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清话事人

大清话事人 第42节

  “我麻了,容我缓一缓。”

  李郁盯着那辆远去的马车,眼睛里阴晴不定。

  林淮生以为他是觊觎人家主仆美色,却不知他现在是惊弓之鸟。

  凡是主动接近自己,并且姿色不错的,都当白莲教论处。

  大嫂ptsd!

  “淮生,你怎么看?”

  “看啥?”

  “刚才那京城来的一主一仆。”

  “我以前师傅说过,行走江湖有两种人最不能小视。”

  “哪两种人?”

  “小孩和女人。”

  李郁琢磨了一下,发现这绝对是江湖真理。

  江湖凶险,行路难,食宿难,官匪恶霸疾病哪一样都能要了小命。

  壮汉行走江湖都小心谨慎。

  何况弱女子和孩童呢,简直就是狼群里的羊。

  所以,行走江湖的女人和孩子,一定是凶狠奸诈,心狠手辣,有必杀技的。

  例如孙二娘,红孩儿。

  这么漂亮的两女人,从京城一路南下。

  几千里路,没被人吞了抢了,关小黑屋哭泣。

  真当我大清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呐。

  ……

  殊不知,几里路外,那一主一仆也在议论他。

  主子叫蓝盈盈,丫鬟叫小桃红。

  听名字就知道不简单!

  “大小姐,那男人居然不上钩。南方男人真小气,要是搁俺们那旮沓~”

  “哼,他可不是小气。”蓝盈盈说着,狠狠一鞭子抽下。

  马儿吃痛,四蹄翻飞,马车在官道上奔驰。

  若是李郁看到,肯定惊掉下巴。

  赶车的竟然是那位蓝盈盈,形象反差太大。

  她半蹲在车辕上,左手握缰绳,右手甩鞭子,束发带潇洒飘起。

  因为嫌掀起马面裙碍事,还把前面拉起塞在腰间。

  道路状况并不理想,时常有小坑洼。

  马车的车轮都绕了过去,并不踩坑。

  靠近府城了,路上行人渐渐变多了。

  在啃西瓜的丫鬟小桃红,拿手绢擦了擦嘴,把西瓜皮随手抛出窗外。

  又把切西瓜的锋利匕首抹干净入鞘,撩起裙装,塞入腰间。

  “大小姐,前面就是苏州城了。”

  “换我来驾车吧,你是小姐,就得有个大小姐的样儿,坐车厢里矜持点。”

  ……

  “哎哟,谁扔的西瓜皮啊,生儿子没p眼。”

  一个书生狼狈的从地上爬起来,指着地上的瓜皮悲愤的骂道。

第33章 清月村见闻

  偌大的堂口,现在显得很冷清。

  自从大嫂带着一些人离开后,许多屋子都空出来了。

  李郁也终于腾出手来,招兵买马。

  他先是盘算了一下账面存银,还剩一千多两。

  不过,也够支撑一阵子了。

  “小五,你过来一下。”

  正忙着刨木头做板凳的小五,赶紧放下了手里的活儿。

  “你奶奶在厨房做的怎么样?还适应吗?”

  “她很好。邻居们都羡慕她呢,一天管三顿饭,每月还有一两银子拿。”

  “我想招募一些你们村的汉子进堂口。”

  “太好了,他们求之不得。”

  “走,我们去村里瞧瞧。”

  ……

  一里路,走起来很快。

  清月村,村头晒着几张破渔网。

  几个眼睛浑浊的老头,破衣烂衫光着脚蹲在地上。

  看到小五身边的陌生人,他们畏惧的张了张嘴,终究没敢开口。

  地面凹凸不平,两边都是茅草屋子。

  说屋子都有些抬举了,有的只能算窝棚。

  人字形的建筑结构,人就蜷缩在里面。

  刚下过雨,地面稀烂。

  家禽的粪便、鱼鳞、和烂泥混合在一体,发出阵阵恶臭。

  阳光再一晒,那味道绝了!

  李郁屏住呼吸,尽量不去看脚下。

  走到了一条石湖延伸出来的小河边,找到了这些疍民的族长,韦俊家。

  说是族长,也有些不合适。

  根据小五说,这个韦俊只是因为身强力壮,又讲义气,识得几个字,所以被大家默认做了领头人。

  和官府打交道的时候,都是他出面。

  疍民是贱民,这是所有人的共识。

  关于他们的来源,有很多种说法。

  主流说法是福建的百越闽越人,因为战争,被主流社会排挤而形成的渔民群体。

  有一部分疍民,来到了浙江,江苏定居了下来。

  ……

  “韦大哥,李先生来看伱了。”

  一条狗狂吠了起来,随即被主人韦俊喝止。

  李郁打量着这幢奇特的建筑,不知该称作“船”,还是“屋”。

  也许叫船屋更为形象吧。

  靠着河岸边,打了若干根木桩,船架于其上作为房屋,疍民们称作“连家船”。

  “李先生好。”韦俊拱手行礼。

  “韦族长客气了。”

  船舱就是卧室,船头是厨房。

  一个女人在船头架起了小炉子,烧起了茶水。

  在疍民当中,这已经是讲究人了。

  皮肤黝黑,腿短且弯曲,也就是有些罗圈腿。

  这是长期在低矮的船舱生活,还有打渔动作形成的。

  韦俊也不例外,不过上身肌肉异常发达。

  “茶来了。”女子端上两个碗。

首节 上一节 42/5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开局德械师,造反就变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