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清话事人

大清话事人 第471节

  “你~”

  朱珪赶紧打圆场,折中提议:

  “这样吧,府衙出饷银,城防交给满城旗丁,如何?”

  “按人头算,开拔银3两,城防费每日1两。早饭不吃稀,中午要有肉,晚上来口酒。不过分吧?”

  “成交。”

  “那这银子,什么时候付?”

  “日结,成了吧?”

  “听着还行,就这么着吧。”

  黄文运和朱珪相视一眼,苦笑,点头默认了。

  其余几位协领,纷纷面露喜色,揽下了一桩好差事。

  麾下儿郎们天天哭穷,终于能挣点体面银子了。

  穿上祖辈盔甲,跨上钢刀,在城墙上站个几天,就能小赚一笔了。

  划算!

  当日,城守营匆匆出战。

  临时从武库里提出了刀剑100把,弓箭50副,鸟枪100杆,箭矢子药无算。

  还银子,从满城临时租借了100匹战马。

  没错,就是钱借的。

  双方白纸黑字,钱货两清。

  若是战马死了一匹,城守营就得赔50两,李郁是保人。

  按照大清律,如果城守营赔不起,那就得李郁出钱。

  而租赁一百匹战马,每天的租金是300两。

  ……

  散会后,府衙后堂,

  黄文运叹了一口气,觉得自从做了这知府,就不停的忙碌。

  各种责任,各种压力。

  “也不知仪征运河何时能通航,这漕粮一日没到京城,本官这心里就一直提着。”

  “黄大人不必忧心,皇上英明,这黑锅轮不到你背。”

  “小小年龄,嘴上没个把门的。”

  东山团练,合情合理的出现在苏州城的机会落空了。

  不过,李郁一点不气恼。

  论算计,他没怕过谁。

  就拿刚才为100匹战马租赁担保的事来说吧,不出意外的话,这些马都要上“阵亡名单”了。

  然后,胡之晃双手一摊,老子没钱,你们去找担保人。

  李郁怒赔5000两!顺便和结拜兄弟胡之晃绝交!

  再然后,西山岛的马厩里,就多出了一百匹战马。

  满城的旗丁们也会偷着乐,怒赚50两!

  还不止,赁马的押金3000两也会扣着不还。

  里外里,挣大发了。

  一场普普通通的交易,能让买卖双方都觉得血赚,陶朱公再世也不过如此了。

  ……

第177章 边疆清军和腹心省份清军,其差

  战马,可不是普通的马。

  血脉要纯正,马场要水草丰茂。

  它们的成长过程中就经历了多轮严格淘汰制,能够适应战场的枪炮、锣鼓声。

  若是换匹民间驮马,或者骡子,立马吓的狂奔尥蹶子。

  西山岛的牲口棚子,上午一串鞭炮,下午一串鞭炮。

  喂草料前,还要擂鼓敲锣。

  就是为了增加大牲口的“抗压能力”。

  做不出战马,起码能充当辎重马。

  代价就是,火枪兵们的饭碗里天天有驴肉、骡肉、马肉。

  以至于许多人私下议论,养牲口的这帮人会不会有什么不可描述的癖好。

  ……

  总之,筹建骑兵让本不富裕的李郁雪上加霜。

  李氏财政,如今逐步转交给了胡灵儿。

  作为绍兴师爷的女儿,嫁妆当中就有一把精致的金算盘!

  李郁从童子营选了4个义女,给她打下手。

  还专门辟出了一间屋子,用于算账,墙壁四周的柜子里,全是厚厚的账册。

  自觉重担在身的胡灵儿,奋战了10天,才算基本厘清了当前状况。

  维持现状的前提下,李氏每月的固定支出是20万两,非固定支出在3到6万两。

  这是一个恐怖的数字。

  而每月的进账,则是在4万两到7万两之间浮动。

  顶着两个黑眼圈的胡灵儿,憔悴的告诉李郁:

  “夫君,你的财政收支是有大问题的。一旦开战,就会陷入巨大的危机。”

  “爹爹说,任何一个团体的健康运转,都是建立在财政充裕的基础上。打仗打的不是良将悍兵,而是源源不断的钱粮!”

  李郁点点头,他很欣赏老泰山的眼光。

  “所以,我们需要一些新的增长点,让我们能长期、稳定的收税。”

  “煤炭、码头、园区这几个生意都不错,但是分润的人太多。”

  “这是没办法的事,只要一日不和清廷撕破脸,这钱咱就得按时付。用银子换时间,用时间换空间。”

  ……

  胡灵儿沉思了一会,抬头说道:

  “妾身建议,从盐税入手。”

  李郁赞许地点点头:“娘子,细说。”

  “江苏境内以长江为界,江北是两淮盐区,江南是两浙盐区。如今两淮盐运使尤拔世垮台了,江北私盐已经销声匿迹,我们何不趁机拿下苏、松、常三府的食盐?”

  “如何切入?官盐还是私盐?”

  “妾身建议是官盐,控制松江府华亭县两浦盐场,自产自销自收,从上游到下游我们全吃。”

  “如何应对两浙盐运使?”

  “让江浙两省互相弹劾,攻讦。官方关系一旦恶劣,我们就尽可以放手去干。咱江苏的盐场,江苏人说了算,关浙江人何事?”

  李郁笑了,戏谑道:

  “我记得,夫人你是浙江绍兴府人氏吧?”

  “妾身祖籍安徽徽州。”

  胡灵儿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颇有他爹的风范。

  李郁可以指着洛水发誓,这不是他教的。

  只能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按需说话,随时180度大转弯,十分灵活。

  “这个籍贯问题过于复杂,我们还是搁置争议吧?聊点正事,比如怎么拿下两浦盐场,还有让江浙官面的关系水火不容。”

  “夫君你不是已经在做了吗?”

  “不,我想听伱讲。”

  “浙江的流贼跑到江苏来了,是自发的还是被官兵恶意驱赶来的呢?就这一桩,妾身觉得浙江巡抚说不清。”

  哈哈哈,李郁笑的很开心。

  立即手书一份,令人交给新上任的苏州织造,好兄弟福成。

首节 上一节 471/5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开局德械师,造反就变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