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开局被朱元璋模拟国运

大明:开局被朱元璋模拟国运 第84节

阿大几人虽说伤的不太重,但起码也得静养几天,所以此时的朱高熙只能先凑合用了。

但好在朱高熙日后很长一段时间都要住军营了,所以其实带不带锦衣卫也没有什么区别。

这么想着,朱高熙终于是回到了燕王府。

第一百三十一章 回燕王府 父子密谈

说来也巧,刚到燕王府,朱高熙就看到自己老爹正急匆匆的想要出门。

两人见面后都是一愣,随后都从对方表情中看到了什么。

朱高熙见此心中明了,自己这老爹动作好快啊,胡惟庸这边刚出事儿他就知道了。

肯定也是有消息渠道的。

两人没有说话,朱高熙直接一把拽过自己的老爹,随后轻车熟路的向着书房走去。

朱棣见此也心领神会,吩咐任何人不得打扰随后默默的跟在了朱高熙身后。

来到书房,将门关上的两人各自落座之后,还是朱高熙先开口了。

“胡惟庸死了,就在刚刚。”

朱棣听到自己儿子的话后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的点了点头,显然正如朱高熙所料,朱棣已经知道了此事。

见此,朱高熙毕竟已经料到,也没有意外,只是继续说道:“父王,眼下胡惟庸死了,您可还有什么打算?”

朱棣听到自己儿子这话,叹了口气说道:“胡惟庸死了,李善长回家颐养天年,但估计这事儿你爷爷也饶不了他,眼下朝中没了宰相,估计你爷爷一时半会应该不会再另立宰相,这朝堂上一时半会儿怕是不得安生了。”

听到自己老爹这话,朱高熙点了点头。

自己这老爹是懂老朱的,可虽然懂,但是不多。

朱棣知道朱元璋看不惯李善长,胡惟庸是李善长的亲信,胡惟庸要反怎么也和李善长脱不了关系。

不管李善长是不是冤枉的,在这种事情上,李善长都要死,而且朱棣也明白,老朱这些年碍手碍脚,主要是因为皇权和相权相争导致的,眼下胡惟庸死了,刚好正中老朱下怀,老朱肯定要借此机会大清洗一波。

但朱棣想不到,老朱远比他想的要疯狂,老朱要直接罢黜宰相制。

这么想着,朱高熙直接将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

“这次皇爷爷所图绝对不小,胡惟庸之死,皇爷爷起码布局了两年,所以孩儿大胆猜测,皇爷爷要彻底废除宰相!”

朱棣听到这话,当即惊的站了起来。

随机好像是发现了自己的事态,朱棣又重新做了回去。

“布局两年?罢黜宰相?如此说来倒真有可能啊!”

朱棣说完,随即又想到了什么。

“如果罢黜宰相,那中书的活儿......”

朱棣没有将话说完,显然是有些拿捏不准,但听话听音儿,朱高熙当即明白了老爹的意思。

心中暗赞不愧是皇室出身,后世的一代圣主,对朝堂上的事情就是敏感,仅仅一个消息就有如此推测。

而朱高熙也没让老朱瞎想,直接说道:“胡惟庸死了,宰相没了,首先六部的权力肯定是要加强的。”

朱棣听后点了点头,没有开口打扰朱高熙,用眼神示意朱高熙继续说。

而朱高熙也没有卖关子,继续说道:“没了宰相,六部权力加大,老朱肯定要先把六部握在手里。”

说着,朱高熙停了一下,在心中暗暗组织了一下说辞。

就在朱棣有些等不急的时候,朱高熙终于再次开口道:“但皇爷爷肯定不能让六部一家独大,要不让皇爷爷也不会费这么大劲把宰相罢黜了,最后再重新培养出来个六部,那就得不偿失了。”

听到朱高熙这话,朱棣赞同的点了点头。

好不容易把宰相废了,如果把宰相的权力分到六部,其实也没多大变化,这么想着,朱棣好像想到了什么,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而朱高熙见此直接说道:“想必父王也想到了,既要放权六部又不能让六部独大,那就要令设衙门。”

“刑部,兵部,吏部等等都要有相应的衙门去分权,而且还要设置监察百官的衙门,总之朝堂之上怕是要大洗牌了。”

听到朱高熙这话,朱棣赞同的点了点头。

其实朱高熙有一句话没有说完,但朱棣却非常清楚。

大洗牌意味着大换水,大换水意味着大流血。

怕是不少人要掉脑袋啊!

首当其冲的不用说肯定是淮西一党,淮西党中有不少人身居要职,莫说能保住职位了,就是能保住脑袋就算是不错了。

所以说如果另立衙门,肯定没这些人什么事儿了。

而朝堂上,又属淮西集团人员最多,为了给新上来的大臣们清路,让这些人能更好的作为,这淮西一党的人估计要死不少人。

想明白这一点,朱棣眉头一皱。

现在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是个很好的机会。

朱棣自然也有他的小心思,只是眼前局势太过混乱,一不小心就是万劫不复。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动心思的好

朱高熙显然也看出了朱棣的心思,当即说道:“父王,眼下最好还是不动什么心思的好。”

听到朱高熙这话,朱棣眉头一挑道:“怎么说?”

看到朱棣问出这么脑残的问题,朱高熙不禁暗叹一声。

自古财帛动人心,这权力更是让人丧失了理智。

无奈之下,朱高熙只能继续说道:“现在皇爷爷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稳住朝堂,而接下来不出意外就是要动刀了。”

“现在谁活跃,频繁的出现在皇爷爷的眼里耳朵里,那就是纯纯找死,所以咱们现在最主要的是稳。”

“等皇爷爷的刀挥累了,剩下谁,谁上马,谁下马,谁笑谁哭放眼望去一看便知,到时候再想做些什么也不迟。”

朱高熙如此明显的话,算是彻底点醒了朱棣。

确实,眼下万事皆有可能,没准好好的人明天就掉了脑袋,也没准今天还在大牢里蹲着的人,明天就能出入朝堂。

所以说现在最好就是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做就是什么都做了。

明白过来的朱棣点了点头。

刚刚确实是考虑不周。

想想也是,提前知道了这么多消息,有谁能控制住心中的想法。

赞许的看来一眼自己的儿子,朱棣说道:“还好有你点醒了我,没错,眼下什么都不做便是最好的,等,等到一切尘埃落定,便是时机的到来。”

见老爹醒过味儿来,朱高熙也是松了口气。

自己老爹可关乎这一大家子的性命呢,要是他犯了糊涂,就是他再受老朱的宠爱,估计也是难逃一死啊。

见该说的都说了,朱高熙最后又嘱咐道:“父王,这几日皇爷爷要我呆在城里的军营里,有什么事儿您多和外公商量着办,朝廷出了什么事儿,你找人给我说一声,还有,现在皇爷爷刚刚遇刺,您一会肯定得过去看看,可千万别在皇爷爷面前表露出别的心思。”

听到自己儿子这话,朱棣点了点头。

他只是刚刚犯了糊涂,但他又不是傻子,明白过来后自然知道其中的道理。

“你放心吧,此事我心中已经明了,你好好的在城外呆着,有什么消息我会第一时间派人告诉你的。”

“行了,没什么事儿就出去吧,我刚刚出去就是想去看看你皇爷爷,再呆下去恐怕就来不及了。”

见此,朱高熙点了点头,随后二人一同走了出去。

父子二人一同走出了燕王府随后便分道而去。

朱棣向着皇宫走去,而朱高熙则向城门走去。

一路上,不知道是不是心理原因,朱高熙总感觉这偌大的京城有些压抑,一股风雨欲来的感觉。

一路无话,朱高熙回到了军营。

刚到军营的朱高熙便被宋濂身边的书童叫了过去。

此时宋濂还不知道外面已经发生了巨变。

他这次到京城,就为了一件事儿。

那就是教导朱高熙,所以此时的宋濂可以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他这也算是晚年不一样的享受。

在军营养老有谁听说过?

关键人家身边还有人伺候着,没事儿看看书,顺便和朱高熙这个他最得意的弟子聊聊古往今来。

可以说是不胜乐哉了。

当然,两耳不闻窗外事,不代表就是瞎子。

昨天夜里发生那么大动静,整个军营都出动了,今天这才刚刚回来,所以宋濂打算问问朱高熙发生了什么事儿。

来到宋濂的大帐,只见宋濂还满脸惬意的坐在一边品着茶。

见到朱高熙进来后,这才慢悠悠的放下茶盏说道:“发生什么事儿了,昨晚那么大动静。”

宋濂到死也想不到这事儿和胡惟庸会扯上什么关系。

首节 上一节 84/1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嘉靖,成功修仙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