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清话事人

大清话事人 第533节

  “义旗初立,事情千头万绪,麻烦车载斗量,诸位拜托了。”

  李郁深深的一拱手,众人立马回礼。

  修筑防线的事,交给了范京总揽。

  不过他的事实在太多了,所以底下又增加了一个张有后具体负责执行。

  老张铁匠父子,属于较早从龙的那一批人。

  张老爹叫张满库,儿子叫张有后,属于大清特色的名字。

  这样的名字,大清朝至少有上百万。

  范京,眼睛都熬红了。

  身为民事官,他有一桩特别重要的急务。

  统计已占领区域的官库储备,种类和数量。

  然后加以调度,转运。

  除本地必要消耗之外,其余全部搬入坚城,以防清军反扑。

  杜仁是后勤供应官,若是将李家军比喻成一个现代化企业,他的职位就相当于生产总监、兼供应链负责人。

  这个工作难度很大,繁琐无比。

  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其他的就会跟着停摆。

  所谓的水桶短板原理,就是如此。

  ……

  大清朝没有erp,只能靠一摞摞的账册。

  杜仁挑选了,识字、细致的下属10人,专门负责数据更新。

  “各处工矿的产量,运输途中的数量,入库数量,出库数量,在库数量,还有各城池据点的消耗量,都要及时的反映在账册上。”

  “杜先生放心,我等不敢有一丝马虎。”

  “好。诸位认真做事,我不会亏待你们的。”

  众人暗喜,自是更加勤勉。

  这份工作很不错,一不用在工矿干活,劳累风险。二不用上前线,安全无虞。

  后勤供应官署,设在西山岛。

  而西山岛,是李氏大本营。

  四周环水,巡船密布。

  滩涂、重要道路都有哨卡,炮楼。

  说句不好听的,即使有从天而降的敌人出现在滩涂,也不必担心。

  西山守备兵力有一个营,仓库里的枪炮堆积如山。

  18世纪的任何一支军队,都吃不消火炮的密集轰击。

  ……

  李郁愿意放权,底下人才敢放开手脚做事。

  杜仁已经派人去联络徽州煤矿的王六了,让他供应优质无烟煤。

  不仅如此,还会给他支援一批枪炮。

  建议他把煤矿变成一座要塞。

  以下,是李郁的原话:

  “王六可用,即使他步调不能完全一致,至少也是我们的盟友,绝不会投到清廷一边。支援枪炮,让他在徽州府打下一片地盘。”

  徽州府,虽然商贾众多,文人云集。

  可底层百姓并不比其他地方过的好,缺乏足够的耕地,七分山两分水一分田。

  农业社会,耕地就是唯一。

  经商、科举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是不现实的。

  当兵吃粮,先登赌命,概率或许还略大一些。

  徽州府的私矿,更是触目惊心。

  大清朝严禁开矿,户部白名单上合法开采的官矿数量稀少。

  可规定是死板的,底下人是灵活的。

  低调点,规模小点,偷偷摸摸的开采私矿,是很普遍的事。

  只要和衙门里合理分润,地方的士绅们利益均摊,私矿就没有一丝风险。

  毕竟大清朝没有互联网,没有卫星图。

  微服私访,钦差下乡之类的,也都是文人瞎扯。

  ……

  “主公,有人求见。”

  “何人?”

  “潘府的老管家。”

  李郁愣了一会,才从记忆库里搜索出了这个人。

  潘老爷子死之前,嘱托他送给了自己徽州府煤矿,还有矿上所有工匠。

  “请进来。”

  半年未见,人更加苍老、佝偻了。

  李郁赶紧制止了他下跪的行为:

  “老人家,坐着,上茶。”

  “谢谢李大王。”

  这个称呼比较神奇,不过也符合实情。

  李郁不打算纠结这些口头问题,径直询问:

  “是不是遇上了难事?”

  “李大王恕罪,老汉一时糊涂,当初没有完全执行老爷的遗嘱,良心不安,故而来向大王坦白交代。”

  李郁一愣,停住了翻阅公文的动作。

  疑惑的问道:“是吗?”

  老管家点点头:

  “老爷在盖房子时,在老宅地下埋了价值40万两的白银和铜钱。如今知晓这秘密并且还活着的,仅剩老汉一人。”

  “老爷临终前,嘱咐将此财宝全部献给李大王。可是,老汉猪油蒙了心,一直隐藏了秘密。”

  李郁很是诧异:

  “潘老爷子,为何要将这么一笔巨款留给我?恕我直言,他可是有两个儿子的。”

  “老爷慧眼如炬,说您是有天子气象的。希望尽绵薄之力,待您潜龙上天之时,能够庇护两位小少爷一二。”

  老管家从椅子上起来,郑重的下跪磕头。

  ……

  李郁半天没说出话来,只能离座扶起老汉。

  “这是老爷半辈子走南闯北,所留下的商路图。也许对您的大业有用,老汉一并献上。”

  望着一叠羊皮纸地图,潘老爷子的模样又浮现在眼前。

  李郁也大为感动,郑重发誓:

  “我若坐上龙椅,定然给潘府两位少爷封官加爵。”

  老管家连忙摆手道:

  “不必不必。”

  “嗯?”

  “老爷临终前说,您有帝王气象,一定能当皇帝。但是千万不要给二位公子封官,只求封赏个世袭罔替的虚名保平安,再赏半个湖和湖畔几百亩地就知足了。潘氏后人不要一两俸禄,并且照常交税。”

  “我答应了。”

  “谢谢李大王,还有一件事。”

  “讲。”

  “此事可否不要外传,也不必让二位公子知道,只当是您自己挖到宝了。老汉想留些颜面。”

  “可以。”

  “谢谢大王,老汉告辞。”

首节 上一节 533/5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开局德械师,造反就变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