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第725节
组委会最终决定,将这两百多个项目进行“分割”,分散到五年的时间尺度中。
每届天下大会将持续五年,第一年相当于“农运会”,第二年则是“工运会”,第三年为“军运会”。
其后两年以“文比”为主,计算、组织协调、创意设计、文学艺术等等皆有涉及。
当然,在各怀目的之下,混乱就不避免了,星官大会也是经过多年中断,再由各大国反复酝酿之后才得以恢复,而这么一个新生的国际性大会,要想一步到位显然是不可能的。
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但总得来说,初步的方案还是顺利得到了通过,第一届的主办权自然落在在周的头上。
加上明年本就该举办的星官大会,使得洛邑明年将有至少两场国际盛会召开。
华历四年一月,本就渐有天下中心趋势的洛邑,更因此而增加了一项耀眼的光环。在周的努力推动下。
国际性的交流开始由权贵阶层向平民普及,模式也从相对单一的外交斡旋和战争,增添了更多的内容。
战争的阴云并没有完全消失,可一个崭新的时代却逐渐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趁着天下大会组委会确立并制订相关章程的机会,朱樉并没有就此放过此次前来洛邑的各国政要权贵,趁机发出了一次邀请,准备再接再励,筹备成立第二个固定的国际组织机构。
此前虽然为了推行统一的货币政策举行过一次十国峰会,可因为监管权的缺失,几乎没有常设的机构运行,大家各行其事,这才导致了接踵而来的货币危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朱樉本想筹备一个类似于后世联合国,且拥有更强的组织执行能力的机构。
只不过当前的情况下显然有些不太现实,只好退而求次,先零敲碎打构建其基础,像拼图那样慢慢去实现。
“一百亿!”朱樉的开场白并没有什么冠冕堂皇之语,一上台就痛心疾首地道:“各位,去年因天下各国货币乱象,周地至少蒙受了一百亿新周币的损失。”
坐在下面的人却没有丝毫愧疚之心,有不少人反而有些自得之心,显然为这份战绩感到骄傲。
利用统一货币并一手掌握汇率兑换权的优势,各国都狠狠地捞了一笔,既在国内搜刮了一番,也占了周不少便宜.
第1410章 深重灾难
在这场货币危机中,唯有周始终坚守底线,甚至不惜损己利人。
“我知道在座的有些人很是得意。”朱樉也不打算客气,直言斥责:“是的,有的人因此获利不菲,而且没有违规。可这是因为你们比周要聪明吗?”
当然不是。虽然没人说出来,可大家心中的答案都非常接近。各国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他们之所以敢薅周的羊毛。
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朱樉一直以来都有着良好的信用,是一个比较遵信守诺之人。
这世界从来都不缺乏利用别人的善良,来获取自己利益的人,于国亦是如此。
“这不过是饮鸩止渴罢了!”朱樉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好好敲打一下各国,避免让这件本来利于天下之人的政策,滑下更加黑暗的深渊。
虽然朱樉自己没有货币混乱的经历,可即使只是从历史课本上,也知悉了诸多类似的情况,更明白其带来的深重灾难。
这样的灾难绝不应该出现在他的治下,亦不能因他的推动而降临在其他人身上。
“本来,周也可以从中获利,甚至远远要比你们想像的要多得多,可是我们没有这样做。这并不是因为我们傻,也不是因为我们的善良守信,而是不屑于做这种愚蠢短视之举。”
朱樉挥了挥手,身后缓缓降下一道巨大的帷幕,上面列着一表格:“我们来看一下吧。渼洲,去年发行货币约为两百亿。
并不算超发,可四次修改货币原材料配比,最高面额的金币从最初的八成金降到只有一成!直接导致的后果是什么呢?连续两年丰收的情况下,民众可支配收入反而降了近两成!”
“再说U国,发行的货币总额约在三百亿,两年欠收之下已属超发,可国府收入反而增加了三成!这三成怎么来的。
想必就不用我再明说了。更不要说七次降低材质,有一批甚至连个小孩都能折断。”
“最过份的是韩魏两国,因为战争的原因各铸了五百亿的货币,且不说超发了多少,从一开始质量就严重不合格。
又强制性兑换的措施,收走了民众手中的旧币,仅此一项就令民间财富缩水超过三成。”
朱樉在台上一个个地数落,连最小的卫国也不能幸免,台下的各人却有点坐不住了。
各国拒绝监管,本以为自己铸了多少币根本不会被他人知晓,哪知道还是没能瞒过朱樉。当然,朱樉只是根据各国冲压头等零部件的更换维护频繁进行的推算。
并不是精准的数字,但相差却也不会太大。
数落到最后,朱樉语重心长地道:“这是竭泽而渔啊,各位。道理不是很明显的么,就像将训练不精的士兵送上战场。
尚未成熟的庄稼割来食用,细网捞尽水中鱼苗一般,这次赚了,下次呢?还有下次吗?”
即使是受教育程度更高的贵族们,其中也没有多少人会放眼长远,送到面前的机会不捞一把,又怎么能够心安呢?所以面对朱樉的质问,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共鸣。
“统一货币推行才一年便岌岌可危,很多地方又回到了以物易物的旧况,更因物价波动而无所适从。
今年你们又想铸多少币,又想以次充好到什么程度,不得而知,可还会有谁认呢?”
谁敢不认?各国早就想到了诸多举措,由不得底层的民众不接受。
“至少,周不愿再做这个冤大头了。”环视众人,朱樉知道晓之以理显然没起到什么效果。
只好釜底抽薪了:“按照此前的约定,周亦有自主汇率之权,甚至有经过评估终止兑换之权。”
这下子可就说到各国痛处了,周币目前可是硬通货,一旦停止兑换,不仅再难从周地购买物资和服务,与他国之间的交易也会变得非常麻烦。
“周当然无权干涉你们的标准。”朱樉嘴角泛起一丝冷冷的笑意:“可我们也有权制定我们的标准,凡是不符合标准的,一律终止兑换,特别是那些占了大便宜的。”
大明朝代表开始有些坐立不安了:去年薅到周最多好处的,正是一直闷声发大财的大明朝,那一百亿里,至少占了三成。
随着各国贸易量的不断上升,信用货币的比例也开始上升,毕竟动辄几百上千万的交易额,运送钱币实在是项费力的工程。
所以当前大宗交易的主要模式,还是通过洛邑金行来进行转帐支付。简单的说就是大明朝把秦币交给设在栎阳的洛邑金行。
由此换来一张转帐支票,到洛邑的金行本部换着周币,再来购买周地的货物。
可因为汇率自主的原因,这中间会出现一个巨大的差价,导致大明朝用不值钱的秦币换来了更多的货物,而周的商人却换不回等值的东西。
事实上在去年九月的时候,这一货币兑换模式就陷入瘫痪了,若不是及时止损,在各国无底线的操作下,周地的损失恐怕还要大得多。
所以朱樉决定改一改,设在各国的洛邑金行还是会继续兑换,只不过不会像原来那样照单全收,而是根据其成份和质量。
再参照洛邑的兑换比例,由此来决定开出多大面额的转账支票。不符合标准的,还可以拒收。
自己的法定货币居然要周来认定是否“合法”,各国当然不能接受,这样以后还怎么快乐地占便宜呢?
会场顿时骚动起来,与货币相关的各国官员纷纷指责起朱樉的“霸权主义”,认为朱樉这是公然违背协议,属于失信毁约的行为。
各国开始急了,朱樉反而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待众人说得差不多了,这才道:“任何事都可以谈嘛,而且可以经常谈
不如我们建立一个常设机构,随时针对这方面的分歧进行商谈。”
对于朱樉这种操作,各国显然有些不习惯,毕竟以前的传统基本都是一事一谈,而且围绕的主题多是战争的兴灭,鲜有以合作发展方面的交流.
第1411章 甚至不谋利
本来各国也派有常驻洛邑的大使,不过现在需要洽谈的项目越来越多,一个人显然不具体如此万能的能力,分工更加细致便成为必然。
似乎这是不可回避的解决办法,虽然有所抗拒,最终还是同意了朱樉这个提议。
朱樉心中暗道:小样,还不乖乖就范。脸上却丝毫没有显露:“我倡议,十国常驻一名货币相关的副职大臣于周。
出任国际发展基金的委员,以便随时可以商讨货币及发展相关议题。”
“周的与天下各国交往的政策是一贯和明确的,那就是和平相处,共谋发展。凡是有助于各国良性发展之举措。
周都会大力支持,可那种只想通过损人利己来捞取好处的,必须坚决予以制止。”
“发展基金便是为此而生,只要利于民生,利于可持续发展,周愿意为此提供贷款,事先垫付一定的款项,可以少谋利甚至不谋利。
但绝不能被人利用而受到损害。我真诚的希望,各国不要随意利用周人的善良,不要任意消费周人的真诚,短期的小利必会得到长期的大弊。”
“发展基金会将评估各国经济发展情况,由此来确立其货币信用价值,制订一个具有实际意义并相对公平且广为接受的汇率。
促进国际交流与发展。当然,这是自愿的,决定权仍然在你们自己手上,我绝不会强求。”
话虽然说得好听,可在各国看来,这似乎又是要迫于周的“淫威”而遵众其制订的规则,对于要不要让朱樉的“阴谋”得逞,这就不是与会的众人能够决策的了。
朱樉也不指望一次会议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将商贸部早就拟定好的章程初稿分下去之后,让各国尽快做出回应。
只要愿意加入这一倡议的,便可在发展基金中占据一席之地,同时也获得相应的权益。
骰子已经掷下,周地的“扩张”虽非一番风顺,却已成大势所趋。
趁着各国在考虑要不要拿出一部分货币及新生的金融主权,加入到发展基金会,与周进行更深入而稳定的合作交流之际,朱樉开始频频“出招”了。
虽然去年他的大部分精力都用于大学的筹备工作上,不过现在的国府可以说人才济济,再加上合理的分工协作,很多事务无需他过问仍能够有条不紊地正常运转。
当然,朱樉想要像孔德那样彻底“甩手”是不可能的,在很多重要的决策上面,仍然需要他的参与,哪怕仅仅只是露个面,借其之口说出来的效果也大为不同。
所以这一轮的“密集输出”,也是有各部委摆好架式、上好弹药,朱樉只需要扣动扳机即可。
第一轮输出是基于周地综合各方面情报渠道,收集整理出来的韩魏之战的“帐单”。
从某个角度来看,战争打的就是钱,古往今来概莫难外。《孙子兵法》中便有过专门的计算,发动十万规模的战争。
每一天的耗费至少需要千金之巨;墨子在阐述“非攻”之论时,亦有着详细的解析,对战争的代的价往往会分摊到民众头上描述得淋漓尽致。
韩魏之战虽然仅持续了半年,可双方几乎都达到了举国为战的程度,而此而付出的代价及造成的损失,更是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数字。
首先是人员方面,普荆出兵四十万,征发用于维持补给的民夫数量亦相差无几,这还是因为处于“内线作战”的原因。
若是像远征渼洲那样的情况,非战斗人员的数量往往会远高于参战士兵。
饶是如此,人口总量约在五百万左右的普荆也几乎倾尽了全力,不少地方秋收的主力都由妇弱承担,为此而付出的非战斗伤亡也达到上万的规模。
这也是古代战争无法摆脱的现象,在战争过程中因疾病、灾难等因素造成的人员伤亡,有时候反而会超过真正死在战阵之上的人。
即使到了后世,这种情况也普遍存在,连号称蓝星最强的霸主国也不能例外,多次战争中非战斗减员的数量反而高于战死的数量。
当然,其中的原因也是错综复杂的,并不能简单地一言蔽之。
除了民夫的损伤,军队的伤亡更是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数字,仅在新郑城下,魏军便付出了伤残三万多。
上一篇:全民抗战:开局地狱级副本!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