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嘉靖,成功修仙

我,嘉靖,成功修仙 第683节

  一旦朱载垣顺利继承皇位,那么徐阶一直以来对裕王的投资,都将打水漂,不仅如此,还极有可能,搭上自己以及家族的性命!

  想到这里,徐阶的脸上不由得闪过一丝恐慌之色,不过很快,徐阶便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在深吸一口气后,只见徐阶平复好情绪,如此安慰自己道:“不,还远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在这之前,陛下一共生了八个儿子,其中只有裕王和景王长大成人!”

  “要是这个孩子,也不幸夭折,那么皇位最终还是会落到裕王的头上!”

  就在这时,只见严嵩睁开浑浊的双眼,环视一圈后,向众人提议道:“事不宜迟,咱们马上去一趟乾清宫,当面恭贺陛下吧!”

  对于严嵩的这个提议,众人没有丝毫的异议,当即异口同声地应声道:“是,严阁老!”

  在这之后,众人没有丝毫的犹豫,当即迈步踏上了去往乾清宫的路途。

  另一边,英国公府内。

  在严嵩等人从内阁出发,赶往乾清宫后不久,英国公张溶等一众宗室勋贵,也得到了皇贵妃沈氏顺利临盆的这个消息。

  “事不宜迟,我们这就出发吧!”

  张溶在环视一圈后,面向在场的诸多宗室、勋贵,如此开口道。

  在这之后,现场的诸多宗室、勋贵,没有丝毫停留,当即乘上轿子,向着紫禁城所在的方向行进。

  ……

  紫禁城,乾清宫。

  在嘉靖带着朱载坖、朱载圳二人,回到乾清宫后不久,便接到了导引太监的汇报,说是内阁首辅严嵩带着一众阁臣,在乾清宫外等候。

  嘉靖在从导引太监的口中得知这一消息后,脸上浮现出莫名的笑意,自顾自地说道:“哼,这个严嵩,一把年纪了,动作还挺快的!”

  随后,只见嘉靖看向导引太监,点了点头,出言吩咐道:“行了,朕知道了,让他们进来吧!”

  一旁的朱载坖和朱载圳,自然听到了嘉靖的碎碎念,但此刻,他们却正襟危坐,不敢流露分毫。

  导引太监在得到嘉靖的吩咐后,很快便迈步离去,不多时,只见严嵩一行人,陆续进入了乾清宫。

  “臣等恭贺陛下,喜添龙子!”

  严嵩等人在进入乾清宫后,便齐刷刷地跪伏于地,异口同声道。

  坐于龙椅上的嘉靖闻言,挑了挑眉,出言吩咐道:“嗯,都起来吧!”

  “谢陛下!”

  在得到嘉靖的应允后,众人方才从地上缓缓起身。

  随后,只见严嵩等人看向一旁的裕王和景王,向其躬身行礼道:“见过裕王殿下,见过景王殿下!”

  朱载坖和朱载圳见此情形,连忙从座椅上起身,向众人还礼。

  在这之后,只见严嵩俯下身体,看向嘉靖所在的方向,拍着马屁:“陛下喜添龙子,真乃我大明朝之幸啊!”

  “贵妃娘娘母子平安,这一切皆仰赖陛下如天之德,今之大明,民殷国富,万国来朝,我大明的国力也在日渐上升之中,百姓们对此无不感激涕零!”

  “因此,当百姓们得知贵妃娘娘即将为陛下诞下龙子之际,争相前去寺庙、道观,为贵妃娘娘祈福,为此,京城内香烛的价格还上涨了许多!”

  一旁的徐阶见严嵩,这么没脸没皮地拍着嘉靖的马屁,脸上也不由得闪过一丝震惊之色。

  “这个严嵩,都八十一岁的人了,居然还能说出如此谄媚,且不要脸的话来,为了讨陛下的欢心,你还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啊!”

  但同时,徐阶也反应过来,严嵩的这番话,虽然不能证明它是真的,但同样也不能说它是假的,毕竟,谁闲着没事,特意跑去求证这方面的事啊!

  嘉靖对于严嵩所拍的马屁很是受用,脸上也浮现出些许笑意,只见其用手轻轻摩挲着龙椅上所雕刻的龙头,面向众人,紧跟着开口道。

  “嗯,你们能够前来恭贺,朕甚是欣慰,朕已经命御膳房那边备好宴席,今晚咱们不醉不归!”

  “多谢陛下恩典!”

  待嘉靖的话音落下,严嵩等人均面露激动之色,连忙跪伏于地,恭敬应声道。

  毕竟,满朝文武中,能够得到皇帝赐宴的人,少之又少。

  就在这时,只听只见导引太监迈着无声的步伐,进入了乾清宫。

  导引太监在进入乾清宫以后,便看向此刻正坐于龙椅之上的嘉靖,恭敬禀报道。

  “启禀陛下,英国公、成国公、定国公等一众宗室勋贵,在乾清宫外等候,说是特意来恭贺陛下的!”

  导引太监的话音落下,很快便掀起了轩然大波,此刻,严嵩、徐阶等人的脸上,满是惊讶之色。

  他们没有预料到的是,英国公、成国公、定国公等一众大明的宗室勋贵,居然会借着向陛下恭贺的这个机会,齐聚乾清宫!

  严嵩和徐阶见此情形,不由得互相对视一眼,此刻,他们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出了凝重。

  因为英国公、成国公、定国公这些大明最为顶级的宗室、勋贵,一起出现在乾清宫。

  其目的,绝对不是表面上所说的,单纯地来恭贺陛下,他们更像是想要借此机会来昭告世人,沉寂已久的宗室、勋贵们已经重返朝堂。

  不管严嵩和徐阶斗得再厉害,说到底,这也是文官集团内部的斗争,但眼下宗室、勋贵们的崛起,则令他们感受到了无尽的危机感。

  毕竟,宗室、勋贵们强就强在,皇帝根本无须怀疑他们的忠诚,没有人比这些宗室、勋贵更想看到,大明继续存在下去了,毕竟大明在,他们身上的特权就在。

  哪怕只是为了维护他们的特权,他们也会豁出命去,扫平一切可能威胁到自己的敌人。

  而文官们就不一样了,他们有退路,哪怕大明现在就亡了,他们也可以无缝衔接,继续替下一个主子卖命。

  在这之后,只见嘉靖挑了挑眉,看向导引太监所在的方向,出言吩咐道:“哦,英国公他们来了,既然如此,让他们进来吧!”

  导引太监听闻嘉靖此话,当即神色一凛,沉声应道:“遵命,陛下!”

  在这之后,导引太监在乾清宫内停留太久,当即转身离开。

第673章 随便找个机会,就能够弄死他!

  此刻,乾清宫外。

  以英国公张溶为首的一众宗室、勋贵,正翘首以盼地等待着皇帝的召见。

  张溶看着眼前近在咫尺的乾清宫,不禁回想起了近些日子以来所发生的一切,暗自感慨道:“陛下圣明啊!”

  对于张溶等一众宗室、勋贵来说,眼下不仅能够趁着这个机会,拉近与皇帝的距离,而且还能够借此向天下人昭告,沉寂许久的宗室、勋贵即将重回朝堂。

  毕竟,眼下的嘉靖,是继武宗皇帝以后,第二个不听取文官谗言的皇帝!

  不仅一改以往对宗室、勋贵的防范态度,反而还力排众议,特意举办专门针对于宗室、勋贵的考试,用以从中选拔可用的人才。

  除此之外,嘉靖还通过选派宗室、勋贵子弟去往基层任职的这种方式,来变相地帮助宗室、勋贵重新恢复在朝中的影响力。

  就在这时,只听一道尖细的嗓音响起:“宣英国公、成国公、定国公等一众宗室、勋贵,觐见!”

  张溶闻言,在与一旁的成国公朱希忠,定国公徐延德交换完眼神后,当即带着余下的那些宗室、勋贵,踏上了乾清宫的阶梯。

  身为大明朝最为顶级的宗室勋贵,英国公张溶、成国公朱希忠、定国公徐延德三人,自然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在他们身后还跟着武清候、新城候,以及黔国公府等一大批的宗室、勋贵。

  “臣等恭贺陛下,喜得龙子!”

  在张溶等人的带领下,进入乾清宫的这些宗室、勋贵们,纷纷跪伏于地,异口同声道。

  “嗯,诸位不必如此客气,你们能够特意前来恭贺,朕甚是欣慰,都起来吧!”

  嘉靖闻言,将目光从在场的诸多宗室、勋贵身上一一扫过,摆了摆手,颇为随意地吩咐道。

  “多谢陛下!”

  在得到嘉靖的应允后,以英国公张溶为首的一众宗室、勋贵,这才陆续从地上起身。

  随后,以张溶为首的一众宗室勋贵,看向一旁的裕王和景王,向其恭敬行礼道:“见过裕王殿下,见过景王殿下!”

  朱载坖和朱载圳长这么大,哪里见过这般场景。

  在这些宗室、勋贵中甚至还有他们的长辈,因此二人不敢有丝毫怠慢,连忙从座椅上起身,向众人还礼。

  一旁的严嵩、徐阶见此情形,不由得眼皮直跳,他们从中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

  随后,只见严嵩将目光收回,暗自感慨道:“要是再这么下去,宗室、勋贵们崛起的势头,将不可阻挡!”

  严嵩心里十分清楚,无论是面向所有宗室、勋贵们的考试,还是即将被派往西南一地任职的那些宗室、勋贵子弟,归根结底,都是皇帝为了更好地钳制文官,而做出的努力。

  倘若嘉靖的计划顺利施行的话,往后的朝堂上,就不再只有文官们的声音。

  就在这时,只见英国公张溶站了出来,看向此刻正坐于龙椅之上的嘉靖,沉声道:“陛下,为了庆贺贵妃娘娘母子平安,臣等特意命人备下了一份礼物,眼下,已经派人送至紫禁城!”

  嘉靖听闻此话,脸上并未浮现出太多的意外之色,而是点了点头,开口道:“既然如此,那朕在这里代爱妃,多谢诸位了!”

  在这之后,只见嘉靖话锋一转,又紧跟着吩咐道:“御膳房那边已经准备妥当,诸位随朕去一趟太和殿吧!”

  众人闻言,当即神色一凛,恭敬应声道:“遵命,陛下!”

  在这之后,只见嘉靖乘坐龙撵,向着太和殿所在的方向行进。

  参加此次宴会的,不仅仅只有内阁,除此之外,大明的六部堂官,以及鸿胪寺、大理寺、督察院等诸多官员,也受邀参加此次宴会。

  待众人进入太和殿后,很快便按照事先排好的位置落座,宗室、勋贵们坐于一侧,文官武将们,则坐于另一侧,双方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

  随后,只见嘉靖起身,顺势端起桌上的酒杯,将目光从下面的诸多文臣武将,以及宗室勋贵身上扫视而过,朗声道:“今天是朕的爱妃诞下皇子的日子,今夜,朕与诸位不醉不归!”

  嘉靖说完,便仰起头,将杯中的酒水一饮而尽。

  众人见此情形,纷纷从座椅上起身,向嘉靖还礼,在这之后,将杯中的酒水一饮而尽。

  嘉靖一共喝了三杯酒,在这之后,便以不胜酒力为由,离开了太和殿。

  毕竟,倘若皇帝一直在场的话,大家也会感到不自在。

  在离开前,嘉靖还特意将招待在场诸多大臣,以及宗室、勋贵的重任,交给了朱载坖和朱载圳兄弟二人。

首节 上一节 683/7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从曹贼开始的无限战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