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古人破防了 第112节
片刻之后。
他叹了口气。
“古人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咱这次算是真的明白了。”
“天下最动人心者,无过于财帛。”
“哎。”
朱标知道老爹此时也在犹豫。
斟酌片刻之后。
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父皇,儿臣以为,今日过后,开通海洋,经营海外,势必会成为天下臣民的共同诉求。”
“开海禁,行贸易,已然不是我们愿与不愿的问题了。”
“而是必行之事!”
“因此儿臣觉得,与其等民间自行出海,成了气候之后倒逼朝廷介入,倒不如先做筹谋,定个章程才是要紧。”
朱元璋又何尝不懂这个道理?
只是。
他考虑的并不是这些。
“标儿你说的这些咱不是不懂。”
“只是你想过没有?”
“一旦放开海禁之后,天下之民都往海上跑...”
“种地一年才不过能得一家温饱,可是海上跑一圈,却可能挣得十倍百倍的利润!”
“如此下去,天下又有谁能够安心在家里种地?”
“如此下去,咱的大明岂不是十室九空?”
朱元璋是个农民出身。
在他看来。
农民、土地,才是这天下的根本!
后世人在谈论到古代时。
总绕不过一个词——重农抑商。
在后人看来。
古人都极其愚昧。
种地能挣多少钱?
经商又能挣多少钱?
一个商税所能带来的财政收益,岂止是农税的数倍?
可是。
跳脱历史背景站在后世的视角,以此来评判封建时代的思想、举措、政令无疑是在耍流氓。
在封建时代的最高统治者看来。
国家、天下、家产。
是三位一体的存在。
天下虽然是天下之民的天下。
但归根结底还是皇帝私人的天下!
汉高祖年轻时不务正业。
刘老太公总说他不如二哥刘仲。
后来做了皇帝之后。
刘邦就问刘老太公道:您总说我不如二哥,那么我现在打下的这份家业比二哥又如何?
这句话本质上就代表了封建皇帝对于国家的认知。
对于皇帝而言。
家业稳定,才是最重要的。
商人敛财,有着远远超乎于农民的成长性。
这是影响自己家产稳定的最大不稳定因素。
就好比德川家康所说的那样:让百姓半死不活,是治国的秘诀。
...
闻言。
朱标沉默了片刻。
但很快。
他就抬起头。
笑道。
“父皇多虑了。”
“纵使海外能挣得千倍万倍的利润,可是这地,它也是荒不了的。”
朱元璋一听。
顿时好奇。
“哦?”
“这话怎么说?你讲给咱听听。”
朱标应道:“是。”
顿了顿。
斟酌了一番措辞之后。
朱标侃侃而谈。
“父皇,您可曾还记得那英吉利有多少百姓?”
朱元璋回忆了一下。
“天幕所说,后世之英吉利百姓六千余万,与我大明相差无二。”
朱标点头。
“正是。”
“而且这还是后世之英吉利。”
“再往前推,推至其大航海之前,恐怕当时之民不过后世一半,甚至还不至一半。”
“然而,如此小国寡民之邦,在航海开启之后,本国却未崩溃,而是越来越强,直至称霸世界,创下‘日不落’之威名。”
听到这。
朱元璋瞬间心中一动。
对啊!
英吉利不过一个小国。
那才多少人?
可是在大力发展航海之时。
本国却未崩溃,国民散落世界。
而是反而强盛起来了?
这是什么道理?
朱元璋刚想问。
朱标先回答了。
“虽然儿臣不知那英吉利当时发生了什么。”
“但是从其行事风格来看,国民逐利,或许就是其原因。”
“父皇您想,当国人都向往海外,种地之人减少之后,国内粮食必定稀缺。”
“而这粮食稀缺,种粮贩粮的生意就变得有利可图了。”
“或许种粮之收益,也许也并不弱于航海行商。”
“所以土地荒芜,无人种粮之事,大可不必担忧。”
上一篇:选我当御史,李世民你哭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