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清话事人

大清话事人 第364节

  杨云娇在册子上翻阅,

  看起来,是添加了小石块的墙最坚固。

  其中,

  受损最轻微的一堵墙,

  水泥,水,沙,石子,重量配比大约是2:1:3:7。

  类似后世的硅酸盐水泥。

  “老爷,就是它了。”

  李郁不露声色,挤出人群,

  耳语说道:

  “水泥配比,要严格保密。”

  “明白,奴家会把配料和砌墙的人分成两波。”

  “找一批方言晦涩难懂的,负责配料。比如温州人,胡建人。”

  杨云娇忍不住笑了,频频点头。

  爷在缺德这方面,向来是遥遥领先。

  ……

  “在长兴煤矿,三山岛,还有东山团练营区,各建一幢试点。”李郁展开了一张图纸。

  匠人们看呆了,

  圆形建筑,上面开枪眼,炮口。

  美术生的自豪感,不容许任何人提出异议。

  李郁大手一挥:

  “就这么定了,三层。”

  “算了,在西山码头旁边,也来一幢吧。”

  这是小日子炮楼的改进版,

  砖砌,外层是厚厚的水泥。

  最上面一层,可以防止3门短管火炮。

  一开炮,震耳欲聋。

  还有浓烟滚滚,生存环境非常恶劣。

  后来,改进了屋顶天窗。

  增加了排烟设计,空气流通更好。

  至于说噪音,塞个吧,其他没办法了。

  考虑到江南地区多雨,

  炮楼的顶部,有坡度设计。

  而且,

  屋檐向前延伸了一些,这样做的好处是挡雨。

  理论上讲,

  即使是雨天,一样可以枪炮齐鸣。

  水泥的凝固时间较长,

  经过测试,发现至少10天,整体结构才算稳定了。

  ……

  气温骤降,

  小水塘已经全部结冰了,虽然说没到坚固能走人的程度。

  可也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新苏帮,或许应该叫苏帮才最恰当。

  毕竟,

  漕帮在苏州府,只有一派了。

  苏帮的漕船,漕丁全部出动,加上李家堡的自有运输船,还有临时雇佣的民船。

  进行了一次规模空前的运煤行动。

  船队绵延10几里,一直开进府城。

  走盘门水城门,

  百姓们啧啧称奇,却不知接下来会面临什么。

  短短3天,

  气温断崖式下跌,城中水井都结冰了。

  就连太湖靠岸区域,也开始结冰。

  李郁站在西山岛高处建筑,庆幸他下棋早了一步。

  府城过冬的煤饼,蜂窝煤,

  这一趟就算送够了。

  麾下的几千号人,所需物资也囤够了。

  西山岛,是核心,自不必说。

  即使是东山团练营区,还有长兴煤矿,米面肉菜都囤了2个月的量。

  衣,也是人手一件。

  在这个时代,衣是家庭的重要资产。

  一件衣的价格,就相当于一户中等人家一月的伙食费。

  4000件衣,

  李郁都有些心疼,太贵了。

  虽然说,这其中有1000多人还不算自己嫡系人马。

  只是拿自己工钱,给自己挖煤的矿工。

  但是他坚信,这些人很快就会被融入的。

  ……

  “阿仁,长兴县那一摊子,你去管起来。”

  “明白。”

  “冬季上冻封航,那边没有大将镇守,我不放心。我再给你4个火枪队,1个轻炮队。”

  杜仁一身狐皮袍,潇洒地应承了下来。

  赶在湖面彻底封冻之前,

  他要坐船赶到长兴县,在那里过年。

  同行的,还有赵二虎。

  杜仁坐在船舱内,

  和这位略显拘谨的赵二虎,聊了一会。

  这一趟,他带上了妻子。

  杜仁对于这样的安排,心知肚明。

  他是个聪明人,

  一下子就猜透了如此安排的用意。

  赵二虎在矿工中,有一定的号召力。

  若是王六在,他就是小跟班。

  王六不在,矿工们就会拥戴他。

  李郁怕万一长兴县有变,杜仁控制不了局面。

  故而,将此人塞给了自己。

  另外,

  矿区有武装150人,刘阿坤那货统领。

  再加上自己带来的200火枪兵,足够应变了。

  ……

首节 上一节 364/5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开局德械师,造反就变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