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清话事人

大清话事人 第383节

  苏州城内外,鞭炮声没断过。

  百姓们惊讶的发现,

  煤饼涨价了,优质蜂窝煤也涨价了。

  而且涨的凶狠,一下子提高了3成。

  还没来得及骂李大官人黑心,

  就被好心的掌柜提醒,这钱是被巡抚大人拿走了。

  “据说,这是准备开征满城城建税,得收一年,你们忍忍吧。”

  “咱李大官人也没法子啊。”

  于是,

  百姓们只能无奈的接受了高价煤。

  紧接着,一府九县所有的煤,都涨价了。

  黄文运无所谓的,

  因为李郁承诺,多收的钱里面,拿出三分之一交税。

  就连布政使朱珪,

  都对此举非常的赞赏,觉得李郁是个好后生。

  一个豪强,把心思放在盘剥上,才是正道。

  而且是科学盘剥,每户每月仅增加了60文支出而已。

  民心安定!

  虽怨但忍!

  实乃是老成谋国之行为。

  苏州城有10万户,如此一搞。

  每月,官府就能增收200万文钱,折合白银2000两。

  一年下来,就是24000两。

  这还仅仅是一个府城,若是推广到全省。

  至少10万两。

  这钱,约等于是白捡。

  朱大人,

  已经在琢磨要不要以布政使司衙门的名义,协助李郁卖煤饼了。

  ……

  如此稳定的财源,

  就连朱珪这样的正人君子,都动心了。

  客观的评价,

  他的治理能力,道德水平,在同时代绝对是遥遥领先的。

  这不是讽刺,是有一说一。

  朱珪在最近的一份折子里,

  主动保举了李郁,夸赞他愿意为朝廷分忧,不和朝廷争利。

  进退有度,属于小节有瑕,大义无亏的豪强。

  这种人,朝廷理应招揽,

  适当授予官职名誉,纳入官府体系。

  这份折子,军机处众人都看了。

  对于如何嘉奖,有小小的分歧。

  “诸位爱卿,怎么看?”

  于敏中说道:

  “老臣觉得不妥,一介豪强,又无功名。朝廷若是封赏,有损颜面。”

  胡御史也跳出来了:

  “虽然此人出身鄙陋,确实不宜授予朝廷名器。但是我们也应该承认,他是个能做事,不爱钱的人。”

  于敏中眼皮抬了一下,

  心想,

  沙皮狗,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呀。

  以前是反复横跳,现在变成了好坏话一起说,不怕踩空。

  ……

  乾隆突然看向和珅:

  “和珅,你为何一言不发?眉头紧锁?”

  “臣失仪,求皇上责罚。”

  “哎,朕有这么可怕吗?”

  “臣刚才是在想户部的事,走了神。”

  “户部,又揭不开锅了?”

  “年节朝廷用钱的地方多,一下子有些不凑手。”

  “那你就再想想办法。”

  “臣准备,让宽裕的省份,把今年的春赋先交一些上来。”

  “这些琐事,你看着办,不必事事问朕。”乾隆摆摆手,“你办事,朕放心。”

  和珅受宠若惊,连忙跪地谢恩。

  紫禁城内,

  人人都是影帝,每天都在聚光灯下。

  首席军机大臣,阿桂,最近比较低调。

  虽然,

  挟金川之战的功劳,位极人臣,在京城一时风头无二。

  但是,却一点不狂傲。

  他时刻提醒自己,伴君如伴虎。

  尤其自己这种在军中有威望的,更容易受到忌惮。

  “阿桂,你也说说。”

  “奴才刚从前线归来,京中事务还不大熟悉。一切按照皇上的意思办。”

  乾隆不满的皱眉:

  “这大清是朕的,也是你们的。怎么能事事都听朕的呢?那样朕岂不是成了刚愎自用的昏君?”

  大臣们连忙跪下,

  皇上都这么说了,吓人。

  ……

  胡御史抬起头,眼里饱含热泪:

  “臣斗胆说一句。天下臣民都清醒的认识到了,大清离不开皇上的高瞻远瞩,臣子们可以拉纤,升帆。可这舵,只能皇上掌。”

  乾隆满意的点点头,

  忍不住笑了,因为他突然觉得胡御史长得好像沙皮狗。

  前两天,广东巡抚进献了一些异兽,

  其中有个品种的狗,面相挺像的。

  皇上一笑,那就是龙颜大悦。

  胡御史心怒放,手放在膝盖上:

  “作为大清的忠臣,我只相信皇上的判断。皇上选的方向,一定是对的,其他人的建议,臣一概不看,一概不听。”

  于敏中面无表情,

  心中暗自警惕,这货,进步的太快了。

  和珅也忍不住惊讶的瞅了一眼,没说什么。

  他已经决定了,

首节 上一节 383/5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开局德械师,造反就变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