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第422节
这样一来,“合格”工匠的人数便可以突破了:只要经过简单培训,大多数人都可以胜任组装的工作。
至于工匠的定士授爵标准,也随之改为可生产的零配件种类及成品率,同时也将会组装多少种产品纳入加分范畴。
听到这一个,工匠们大多数不乐意了:这也太瞧不起人了。
原本鲁墨两家经过多番商议后,对匠士的评定标准便是能独立完成多少种器具的制作,能够制作的种类越多,等级便越高,在工匠中的地位自然也就越高。
这种标准对于工匠们来说,无可非议,一直以来也差不多采用的这种标准。
特别是这些民间工匠,手巧自然很重要,但会做的东西多却更为关键,否则如何满足不同类型的客户需求来赚取佣金养活自己及家人。
朱樉这一改,不管你原来会做多少种物件,都不管用了,这不仅是对他们思想的巅覆,更有损其匠士荣誉:只能做几个零件也能称匠士?
那岂不是匠士就要像什么铲士、推车士之类的滥大街了?
见众议汹汹,朱樉只得让步,保留原来的标准,把新的工匠定士授爵标准作为一种补充加进来。
工匠可以自由选择其中一种来完成自己的定士考核,无论哪种都被国府所认可,只是在前面冠以器和物来加以区别。
比如泰杉,他目前便是大木匠士,标准改革之后就变成了木器大匠士。获得双匠士的工匠,以其中最高的等级享受相应的待遇。
心思细敏的立即察觉到其中的机会,开始成为朱樉新标准的支持者。
墨子和鲁颁毕竟是当世少有的巨匠,他们制定出来的标准虽然不至于像秦桓那样苛珂,却也不会让人随随便便就能过关,能够获得大匠士爵位的并不多。
可按朱樉的标准,能够制作二十种零件无疑要比相同数量的器具就简单太多了,那些少匠士、中匠士们想要通过原来的标准晋升为大匠士。
非得数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学习不可,现在改用朱樉的标准,除非太过愚钝,否则顶多一两年便可轻松达到。
越来越多的人想明了此节,仍然表示反对的声音就显得微弱多了,只有那些大匠士和觉得自己有把握很快晋升大匠士的人才不满朱樉降低难度的举措。
这样的人毕竟只是少数,在越来越响亮的支持声浪中很快便败下阵来。
新工匠授士定爵标准的大致框架就此定下,细节上自然少不了朱樉与墨子等人不断讨价还价,却已无法阻挡朱樉工业化.0改革的脚步了.
第682章 生产和管理
有了前面的成功,朱樉的第二个举措:招募女工,遇到的阻力就小得多了。
这个时代,女人的地位并不高,基本处在男人附庸的状况。虽然如此,对女性的限制并不多,不论出行还是做工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自由的,诗经中便有大量男女相会的诗篇。
再加上大多数人都住在城里,为了满足生活所需,女人出来做点活补贴家用实在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纺织业最发达的临淄拥有数万织工绣娘,其中便有大量的妇女,毕竟在一些行业里,女性有着天然的优势。
在此之前,朱樉其实已经招募了不少女工,比如洛邑医院的助产士们,便全是由宗室女和民间稳婆组成,随着周地的生育安全系数越来越高,她们也广受尊敬。
而纺织协会和造纸协会里,更大半都是女工,朱樉的母亲更是造纸协会的实际管理者。
正因为如此,让妇女出来做事对众人来说根本不足奇。
唯一让工匠们别扭的是,朱樉这一次招募的女工并非安置在“传统行业”,而是各个工坊。
把各个工坊由生产成品改为生产零配件,很多环节并没有多少体力上的限制,妇女自然有了胜任的可能。而要论起心灵手巧,女性更毫不逊色,不论是零配件制作还是成品组装。
先前各坊负责人都在叫嚷缺乏人手,却没想到朱樉以这种方式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拒绝吧,自己人手确实不足;答应吧,男女混合的工坊恐怕还真没有先例,传出去恐怕得引得同行笑话。
欲拒还迎的心态下,两方很快找到了解决方案:设立专门的女工工坊,男女分开进行生产和管理。
最大的难题反而是让哪些人来负责管理培训这些女工。
不论是鲁颁还是墨子,可都没有女弟子,这项差事当然算不上是“美差”。最终还是朱樉拍板,采用抽签的方式暂时选出了三位女工坊的坊主。
阴差阳错之下,泰杉竟然被抽中了,不过这是众议决定的,他涨红了脸却无法发作。其他两位则是墨家的魏越和玉府的漆绘,同样垂头丧气,又无可奈何。
完成了工业.0改革和人事变动的第一步,朱樉丝毫不敢懈怠,来不及挑选女工和审核工匠们不断送来的零配件设计,召集周地最优秀的工匠组成了自己的攻尖团队。
机床是工业之母,历史上的工业发展离不开机床的孕育。
为了达到符合标准化和通用化的误差水平,朱樉只能靠统一规格的机床来实现。
这也是手工业和工业的本质区别之一,毕竟纯手工的制作工艺,受到影响的因素实在太多,而且无法彻底根除。
有了机床就不同了。
操作机床的水平虽然也有高低之分,但误差却控制在了更小的范围,朱樉又不需要制作什么精密仪器,完全可以满足要求。
有了机床,培养一名合格工匠的时间被大幅缩短,对个人能力的要求也极度降低,实在是满足要在周地目前这种状况下扩大生产效率和规模的不二选择。
说起来,机床并不是工业化时代才出现的产物。
从公元前4000年便出现的打孔装置到制作陶器的陶轮,甚至连一块磨刀石也能称之为最初的机床。
朱樉在此前其实就已经有了尝试,水力冲压铸币机和冲压铸尺机等,都是简单的机床,只具备单一的功能。
不过这一次,他的目标自然不止于此。
此前为了铸币和制钢尺,模具的标准化和通用化已经悄然先行,所以众人理解和操作起来并不困难。
这相当于重建整套基础工业体系,饶是以朱樉之能,也感觉千头万绪,纷杂难明。
这些知识对他来说太过模糊,即使现在的脑子远比之前灵光得多,仍然不是想做就能做出来的,唯有从基本原理入手再一点一滴进行推导、重建。
墨子和鲁颁再一次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知道是一回事,要做出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朱樉确实拥有远超这个时代的科学知识基础,可单凭他一个人,根本不可能将其变为现实。
墨子和鲁颁无不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远超常人的思维能力,有这二人及其优秀工匠团队的补充,终于补足了朱樉存在的短板,让不可能变为可能。
滑轮组、杠杆、齿轮、轴承在这个时代已经有了很多的应用,后世在洛邑的粮仓遗址上便出土过用作吊运装置止逆机构的铜齿轮。
这还是相对落后的周王室,其他强国在这方面有着更进一步的发展。
至于传动系统,鲁颁在对各种水力机械的改进过程中已经有了较为深珂的理解,为了解决城中工坊水力势能不足的情况,甚至已经制作出三级传动的锯木机。
当然,古代的科技发展极为缓慢,更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难以连续取得进步,所以直到一千多年后的工业革命爆发,才总算让人类的科技水平有了相对稳定的发展。
有了近乎完美的团队,情况自然就完全不同了。
朱樉负责提供一些天马行空的设计,墨子、鲁颁则负责改进和制作。大量基础零件模具被陆续制作出来,再通过简单的材料比较,初步选定出几种铜锡、碳钢比例的材质型号。
幸好之前朱樉就鼓励工匠勇于进行各种尝试,不论是混凝土的调配比例还是铜锡铁铅等合金探索,都有着大量的经验积累。
工坊之中早就记录下上百种不同比例的合金特点,最耗时间的材料探索反而没有丝毫阻碍,很快就在原有的基础上选定出目前最适合几种基础零配件的合金类型。
敲定好模具尺寸和材质类型后,城外的冶炼铸造基地开始运转起来,很多时候墨子和鲁颁甚至亲自上阵充当苦力。
半个月后,第一台凝聚了朱樉和这个时代最顶尖工匠心血的标准化机床诞生了。
第一台机床主要用来制作铁钉。
为此,朱樉不得不专门对一座冶炼坊进行改造。融化的铁汁直接流进模腔内,通过模腔出来的铁丝尚未完全冷却便进入到制钉机床进行一次性冲压成型.
第683章 分组配合
对于朱樉对钉子的执着,墨子和鲁颁都难以理解,毕竟在他们看来,比起卯榫来说,钉子的缺点实在太多了。
当然,用钉子在速度上确实有着过人的优势,可为了速度而放弃质量和美观,却是他们这种巨匠所不屑的。
在朱樉的亲自培训主持下,一人负责将铁锭放进融炉,一人负责管控火力大小,一人负责监管出炉铁汁的流动,一人负责操纵机床。
再有一人负责装运制成的铁钉并协调各个环节配合无间。
只需五个人操作,铁锭便源源不断地被制作成一枚枚铁钉。
动力方面则由水力和人力踏踩两套系统共同提供,既可以单独使用其中一种,也可以互为补充,不再受到水坝蓄水量的制约。
只要人手充足,原料供应不缺,以轮换作业的方式,完全可以日夜不停地进行生产。
这套系统对朱樉来说还非常简陋,简直处处都需要改进,可墨子、鲁颁等人却无不为之震憾。
用以往的生产模式,要完成这一整套工序,并达到同等的生产数量,至少要上百名铁匠分组配合。
而要制作出如此标准统一的铁钉,更需要极为高明的工匠全神贯注,效果也难以相提并论。
经朱樉这一改进,岂止是人力节省了超过十倍,对工匠的素质要求更降低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根本不需要多少匠艺,门槛已经低到了随便找个普通人稍加培训便能掌握的地步。
这意味着什么?
熟练工匠的数量再不是影响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有多少人,差不多就有多少工匠,因为其中的一些环节,连老人、小孩也能轻松胜任。
各大强国数以万计的工匠规模再不是周地无法企及的优势,周地完全可以凭数百工匠生产出数量和质量都不逊于他们的产品来。
周地虽然只有四万多人,可只要朱樉需要,这些人几乎都可以化身为工匠。
此消彼涨之下,周地的生产力水平必将发展到一个令世人瞠目结舌的境地,其最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简直难以想像。
他们这才明白,朱樉为什么要大费周章来实行标准化和通用化,因为这完全就是一种巅覆,旧有的生产模式根本无法面对如此强悍的竞争对手,只能黯然退场,沦为配角。
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大地振奋了工匠的士气,面对这全新的事物,无不表现出极高的热情。
有了第一台机床,其后的工作变得顺利起来,确定了三种不同型号的钉子的机床后,齿轮、轴承等基础零件的机床逐一问世。
由于朱樉采用了标准化和通用化设计,机床的主体及传动部分都可以通用,大家只需要对机床的模具加工部分进行改进即可。
没多久,朱樉已经不需要再全程参与,大多数的工作都交给了以墨子和鲁颁为首的精英工匠团队。
本想再接再励攻克螺丝的难关,出游归来归的计冉却找上了工坊,参观了一下朱樉最新的成果后,由于实在不习惯工坊内嘈杂的声音和浑浊的空气,又如之前那般邀朱樉外出相谈。
对于自己这个师兄,朱樉也只能迎合,只好放下手中的事务跟随而去。
二人走后,墨子和鲁颁相视而望。
上一篇:全民抗战:开局地狱级副本!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