旧没有停。
…………
翌日。
早朝。
大明宫前的文武百官,已经左右分批的进入奉天殿。
前日还斗志高昂的陈泽中等御史言官,现在像是战败的公鸡,蔫了吧唧的。
这群御史言官的脸色都不太好,捂着老腰,显然是被折腾的不轻。
毕竟一夜都在拨红薯称重量,他们年纪也大了,谁也受不住这个苦。
朱元璋目光在群臣身上游戈,片刻之后才似笑非笑的问道:“前日你们的争论,还没争出个结果,现在都再说说吧。”
傅友文志满意得的出列,环顾众人,高亢的开口道:“臣,支持出海!”
大殿上,久久的沉默。
没有人像上一次那般,提出反问。
能成为官员的都是人精,经历红薯这事儿,他们隐隐的….已经猜到傅友文的意思,其实就是老爷子的意思。
朱元璋看向兵科给事中陈泽中,和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王朗:“两位爱卿,没什么想说的?”
两人叹口气,陈泽中出列道:“启奏陛下,臣….无话可说。”
“那来自海外的红薯,确实亩产高达千斤,产量惊人,若是能推广民间,大明的粮食作物将会变的多元化,应对起天灾人祸,也会游刃有余。”
“臣不会一叶障目,臣认为大明是当出去开拓开拓眼界,见一见外面的世界,获取更多海外的作物,填充大明的农作物空白,臣支持傅侍郎出海之言!”
亩产千斤的粮食,实打实的摆放在一众官吏面前,没有人再敢反驳。
这些都是富国强国的基础,有了粮食百姓才能安定,百姓安定,他们才能更好的治理大明江山。
相较于出海带来的经济损耗,出海带来的好处,似乎可以盖过经济损耗,两相对比之下,没有臣僚再反对。
他们是理念不同,但能站在这个朝廷的人,没有一个是蠢材。
大明才成立十余年,吏治还是十分清明的,百官也都抱着一颗爱国之心,没有所谓的党争,没有所谓的利益纠葛,站在这里的人,都是心系家国之辈。
朱元璋见无人反对,便满意的点头:“既如此,兵部尚书何在?”
赵仁急速出列:“微臣在!”
朱元璋道:“你兵部牵头,和工部自今日起开始建造船只,当年陈友谅的宝船建造图纸保存在工部,尔工部要全力以赴,国朝的船只规模,不能比当初陈友谅的差劲。”
“傅友文,你户部每月从驿站收入中拨处一部分钱给予工部预算,造船之事不可耽搁。”
第119章 老一辈的怀疑,前来寻找朱长夜!
“大明虎蹲炮和火铳等火器,都要跟着建设起来,出海凶险未知,朕不忍心朕之儿郎命丧海上盗徒,亦要给海上诸藩国展现我大明之天威。”
此番出海,想来还会吸引更多的国家臣服大明,所以朱元璋对造船和造火炮这些事上,也不小家子气。
“臣等,遵旨!”
一众大臣,纷纷开口。
朱元璋点点头:“诸卿,可还有事?”
蓝玉出列道:“启奏陛下,云南沐王的丧葬队伍,此时已抵苏州府。”
朱元璋神色有些落寞,道:“行,咱知道了,咱的儿子….回来了。”
眼见朱元璋神色萎靡,诸臣高呼:“望陛下节哀!”
朱元璋拂袖,对吏部尚书詹徽道:“去下一道圣旨,将咱的老伙计们,都召回来,随咱一起送一送沐英和老二吧。”
詹徽连忙拱手道:“臣,遵旨!”
朱元璋回到武英殿。
武英,两个字,是朱元璋亲自提笔的,天下洪武,皇后秀英,武英殿….朱元璋不甚唏嘘,老二走了,老三也走了,就连沐英竟然走在他的前面。
朱元璋年至耄耋,每一个至亲的离去,对他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可是老人家知道,他现在还不能倒下,他还有很多事没有完成。
就在朱元璋发愣时,
宫人太监,小心翼翼走来。
“皇爷,曹国公来复命述职了。”
朱元璋收拢心思,挥手道:“去将他叫进来。”
少顷。
“臣,李景隆,见过陛下,吾皇万岁!”
朱元璋冷冷盯着他,脸上浮现一抹怒气,道:“不要给观主他老人家,送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咱问你,你是不是在巴结他?”
话音落下,李景隆愣住。
给观主老人家送乱七八糟的东西?
他有些迷惑,而后瞬间反应过来,老爷子这说的是他给朱长夜送的东西。
顿时。
李景隆浑身汗毛竖起。
果然!
老爷子跟关注关注,这事儿李景隆一直都知道,可关注到这个份上….
李景隆还是极为意想不到的。
想了想,他也只能认错道:“臣,回禀陛下,下次不敢了。”
朱元璋点点头,看着一脸认错模样的李景隆,气消了不少,满意的道:“你和你父亲一样,当初你父亲改名文忠,忠于大明,这一辈子,他做到了。”
“咱希望你这后辈,不要丢了他的脸。”
李景隆是朱元璋的外甥,对军事布防理解很透彻,是后生中不可多得的一员虎将,说不得将来能帮着咱大孙开疆拓土。
当然,
老爷子一辈子眼光都很毒,唯独对李景隆这事,他看错了。
李景隆正色,抖了抖身上明晃晃的铠甲,肃穆道:“臣,聆听圣言,终身不敢忘!”
朱元璋莞尔:“成了,这里没人,不要那么多礼。”
李景隆道:“是,老舅!”
这家伙的语言艺术,已经到臻境。
朱元璋想了想,开口道:“楚王那边处理的不错。”
李景隆赶紧道:“此功,外甥不敢居。”
朱元璋不咸不淡的嗯了一声,淡淡的道:“老六在武昌,可有染指政事?”
李景隆自然知道老爷子什么意思,忙不迭道:“臣,未曾查到。”
朱元璋嗯了一声:“成了,咱知道了,你回去吧,下次记得莫送乱七八糟的东西。”
李景隆赶紧点头:“是!”
他快速的出了武英殿,这次武昌之行算是彻底结束了,但这其中的凶险,若是换做任何一個人来做,都未必能承担的住!
幸好观主朱长夜,提前给了意见。
李景隆不由有些感慨,老爷子对朱长夜的关注度,简直和太子都不遑多让了。
抱住这颗粗大腿,咱李家以后可真能荣华富贵一辈子了!
“小子,你在瞎乐什么呢?贼眉鼠眼的。”
面前,一阵粗犷的声音响起。
将李景隆吓的一颤,他赶忙抬头,尊敬的道:“小子,见过汤叔。”
“嗯。”老人点头。
李景隆缩了缩脖颈,眼前这老人,给人的感觉十分沉稳和蔼。
可李景隆知道,这看似人畜无害的面皮下,是多么凶残坚定的内心。
上一篇:大秦:让你当太子,你去挖地道?
下一篇:鹿台都着火了,你说大商还有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