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粥榨菜管够,我怎么皇袍加身了 第121节
这对于吃了很多天天兵餐的徐德亮来说,比杀了他还难受,他可算是意识到了那天兵餐有多么的珍贵。
“灶王,我错了啊,灶王,我只是被猪油蒙了心,您给我一次机会啊灶王。”
见到逐渐靠近的三人,徐德亮滑了下去,跪在地上抓著栏杆满脸眼泪的喊道。
刘振华盯著面前这满脸泪水的男人,他的眼中丝毫没有怜悯,甚至感觉这人的嘴脸有些让人憎恶。
他没有说话,走到栏杆面前蹲了下去,仔细的盯著眼前的这个人。
徐德亮长得稍微有些贼眉鼠眼。
但这或许是在加了眼下他沦为阶下囚的主观印象下。
或许将它放在大众中,是那种丢进去就看不到的人。
“灶王我错了啊,灶王,放过我!”
徐德亮被盯的有些头皮发麻,不过求生的欲望和对天兵餐的渴望,让他继续对刘振华发出求饶的哀嚎。
“我有用,我以后一定勤勤恳恳,做牛做马,不敢再做这种事情了啊!”
刘振华依旧没有回话,他看了一会儿以后,便觉得有些索然无味。
来到这个世界以后,他已经见惯了这些将死之人求饶的嘴脸。
“准备好,将他看好,等到明天红薯大丰收以后,在堆积的红薯面前将他宰了。”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对于贪污十分憎恨,大明律法,官吏受贿枉法者,一贯以下杖九十,每五贯加一等,至八十贯绞;监守自盗仓库钱粮者,一贯以下杖八十,至四十贯斩;贪污银子六十两以上者即枭首示众,并剥皮示众。
他不折磨徐德亮一番已经算是他灶王仁慈。
让他在百姓们丰收的喜悦下,迎接自己死亡的归宿,两相庞大落差,这个被杀的鸡也能够借此威慑到更多猴。
“是。”
背后的徐德亮听著自己最后的归宿,顿时面如死灰。
他更加疯狂地摇晃栏杆,但是只能够看到三人离去的背影。
这一晚上注定有很多人睡不著觉。
第二天,延川县内的百姓几乎都起了一个大早,要知道眼下这种天气,早上已经有些微凉。
但是依旧抵挡不住百姓们的热情,不管他们家中有没有种植红薯。
他们都想要看看这神奇的作物,到底一亩地能够产出多少斤。
刘振华缓步走出,一个满脸泪水的老汉,走到刘振华面前跪下,“灶王,我有罪,昔日那大明的官儿将我绑起来,强行挖走了些红薯,他们还丢下了这些银子。”
说著,老汉将怀里的一袋银子掏了出来,朝著刘振华递了过去。
“这真是他们强行将我绑起来做的事情。”
老汉似乎怕刘振华误会他为了银子卖给那些官员红薯藤,便解释道。
他平日没有将这些事情告诉任卓越,就是因为这种原因,他必须要告诉灶王,就算是灶王,误会他他也认了,但是别人误会不行。
“老伯,你已经做的很不错了,不要内疚,我相信你,”刘振华将跪在地上的老汉搀了起来,他示意左右将老汉手里的银子收下。
这银子必须要收下,否则会有很多流言蜚语。
“乡亲们!咱们一起去挖红薯!”
刘振华振臂一呼,他的手上浮现出一把铲子,周围百姓顿时欢呼。
一群人簇拥著朝著城外做大的红薯地而去。
这里有十亩红薯。
刘振华找准一个根,在侧边铲了下去,工兵铲锋利,在侧边铲直接挖出来一大坨土,然后将那些土扒拉扒拉,一大块红薯出现在刘振华和周围人的视野中。
这红薯虽然没有当初刘振华变出来的那三个个头大,但是看起来依旧十分喜人。
百姓们见状发出欢呼之声。
“开挖。”
刘振华喊了一句。
周围的百姓顿时一拥而上。
他们可不敢像是刘振华那样大大咧咧的挖,这些红薯可都是他们的宝贝疙瘩。
十亩地听起来很多,但是架不住在场的百姓更多,挖出来的红薯又有专门的人收起来,装在麻袋里面,这十亩地都是那一家十口人的,自然不怕弄混。
很快红薯就被采摘完,剩下的红薯秧子也被收集起来。
田头堆积著一个个麻袋。
百姓们聚集在一起,一个个兴高采烈的看著那些堆积起来的麻袋。
都是老庄家人了,看著那些麻袋的数量,他就知道,这十亩地的红薯产量恐怕会远远超出灶王所说的数量,可能一亩地会有六石左右,六石啊那可是!
不过具体产出多少,还要看称出来的数量。
他们兴奋的看著负责称量的人将一个个麻袋计数,那些称量的人脸上也是带著震惊和赞叹。
测出来第一袋的时候他们已经差不多可以算出来这些麻袋加起来多少斤了,那个数字恐怕会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第144章 耿如杞的决定
“红薯十亩产量”测算人员满脸震惊,他连忙将记录著数据的纸张递给了刘振华。
刘振华目光从纸张上面扫过,他心头一动,嘴角略微掀起一抹弧度,系统给的红薯苗看来极为优质,即便是在这种缺水的情况下依旧有超出他预估的产量。
抬头看了看一脸期待的看著自己的百姓们,刘振华缓缓开口说道。
“十亩红薯的总重量是:一百五十石!平均每亩产量:十石!”
刘振华的声音逐渐高昂,到了最后两个字,几乎是用吼著说出的。
十石啊,那可是十石!一千五百多斤。
周围的百姓们闻言先是一愣,随后个个脸上露出惊愕和难以置信的表情。
“吴老五你掐我作甚!”
“额看看是不是在做梦呀。”
周围的百姓议论纷纷,这个数字太令人震惊了啊,亩产十五石。
要知道寻常田地,在又是施肥又是浇水又是拔草,到头来的收成能有一石都是好的,而眼下,这红薯,他们就是稍微施了一些肥,浇了一些水,稍微打理了一番而已,耗费的力气甚至还不如从城中每日走到这里观望多。
可是最后的产出却高的吓人,一亩地顶得上十五亩。
最关键的是,这红薯熟得快啊,也就一百二十天左右的时间。
这还有什么饥荒,他们甚至可以躺在红薯堆上吃的撑死!
一些百姓眼含热泪,他们盯著那红薯,嘴巴蠕动,若是靠近些还可以听清楚。
“若是早一些有这红薯多好,孩儿他娘就不会死了。”
“娘,你看看,这红薯,一亩地能有十五石呢,够咱吃好久好久。”
崇祯元年末,大明的饥荒灾害还没有那么严重,但是那是对比整个大明来说的,陕北已经遭了灾,有很多人饿死。
眼下这些痛哭流涕的人,都是挨过饿,饿极了的人,他们都知晓,亩产十五石,一季一熟的庄稼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不再有饥饿,不再会有人饿死。
没有饿过的人是体会不到的,他们只知道这是个数字,就像是现代人不理解为什么北方一些地方的见面问候是‘吃了吗’。
“灶王万岁啊!”
“灶王万岁!”
百姓们纷纷跪在地上欢呼著,说著这句说一万次也觉得不够的话语。
灶王不仅仅给他们分粮食,分田地,让他们从官员地主的压迫下解放了出来,又给他们带来了红薯这种神奇的庄稼,将饥荒彻底的从陕西大地上赶走。
刘振华坦然自若的接受著众人的跪拜和高呼。
不多时,等到声音逐渐平息下来,他双手手掌向上抬,“乡亲们快起来吧。”
“接下来我还有两件事情。”
看著逐渐站起来的百姓,刘振华缓缓说道。
“第一,这些红薯的叶子,裹上面以后,蒸著吃也是一样美味,不过叶子不易于保存,最好近些日子先吃掉,至于红薯的保存,日后本尊会差人告诉你们该如何去做,红薯吃多了会有涨肚和反酸,不过对身体没有太大的危害。”
涨肚和反酸,总比饿死要强,前两样可不要命,但是后面那一样可是真的要命。
“第二件事情。”
刘振华拍了拍手,后面一群人走了出来,他们分成两边,朝著中间出来的道路看去,百姓们亦是将目光看向那分开的道路。
两个天兵押著一人走了出来。
一些人认出来了这人,“这不是徐官吗?为啥被押著呢。”
“还用问,肯定是做什么坏事儿了。”
“在灶王手下做事还敢做坏事儿?”
百姓们皆是低呼道,随之而来的就是愤恨,竟然有人在灶王手底下还做坏事儿。
上一篇:大清话事人
下一篇:悟性逆天,我在三国建永恒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