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逆子还不赶紧登基 第278节
这事得李景隆去。
搞公关包项目,李景隆大手一挥就没办不下来的。
四个分区各自有一个分区区长,而分区区长都是蒙古人自己担任,归铁铉的管制。
而在分区下面,是每一区三个的副区长。副区长则是由汉人担任,选的是跟着朱棡来漠南的那些学子,选拔了几个能力比较出众的出来。
“这种方式既提拔了蒙古人,又将他们手中的权利给遏制的死死的。是个好办法。”徐达也赞同朱棡的这个办法。
四个区长就是做样子的,下面三个副区长足以将他的权利给架空。说做事能力或许这些读书人比不上,但是论排除异己,架空上位,读书人对元人就是降维打击。
朱棡给老丈人倒了杯茶,笑道:“主要还是管理阶级断层,这样一来也断了出现领导者的情况。”
徐达点头,“等你的雷场布置好,我就准备回大同开始主持洪薯的耕种了。”
已经到开春了,南方已经开始暖和起来。
“也不知道今年朝廷有没有用无烟煤挣到钱。”朱棡笑道。
徐达看了一眼朱棡,淡淡道:“皇爷的性子你不知道?”
说着,徐达将袖子里的一封信交给了朱棡。
朱棡看完顿时脸色铁青。
脸色阴沉的道:“这些人想死不成?”
徐达淡淡道:“皇爷小看了这些人的狗鼻子,怕是京城马上又是腥风血雨了。我准备让家里的孩子去凤阳练兵,也好躲一躲。”
第286章 乖乖侄子诶
第二百八十六章:乖乖侄子诶
应天府京师,初春的暖阳头一遭的出现在了京师的天穹之上。金色的阳光洒在地上,致使冬雪初融,虽在太阳下暖洋洋的,但到了没太阳的地方还是冰冷刺骨。
“日暖泥融雪半消啊。”
中书省政事堂,杨宪得意洋洋的令人在外面装了些雪,在炉子上用铜壶烧开泡茶。
一旁的中书舍人陈宁还靠在椅子上睡眼稀疏,手里端着的折子也一摇一晃的。
兴许是闻到了茶水的香味,陈宁这才回过神来,强打着精神坐起身,坐到了杨宪身侧。
“丞相心情不错?”
陈宁自顾自的倒茶。
杨宪笑了笑:“不可胡说,本相什么时候高兴了?”
他不高兴才有假。
就在前两天,胡惟庸被皇帝责问了。
原本胡惟庸又管中书省,又管御史台,可谓是春风得意,扶摇直上。权力大的没边。
但个人能力总归有限,之前城中冻死百姓的事胡惟庸及时处置,结果被百姓告上了衙门,应天府知府自知压不了这事,全捅到了朱元璋那。
朱元璋得知此事大怒,罚俸胡惟庸三月。
陈宁喝了口茶水,见杨宪笑容满面,淡淡道说道,“如今这个机会,你不落井下石?”
陈宁不是士族的人。
陈宁外号陈烙铁,原本为元朝治下一镇江府小吏,但因为其懂文书,跟随朱元璋时期为朱元璋起草了檄文,朱元璋欣赏他的能力,让他为自己效力。
吴王时期,陈宁在苏州为朱元璋收赋税,时常用烙铁灼烧那些抗拒的百姓,所以外号陈烙铁。
此事被朱元璋得知,将其关押在了应天府监狱。
杨宪笑意盈盈的看了看面前这个人。
陈宁的心狠手辣令杨宪这种不折手段的人都感到恶寒。
历史上,陈宁的儿子因为多次偷盗而被陈宁用拳头打了几百下,活生生的打死。至此朱元璋十分厌恶陈宁,因为老朱是个很疼儿子的,儿子犯错也不会如此重罚。
理念不合,加上朱元璋对其的疏远,让陈宁投靠胡惟庸,十三年被诛杀。
从此事就可以看出,陈宁是个心狠手辣到极致的家伙。
杨宪淡淡道:“本相并无此意!”
对于杨宪来说,胡惟庸他并不关心。
他自始至终都想要让李善长垮台。
李善长去了亳州城监察重修城池的事,但韩国公的名分还在,他还是六公之首,还是淮西人的头领。
只有李善长垮台,他才能真正的起势。
正在杨宪脑子里想着如何办的时候,朱元璋宣召了杨宪。
杨宪赶忙赶到御武殿,进殿便看到朱元璋负手站在窗沿边,手里拿着一本折子在手里不断的掂量。
“臣参见陛下。”
行了礼,朱元璋转身点头:“起来吧。”
杨宪起身,朱元璋指了指旁边的凳子。
坐下之后,朱元璋也坐在躺椅上,闭着眼睛缓缓道:“把这个看了。”
朱元璋将折子放在矮桌上。
杨宪诚惶的捡起折子,随后仔细的看了起来。
几乎是瞬间,杨宪的心里就大喜了。
这可真是瞌睡了就送来了枕头!
心里暗喜,可杨宪脸上还是做出无比痛心的表情,露出震撼和呆滞之色喃喃道:“没想到,居然有这样的事。”
“倒卖石炭,致使不少百姓中毒而亡!”
无烟煤在应天府掀起了不小的浪潮,就在半个月前,朱元璋当着百官的面将无烟煤拿了出来。
那一日,百官高呼陛下万岁。
经过朱元璋的考虑,还是决定再压低无烟煤的售价,但是压低售价,朝廷就不能花钱开采。只能将开采的任务交给了各大商号,朝廷收购成品煤来进行水处理,洗掉有毒性的硫。
本以为此事利国利民,但不到半个月,在凤阳中都就闹出了大事,一些小商号倒卖未经处理的无烟煤,致使百姓中毒而亡。
杨宪心里明白。
现如今大明境内多数的煤山都禁止开采。
在中都凤阳有煤山的,只有勋贵们的封地啊!
这事朱元璋没有让胡惟庸来处置,胡惟庸碰不得这事。
只能让杨宪来。
有时候对立关系的政敌对于上位来说是有好处的,比如这种情况,就不愁杨宪查不出个水落石出。
杨宪接了旨意,满怀信心的着手查案。
而朱元璋看着杨宪离去时轻快的背影,眼中多了一些戏谑。
杨宪自认为简在帝心,但他的心思朱元璋已经看明白了一些。
刘伯温曾说此人是可以共患难,不能共富贵的人,如今看来所言不假。
杨宪第一时间召来刑部尚书刘维谦。
此人和刘惟俊名字差不多,但实际上没有半点关系。
刘惟俊是金华人,士族中人,还是刘伯温师弟的学生,所以跟杨宪关系比较近。
杨宪让刘维谦派刑部官员赴凤阳查案。
刘维谦问道:“此事是怎么个章程?”
杨宪思量半天,摇头道:“先查,查个虚实出来,到时候再一点点的加码,等到皇帝满意为止。加码弹劾,要让皇帝心里舒坦!更不能让皇帝面子上过不去。”
倒卖石炭这事说到底是皇帝好心办了坏事,要是一股脑捅出来,怕是会让皇帝面子上过不去。
他看着刘维谦,郑重道:“这是翻身仗。”
朱元璋让他查,那就不怕事情查的不大,他要的就是杨宪查个水落石出,到时候给朱元璋处置他们的机会。
刘维谦自知此事乃是重中之重,回到衙门公房便召集来自己的亲信下属,带着人赴凤阳查探。
淮西这边也知道了这事。
但如今在京中的就只有冯胜跟郭英几个,李文忠都在前几天被派去了甘肃驻守。
冯胜是因为身子骨有问题,加上二女儿跟皇五子的婚期要定,所以一时半会没有出京。
郭英带着几个勋贵的儿子找到了冯胜。
谁知冯胜闭门不见。
“娘的,二哥躲着我们干啥?”郭英抓着脑袋不解的问道。
一旁的勋二代骂骂咧咧的道:“干脆咱们去把那几个商号的砍了算了,忽悠咱们采煤,要不是他们怎么可能闹得出这事?”
说到底还是利益熏心。
是他们看到了眼前的小利,这才将煤山卖给那些拍着胸膛信誓旦旦保证没问题的商人。
上一篇:三国:一拳万斤力你管他叫文官?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