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清话事人

大清话事人 第375节

  李郁豪气的一挥手:

  “无妨,钱是王叭蛋,能就能赚。”

  “没有人比我更懂捞钱,光了,明年带人到京城转一转。”

  杨云娇满眼小星星,倚着门框说道:

  “爷,您说什么,奴家都信。”

  “不过,天儿冷,先把裤子穿上吧?”

  ……

  大年29,

  潘府老爷子死了,

  他硬撑着最后一口气,亲眼目睹了这个辉煌的家四分五裂。

  各路豺狼,趴在“潘家”尸体上饱餐一顿,

  心满意足的离开了,不再打活人的主意。

  两个儿子,各分得了25万两白银。

  在办完丧事后,

  根据老爷子的遗嘱,

  二儿子潘文迁居杭州西湖。

  三儿子潘武在苏州城外的阳澄湖莲岛居住。

  两人都在老父面前发过了毒誓,

  此生不许踏入官场半步,也不许经商。

  读书,画画,搞收藏,吃喝玩乐都行~

  李郁得知后,

  叹了一口气,命人送去了圈、挽联,还有白礼。

  和杨云娇聊道。

  “潘老爷子这是死不瞑目。”

  “是啊,他一辈子建起的潘宅,就这么充公了。”

  “奴家突然明白了,这大清朝的富商,就是待宰的肥猪。”

  “你这个形容,很恰当。”

  潘府,没有起火。

  不敢起火,否则会被官府追究责任的。

  整个满城规划区域,

  允许拆房的,都是些小户人家。

  真正的豪宅,都是原貌原样,被官府接手了。

  ……

  对于普通人来说,觉得朝廷做事不讲究。

  对于官宦人家来说,倒是丝毫不惊讶。

  新建一座满城,所需银钱可不是小数目。

  户部不可能承担,

  州县均摊,也只是一部分。

  其余不足部分,就只能是鸠占鹊巢了。

  潘宅,

  被划为了苏州副都统衙门。

  其余豪宅,分别作为各级满官的私宅,以及改造成军营。

  规划红线内,

  仅有1座青楼,1座戏园子,1座澡堂子没有充公,

  官府还告诉他们,尽管好好经营,为即将入驻的八旗官民提供丰富的文化娱乐。

  一位先期抵达,负责城墙建造的工部小吏,

  告诉三位掌柜:

  “驻防八旗,除了那一小撮冥顽不化的,其余人都是真正的艺术爱好者。论吃,论玩,都是遥遥领先。”

  “恭喜了。你们的产业,以后就是真正的与国同休。”

  “满城在一天,你们的生意就兴隆一天。”

  青楼老鸨,和澡堂老板对视了一眼,问道:

  “他们给钱吗?”

  小吏笑了,敢情在担心这事:

  “诸位掌柜的宽心,八旗兵丁在这方面信誉不错。他们每月领取固定的钱粮,不似普通小民,乃是最舍得消费的群体。”

  戏园子掌柜又追问了一句:

  “真不会抢我们的产业?”

  小吏哑然失笑:

  “没收你们的店,然后八旗大爷亲自去当戏子?去搓背?八旗姑奶奶亲自去当表子?”

  “不能够。”

  呼,三位掌柜的都松了口气,明白了。

  敢情,八旗太君来了,是好事呐。

  ……

  知府衙门,

  黄文运疲惫的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

  他感觉自己又一次站到了风口浪尖,凶险异常。

  正月初五,

  满城就要开建,大批的木料、民夫都到位了。

  苏州府,又要出血了。

  这些钱粮,原本是他要上缴朝廷,实现金銮殿承诺的。

  拉下的亏空,该怎么补齐。

  烦躁,让他忍不住叫来了管家。

  “你去,让李郁来见我。”

  “老爷,是不是缓个2天?明天可就是除夕了。”

  黄文运点点头,挥手打发了管家。

  是啊,

  这大过年的,把人家薅过来谈亏空,不当人子啊。

  咱大清,过年大于天。

  天塌下来了,也要等过了年再说。

  ……

  黄文运提笔,在宣纸上一挥而就,

  宁静致远。

  再一端详,觉得不佳,笔锋里透露着急躁,一点也不宁静。

  又写了一张,

  胜天半子。

  唔,这次满意多了,犀利酣畅,颇合意境。

  他扔掉笔,哈哈大笑:

  “夫人,随我去院中赏雪。”

  黄夫人抱着黄铜汤婆子,笑道:

  “你抽的哪门子风?”

  “踏雪赏梅,琴瑟和谐,雅事也。”

首节 上一节 375/5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开局德械师,造反就变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