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逆子还不赶紧登基 第375节
由于两个女孩子不好跟这些男人住在一起,所以毕云涛将她们安排到了自己老娘的身边,邓芳和海别也没有意见。
居住了一段时间,邓芳发现了在山崖边有练武的痕迹,后来发现老太太每天天还没亮就醒了,随后去背面的山崖边对着一块岩石练武。
老妇点了点头,倒也没掩饰,道:“老婆子年轻的时候曾跟着家里的父亲练武,他是镖局的镖头,会一些武艺。这些年,也不过是将其当做是强身健体的把式而已。”
老妇此时外表一改杵着拐杖那副佝偻的样子,腰背挺直,气质端正,尤其是平稳的双肩,哪里有半点垂垂老矣的姿态?这不完全就是个精神气极佳的老太太?
朱棡仿佛看到了在广场上跳最炫民族风的广场舞奶奶,这精气神,怕是能打三个李景隆。
“原来您是深藏不露。”朱棡轻笑。
毕老太摇了摇头:“不至于!”
“老太婆我的事情说完了,该说说您了,晋王殿下!”
朱棡抬头,神情错愕……。
ps:1、食盐这个其实不严谨,靠近海边,其实海盐的效益更高更迅速。不过考虑后面孔家的剧情,还是就这么写吧,小说看个乐,这个不严谨,我道歉。
2、这一段酝酿个刀子剧情!我感受到写刀的乐趣了。
系统已经没了,别问了,我不想写!就这么点了,让我舒舒服服写完吧。下一本指不定写不写,身体素质太差了最近,尤其是坐太久尾椎太痛,痛的开始影响日常生活了。
其实这本书还有个转机,就是如果百万字的时候那波推荐能有成绩,我就会把原本制定好的三百万字大纲写完。如果没有成绩G了,那就江湖再见吧,我也跟生活对线去了。
第401章 可曾听说过……白莲二字?
第四百零一章:可曾听说过……白莲二字?
“……”
两人彼此都沉默了一下。
朱刚没有率先开口去询问毕氏为何知道自己的身份,只是回想着自己是否有什么地方有纰漏。不过思来想去也确实没有发现,这么说来问题可能不在自己这边。
果然见朱刚神色疑惑,毕氏解释道:“王爷既然知我是练武之人,那自当知道这练武之人五感敏锐。”
“两位姑娘在洞中居住,无意间提起过此事,老身也只是不慎听闻,还望王爷不要怪罪,此事只有老身一人知道。两位姑娘也只是说了些悄悄话,若是换做旁人是万万听不到的。”
朱刚点了点头:“原来如此。”
“只是老身好奇为何当朝王爷会流落到这小小的好汉寨之中?”
毕氏这是不得已而为之,她明知道问出这句话会让朱刚心里不快,却还是问出了口。
并且她随即感叹道:“我这个儿子是个憨货,他爹死的早,没教到他什么功夫,老婆子我的功夫他又练不得,所以这么大年纪了还是一事无成,但好在为人还算仗义,在江湖中行走最需要的就是这份仗义。”
“王爷您是天上的大人物,我们这些在山里讨生活的,跟您八辈子也扯不上关系,不敢攀您的高枝。”
“按理说您是官,我们是贼。您抓我们也是天经地义,更很快这里如今还是朝廷的地界,但老婆子能保证,我这儿子没行过什么贪赃枉法的事,杀的那些人也都是富商雇佣的打手,手底下个个血债累累。”
“只求王爷……,能让老婆子这个傻儿子……活下来。”
朱棡心头微颤。
此时此刻,他对这个老人有些佩服。佩服她对自己儿子的疼爱,更佩服她那颗无愧于自身的内心。她大可选择暗中布局除掉他们四人,将他这个晋王彻底给留在西北大地。
可是她并没有。
她选择用的是最直白,最果敢的办法来直面朝廷。
有罪认罚。
“老夫人是觉得本王是来剿匪的?”朱棡轻声询问。
毕氏疑惑:“难道不是?”
朱棡沉默了一下,随后道:“那老夫人认为,这西北之地,朝廷有没有能力彻底统一?”
“彻底统一?那就是说,王爷确实是想要将这百里大山给肃清了?”毕氏叹了口气,目光遥望厅外的大山,道:“一个百里大山又如何能够满足得了王爷您的胃口,您要的,怕是整个西北之地才是。”
朱棡拱手,诚恳道:“请赐教。”
毕氏苦笑摇头:“不敢当,不敢当!”
“这西北之地太大,王爷想要的东西也太多。您选好汉寨做一个起始,是好汉寨这四十多口子人的福气,一个平定漠南击败蒙古大军的王爷,又岂会只布局于小小的大山之中?”
朱棡默不作声。
大山内消息闭塞,毕氏所知道的,也只是前年朱棡平定漠南的事情。
殊不知,漠北如今也在大明的统治下。
“王爷,您可知西北之地,什么东西最重要?”
朱棡稍微沉思,便声音有些低沉的道:“盐!”
不错,盐!
西北之地,盐水湖众多。
在这个时代,海盐并没有多少人愿意掏钱购买,因为杂质太多,口感不好。并且由于摊晒海盐需要相当大的地皮,海盐产业并不发达。
真正产量大,卖得起价的,是没有污染品质好的井盐以及产量大,质量也不错的池盐。
华夏大地的池盐极为广泛,几乎在东南西北之地都有分布。
但是!
这些地方之中,有许多地方道路难以通畅,人口稀少,难以形成产业。
而这些地方之中,有且只有一个西北是人口最多,产量最大,并且道路最通畅的!虽然西北民族众多,存在生活差异,但到底是华夏大地,经过汉唐的发展,这里的道路体系以及人口分布已经十分成熟。
西北之地,自古以来是华夏龙兴之地,千万不可小看了这片黄土地。
在后世的青海、甘肃、新疆、内蒙、陕西,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盐湖,多如繁星。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池,以及青海茶卡盐池、甘肃吉兰泰盐池。
光是这三个大盐池,就可以满足十二亿人口食用四千年。
而说这些,只是为了证明西北乃产盐之地。
再说价值。
在民间流传着一句简简单单的话。
‘无盐不成市’
再说当年张士诚起兵,为什么在起兵之初就可以打下兴化、高邮两座大城?归根结底,人家有钱!有钱就有粮。而他的钱,就是因为他是私盐贩子。
盐的价值太高了,而私盐更是!是足以让人无视铡刀的那种利益。
在大明如今这样的国策下,百姓税收不高,商税未曾开放,加上海上贸易的禁止,还要负担那么多的军费支出以及国政支出,可以说是举步维艰。
基本上三四成的税收都是靠的盐课以及茶课。
好在如今民生淳朴,朝廷还能支撑着走。再过几十年,到底是个什么光景,怕是朱元璋自己也没想到。
而大明现如今还没有腾出手来肃清西北,西北之地的私盐贩子络绎不绝的将西北盐场的私盐运出关中。而这些人之中,有多少是和朝廷有关系的?朱棡不得而知,但是他知道,私盐的盛行,就是敲了大明朝廷的竹杠,动了朝廷的利益。
贩卖私盐,就是和朝廷争利!大明如今百万大军,每年军费支出是一个天文数字,在这样的情况下,盐就是重中之重。
但是大明在私盐管制上,太稀松了。
若是能够将西北完全掌控,百姓吃得起好盐,便宜盐,朝廷的税收也会更多一些。
朱棡第一时间说出这个字,就明白了毕氏的意思。
想要动西北,就要从盐入手!
“不错,盐!”毕氏点头,叹息道:“西北有盐,正是因为有盐,所以来此贩盐的亡命之徒无数!王爷想要肃清,就不得不直面这个问题。”
“只是,这背后到底站着什么人,哪些人,连老婆子我也不太清楚。”
“不过有件事王爷应当是感兴趣的。”
朱棡转头,好奇的问道:“哦?什么事?”
毕氏缓缓道:“王爷可曾听说过……白莲教?”
第402章 背后之人
第四百零二章:背后之人
朱棡的神色变得有几分凝固。
白莲教。
他怎么可能不知道?
昔日朱亮祖联合白莲教想要造反,他暗中积蓄力量,囤积火药多年,并且在军中也安插了不少自己的力量。
那一次,是朱棡和朱标一起合作打压了淮西勋贵的嚣张气焰。
一起红衣案,牵连出朱亮祖和一众徇私枉法的勋二代,那一次,朱元璋的屠刀也杀了四百多人。
其中大部分是为虎作伥的勋二代与他们手下的随从,还有秘密处死的朱亮祖全家极其九族。
说起这件事,就不得不说已经逃遁的朱亮祖,朱元璋让锦衣卫在江南各地寻找朱亮祖的踪迹,均了无音讯。
并且白莲教也像是人间蒸发一样,一下子失去了踪迹。
但是朱棡没想到,自己又在西北听到了这个熟悉的名号。
“白莲教?”朱棡声音有些奇怪起来:“这和白莲教有什么关系?”
毕氏稍微沉吟了一下,问道:“王爷不知道白莲教的起因?”
朱棡自然知道。
上一篇:三国:一拳万斤力你管他叫文官?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