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第323节
事实就在眼前,孙传庭不过还要挣扎一下罢了,大明拿什么来跟夏国比?
这里的军卒足粮足饷,而且每日操练,孙传庭又不是什么不知军事的腐儒。
这里兵甲出产象流水一般,连枪炮制造也源源不绝,他也曾亲手操作过夏国的火枪、火炮。
在见识了夏国军队的密集火枪阵和炮击演练后,他心里也很清楚,这样的军队绝不是明军可以抗衡的。
但孙传庭就是还想挣扎一下,至于为什么要挣扎?他也没想清楚。
“尊,儒学自汉唐以来,就是我夏国的主要学说,孔丘先生于我夏国千年以来传承不绝更是居功至伟,但我们却不会再独尊儒家了。”
儒学已经深深烙印在了夏国民族的骨子里,朱樉绝没有想把他彻底抹杀的想法,也不敢。
虽然儒学里面有很多后人为了社会需要而不断填充进去的糟粕,但他里面也有很多对于人生,对于社会秩序方面的思辨。
“你这是要毁我儒家道统?”
灭国对于孙传庭来说虽然难以接受,但夏国几千年来朝代不断更替早已是事实,其实潜意识里他是能够接受的.
第487章 你们有所不同
但朱樉说不再独尊儒家,这就挑战了以儒生自居的他的底线,说出来的话语就很不客气了。
“道统从来都不是别人能毁得了的,从来都是你们自己毁掉的!
早前儒生还要习六艺,现在呢?除了个人兴趣,大多儒生都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只会刨故纸堆,治理地方全无章法,多半都是凭运气,看老天给不给百姓活路。
我不否认儒生中的人才也很多,但天下不是尽靠几个人才就能运转的,天下是需要很多人才一起努力才会越来越好。
现在的儒生,只要文章做的好就是人才,伯雅兄,你来告诉我,治理天下仅凭文章做的好就可以吗?”
对于朱樉来说,虽然也感受到孙传庭的不客气,但这对儒生来说算是侮辱,他却并不介意。
“可天下伦常有序,家国亦是如此,我儒家道统就是维持天下伦常,如今你却说不再独尊我儒家,这可不是连伦常都不要了?”
到了这时,孙传庭终于不再是气愤的状态,而是说出了干货。
“伯雅兄这句话总算是说到点子上了,不错,维持国家发展最根本的东西就是秩序,但我理解的序和你们有所不同。
我先说说我以为的序吧,在我看来,一个国家,只要大多数人衣食无忧,生活比较富足,这个国家就一定是有序的。
这样难做到吗?短时间看来不难,但要长久保持就非常非常的难。
就只这一点来看,你们儒家就做的非常不好,一说天道,你们就要说兴盛更替是伦常。
这固然不错,可既然天道兴盛更替是伦常,那还要你们儒家干什么?兴盛更替本来就是天道,
自从独尊儒术以来,我中华大地也还是两三百年一兴衰,你说说儒家到底改变了什么?”
“李总督你这话就很是偏颇,纵观青史,但凡不尊我儒家的国度,不论夏国也好,夷狄也罢,都没有存续超过百年的。”
老实说,朱樉对儒学没什么深入了解,他所知道的儒学也是很肤浅的东西,被孙传庭这么一说,想一想好像还真是这样。
“伯雅兄说的很对,儒家至少在维持国家平稳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至少把国家的状态延长了一两百年。
可有一点我想向伯雅兄请教,你们儒家是否有违天道?”
讨论本来就是一种思辨的过程,对于如何解决和儒家的冲突问题,朱樉思考过很多回,但却从来没有想过在思想层面去改变他们。
因为他不认为自己是那块料子!他想的更多的是采用什么手段或者方式去改变儒家。
“我儒生向来以维护天道伦常为己任,何来总督大人说的有违天道?”
孙传庭很清楚朱樉所说的“天道伦常”,不是狭隘的礼制道德层面的意思,儒家向来以维护天道为根本,怎么允许出现这样的挑衅?
“那么我再说回序,刚才我说的序伯雅兄认可吗?”
天道既秩序,这个问题孙传庭没什么疑义。
“世道安稳不外大多百姓生活富足,可你儒家的做法却总是儒家子弟越来越好,但天下贫苦的百姓却越来越多。
这样的状态总是两三百年循环往复,而且每次都是贫苦百姓揭竿而起,把你们儒家子弟杀的血流成河,连带自己也死伤惨重。
既然你们说是以维护天道秩序而存在的,但是你们几乎所有的做法都是在制造越来越多的贫民,这是什么天道伦常?”
讲道理朱樉自认为不是孙传庭的对手,他也想不到什么经典的哲学理论。
但是可以讲事实啊!
以皇帝为首的儒家现在不过是披着儒学外皮而已,他们早早就把孔丘对人生、社会的思考给丢掉了,而是致力于维护统治利益,变成了现在的儒家。
皇族不缴纳税赋都算了,让百姓供养的同时还要去获取更多的利益,既然有他们带头,连带着官员也是这样的做法。
天下混乱也正是因为他们无节制的侵占,以至于贫民越来越多,再来点天灾人祸,社会就立即崩塌了。
面对这样的事实,孙传庭没法回答。
崇祯五年四月十六,**总兵朱樉在福周自称夏国王,公告天下,夏国只为推翻朱明王朝,废黜一切苛捐杂税及徭役,天下一体纳粮交税,王族亦不得例外。
此令一出,天下哗然。
在广冬起兵的王元懿紧接着就宣称归顺夏国,江溪、浙南其他诸“流寇”也纷纷宣称归顺夏国。
联盟特意安排,**派往京师告急的船只被放行,随着闵月浙赣起事消息几乎同时到达的还有辽右、山栋总兵亦举事宣称归顺夏国的消息。
在**举事的消息到达五天之后,讪習、杉西两股流寇宣称归顺夏国的消息也到达了京师。
尤实录在宁武关龟缩了将近一年,等讪習军团的部队终于兵临城下的时候,他做了第一个主动投降夏国的明军将领。
有了第一个,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候十路在前宣大总督王之采的怂恿之下,俘虏了大同巡抚及代王投降了联盟。
除了讪習方面,三边总督梁廷栋也带着五千中军囚禁了西安城里的文武官员以及秦王眷属宣告投降。
短短一个月不到时间里,大明的京师似乎就已经被“叛贼”包围,可朝廷却发现此时居然没有多少可调的兵马。
董贤虽然反了,可并没有动挤南和德州,这两个城池如今都已经成了孤城,除了百姓生活的柴米油盐能被放行进入,其余一概能出不许进。
虽然有着辽右在侧后威胁,但黄台吉还是带着三万大军五万民夫如另一个时空里一样把大凌河城给“拆迁”了。
大凌河失守,孙承宗也因此倒台,新任蓟辽总督正是原来的南直隶巡抚曹抚文衡。
在N京任职四年多,曹文衡多少知道点**的实力,其他不说,闵月失陷,可**巡抚熊文灿、两广总督王尊德却一丁点消息也没有。
按说这两位要么身死,要么逃亡,消息多少都应该传些出来,但一点都没有.
第488章 救援的兵马
还不要说广冬总兵邓茂林了,整个广冬几乎没有传来抵抗的消息,就是各地失陷的消息。
只有南赣巡抚肖毅中据说已经在回京的路上,可曹文衡知道,依照当今陛下的秉性,肖巡抚多半要被皇帝弃市。
如今朝廷已经顾不上鞑掳的威胁了,辽镇不断接到兵部的文书以及皇帝的圣旨,要求他们立即出兵去山栋平乱。
开玩笑,董贤那是什么人,以为他刚到山栋不久,立足未稳就是可以被任意揉捏的吗?
辽右和辽镇本来就是关系相当密切的两个军镇,以前东江和辽镇本来就经常沟通。
陈继盛调任东江原本就是朝廷往东江掺沙子的,不过后来陈方极、董贤立下了大功,东江又被改做了辽右镇。
可如今辽右却反了,虽然两镇之间还被建奴阻隔着,可只看看耀州、丐州离的那么近,都两年了建奴却硬是不敢去收复,辽右兵马的强悍就能一窥端倪。
辽右兵马强在董贤,这是朝廷都大概默认的事情,连建奴都干不过,让只敢躲在城池里防御的辽镇兵马去山栋剿灭董贤,这不是开玩笑是什么?
现在天下各处哗变的消息也传到了辽镇,曹文衡不仅自己不敢下令派辽镇兵马去山栋平乱,还得谨防手下兵马被逼急了也干脆哗变去投了辽右、山栋。
但兵部和皇帝的意思也不能不理会,他也只好一次次的上题本给朝廷解释现在辽镇不宜出兵的缘由。
辽镇不敢出兵平乱,其他各处也是惊慌的不得了。
蛰江巡抚罗汝元、诃萳巡抚樊尚憬一天一封题本的向朝廷求援,蛰江临海,杭州临江,**又是依靠水师起家的,杭州随时可能不保。
诃萳和山陕大片接壤,又地处中原腹地,向来都不是防备的重地,比起九边,兵马更是糜烂的厉害。
大同总兵候十路一投降,居庸关就被占领了,剩下美裕所、倒马关、紫荆关外都被讪習军团威逼。
宣府巡抚杨述程被下令戴罪立功夺回居庸关,可总兵马化龙根本不敢动弹。
保定总兵曹鸣雷更是躲在保定府城里不敢出门,任由倒马关和紫荆关的军将求救而不肯发兵支援。
顺天巡抚许如兰现在天天上表辞归,龙泉关和井陉关已经被讪習流寇占据,攻入京师随时可为,可现在大明天下却派不出一支可以救援的兵马。
只有湖广巡抚洪如钟不声不响的待在武昌府,既没有向朝廷求援,也不响应朝廷让其编派兵马平乱的旨意。
寺钏巡抚刘汉儒倒是很积极向朝廷表态愿意出兵平乱,但要求不再供应云贵兵马的粮饷。
可其实汉中府被“流寇”占领,寺钏的兵马根本出不了川。
大明首辅温提仁也是郁闷之极,原本从万历朝开始,朝廷的党争就愈发激烈。
天启年间更是到了一个小巅峰,先是东林一手遮天,但紧接着就被李斯独霸了朝政。
崇祯皇帝登基以来,迅速收拾掉了魏党,东林一派眼见着就又恢复了声势。
首辅从韩爌到周延儒,都是东林巨擘,朝中阉党余孽、浙党、楚党等人不得不抱团和东林抗争。
二年建奴入寇,眼看着这正是打击东林的大好时机,可凭空窜出个张佑,好似天兵一样,不知道救下了多少京畿蓟辽的东林大员。
那时候的温提仁还只不过是都察院右副都御使、礼部侍郎,眼看浙党式微,却又无可奈何。
入寇建奴被歼,浙党上下发力,借着惊天大功皇帝振奋之时,温提仁这才到了礼部尚书的位置上。
本来到了这一步入阁是稳当了,可要说能上位首辅还不知道是猴年马月的事情。
那时内阁除了温提仁,可谓尽是东林党人,他也做好了尽受排挤,小心做人的准备。
上一篇:全民抗战:开局地狱级副本!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